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不是左丘明写的?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杨善群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是我国古代记述春秋时期周王与各诸侯国事迹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有18万余字,始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前后长达259年。《左传》不仅记事详备可靠,是研究春秋历史的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文笔精练,描写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价值。然而这样一部史学和文学的名著,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竟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自西汉以来的许多记载,都说《左传》是左丘明撰的。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即《春秋》),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左氏传》三十卷”。班固自注云:“左丘明,鲁太史”。刘歆亦谓:“《春秋左氏》,邱明所修”。(《汉书·楚元王传》)然而这个税法是大成问题的。《论语·公冶长》篇载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据此,左丘明是孔子尊重的前贤,不是孔丘的弟子,年龄不会小于孔子。但《左传》记事,却说到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还称赵无恤之谥为“赵襄子”。知伯之灭在孔子死后26年,赵无恤之死更在其后,左丘明怎么能活到那时?再说,《左传》的文风绝不同于孔子。《论语·述而》篇记: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而《左传》偏爱记上述四者。可见《左传》的作者决不会是与孔子同好恶的左丘明。

  鉴于《左传》所记涉及孔子死后数十年之事,而其文风又驳杂浮夸,故历来有不少学者,如唐人赵匡、宋人叶梦得、郑樵等,都认为《左传》的作者不是左丘明,而是战国时代的另一个左氏,却又说不出他的名字。

  有人根据《国语·楚语》和《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楚“左史倚相”为“良史”并“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而《左传》又载楚史较详,因此认为《左传》是左氏倚相或其子孙所作。《左传》是由“左史”所记而得名。可惜这只是一种猜测,找不到更多的论据。

  另有一些学者论证,《左传》系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著。因为子夏长于文学、军事、《易》、《待》,与《左传》著者相同。子夏又参与《春秋》的传授和研究。至于其著书名为什么称《左传》,则是由于派别纠纷致使张冠李戴。显然,这个解释有些牵强。

  目前一种较有影响的说法,认为《左传》是由吴起纂集而成。此说源自清代的姚鼐、章炳麟,而现代学者郭沫若、童书业、钱穆等都赞同之。其理由有如下数点:

  (一)《左传》成书在战国初年,而吴起正当其时。

  (二)《左传》反映的思想,有儒家,也有法家;而吴起“尝学于曾子”(《史记·吴起列传》),“受业于子夏之论”(《史记·儒林列传》),又实行过变法,正有儒家后学而兼备法家思想的特点。

  (三)吴起长于用兵,懂得兵法,而《左传》也对战争的描写特别详尽用力。

  (四)吴起早年事鲁,《韩非子·说林上》曰:“鲁季孙论其君,吴起仕焉”;后来又在三晋之魏任西河守,最后到楚国进行变法,故《左传》记鲁事详而可信,对于晋、楚两国之事也叙述细致而着力渲染。

 (五)《说苑·建本》谝云:“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而吴起对以“《春秋》之意”;刘向《别录》叙述(左传》的传授源流曰:“左邱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这说明吴起对《春秋》深有研究,并作过传授。

  (六)《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吴起,卫左氏中人也”。韩子书中还多次谈到“左氏”,说明左氏是卫国有名的都邑,可能《左传》就因编纂者吴起之家乡而得名。

  对于《左传》为吴起所纂集的观点,也有不少学者不同意。他们认为《左传》中有许多怪诞迷信之思想,此不应为法家兼军事家的吴起所有;再说,此书既为吴起所纂,为何不称“吴传”。而要隐晦地以其故乡命名?

  学术界另有一些人主张,《左传》最初的传诵出于左丘明,他是一个双目失明、博闻强记的瞽史,后来其书又经过传习者的补充修订。《左传》非一人一时之作。故书中的历法常用“周正”,又间用“夏正”;记事的时间一直延续到战国初期。

  在清代和近现代,还有一些学者,如刘运禄、康有为、徐仁甫等,认为《左传》是刘歆窜乱他书的伪作而托之左丘明。这种说法因论据不足而多为人所不取。

  究竟《左传》是左丘明写的,或是左史倚相、子夏、吴起所纂,还是哪些人的集体创作?要作一个明晰的结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