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三段情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结发妻子李惠仙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梁启超17岁。在当时广东的最高学府学海堂苦读四年后,他参加了这一年的广东乡试,榜列第八名,成了举人。主考官爱其年少才高,将堂妹李惠仙许配与他,惠仙比启超长四岁。两年后,二人完婚。

次年夏天,梁启超偕同夫人李氏南归故里。梁家世代务农,家境并不宽裕,新婚不久的夫妇只好借用梁姓公有的书室的一个小房间权作新居。广东的气候溽热使久居北方的李惠仙很不适应,这位生于官宦之家,从北京来的大小姐,并没有嫌弃梁家的贫寒,她看中的是夫君的才华。梁启超的生母早已仙逝,继母只比李惠仙大两岁,李惠仙仍极尽孝道,日夜操劳侍奉,深得梁家喜爱,在乡里也博得了贤妻良母的美名。

“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命令两广总督捉拿梁启超的家人,梁家避居澳门,逃过了一场灭门之灾。梁启超只身亡命东瀛,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生涯。李惠仙成了整个梁家的支柱。后两人在日本得以重聚。李惠仙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着梁启超和他的家人,在事业上对梁启超也有不少的帮助。

梁启超与李惠仙一向敬爱有加,做了一辈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启超却为此悔恨终生。

1924年9月13日,李惠仙因不治之症溘然而逝。梁启超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

红颜知己何蕙珍

1899年底,梁启超应康有为之请,赴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一日,檀香山一位加入保皇组织的侨商设家宴招待梁启超,引来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

梁启超进入何家大院,出迎的除主人外还有其女儿何蕙珍。何蕙珍芳龄二十,从小接受西方教育,英文极好,因有西洋人参加宴会,由她做梁启超的翻译。

临别时,何蕙珍含情脉脉言道:“我十分敬爱梁先生,今生或不能相遇,愿期诸来生,但得先生赐一小像,即遂心愿。”数日后梁启超将照片赠与何小姐,何小姐亦投桃报李,回赠亲手织绣的两把精美小扇。梁此时已坠入情网,几近痴迷。

不久,一位好友前来拜访梁启超,婉劝梁娶一懂英文的女子作夫人,说这样会给他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帮助。梁启超沉思片刻,随即言道:“我知道你说的是谁。我敬她爱她,也特别思念她,但是梁某已有妻子,昔时我曾与谭嗣同君创办‘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不能自食其言;再说我一颗头颅早已被清廷悬以十万之赏,连妻子都聚少散多,怎么能再去连累人家一个好女子呢?”又过数日,何小姐的英文教师宴请梁启超。席间见到何蕙珍,梁启超心情极为复杂,不敢触及敏感话题。倒是何蕙珍大大方方,谈吐自如。分手之时,何小姐说:“先生他日维新成功后,不要忘了小妹。但有创立女学堂之事,请来电召我,我必来。我之心惟有先生!”梁启超心醉了,轻轻说了声“珍重”便连忙离去。

坦荡的梁启超没有欺瞒自己的结发妻子,在一封家书中他把檀岛奇遇告诉了李惠仙。并再三向夫人表白,对何蕙珍已“一言决绝,以妹视之”。梁启超最终以理智锁住情感,结束了这场苦恋。

后来,李夫人病逝后,何女士又从檀岛赶来,但梁启超仍然婉辞。

贤德夫人王桂荃

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还带来了两名丫环,一个叫阿好,一个叫王来喜,王来喜即王桂荃。阿好脾性不好,又不听使唤,不久便被梁家赶出了家门。而王桂荃则聪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妇的喜欢,家中事务甚至财政都由她掌管。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

对王桂荃,梁启超虽不像对结发夫人李惠仙那样恩爱有加,但也是尊重的。他曾对长女梁思顺说:“她也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

对于这桩婚事,大概是考虑到有悖一夫一妻制的主张,梁启超从不张扬,尽量避讳。

在复杂的政治激流中,梁启超始终追随着时代的步伐,肩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而使他始终无后顾之忧的,则是在他背后默默支持他的两位夫人。在李惠仙、梁启超去世后,留给了王桂荃九个孩子。在这之后的岁月里,王桂荃一人照顾全家上下,梁家的孩子们,从王桂荃的身上学得了更多的勤奋。

1968年,85岁的王桂荃,在“文化大革命”中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在一间阴暗的小屋中与世长辞。“文革”后,梁家的子女们,在香山梁启超与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种下了一棵母亲树,立碑纪念这位培育了数名栋梁之材的平凡母亲。

摘自《每周文摘》张德玉/文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