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篱笆

人生易老天难老

这是一个哲理句。中国的诗词就是这样奇妙,它就是一套语码。随意的一个字、一句话,都可以牵出很多内容。这句诗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起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那是多么深沉的感慨:“衰兰”,多么地凄惨,在风中无助地飘摇;一个“客”字让我们想到了飘零、漂泊、沦落等等。那个时刻,李贺的心情是深渊一样的悲凉。“无情”之天不会老去,“有情”之人轻易的衰老。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的放过每一个诗句,尤其是那些看似平常无甚出奇的句子。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会想起很多内容,就会重新理解或者加深理解这些诗句。说到人生短暂,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走在江边,随意地捡起一块石头,它的历史可能有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我们的生命与之相比实在是太短促了。所以,我要说这句诗里面的感慨太深了。好的诗歌里面要有矛盾,同时有消解矛盾的张力。矛盾的质量很重要,它决定你的诗歌的品格。

岁岁重阳

这句承接上句而来。每年都有这重阳节,就在这无情的轮回之中,人老了,生命逝去了。你说这是多么深沉的悲哀啊,所以,读这句感情要深沉而不要一味激昂。

今又重阳

在理性上我们明白生命短暂、自然永恒的道理,可是一旦真的面对的时候却又难以平静的接受。这句诗的感情更低沉了,因为它特指了今年的重阳,现在摆在面前的就是生命的问题,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它打上门了,怎么办?

前三句的感情要一句比一句低沉,第三句到了谷底。

毛泽东的词写的也是一种共通的感情,他也有低沉的一面,不总是像《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那样大气磅礴,不总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那样喜悦昂扬。他的《虞美人·枕上》写对新婚妻子的怀念也一样宛转低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所以不能因为写了什么来判定作品的高下,不是说不能写爱恨离别,而是这种感情要真挚,是经过淘洗之后的沉淀、结晶。

那么,面对这人生无常该如何?我们先看这首词是怎样处理的,“战地黄花分外香”,这真是一种豪迈的感情,没有因为体认到生命无常而就此沉沦,而是在无常中跳了出来,看到了自然中生机勃勃的菊花,菊花没有因为秋风起而衰落,它用独特的香气宣告生命的意义,这真是自然的伟大之处。黄巢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就是一种豪情,敢于抗争命运的豪情。毛泽东当时的处境不是很好,没有人理解他,可以说此时也是 “悲秋”,但革命家的情怀使他没有放弃努力,仍然相信前途的美好,相信革命的成功。

有了这种感情是不是就可以了?这个问题上一次就解决了:不可以。这里面还有一个表达的问题。比如我们换成这样的句子“要把敌人消灭光”,无论是平仄还是感情和意思都没有变化,但就是味道差了点,差在什么地方?不是我们选择的词语不好,而是表达方式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很深刻的表达上的技巧:以景结情。这个问题我们先提出来,留待最后一起解决。

我们来看下片。

一年一度秋风劲。这里的“劲”是一个“眼”,所有的感情都在这个字上。“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什么样的秋风?萧瑟的,肃杀的,与“劲”是相反的。秋带给人的感受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衰落的哀伤,有老去的悲凉也有成熟的欢愉。在这里,作者是后者的感情向度。

这美好的秋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因为它是收获、是成熟。在毛泽东眼里,革命就要成功了。

接下来该怎么写?与上片的问题一样,“革命红旗永飘扬”好不好呢?差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可以谈以景结情了。

以景结情

以景收结,顾名思义就是诗歌用景物来收尾。具体说,它是诗歌作者在诗歌结尾用带有一定情调、色彩或音响的自然景物画面,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从而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玩味不尽的一种表现手段。

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对此古人如是说:

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佳。(沈义父《乐府指迷》)

落句欲似山高放石,一去无回。

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须结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乃得。

此法长处在于:

1.使节奏富余变化。

2.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

故人西辞……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表现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友人离开了,他乘坐的船在视野里消失了,眼前只有浩茫的江水。此时诗人心中有万千情感,有对友人的祝福,有因离别而伤感,有知音难求的感慨,这思绪该如何说出。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他究竟的情感。他只写了眼前的江水,那渺渺茫茫的江水不正是诗人绵绵的思绪?那起起伏伏的江水不正是内心的波澜?用一句歌词“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个意象结构的审美效应,就不是三个意象的相加,而是一个由实到虚的意境升华过程,诗人想起情人踪迹杳无,像逝去的春日已不知飘泊何处,因而更加百感交集,愁绪万千。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闲愁不由地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淋漓不休的黄梅时雨,那般凄然,那般迷茫,那般集于眼前而不能排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人正值乱离,国破家亡,黯然销魂,万千愁绪,化作“绿肥红瘦”。

《枫桥夜泊》“月落……江枫……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漂泊他乡,科场失意,人生难耐。钟声的绵绵不断正是心思的绵绵不断。

不仅诗歌如此,在其他艺术中也是如此。比如台湾电影《恋恋风尘》结尾的一段:

影片的最后一段则是侯孝贤对 “以景结情”美学意趣的特有追求。阿远穿着阿云做的衬衫从金门退伍回来,母亲正在午休,阿远在屋前田垅上遇到阿公,两人扯谈稼穑,闲聊着今年收成的好坏。最后,祖孙俩默默地眺望那远处的山峦,镜头慢慢地向画外延伸,葱茏茂密的树林,峰峦叠嶂的峻岭,云飞霞映的气象,大自然的博大、深邃,云蒸霞蔚的总体风貌,尽显于这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气度之中。这宽阔、从容的胸襟风度,似乎向人们喻示着:天地之大、宇宙之广可以包容一切,你的爱,你的恨,你的寂寞,你的伤痛,你的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中消融。在有限的时空里,追寻无限的风景,以瞬息的气象,捕捉千年之思的感动,尘世的悲喜哀乐在大自然中得以超脱、净化,坚韧自信与随缘认命互补的儒道合一的人生信念,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并提升到某种哲学的境界。

作者邮箱: libingzhi2002@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