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人物称谓探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朱艳丽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语言艺术的成就尤其突出,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其中人物称谓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尤为分明,值得一提。 首先看看叙事语言中的人物称谓。 刘兰芝是全诗着力塑造的正面形象。她聪明、善良、自尊、勤劳、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作者对她持同情和赞美的态度。叙述中对刘兰芝有两种称谓:一曰“新妇”,一曰“兰芝”。称“新妇”,又有两处:一是兰芝被遣离开焦家时所用。按常理,“共事二三年”的媳妇不该称“新妇”。那么,这样称呼有何深层含义呢?这就是作者同情兰芝,为兰芝鸣不平的具体体现,既为“新妇”,又被驱遣,更折射出兰芝的不幸。另一处是兰芝再次出嫁时。一方面符合实际情况,她确实是“新嫁娘”,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兰芝的同情和对逼嫁兰芝的人(如兰芝的哥哥)的愤怒。称“兰芝”,是在她被遣回家之时。封建社会,妇女“三从四德”,出嫁从夫的直接代价是失去自己的名字,成为丈夫的附属品。现在她回家了,从“焦刘氏”变成了“兰芝”,但这个“兰芝”是牺牲自己的爱情,失去自己的家庭换来的。这一声“兰芝”如杜鹃啼血,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她极度的同情,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和控诉。所以,“新妇”和“兰芝”不能简单地打上等号。其次,对话中的称谓也透射出作者的感情色彩和深层含义。在此仅以兰芝的对话为例说明。 刘兰芝对婆婆的称谓在三种场合中各有不同。向丈夫倾诉,称婆婆为“大人”和“公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向婆婆辞行时用的是“母”(“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和小姑话别用的又是“公姥”(“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称谓呢?这是由兰芝的性格和遭遇决定的。兰芝生性善良,多才多艺,极有教养,勤劳能干,仍不能使婆婆满意,将要被遣回娘家。她内心苦不堪言,既不能与婆婆理论(礼教束缚),又不能像泼妇一样指桑骂槐(性格束缚),更不能像现代女性那样向丈夫发出“是要我,还是要你妈”的“最后通牒”(社会现实束缚);即使向丈夫倾诉自己的委屈,也只能是委婉含蓄的,而“大人”这一称谓恰恰能表达兰芝的哀怨和不满。“大人”用在这儿有“她老人家”之意。现代人体味一下,儿媳妇称婆婆为“她老人家”的情景,就可以理解在丈夫面前用“大人”的聪明之处了。“公姥”是个中性词,兰芝做人很有分寸,在丈夫面前发泄不满也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所以后边称婆婆为“公姥”,和小姑话别也用“公姥”。和故意刁难自己的婆婆告别,心里再有怨气想法,也会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称婆婆为“母”,这也是基于她的自尊自爱、她的良好修养、她的性格为人。由此可见,“大人”、“公姥”、“母”都是指焦母,但表达的感情和内涵大不相同。诗中利用人物称谓表达感情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上述看法也是本人教学中的一点心得,说出来供大家讨论完善,以期能更好地理解这首“古今第一长诗”。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布吉职业中专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