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曾站在革命对立面吗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千龙新闻网 闻一多所作《七子之歌》 闻一多全家福。 数月后,遭国民党暗杀身亡 我很喜欢看《文摘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等报纸,因为其中常有佳作,观点新,资料新,读后使人受益颇多。但我最近看到一篇题为《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闻一多是如何转变的》(编者:见附件)的文章,说闻一多一度“站在革命对立面”,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与国家主义者交往并不能说明闻一多曾经“站在革命对立面” 从美国留学回国后,闻一多对北京国家主义者团体联合会“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宗旨很赞同,于是找到发起人李璜,要求加入,并参加了两次大的活动。一次是1926年1月下旬,北京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讨论社会上传言的日俄企图出兵东三省问题,并决定发表宣言,表示反对,闻一多代表大江学会前往参加。第二次活动是,有一位旅俄华侨归国代表找到李璜,诉说我侨胞遭俄虐待云云。李璜即请闻一多、罗隆基等多位教授和学生开会,决定召开“反俄援侨大会”。 当时的苏俄确实干了不少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事,对此,闻一多表达义愤是理所当然的。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闻一多即与认识约半年的国家主义的政客分道扬镳了。 在青岛大学三次学生运动中的表现同样不能说明闻一多曾经“站在革命对立面” 1930年11月,青岛大学校方发现有些学生用假文凭报考,便宣布开除这些学生。此举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恶意鼓动全校性学生罢课。闻一多这时是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反对学生舞弊的。 “九·一八”事变后,青岛《民报》因刊载事变消息,被日本浪人放火焚烧,青岛大学校务会议决定组织青岛大学青年义勇军,并批准了十三名东北籍的学生要求离校投军的请求。但是,学校179名学生却目无学校,决定要南下请愿,并“强占火车,强迫开往南京”。校务会议认为这样做于事无补,便决议开除为首的学生若干名。 1932年5月,青岛大学学生自治会要求学校免收宿费并取消校规中“学生全年课程有3种不及格或必修课程有2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的规定,在与学校交涉未果后,便迁怒于闻一多,在学校作出一定让步后,学生仍不满意,坚持罢课,并把主要矛头对准闻一多,说闻是“法西斯蒂”。 在青岛大学三次学生运动中,只有第二次是闻一多反对学生盲目请愿,带点政治性。其余两次都是闻一多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不赞成学生罢课的。这并不能说明闻一多就是站在学生运动的对立面上。 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是他读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后引起的反感 祖国和人民受苦受难的事实,才是闻一多思想转变的基本原因。而对他转变帮助最大的是中共和民盟。1943年,中共南方局周恩来派原任《新华日报》总编辑的华岗来昆明,担任云大教授,并组织“西南文化研究会”,闻一多参加。华岗专门和闻一多作了多次倾心长谈,到过解放区的张光年和李公朴又向闻一多详细介绍解放区的情况,使闻一多对中共的政策有了正确的认识,多次要求张光年介绍他到解放区去。(《北京日报》2003.8.25) 附件: 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闻一多是如何转变的 雷颐 在清华读书时,深受渐进改良思潮影响的闻一多对共产主义思想十分反感,认为这是只破坏不建设。1925年他回国后一度与著名的国家主义者李璜有所来往,并表示:“现在北京的共产党闹得不成话,非与他们先干一下,唱唱花脸不可。”他参加过几次国家主义派在北大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几乎每次都与共产党人发生激烈冲突。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谈及此事:“开会时有多数赤魔入,大肆其捣乱之伎俩,提议案竟一无成立者。结果国家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隔案相骂,如两军对垒然。骂至深夜,遂椅凳交加,短兵相接”。“九·一八”事变后,青岛大学三次爆发学潮。每次学潮,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都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由此被学生指责为“准法西斯蒂主义者”。 直到40年代初,闻一多仍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对国民政府虽有种种不满,但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西安事变”爆发后,他与朱自清、冯友兰、张奚若、吴有训、陈岱孙、萧公权等七人联名发表宣言,谴责张学良。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成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蒋介石在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这对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闻一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闻一多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此后,闻一多阅读了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1944年夏,他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做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北京日报》2003.5.19) 闻一多生平 闻一多本名家骅(huá)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