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高中学制减为两年
(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四川省金堂中学 童华池 读9月2日《华西都市报》刊载的《18岁读洋博士成都女孩挑战铁板学制》一文,很觉振奋――既为成都地区出了张晶这样的女孩感到骄傲,也为我的一个设想找到了一个活鲜鲜的证据。 我的设想就是:高中学制减为两年。 应该说,张晶的例子并不带普遍性――“18岁读洋博士”的人毕竟太稀少了。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张晶的成功――或称“张晶现象”,确实是对当今“铁板学制”的一种挑战。 就中小学而言,我国现行的是“六三三”学制。我是一名高中教师,相对说来,对高中的情况要熟悉得多。 按理讲,我国现行普通高中三年的学制,是很科学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中学制就是三年。七十年代,曾一度改为两年,这一时期,正是“文革”中后期和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恢复时期。两年的时间本已很短,由于“文革”的严重冲击,高中的教育质量遭遇空前的危机。八十年代初,学制恢复为三年,这对保证高中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保证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实在是必要的。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全国范围内,就大多数普通高中而言,三年当中,只有两年的时间在上新课,用于备战高考的总复习时间竟整整有一年!这样漫长的备战时间里,一切生动活泼的活动,几乎都与学生绝了缘,大量重复的、机械的练习耗费了学生宝贵的精力。复习的模式,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学校形成了三阶段三次模拟考试的模式。这三次统一考试的级别还不低,多为地市一级的,甚至还有省一级的。从理论上讲,分阶段分层推进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但是,三次真枪实弹的演习,给学生造成了十分沉重的负担。这三次以外,县、区一级的,学区的,学校的,友好学校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考试,将学生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亦然。高中如此,初中也不轻松,小学也受到严重波及,更有甚者,连“学前班”也在“补课”——从媒体上不止一次看到有关报导,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造成这种状况,其原因,无须绕弯子,亦无须赘述,当直指现行高考制度及其评价机制。现行高考制度被公认是最公平的,但“一卷定终身”却使其权重过大;而评价机制又“一边倒”――衡量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水平和业绩,主要看学生升学考试成绩。这样,致使高考的竞争愈演愈烈,旷日持久的所谓“总复习”亦就成了必然。这样的“复习”,给学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心理的和生理的负担。问题还在于――其一,除了将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这种“复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方面,还有好大的作用?其二,正处于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高中生,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年的光阴? 鉴于此况,笔者建议:普通高中学制减为两年。道理很简单:既然第三学年几乎没有上新课了,这一年哪还用得着!当然,减掉一年的办法没有触动现行高考制度及其评价机制的根基,但是,与其让学生在题海里长期受困,莫如早早把学生解救出苦海。长痛莫如短痛――这也算实实在在地给高中生减了一个方面的重负――一年的时间,是何等的宝贵! 中小学生的“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还要涉及到国家财力对教育的投入,涉及到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等等,这些都不是教育部门的力量所能企及的,更非一道“减负”令所能奏效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妨试行一下两年期的高中学制--对化解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尖锐矛盾起个缓冲作用,对达到招生考试制度的理想境界起个过渡作用,虽是“下策”,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张晶能在八年的时间里学完十二年的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且能考上重点大学,高中学制减为两年应该说是可行的。 与此同时,建议加快学分制试行的步伐,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的空间,让更多的张晶不囿于“铁板学制”而尽快脱颖而出。 总之,希望出现学制多样的局面,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准他们的位置――读两年还是读三年,拿学分还是不拿学分,因人而易;既减轻他们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让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奋斗目标。 [附] 1、张晶个人完全档案 1986年3月生于乐至,5岁上幼儿园,6岁进入乐至师范附小读二年级,7岁在青白江大弯小学读三年级,8岁跨进成都玉林中学读初中、高中,14岁考入川大生命科学院,18岁被英国诺丁汉大学录取为生物博士生。(据《华西都市报》) 2、童华池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8-85090823 028-84934551 13060028975 E-mail:thc88@126.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