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诚信教育探微(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刘 斌 庆 内 容 提 纲 一、中学加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一)诚信教育是我国传统德育的重要方面 (二)诚信教育是中学生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 二、中学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目前社会诚信现状要求必须抓好中学生诚信教育 (二)目前中学生诚信现状要求必须抓紧加强诚信教育 三、中学加强诚信教育的理论指导及借鉴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当代西方品格教育理论 四、中学诚信教育实施对策 (一)开发思想政治课诚信教育资源 ①开发思想政治课教材诚信教育资源。 ②开发教材外的诚信教育资源 (二)营造诚信校园 ①开展全员、全程诚信道德教育 ②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和宣誓制度 (三)构建社校诚信共建机制 ①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②加大投入,增强保障 ③组织学生开展社区诚信志愿服务活动 【 正 文 】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主观的等原因,“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这一社会公害倘若继续扩大,不仅会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且会引发人们对他人、对社会、对法律和道德规范、对国家和政府乃至对执政党的信任危机,使个人丧失人格,使法律丧失威严,使道德丧失魅力,使政府丧失民心。诚信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001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诚实守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要求公民遵守,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明确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在整个诚信建设的系统中,青少年的诚信教育问题更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对中学生来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讲真话,不说假话,即实事求是,是什么说什么,有什么说什么;守信,就是信守自己承诺,做到承诺与践诺的统一。今天的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他们的诚信品位与祖国在新世纪的前进步伐紧紧相伴,事关我们事业发展成败。教育工作和教育者必须把“诚信”教育摆在育人的最突出的地位,以贯彻十六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的精神,切实加强中学诚信教育工作,普遍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一)诚信教育是我国传统德育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实用性文化。诚信被儒家视为“进业修德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程颢强调“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某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虽有仁智,必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欺诈为本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殒,善名不减。小人虽贵,恶名不除。”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德育又以灌输儒家思想为主流,以儒学经典作为官学德育教材。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成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德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说明文化技艺、生活实践、忠诚待人、信实办事对学生的发展最为关键。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曾子以信教子更传为美谈。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中国传统诚信教育形式多样,如通过蒙书教材对少儿进行诚信教化,把识字与培养诚信等伦理规范结合起来。南朝周光嗣编写的《千字文》就寓诚信教化于识字之中,其云:“信可使覆,器欲难量”,“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清李毓秀编篡的《训蒙文》提出:“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书院教育的方式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很有影响,书院往往将诚信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古代学规众多,将诚信写入教规,以教规规范诚信教育是学院诚信教化的高明之处。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于淳熙六年(1179年)为庐山白鹿洞书院而写的《白鹿洞洞规》为后世学规范本。其中就有“朋友有信” [22],“言忠信,行笃敬” [23]等诚养戒条。到近代新式学校教育象近代张謇办学也以“忠实无欺”为校训,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蔡元培认为,信义者,实事求是,不以利害生死关系枉其道。历代教育家一脉相承把诚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教育注入了新的涵义。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把“诚实守信” 明确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并以党的最高的纲领性文件呈现出来,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又赋予了极其鲜明的时代意义。2004年3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明了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学校必须作为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把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同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诚实守信作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学生遵守,诚信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 诚信教育是中学生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 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诚信是一个孩子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基本道德基础,没有诚信,学生不可能在各方面真正获得充分发展。 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样的话。