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温州高三语文“二模”答案(尹老师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25-03-19 手机版


1.C 提取数据不是对数据的预处理。

2.D “后期内容自动优化后,才能生成高质量图像”强加因果。

3.A 

B“证明了生成式AI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错,应是“提高视频生成的效率和质量”。

C 不是“道理论证”,而是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的结合。

D 不是“由主到次”,而是按照人工智能制作视频过程的顺序。

4.人工智能生成新闻视频给观众带来哪些体验?(4分)

(1)能通过视觉生成能力,增强短视频新闻的现场感。

(2)能根据需求生成具有不同情感的语音,使观众增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3)能分析观众的新闻喜好类型,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新闻视频。

5.结合文本,说明利用人工智能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6分)

(1)获取大量、真实的新闻主播视频,深度学习他们的语音、表情、动作等特征。

(2)设计合理无漏洞的代码。

(3)设计更先进的语音合成模型,优化情感控制能力。

(4)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超分辨率技术预测缺失部分的像素值,恢复原始清晰的图像,增强画质。

6.C “可见他对自己手艺并不自信”强加因果,之所以请来真正的木匠是因为对方更专业。

7.C “展现乡村傍晚的祥和温馨”错,应是增添夏日黄昏一家人围着小木桌吃饭的诗意。

8.如何理解“晴天的父亲加上雨天的父亲才是完整的父亲,才是与众不同的父亲”这句话?

(1)“晴天的父亲”要解决粮食和生存问题,体现了父亲的家庭责任感。

(2)“雨天的父亲”可以建造他喜爱的木头世界,体现了他对理想兴趣的追求。

(3)既能踏实生活又富有生活情趣,这样的父亲是完美的,是与众不同的。

9.本文融合了过去、现在、未来等多种时态,请结合文章分析表达效果。(6分)

示例(一)事层次更为丰富:(1)“许多年后的我品味出...”“许多年后”将叙述由倒叙切换为顺叙。

(2)“但那时”又将顺叙切换为倒叙。

(3)“许多年后,我在逼仄的的环境里坚持...”又由倒叙切换回顺叙。“我们都将...”最终将叙述转向未来。

(4)本文不断转换叙述顺序,让不同时间阶段的我带领读者观看我的成长过程,叙述层次更为丰富。

示例(二)情感认知得以升华:(1)“许多年后的我品味出...诗意”表明我对父亲的追求已经有了深刻的情感认知。

(2)“但那时,我已经为父亲感到骄傲”——我仅是“骄傲”,并没有真正理解背后的意义。

(3)“许多年后...我们都将创造出各自的刨木花”——我已经深刻理解了父亲的追求,并以此为动力督促自己在艰难的环境里仍然坚持自己的追求。

(4)本文由作者过去对父亲的追求的不理解写起,到现在的深刻理解,并以此面对未来,使情感认知得以升华。

10.此志未偿|因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

11.A “故”意为旧时。

12.B “主人对此了然于胸”错,原文是“而主人初未之识也”。

13.(1)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译:料想以后离开官位回家,必定在这里耕作,因此在靠近高处的地方建造屋舍对着下面的田地,这就是“稼轩”(的含义)。

(2)(余)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译:我通过园中的仆隶入内拜见说:“这是曾经对稼轩有过帮助的人啊。”

14.辛弃疾未“展大功名”而归隐,洪迈对此表示惋惜。文中有哪些事实让洪迈认为他原本可以大有作为?请简要概括。(6分)

(1)辛弃疾是中原俊杰,抱忠仗义,名闻南方。

(2)赤手率五十骑在万军中捉拿叛徒,并成功逃归南方,名震朝野。

(3)朝廷重用他,封他高爵显位。

(4)轻而易举平定赖氏叛乱。

15.C “问酒”与“换酒”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喝个痛快。

16.在诗中,诗人心境经过了多次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首联,写诗人身在故里却心在京城,牵挂功名,思绪难宁。

(2)颈联,写故土山水安抚了诗人浮躁的心,心思有所澄静。

(3)颔联,写诗人狂放纵酒,跟朋友游戏,试图以此忘却烦恼。

(4)尾联,写湘江的幽居隐逸生活抚慰了诗人的心灵,心境最终归于平静。

17.(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2)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3)可以横绝峨嵋巅 鸡鸣桑树颠

18.B “乌纱帽”与“银发族”都是借代

19.严(俨) 慕(幕) 篷(蓬)

20.A街头巷尾(津津乐道) B一扫而空(如火如荼)

21.分析“挖完票房挖周边,挖完周边挖旅游”的逻辑性和文学性。(4分)

(1)逻辑性:与影片的关联程度由主到次,影响范围由小到大,符合人们的认知。

(2)文学性:句式工整,回环反复,有节奏感,有文学趣味。

22.对符号“+”的表达效果写一段点评,不少于100字。(5分)

要点:

(1)“+”有鲜明的时代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读者关注

(2)“+”表意简洁直观,便于读者理解

23.作文

如果我们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那么它就会永远如此。(刘擎)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尹老师点评】

当下作文似乎很流行这种极简式的材料。字越少,事越多,当中往往有“坑”。

这则材料的“坑”是“一直”二字。

考生如果忽视了“一直”,就极容易把立意当成“拒绝接受实际,敢于同现实抗争”。套用哪吒的一句口头禅“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立意不能说是偏题或脱题,但绝非扣题,因为你落入了命题者精心布置的“坑”里。

本题最佳立意——“接受实际,但拒绝一直”

“一直”才是审题的关键!!! 

(答案提供者:尹瑞文)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教程(尹氏八段论)
课程形式:35个word文档打包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

本站手机版网址:http://wap.yinruiwen.net  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可立即获赠十个资源下载点数,点此了解详情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