《死水》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西安三中 郑凤莲

教学目的:鉴赏本诗借物描写抒情曲折达意的协作特点。

教学重点:以美为丑以美写丑的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七子之歌》你们会唱吗?(齐唱)作者是谁?

二.闻一多简介:现代诗人,著名学者、民主战士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写闻一多颂!”(毛泽东)

三.填空:“——————,户枢不蠹。”的上联——流水不腐。

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变质。因为它有生机和活力,水中会有水草生长,游鱼小虾生存。相反,不流动的水就会因为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变成一潭死水,时间一长,还会腐败变臭。正如咱们西安的护城河东北段,因为城墙没有全线贯通,水就变成了一潭死水,虽武警官兵几次清淤,但很难治本。因此政府决定将火车站那段城墙连接起来,也是更好更完整地保护古城墙。但现在你从那一段地方路过时有什么反映或感觉?

——避之惟恐不及。

但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却就是以“死水”为题的。作者为何要写死水?他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呢?请先一起诵读《死水》。

四.鉴赏本诗

1.他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呢?——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2.死水里有什么?破铜烂铁, 剩菜残羹,油腻霉菌,白沫花蚊青蛙

3.作者对这一潭死水的评价是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4.“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但远远看上去效果怎么样?

铜——绿成翡翠,

铁——绣出桃花。

油腻——织出罗绮,

霉菌——蒸出云霞。

死水——酵成绿酒,

白沫——如同珍珠

5.看到这么“美”的一潭死水,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

——感到恶心,令人发呕,想到了绿头苍蝇,散发着难闻臭气的鲜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繁华美好,实际腐朽肮脏不堪。

5.怎样理解死水和死水中的现象?怎么理解本文的写法?

——本诗写于1926年4月。作者22年赴美留学,26年怀着对祖国的强烈思念回国,但看到的是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度失望,在《发现》一诗中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打击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流露的思想感情的深层根基。

附: 《发 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作者以新颖恰切的比喻破题,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比做一沟绝望的死水”,他滞塞、污秽,毫无生气,肮脏不堪。作者还故意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美好的形象,来反衬铜绿、铁锈、油腻、白沫等丑恶的事物,目的是为了揭露旧中国表面的繁荣下腐朽肮脏的本质。那些红灯绿酒、珍珠罗绮所构成的斑驳陆离的世界,掩饰不住腐朽统治者的腥臭烂污。拆穿了看,偌大的一个国家只不过是“花蚊”逞凶的世界,霉菌繁殖的场所,几只“青蛙”的鼓噪鸣叫也并不能为它增添半点生气。

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和反讽的手法,实写虚拟,巧妙配合,创造出了深邃奇崛的意境。

“死水”再加“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

本诗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恶的事物被描写得越美,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诗人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情感隐藏在华美的意象和艳丽的辞藻之后, 从而加强了否定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6.既然“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为什么还要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

——朱自清

五.反复诵读本诗。

六.课外拓展:再自学作者的《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七.附板书设计:闻一多:现代诗人,著名学者、民主战士

”“我们要写闻一多颂!”(毛泽东)

思想感情:“死水”再加“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

写法特色:(1)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2)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和反讽的手法,实写虚拟,巧妙配合,创造出了深邃奇崛的意境。

作者邮箱: zfl3@sina,com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