待人以诚,立信于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也就是说诚信是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做一个新世纪合格公民,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诚恳、诚实、守信的人,待人欺诈,随口许诺,很难设想这样的孩子会发展成为灵魂高尚的人。因此,诚信既是最基本的人格修养,同时也是一个人拥有人的高贵人格立身社会的最后防线。广大学生养成“人而无信勿宁死”的道德情操,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创新中来,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走上社会认真履行他的岗位职责,完成他与社会的约定。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诚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扎扎实实开展学校诚信教育,切切实实提高青少年学生基本道德素质。 二、中学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目前社会诚信现状 由于建国后多次“左”的政治运动极度蔑视传统道德,使“假大空”的风气得以蔓延,影响至今;又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道德适应严重滞后,使诚信问题成为当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从经济生活中的欺骗现象、不诚信现象渐渐向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蔓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全局性的严重损害。使我国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种种秩序混乱的现象,既所谓的“诚信危机”。 “诚信危机”并非危言耸听,诚信失范的问题确确实实渗透到了我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如某些地方或某些政府部门朝令夕改、欺上瞒下,大搞“浮夸风”,谎报政绩,“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经济生活中,假货、假账、假发票、假人民币、假冒商标等等大行其道,走私、骗汇、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拖欠赖账、三角债、多角债、随意毁约等等违信之事层出不穷;学术领域,假论文、假文凭、假科技成果一时风行,一方净土也被腐蚀;日常生活中,猜忌、欺骗、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往往夹杂于人际交往中……等等。更令人担忧是在有某些人的思想深处已经麻木不仁的认为,诚实是“傻子”,守信为“疯子”,欺诈、背信者倒被视为“能人”。难怪有人惊呼:“十二亿人口十一亿假,谁不作假谁犯傻”,“只有骗子才是真的”。诚信失范的行为和思想,已经严重危及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正在慢慢的侵蚀着校园这方净土和本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和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诚信教育工作稍一松懈目前社会失信、欺诈现象大量存在的社会环境就可能污染学生变黑,只有通过加强诚信教育才能保证学生近墨不黑而赤,“出污泥而不染”。目前的社会诚信现实、天真无邪的莘莘学子、国家和民族责任给我们的诚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目前中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中学生的诚信道德究竟如何呢?从总体上看,中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普遍为人忠恳诚实,做事讲信用,是一个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群体。但是,由于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①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脱节,不诚信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与信用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诚信要求存在很大距离。几乎所有学生认同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满、不说谎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对失信现象深恶痛绝,大部分学生对诚信讲起来也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比如说我们调查中发现校园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两个100%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正是触及到了当前中学生诚信问题的关键,即认知与行为脱节。许多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诚信现象还有许多表现,有些学生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另一套;有些中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能尊敬长辈,不关心他人;有些学生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么不对,应该怎么做,但是一牵扯到自己就不行了。据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校长研修班的《高中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调查分析》一文中提到学生的诚实态度问题,“学生知道”班内某同学犯了错误,老师或学校向学生调查时,持“推托不知道”或“略去重要情节”态度的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0%;关于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近30%的学生认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曾经有过考试作弊行为。教室窗玻璃敲碎了,学校篮球架被损坏了,就是无人承认,教师找到他了,能推则推,能赖则赖;有的学生犯了错误没有充分证据他是不会承认,即使你听到他说了脏话,他仍理直气壮说“我没说脏话”;此外,借钱不还现象、欺骗家长、老师现象、对老师的许诺和保证不践行想象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一系列失信现象,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学生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更重要的,对中学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学校首善之区,其特定的职能要求不允许把诚信道德教育的任务推向社会。发扬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耻贱伪诈之传统,开展创造性的学校诚信教育,是为师者义不容辞的、非常紧迫的责任。 ②诚信认知存在问题。表现为认为“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现实生活中,孩子涉世之初,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确实存在作老实人吃亏、讲诚信无用想象的影响,有不少中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 “利字提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不少学生的人生哲学。 以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从内心认为会做假是本事而不以为羞。