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角度看《项链》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马祥 长期以来,《项链》的主题一直被认为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但笔者认为,这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这人性的美不仅体现在玛蒂尔德身上,也体现在路瓦栽及佛来思节夫人身上。 让我们先看玛蒂尔德。的确,玛蒂尔德开始时有着极强的虚荣心,她喜爱“漂亮服装”,喜爱“珠宝”,梦想过一种“高雅和奢华的生活”。这也难怪,她毕竟是一个出嫁不久的年轻女子,毕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难免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她更有可敬可叹的一面,这可敬可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她的诚信,二是她的吃苦耐劳。得知项链丢失之后,她没有背信弃义,不承认借了项链——要知道,她借项链时并没有给佛来思节夫人留下任何证据,完全有赖账的可能——也没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这些在现在大概不算稀罕),而是“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了”。于是,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刷洗杯盘碗碟,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原来穿得朴朴素素就觉得很不幸,好像降低了身份似的她,现在却“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最后她终于依靠自己的双手还清了那笔可怕的债务,甚至连那“高额的利息和那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也还清了。且这不算太短的十年也使她“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但她对此没有一点后悔,而是感到自豪,这一点,在她与佛来思节夫人在公园见面时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到佛来思节夫人依旧那么年轻,依旧那么美丽动人,她无限感慨,“她要上前与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不必详加揣摩,我们也能发现玛蒂尔德此时心中那无限的自豪。要知道,在此之前,对佛来思节夫人她是看也不敢看的,“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这样的一个玛蒂尔德,不无可爱之处。奇怪的是,有人说她十年的艰难是虚荣心极强与追求享乐的“罪有应得”,不知这些幸灾乐祸者是否还记得“劳动最光荣”!要知道,她靠的是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劳动。况且,如果她真有极强的虚荣心,真的追求享乐——尽管她曾经这样想过,但心中之想毕竟不是实际行动——她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出卖自己的灵肉来还清这笔可怕的债务。因此,我们除了对玛蒂尔德否定、谴责、同情之外,不妨也给予她一些敬佩和赞许。 再来看路瓦栽。在玛蒂尔德想参加舞会苦于没有像样的衣服时,他拿出了积攒多时、准备用于购买猎枪的钱满足了她。在玛蒂尔德丢失项链之后,他没有一句责备与埋怨,而是连夜四处寻找,“凡有一线希望的地方,他都去过了”。在“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他没有动过一次或抵赖或以假充真的念头,而是“决然说:‘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为此,他不顾“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拿出父亲留给自己的全部遗产,“订了好些使他破产的契约”,并且“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如此地对妻子理解、宽容与支持,说句开玩笑的话,恐怕会让很多丈夫无地自容。 最后来看佛来思节夫人。身为贵夫人,她和玛蒂尔德无疑处于两个阶层,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歧视玛蒂尔德,反而两人“很有交情”。在玛蒂尔德向她借项链时,她没有任何的推托,而是拿出自己的匣子任其挑选。在玛蒂尔德归还时,她也“没有打开盒子”。这与其理解为是因为假项链而“不屑一顾”,倒不如理解为是对玛蒂尔德的信任。最后,在公园见到“显得老了”的玛蒂尔德并得知事情的全过程后,她也没有隐瞒真相,以便心安理得地把那条真项链据为己有,而是直言相告,“我那条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其坦率真诚,令人赞叹。因此,完全可以说,佛来思节夫人和玛蒂尔德、路瓦栽一样,也是这一曲人性之美赞歌中的不可或缺的音符。 在我看来,《项链》也可说是一曲和奏着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理解宽容的人性之美的赞歌。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