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胡月 教学目的 1、赏析人物形象。 2、品味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从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 本出戏又名“春香闹学”。今天学习本文,明确三个问题:谁闹?怎样闹?为什么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细品课文: 1、谁“闹”? 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 2、怎样“闹”?(目的就是要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 (1)、板书: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 出场闹------------春香一上来就给冬烘先生陈最良一个“下马威”:“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语带讥刺,弄得陈最良表情尴尬开口不得! 学诗闹------------①、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岔。 ②、在春香追逼下,陈最良自丧其尊“作鸠声”,春香乐不可支“学鸠声”,已过耳顺之年的龙钟老头和一个青春焕发的伴读婢女同台叽叽咕咕学鸟叫,是何等滑稽的场面。 ③、为甚好好的求他?":此为明知故问,使塾师不得回避爱情这一敏感话题。 模字闹------------- 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陈最良不识卫夫人书法之妙,令丽娘“闹”胆顿壮,戏称这是“美女簪花之格”,春香双关戏言“写个奴婢学夫人”,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闹学高潮----------听讲中途,春香“领出恭牌”,请假溜出去转了一遭,兴匆匆回来禀告小姐:外面“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饱受揶揄奚落的陈最良终于按捺不住,于是,一个步履蹒跚追“打”,一个嘻嘻哈哈“闪”避,一老一少,在舞台上绕起圈子来了。好一个春香,居然动手“抢荆条投地”,弄得陈最良目瞪口呆无地自容。 (2)、都有谁在闹?只有春香一人闹吗? 三个人都参与了闹。春香闹得天真直率明显,丽娘闹得端庄矜持含蓄,陈最良闹得胡涂不知就里。 比如------丽娘的闹 “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隐藏了一句话)--------------你说的完全是废话!对我无用。 杜丽娘对春香的“训斥”其实是演给陈最良看的戏。“关关的雎鸠,尚有河洲之兴,何以人不如鸟乎?”身在闺塾,丽娘注意的是窗外传来的阵阵“卖花”声。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的花园,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就这一点而言,丽娘也在“闹学”:春香“闹”得大胆泼辣,她“闹”得富有心机。 比如------陈最良的胡闹 丽娘向陈老师要鞋样,老陈竟说“做个‘不知足而为屦’”。显然,老陈把“不知足而为屦”理解为一种鞋子(意即“‘不知足而为’之屦”),糊涂荒唐,这样的鞋子是决不可能做出来的。正如同我们问:“今天午餐吃什么?”回答:“就吃‘谁知盘中餐’吧。”照搬《孟子》中的句子,可见既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又不懂生活中的鞋样是什么,真正迂腐到极点。(这儿学生读不出幽默感来,主要是对这句话不理解。一经讲解,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且会心而笑。) (3)、小姐丽娘在闹中起到什么作用?从中看出二人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矛盾主要在陈最良和春香之间展开。丽娘对侍女和陪读春香之闹采取默许态度。春香之“闹”,闹在明处,闹得欢快。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由此可见二人的性格:春香天真直率大胆泼辣,生性单纯,无视师道尊严和封建礼教。丽娘端庄矜持,温顺而有个性,稳重而不失机敏。 3、为什么“闹”?(让学生讨论老师设置的问题) (1)、是小姐不爱学习,一门心思想玩? (2)、是春香毫无教养无视教学秩序? (3)、还是别的? 明确: ①人与人之间性格矛盾:小姐丫环的女孩儿性格与塾师老朽先生性格的矛盾;春香的淘气与陈最良的迂腐矛盾。 然而,千万不可忽略冬烘先生陈最良。丽娘、春香与这位先生的戏剧冲突构成整出戏的主要矛盾。闺塾能够“热闹”,与陈最良其人的个性密不可分。不妨设想,如果塾师学富五车,丽娘如何愿“闹”?如果塾师文采风流,丽娘如何肯“闹”?如果塾师侠肝义胆,丽娘如何敢“闹”?偏偏陈最良不是此等人物-----------不学无术的腐儒,要么望文生义,胡乱曲说,要么墨守旧注,毫无变通。连做一双鞋,也要从亚圣孟子那里搬来“不知足而为屦”的教条。 ②人与书的矛盾:小姐的思想情感与书经教义之间的矛盾;先生的讲解与书本原义的矛盾。 ③人自身的矛盾:小姐文雅平静的外表与激动难宁的内心之间的矛盾。 ④环境气氛的矛盾:书房外春意满园、春色盎然的环境与书房内师授迂诗压抑的气氛之间的矛盾。 三、扩展问题: 丽娘长到十六岁,竟不知自家有个大花园,这说明什么? 四、同步导练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