做假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考试作弊这是公开的秘密,学生不以为耻,还沾沾自喜。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设立专门考场,监考老师严阵以待,领导巡视考场,效果仍不理想,考试作弊手法越来越高明,监考老师力不从心。笔者监场,有个学生竟说“监场这么严干什么,让我们过个好年吧”。这种心态着实气人,也确实让人深思。涂改试卷,这是做假的又一种手法。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完期中考试试卷后两位女同学拿了试卷跟他说,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批阅错了,另一位同学证明她选的是ABD,应加3分,他看了一下卷面是57分,这题她选的是ABD,可能是自己批错了,忙给她加了3分,并向她道歉。碰巧在公共汽车上,他偶然听到两位女生在交谈:“我把试卷作了小小的技术处理,AB后面加了个D,成绩就及格了,那位老师还向我道歉,真是‘阿木林’!”“侬做假有水平,脑子真活络!”“做这种事你放心好了,不会‘穿帮’的,即使老师有怀疑,你一定要咬住是批错的。两个人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诚信教育任重道远。 ③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视许诺为儿戏。学生犯错误失正常现象,老师一片诚心和学生交流,学生大多表现为虚心接受,有的还对自己错误认识深刻,甚至痛哭流涕,信誓旦旦,保证接受教训永不再犯,然而,走出办公室,她照犯不误,还可能骂老师傻帽,真好骗;上课迟到、作业不交、常讲脏话等,老师的一批评时,他们马上就来“老师我错了,保证改正”,但绝对没改的意思,向同学、老师随便借钱借物许诺某某时还,到时就是不还,甚至就没准备还。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责任也不全在学生身上,但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加强诚信教育。 总之,当前我们开展诚信教育意义重大,是青少年德育一个最有效的突破口。目前,学校教育中德育虚无主义观念仍然相当严重,认为德育无非是劳民伤财,是共产党在做无用功,这是国民精神贫乏的一个可怕的信号,不可等闲视之。但这种观念是一种客观存在,德育工作者不可能也无法回避的,要使德育工作有实效,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对症下药地采取措施。而诚信教育正适应这一情况为整个德育工作打开了一个窗口,以提倡诚实守信入手逐步扩大德育内容,有步骤地深化德育教育,一个人一旦确立起诚信的人格,必然引发他的心理品质的大变化,使中学德育的全面实施,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可能。再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规范化,“诚信”在人们的经济运作中日渐成为迫切需要,“诚信”不再表现为单纯的人格要求,而是更直接体现出人们实际的和长远的利益,诚信对于哪怕最讲实际的人,也能感受到它的实用价值。再说“诚信”既然作为人格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各种人群共同接受,因此诚信教育能在青少年的心理适应上起到很好的润滑剂的作用。只有是广泛接受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二、中学加强诚信教育的理论指导及借鉴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确定了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新时期中学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统帅,加强诚信教育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多角度地阐述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他认为,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本内涵;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中学诚信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养成讲诚信、讲道德的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诚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的内容、重点会不断变化。诚信在当代不能仅仅理解为个人洁身自好,而要去积极改造社会,包括使社会环境更有利于诚信的回归,这就需要创新,出新思路,想新办法。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教育在内容上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拓宽教育内涵。诚信教育必须适应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现代诚信观念不仅是一个处理个人之间关系的“私德”,更是一个处理好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公德”。特别是随着入世和经济全球化,对国人在诚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内容。诚信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和国际潮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诚信教育必须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既要继承传统的诚信教育传统,又要瞄准当代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广泛吸收国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开展学校诚信教育,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挖掘、梳理传统诚信道德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精神,同时也必须批判的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先进理念。诚信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 诚信教育要体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人的全面发展变成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时指出:“既要着眼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的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道德建设是基础,诚信品质又是基础的基础,诚信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诚信教育必须和其他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代西方品格教育理论 当今世界各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可谓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除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基本内容之外,健全品格教育成为近年来各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凸现的重要内容。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诚信是其品格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他们一直很重视诚信品格教育,那么,其最新一些有效地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等先进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学校诚信工作有较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1.