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道理分析法详解(打印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4-08-23 手机版 | ||||
高考议论文道理分析法的基本格式:分论点+引用+阐释引用+联系分论点分析+引用结尾 【示例一】读书宜循序渐进 读书欲速反不达。(分论点)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引用)的确,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贪多求快,跳过某些必要的阶段,到运用时才发现并不能活学活用,不得不回过头来返工重学,速度反而慢了。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阐释引用)读书也是这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反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其结果必然是走马观花,快而不精,知识难以掌握。而且,读书求速者往往缺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劲头大时急不可耐,劲头下去时则松懈疲沓。(联系分论点分析)正如清人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读书“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则刻刻欲速,则刻刻做潦草工夫,此终身不能成功之道也。”(引用结尾) 【示例二】做人须“静” 静气是一种修养。(分论点)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引用)先生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阐释引用)人一旦拥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反之,如果……(联系分论点分析)正如周国平所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引用结尾) 【示例三】眼界广者,其成必大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白居易诗云,“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引用)草丛中的萤火虫无论夜里如何耀眼终究不是火光,荷叶上的露珠无论白天如何晶莹,仍然成不了珍珠,这是格局所限。(阐释引用)你从八十楼往下看,全是风景;但你从二楼往下看,全是垃圾,这是眼界决定格局。一个人能攀登到怎样的高度,取得怎样的成就,最终由自己的眼界所决定,眼界不一样,格局就不同,格局决定结局。反之,如果……(联系分论点分析)正如林清玄所说,“心有明珠,山河明媚,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引用结尾) 【示例五】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对一个人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要他学什么,他就学什么,自己毫无主见,你生下来难道是为父母而活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总有一天你要离开父母,走上社会,总有一天你的父母会去世,他们就无法再告诉你该如何去做,所以你必须相信自己,把自己投入到社会中去锻炼,去摸索。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体现真正的自我,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面讲理)但如果缺乏自信,你就无法体味人生的真谛,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那么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你就必须被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无用之人。(反面讲理)因此,我们应当拥有自信,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示例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用)这句话阐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阐释引用)知识的学习需要主动探求与思考,而这种主动显然不是外在压力所能奏效,必须从内心萌发出一种求知的强烈欲望。这欲望来自于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探求;有了兴趣,才会不知足;有了兴趣,才会为求得了知识而感到愉悦。(正面讲理)探求知识的道路上,充满了险阻,布满了荆棘,没有对知识的兴趣,就会在险阻面前止步,最终将一无事所成;而兴趣所激起的热情不但不会使人畏惧困难,反而会对艰苦的学习甘之于饴。(反面讲理) 【示例七】勤能补拙 有两句话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句是“笨鸟先飞早入林”,一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确,在向目标奋进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起点,有的高,有的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条件,有的优越,有的次劣,这正如鸟有“笨”与“巧”,马有“骏”与“驽”。但这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起点低,条件差的人,如果能付出加倍的努力,一样可以达到目标,“笨鸟”以“先飞”而“早入林”,“驽马”以“十驽”终可取得“骐骥”“一跃”所不能取得的成绩。只要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是能够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的。【围绕名言讲道理】 【示例八】人要养成好习惯 所谓“习惯成自然”,人一旦在某方面养成了一种习惯,他这方面的行为方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如太阳东升西落,水流由高而低般理所当然。唯其如此,好的习惯使人收获了成功的累累硕果而不觉耕耘的辛苦,被人敬仰而不自傲,因为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之举。(正面讲理)恰恰相反,坏习惯使人习非成是,一步一步滑向痛苦的深渊而不知,到突然醒悟,方觉为时已晚。(反面讲理) 【示例九】君子不贰过 古语有云:“君子不迁怒,不贰过。”唯不贰过,方为君子。(引用)生命是一条没有航线的长河,我们的航船探索着前行,也许会碰到暗礁,也许会卷入漩涡。聪明的人触礁后会识别暗礁的所在,从漩涡中挣扎出来后会摸清漩涡的脾性,每一次的灾难反而都成了使航程顺利的宝贵经验。错误的出现不可避免,错而不改,错而再错,错误便成了前进的枷锁,缠人的恶鬼。人不是被枷锁套住了双腿,便是被恶鬼索去了姓命。(比喻式讲理) 【示例十】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江河之所以浩荡,是因为它吸纳了百川的细流;沙漠之所以浩瀚,是因为它聚集了无数的细沙;人类今日的高度文明,是因为有几千年的丰厚累积。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由辛劳的汗水所浇灌出来的,由不断的尝试所累积起来。(类比式讲道理)幻想着惊人的成就,而不从小事做起,不作一步一步的努力,那成就也只能是“海市蜃楼”。(结论) 【示例十一】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鹿要避免成为虎的口中食,它必须敏捷;虎要能猎食鹿,必须比鹿跑得快,这便是大自然的竞争。这些生与死的竞争,使鹿更敏捷,使虎更强壮。人类社会发展同样需要竞争。竞争给人以压力,竞争使人感到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从而激发奋进之心。这种被广泛激发的上进之心,促进人类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没有了竞争,人的心灵被安逸所占住,被懒惰所腐蚀,人类社会只能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类比式讲道理) 【示例十二】要加强对学生的尊师教育 教师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纽带,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保存着,这些知识代代相传,使后人在继承中有发展,这少不了教师的作用。一个人从进幼儿园到步入社会,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在这中间,在教师的引导下,知识的甘露点点滴滴流进学生的心田;在教师不倦的教导下,为人的道理似春风、如化雨,使幼苗般的少年健康成长。(正面讲理)没有教师的引导,我们将在漆黑中摸索蜗行;没有教师的引导,我们将与粗鄙为伍,同文明绝缘。(反面讲理)尊重教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就是重视文明。(结论) 【示例十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生活着,而是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论点)每一个都与众多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每一人每天都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一个爱的微笑,会让周围的人一天舒畅,而对他的周围报以同样的微笑;一个爱的义举,会使身处困境的人走出窘迫,而对社会报以同样的善行;一席爱的劝慰会使心灵受伤的人走出情感的幽谷,而去以同样的胸怀关爱伤痛中的人。(纯粹地讲道理)这种爱的微笑之花开满世间,如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这种爱的义举充溢于每个角落,如救难的天使巡行人间;这种关爱的话语闻于每一个人的耳际,如仙乐般飘荡在空中,这世界怎能不如天堂般美丽。(比喻式讲道理) 【示例十四】学习需要思考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引用)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知识是外在于我们头脑的东西,只有经思考的咀嚼,才能理解吸收,为我所有。(阐释引用)没有思考地死记硬背,只能像吃东西不经咀嚼而吞咽,那是难以消化的。(比喻式讲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吸收前人的东西,更在于发展创新,没有思考,我们只能死守文化遗产,不能创新,不能促进社会进步,不能给后人留下真正属于我们的值得骄傲的东西。(重申论点) 【示例十八】共生者强 共生者强,多与优秀者交往能够令你变得更加优秀。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名言: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多与优秀的人交往,多受他们的影响,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如果你已经很优秀了,再与优秀的人交往,那么你们就能产生共生效应,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走到一起并创立了微软就是最好的例证。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