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宗师——贾祖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由于他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所以他自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就开始向报刊投寄科普稿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开时书店工作期间,除了编写科学书籍以外,还要忍受着战乱之苦,甚至在日寇的空袭间隙,仍致力于科普创作。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可以说当今中国的读书人,几乎无人不读贾老的书,而且其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汇为一体,成为范文精品影响深远。

他的《劳动创造了人》是建国初期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的必读书籍之一。此后,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分别选入高中和初中课本。福建文学界著名作家郭风回忆说:“在十年‘文革’浩劫中,我被下放到山区去改造,什么也没有带,只带了唯一的一本书就是贾老的一本《鸟与文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贾老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北京科普出版社工作,不料科普出版社在10年“文革”浩劫中被撤销。林彪炮制的一号令以准备打仗为由,要把所有他不满意的人逐出北京城,贾老亦不能幸免,该到何处去呢?多数人只好投亲靠友了。当年已经69岁贾老因几个子女都在北方工作只有长子贾柏松,建国前参加南下服务团在福建工作,自己年迈,严酷而漫长的冬季生活难以适应,就决定来福州。

可是贾柏松已经被下放到平和,贾老就从北京直接到了平和。当时科普报刊都被砸烂停刊,此时的贾老不仅被剥夺了工作权事实上也被剥夺了写作权。这时一位不苟言笑,只知埋头做学部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贾老虽身处逆境,但决不浪费时光虚度年华,为发挥生命的价值,他只身在野外的稻田、菜园、荔枝林、龙眼林里观察植物生长和昆虫活动以及鸟类的繁衍情况,与他毕生从事的专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他还大量阅读当时所能找到的科学与农技书籍。从1970年到1976年的6年时间里,共写了50本读书笔记。

贾老不信邪,他不相信倒行逆施的“四人帮”能够一手遮天,长期作乱。而坚信寒冬过后是春天。由于这6年的集累,才有科学春天到来后他的传世名篇问世。这就是荣获新长征科普一等然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被选入中学课本的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蝉》、《兰和兰花》等文章。

“四人帮”垮台后,随意批斗、整治“改造”知识分子的荒谬政策也寿终正寝了。结束下放生活的贾老一家回到福州。按贾老的本意还是到福建师大好,因为那里有可供他研究用的图书馆,但是很遗憾该校没有接纳他居住的宿舍。而渔业公司却可以提供当时最迫切的宿舍,贾柏松只好伴着贾老来到了渔业公司报到。一家人住得十分拥挤,贾老住的一间屋子只能放一张床铺,一张写字台,顶到天花板的高大书架占满了有限的空间。慕名来访者只能坐在他的床沿上谈话。那里老鼠嚣张,有一天夜里贾老正在读书,有一只老鼠顺着贾老的裤管爬上来咬人,贾老这才发觉急忙站起来把老鼠赶跑了。

那个时候什么都要票证,有一次,贾老正在用煤球炉子煮凭证买来的肉,有一位作者请贾老给看稿子,直到锅里的水烧干肉变焦这才被发觉。那位作者非常不安。贾老反而安慰他不要放在心上,关上炉子继续看稿子。在贾老身上没有一点名人与大作家的架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贾老被调到福建省科协任顾问。不久“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了。在省科协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贾老参与领导成立了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现在的科普作家协会)贾老被选为理事长,领导着福建省的科普创作。继又担任《科学与文化》杂志的顾问。贾老当顾问,可不是顾而不问的挂名的空头衔,他是既顾又问,刚开始办杂志,年轻的编辑业务不熟悉,贾老不厌其烦地从制定方针、到栏目设置、审稿把关等都认真地去做。特别是,当他得知有人主张把《科学与文化》卖掉时,十分生气。他说:“诺大的一个福建省,连一本唯一的科普杂志都不肯保留,请问你用什么去普及科学知识呢?”在他的强有力的支持下,《科学与文化》总算保留下来了。

为纪念贾老在科普创作中的丰功伟绩,福建省科协、省科普作协与福建科技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250万字的《贾祖璋全集》,让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传诸后世。人们将从贾老的著作中看到他在生物领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就及超前的预见。也可以看到贾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如在全国开展除“四害”运动中,把麻雀当作害鸟消灭之。可是,当人们从狂热中醒来时才发现,原来贾老早在30年代就对麻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断言麻雀是杂食鸟类,提醒人们实事求是地正确评价麻雀的功过;再如,福州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鼓山喝水岩是由于流水声干扰了开山高僧神晏读经的清静被他大喝一声而断流,贾老坚持三上鼓山实地考察得出结论:神晏时代鼓山上下林木葱郁,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喝水岩断流是由于世世代代乱砍滥伐的必然结果,提醒人们鼓山上的林木和生态环境。阅读、品味他那寓科学于文学之中独树一帜的范文风格,不仅学到知识,对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大有稗益的。我们还能够从他的书信、笔记中学到做人和做学部的道理。

贾老特别憎恨弄虚作假沽名吊誉的恶劣作风。有一次某省出版社为了赚钱,要出一本《科普作家词典》。他们要求每一个想把自己的大名载入“词典”的人,需要撰写100字的小传;同时还要交100元钱的入选费(20年前的100元,不能与今天的100元价值相比)。省科普作协收到“征集名单通知书”以后,我首先想到的是贾老。我就拿着“通知书”来到屏东住宅区贾老的家,象往日一样他总是放下后中的工作,先给我倒上一杯茶,然后谈工作。可是今天当他从我手中接过那张“通知书”看了以后,既严肃又不高兴地说:“‘科普作家’那有自家封赠并花钱买来的道理,凡是作家都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得到读者的承认,而不是自己想当作家就可以花100元买来个头衔,来提高自身的价位。”

我觉得贾老的话有理,科普界著名的科普先辈如高士其、茅以升以及贾祖璋等何曾自己花钱买个虚名呢?他们是凭着自己的作品享誉海内外的。科普创作是艰苦的劳动,不付出心血汗水是成不了“科普作家”的。半途改行的人难道还少吗?像贾老这样执著耕耘60多年,而不改初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贾老把它自己后半生的智慧全部贡献给福建的科普事业,我们纪念他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研读他的作品,继承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他崇高的道德风范。坚持科学的人生观,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提高民众的科学与文化素质而努力工作。

(摘自《科学与文化》)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