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研究认为,这是促进学生(也可以说每个人)品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别人怎样对待他,尤其是那些重要人物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品格发展影响非常大。学生虽然对自己有主观的看法,但在学校里他和成人以及和同伴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他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要使学生产生诚信态度,他们自己首先必须得到他人的以诚相待。首先,教师在平时提要求不要过高过苛刻,特别是对表现差的学生,防止一棒子把人打死的提法。如“下次你再做了就自动走人”等,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况,教师又不可能这样处理,最终是教师自食其言,威信下降,教育效果不佳。其次,教师无论是平时找学生谈话,还是课堂教学,每说出一句话,都要有亲切感,要充满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如同是要求学生星期天完成作业,有的教师会说:你星期天不把作业做完,小心上学后我找你的麻烦。若换成:我相信大家星期天会完成任务的,以免上学后少些麻烦。这样,学生可接受性要好得多。再次,无论是提出的要求也好,答应学生的条件也好,包括布置的任务,教师却必须检查落实,一一兑现,不能只当语言的巨人,而做行动矮子。这样会丧失学生对你的信任度。从而产生教育不力的后果。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处在一种良好的相互交往的环境中,诚信品格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正如鲁洁所说:“教育和教学工作还要用自己的心去做,也即是要有感情投入,用自己的那片爱心去滋润学生,用心浇铸人的心。”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2.积极的角色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不仅在我国是个真理,在美国的品格教育中也被证明是正确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学生们确实是从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中进行学习和发展的。对成人的哪怕是很微小的行为,学生都会进行观察、监控、分析甚至模仿。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确实应该成为教师行为的基本准则。为了促进学生在课堂里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教师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起道德上的责任,因为这是有效的品格教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教学不应该只是一种工作——它应该是一种召唤,就像宗教或军事生活应该是一种召唤一样。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就是把自己最好的自我表现出来。因此,在学校里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榜样作用,言必慎、言必亲、言必行。从而在言行举止方面能够影响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一是要平等诚心听真话。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心里话,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引导他们不讲大话套话,讲真话实话。二是要情理交融讲真理。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科学真理,讲党的方针政策,不能言不由衷,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放进去,要有个人的创见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的是真心话。三是要言行一致做真人。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师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人格榜样体会“真”的高尚,“假”的渺小。 总之,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为师者的榜样作用,又要善于树立、发掘、发挥其他人的榜样作用。履行诺言,是诚信的表现,也是为人师表的具体表现,更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源泉。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时时刻刻注意每一个细节,处处、时时在德育。 3.父母和社区的参与,提供道德思考、争论、合作与行为的机会。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或社区中度过的。家长和社区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学校能够动员父母和社区参与到学生的品格教育中来,充分发挥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作用。那么,学校在促进学生品格发展方面的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美国的很多学校开始向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参与到助人行为和社会服务行为中。1984年对美国中学从事社区服务的调查发现,只有27%的中学要求学生从事社区服务。而1999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发现,64%的公立学校和83%的私立中学现在都组织过社区服务,甚至有些州和学区还有专门的社区服务项目。对这些活动的评价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说明参与社区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感,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些学校把为公众服务作为学生达到毕业水平的一个要求。当然,也有些人认为这是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但大多数研究认为,这对学生的品格发展是有好处的。在社会学习中,还可以把这种机会和学术性课程结合起来,和学校所在的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从而使品格教育成为具体可见的、有实效的活动。让学生在与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相互行为与合作中,积极地进行道德思考和争论,在行为和思考中养成诚信品质。 总之,美国的品格教育正在发展过程中,这些理论观点和实验证据固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也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但笔者认为上述因素也是影响我们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对于我们的诚信教育来说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面。 三、中学诚信教育实施对策 (一)开发思想政治课诚信教育资源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开发课程资源”。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诚信教育应是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 首先要开发思想政治课教材的诚信教育资源。 