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备课资料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诗可以群 1、 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系我国文化艺术的一大宝库,也叫“千佛洞”,属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内藏写经、文书等文物4万多件。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掠走写本、文书24箱,绘、绣佛画5箱。1914年斯坦因再次从敦煌掠走5箱写本,两次共掠走遗书、写本1万余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精品,掠走5000件。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又用特制的化学胶液,黏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与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极大的是损失。 这一切大都与当时莫高窟的主持道士王圆箓有关,可是宝物损失背后酿成整个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知识卡片: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敦煌石窟、敦煌遗书和敦煌史地(实即丝路史地)三大领域。 2、本文属典型的学者式散文,试分析本文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刷新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行文并不墨收“一贯到底”的叙述模式,而大胆采用了链环式结构,随着叙述的演进不断推进情感的深化。 首先,文章以生动的描述复原了历史陈迹。作者极力提高散文中的文化品位,从历史中参悟了人格,从哲学中发掘出诗意,作者把握住人文科学的严肃性,对尘封于册箧中的历史事件进行高超合理的艺术加工,使“枯骨生肉”,让人如临其境。 其次,文章的标题是牵连历史事件的索引,由历史是怪胎说及民族的悲剧。作者因循历史轨迹,由今寻古、由古映今,视角互换,轻巧自然,思路与结构十分清晰。 第三,行文运用了诗化的语言。作者擅长使用诗化的语言借以表情达意。文章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以情感“着色”,都具有凝练的表意内涵,给读者以新鲜的感觉以及反复品味咀嚼的诱惑。 3、 怎样理解余秋雨的散文? 余秋雨对于当代散文的超越,不仅表现在思想文化境界上,还表现在强烈的主体意识上。 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家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散文,而这个具体的文化生命又是由深厚而沉重的现实历史积淀而成的。现实历史的重压使作家的文化生命勃然喷发,于是,一处处人文景观便成了历史的浓缩,再由历史显现出文化,最终由文化而透显出民族的存在状态。余秋雨的散文对俗常生活乃至社会政治生活层面上的东西已经无所关注,而是从更高层次上对现实历史进行着极其深切的眷顾,其中的欢愉、忧思、欣慰、苦恼都与历史、现实和未来紧密相关,与当前处境中的高尚与卑微、深刻与虚浮息息相关,由此而构成了散文的多维结构立体化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以其丰富、高大、纯净的特质把当代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4、作者资料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文化苦旅》(1992)、《文明的碎片》(1994)、《秋雨散文》(1997)、《山居笔记》(1998)、《霜冷长河》等。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