杜威认为,学校里面教授与训育的最大目的,是要养成学生的品性。这一目的的实现,从学校的特点来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这个主渠道来完成的,具体是通过各种教学来进行的。思想政治课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让学生在学习与掌握经济、哲学、政治知识的同时,明白诚信的“真义”。马克思主义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是转变观念、辨别是非、解除疑惑的强大思想武器,引导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接受诚信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诚信问题,养成坚定的诚信理念。思想政治课的最主要的课程目标是塑造学生的品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思想政治教师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就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来看,哲学常识课是学生养成诚信品质的理论基础,人们的诚信定力问题归根到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否科学问题,或者说“三观”是一个人诚信品质的基础,决定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哲学的教学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诚信教育结合起来,从哲学的高度为学生正确认识诚信和诚信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经济常识”是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类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大生产商品经济的市场经济都离不开诚实信用。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挖掘经济常识的诚信教育资源,使学生树立起市场诚信意识。诚信是市场交易原则,只有诚信,才能使企业赢得信任、赢得市场、赢得效益;只有诚信,才能给经济带来兴旺,缺信必定给企业带来损害,给经济带来衰落;诚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要生存和合发展必须注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合法经营,特别加入WTO后,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更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诚信是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敢于同制假售假、非法牟利、投机欺诈等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作斗争;作为劳动者必须要依法行使劳动者权利,忠实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自觉发扬主人翁的精神,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劳动合同是每一个劳动者走上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都必须签订的协议。不能用欺骗的手段签订合同,合同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不能毁约;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诚实守信的重要表现。 其次,思想政治课还要致力于教材外诚信教育资源的开发,比如说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本县的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空诺骗人,一些小商贩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掺假骗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的信用危机问题,笔者指导学生以《市场与诚信》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他们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走访企业、工厂、机关、商场、菜市场、市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认真剖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通过课题研究,即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使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认识得到升华。 课程资源应包括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实和传统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教师开发教材外的诚信教育资源,要做好以下工作 开展当代社会诚信状况调查,准确把握社会诚信的发展动向和要求,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诚信建设和把握所给于的诚信教育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得诚信体验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知识、生活经验、教学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开发和利用诚信教育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网上教室等等 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的诚信品质和尚需的诚信教育,以确定制定合理的诚信教育。 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中诚信教育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第六,建立诚信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诚信教育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诚信征文比赛、演讲赛、知识竞赛、诚信故事会、征集诚信格言以及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 (二)营造诚信校园 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最大影响并不在于教授了多少正式的课程,而是在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少变化,这即是所谓的“隐性课程”。目前中学诚信教育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典范来进行美德教育。 今天的神州大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法人到自然人都在积极打造自身诚信品质,校园更应该营造诚信文化环境,抵制一切反诚信文化,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这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积极的开展相应的诚信道德教育活动,使学生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对校园发生的不讲诚信道德的人和事要进行道德鞭鞑,舆论谴责,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道德风尚。 ①开展全员、全程诚信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应该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诚信道德水平的高低,学校负有更大的责任。要努力建设一个从学校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到每一名学生都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首先要从领导、教师做起,言必行,行必果,不因各种干扰因素而破坏规则,以制度而非会议决定多数事件,以制度化取代随意性。对学生,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课到各学科,都要加强诚信教育。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道德观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有时候甚至迁就世俗的急功近利人生观,自己也干一些不诚信的事情,以致在诚信教育中缺乏育人的本钱,对学生中产生一些不良的苗头,也就大挫斗争的勇气,个别严重一些的,甚至变正气为边声,扬浊气为主流,使得原本诚恳守信的学生也觉得自己的诚恳守信非但不是美德,反是人格缺陷了。有的教师弄虚作假、甚至找学生作为自己枪手,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影响极坏。因此,有效实施德育的重要前提是,紧密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职员工和学校的诚信品质,以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新世纪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德育工作者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人格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的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一定能带领出一批具有诚实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校长更应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不搞形式主义、不走歪门邪道、不朝令夕改,否则可能导致学校管理行为中有时不守信,冲淡了学校对学生实施的诚信教育,动摇了学生的“诚信”道德观。 诚信观念的确立关键在自律,但必须有刚性措施作保障。增强全员的诚信意识,建立具有强制力的约束才是最重要的。规则和诚信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失信现象绝大多数表现为不尊受规则,学校必须依据党和政府的有关诚信建设精神制定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道德约束惩罚机制,强化师生在共同遵守规则中养成诚信品质。规则和责任在任何人面前都是平等的,一旦违反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一旦辜负了信任,这个人的道德污点就难以轻易抹掉。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不能停留在道德认识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中,诚信者要受鼓励,不诚信者要受惩罚。公民的规则意识,包括法制意识、契约意识薄弱,有些已经渗入学校内部。比如为应付检查,学校搞突击、搞形式、教师言不行、行不果,失信于学生,公开作假、甚至在严肃的高考中还有学校作假现象。这些“反诚信”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应当把诚信教育和规则教育结合起来,制定比较全面规章制度,从各级领导,到班主任,到各科教师,到各类教辅人员,到学生都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及相应违反处罚措施,并一律一同上墙,以警醒和监督每一个人。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考试作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让学生从小懂得: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不能违反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②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和宣誓制度。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应是学校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基础,它有一整套完整的组织程序和评判标准,从一个人上小学即开始不间断的操行记录,进入档案终身跟随,一个学生获得优良的操行记录就等于获取“诚信道德毕业证书”,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也是社会录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证”。我们普遍为班级每位学生设立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扫教室、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作弊等行为,班主任老师记录在册;各科任课教师的计分册不仅有文化课计分栏,还有违纪记录栏。一年内凡有不良记录的学生不能评选三好学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级越低。在建立诚信档案时,注重从点滴小事着手,注重持之以恒,也注重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上表现出学生诚信品质的闪光点。龙永图先生在2001年APEC会议上讲到一则故事,一个七、八岁的瑞士小男孩在一家超市的厕所里很久了还不见出来,他妈妈急了,一个记者刚好碰到她。记者替他妈妈进去找,发现小男孩满头大汗在修抽水马桶,想把马桶冲干净。记者问男孩,你妈在外等急了,干吗还不出去?男孩说,马桶没冲干净怎么可以走呢?龙永图把小男孩的这种责任感称之为诚信意识,从细小的事上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道德观念。学生生活学习中也有些事因为很细小,人们不重视它,而失去了很好的教育资源,如有个学生在吃饭时突然想起没有锁教室门,立即放下饭碗去锁门,这样的小事不得到肯定是不公平的,会影响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应该记录在案,加以弘扬。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视作个人的第二身份证。在德国一名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由于两次逃票记录而找不到工作,在美国,这样的信用档案十分严密,有过不良的民事记录,甚至刑事记录的,如诈骗、空头支票、欠款不还、破产等,在你要贷款,上保险和求职时,都比清白人麻烦得多,要多掏利息或保险费率。难怪美国人老实,不老实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不是人们不想耍滑头,而是制度约束人必须诚实。中国人民银行领导表示,央行正抓紧研究和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这些进一步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为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提供了社会环境条件。 学校教育中有很多进行诚信教育的抓手,我们着力建立健全了“五入”(入校、入班、入团、入学生会、入兴趣小组)宣誓制度建设,并运作的很好。包括入校宣誓,在每届开学典礼上,校长、教师代表、后勤人员代表、学生代表都要在大会上宣读经过本群体全员民主讨论制定的誓词,向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做出承诺,校长庄严宣誓,“依法治校,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尽职尽责,率先垂范,服务师生,接受监督……”,同时校长向全校师生发出“守法、守纪、守信”的倡议,承诺诚实守信,做到不欺诈、不说谎、不负约、不作弊,这种自觉的承诺所形成的信用制度必将有力地推动学校诚信道德风尚的形成;同样学生入班也要举行宣誓仪式,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宣誓;团员入团宣誓,也应当让他们接受一次誓词教育,让学生懂得,誓词是诚信的最高表现,正式的誓词是用生命来维护的,誓词不能滥用。此外,还有国旗下宣誓制度、违纪学生承诺制度,这些誓词和承诺都统一格式,教务处整理备案,学生一但有的失信行为就要记入信用档案,学校和教师应有刚性的态度,决不能加以姑息。 (三)构建社校诚信共建机制 归根结底,美德只有得到实践才有意义。亚里士多德说:“只有采取正义的行动,我们才成为正直的人;只有采取稳健的行动,我们才成为稳健的人;只有采取勇敢的行动,我们才成为勇敢的人。”我们只有践行诚信,才能成为诚实守信的人。 检验我们学校诚信教育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否践行诚信,做到知行统一。这就要求诚信教育要实行应知应会并重。一是理性认知,“知德”才能“行德”;二是实践体验,在行为中行德得道,把做事之道与做人之道相结合。古谚云:“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诚信教育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学生并非不知道一般的道德标准和是非善恶,而是出于种种原因明知故犯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原因就在于缺乏实践体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比“学”更重要,我们在校园内传授诚信知识,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们相互交往的活动环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在相互交往和帮助中养成了诚信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一走进社会大环境,这些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心理尚不成熟,意志和自控能力尚不强的中学生就可能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诚信现状,只看到社会失信现象普遍, “说真话傻”、“当老实人吃亏”、“老实就是无能”、“讲信用无用”,看不到反映在老百姓身上的诚实守信美德仍是主流。就可能感到渺茫,就可能导致是非模糊,认识混乱。现实不容回避,教育工作者应敢于直面、振奋精神、知难而上,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教育理念、方法、形式和载体,应该为学生创造走向社会机会,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亲身感受人民群众的忠厚,亲身体验社会存在的欺诈现象,在社会的涌动中锻炼、提升和健全其诚信品质,逐渐学会把自我个体放在与社会、他人及自身前后的对比中来认识和评价,在真实、可信、可感的道德形象的激励下,正确估计自我和社会诚信,优化和强化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强化视信誉为生命,视守信为光荣,视承而不诺为耻辱意识。诚信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工作者对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体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探索并取得很好的成果(如“七五”期间,华东师大胡守棼教授主持的“三结合教育”科研课题)。但对多数中学来说,由于思想向上没有真正树立起“大教育观”、“大德育观”等原因,而对学校所在的广大的社区,实质上是忽视的,很少与社区充分结合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仅有些偶然性的、形式性的互动活动。如果学生把他们班级里或校区里积极的特征与他们邻近的社区联系起来,那么,将不再会无视广大的教育社区这一角色。社区,是指居住在一个地区里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也即在相互联系的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程度上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属的认同意识的共同体,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学校和社区的共同义务。随着中国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的迅猛发展,社区将普遍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和重要环境,学校有丰富的德育知识和德育经验,社区有丰富的道德经验和道德素材,学校和社区充分合作发挥其各自德育资源优势,是新时期德育的要求和特色。 我们学校打破封闭的德育模式,确立了“以学校为中心,发挥主导作用;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关键作用;以社会为依托,发挥影响作用”的诚信教育策略,把学生的诚信教育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依靠家庭与社会的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促进了家长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学校在探索深化诚信道德体验教育中,积极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情景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感受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认识诚信道德对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决不能言而无信。若使诚信教育富有成效,就要求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在美国圣 路易斯地区,有30所以上的公立学校校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社区诚信教育。积极探索与社区合作的诚信教育模式对青年学生来说,在观念上接受并在行动中践行诚信品德很重要,其关键要让学生走上社会,自己去收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材料,实地去考察、去体验、去思考,这正是单边学校德育天然不足,构建学校和社区德育互动合作关系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途径。学生与社区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感情,实现个体社会化,把学校接受的诚信教育内化为自身的诚信品质。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我们学校与巨野北城居委会共同组建了由学校专职德育主任和德育老师参加的社区教育办公室,其职责一是协调学校和社区的诚信教育活动,挖掘社区诚信教育资源,共建社区诚信文明。我们精心组织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注意寓教于乐,提高品味,将诚信文化渗透到群众性文体活动中,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我们利用学校人才优势,设施优势,社区聘请文艺行家,培训文艺骨干100多人,并组织各种活动几十次,把我们学校操场建成了巨野的文化广场,这儿成为巨野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晚上这儿腰鼓声声、音乐四起、载歌载舞,早晨这儿扭秧歌队的、打太极的、打篮球、乒乓球的、跑步的一幅完美全民健身活动图,这些组织者、参与者、活动者的责任意识、守时、守诺、守信意识,净化和带动了全社区人的诚信精神,为学生诚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配合县委、县政府的“诚信巨野”建设,开展以社区诚信教育为课题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拿出科研成果。在大力培育学生信用道德、规范学生信用行为、探索建立诚信机制。推广社会服务承诺制,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努力营造社会管理公开公正、经济交往履约践诺、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为学校的诚信教育提供了理论帮助。 2、加大投入,增强保障。学校财力支持、接受社会赞助,从资金上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从时间和组织上保证社校的诚信共建活动,一个重要的措施是每班每周安排一节正课,由社区组织校外人员上课,可以上内堂也可以是外堂。上课的有行政干部、有执法人员、有医生、有商场经理、有小商贩、退休老干部等等,这个课堂有声有色,讲课者与学生都非常认真,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许多兄弟学校都来参观。二是设专职德育主任,重点抓诚信教育,直接对校长负责。三是取得了县政府和教委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帮助和协调。 3、成立学生志愿军,开展社区诚信服务行动。组织学生与社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诚信志愿活动,与县广播局、工商局、执法大队等单位建立并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出宣传栏、开座谈会、进行市场诚信调查、居民诚信状况调查。如学校和工商局、社区办公室共同制作了宣传诚信的海报,学生们带着这些海报到社区里的商店、菜市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去宣传。学生对菜市场注水肉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些活动使学生受益匪浅,对诚信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原来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社会诚信有偏激的认识,认为社会几乎没有了诚信,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学生对居民的忠厚诚信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志愿者活动在创建文明小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也使青少年在服务过程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增强了责任感。学生志愿者服务已成为了我们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文明水平。 实践证明诚信教育走与社区合作方向,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是进德立业之本,教育效果显著地增强。 -———————————————————————————————————— 参 考 文 献 [1]詹万生.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2]吴铎 罗明振. 道德教育展望[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檀传宝.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4]何怀宏. 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M] .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1. [5]王邦虎. 校园文化论[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 [6]俞国良. 学校文化新论[M] .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6. [7]罗国杰 宋希仁.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卷[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8]黄钊. 中国道德文化[M] . 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4. [9]于钦波,刘民. 外国德育思想史[M] .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10]班华. 现代德育论[M] .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版. [11]杨韶刚. 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J]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2]潘发勤. 新的道德教育——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及瑞安的五种学习模式[J] . 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年第6期. [13]丁延黎 马久玉. 浅淡改进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J] . 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第11期. [14]张伟波. 论校园精神的塑造[J] . 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15]韩延明. 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J] . 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1期. [16]戚万学 赵文静. 何谓有效的品格教育?——美国CEP及其教育的基本原则[J] . 外国教育研究,2001(4),44-49. [17]张武升. 江泽民教育论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J] . 山东教育科研,2002(3),3-7. [18]褚远辉 李明国. 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15-118. [19]刘勇. 当前高校德育实践中几个问题[J] . 安徽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2(6). [20]中共中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 . 人民日报,2001-10-25(1). [21]姜正冬.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J]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03-107. [22]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3]陶西平. 呼唤学校的“诚信文化”[J] . 北京教育,2001年第1、2期. [24]叶澜.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25]杨大兴 中学生诚信道德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J] 中小学教育,沪,200202 18~20 [26]郑立波 为官成为本[J] 大众日报 2003年9月1日 第6版 【参考文献】 [1] [2] 《春秋》。 [3] 《荀子强国》。 [4] 《荀子王霸》。 [5][7] 《论语为政》。 [1] [2] 《论语述而》 [11] 《论语颜渊》。 [12] 《论语尧曰》。 [13] 《论语子张》。 [14] [15]《论语子路》。 [16][17] 《孟子离娄上》。 [8] 《贞观政要诚信》。 [19] [20]《朱子全书》。 [21] 《刘子》卷二,履信章八。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