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方向预测之“教考衔接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4-06-18 手机版


 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芣苢》流露了“采采芣苢”的快乐,《短歌行》表达了对“天下归心”的渴望,《归园田居》抒写了“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梦游天姥吟留别》体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坚守……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为进一步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你所在班级拟举行“品诗词魅力,悟当代价值”主题阅读分享会,分享阅读体验与思考。请结合你学习过的古诗词,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这段时间,语文老师一直在检查大家古诗词的背诵情况,我私下听到有同学抱怨说: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今天我就想告诉大家我对古诗词的看法:读古诗词,了解上下千年历史,纵横万里华夏,千万诗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可以纳入我们的眼底、心中;在诗词中来体验人生百态,看到更大的世界。古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古诗词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诗意的美。从个人角度来看,古诗词使人更易感知美,悟到理。很多人都感慨,出门旅游的时间太少,即使出了门,处处都是人,也无风景可欣赏。殊不知生活中从不缺少美。春日,当别人感慨阴雨绵绵,春风乍紧时,读过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人却能领会另一种清新活泼之美。夏日,当别人厌烦,烈日炎炎,蝉声嘶哑时,读过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人却能在夏夜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之美。秋日,当别人哀伤秋风萧瑟,万物寂寥时,读过韩愈“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人却能体验将目光伸向高空的广阔美。冬日,当别人抱怨,天寒地冻,单调冷清时,读过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人却能在冰天雪地里发现别样的豪放美……

古诗词所带给我们的是各种不一样的美,它能让我们给寻常景物加上一层文化美的滤镜,舟是李白的轻舟,驴是陆游的毛驴,普通事物在腹有诗词的人眼里不再普通,他们借古人的眼看到了古人所看的景,发现了古人所感的美,收获到一般人无法体验的快乐。

古诗词使人得以丰富人生的阅历,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对万事万物有了足够的见识才能获得更丰厚的阅历和智慧。而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对我们学生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去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是不切实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来主义”,睿智的先人总结好的见解,为何不学习呢?“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还不能拥有爱情,但在《诗经》中,我们知道了真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至死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才刚刚进入真理的大门,但在《离骚》中,我们知道了追求真理的道路需要我们素履以往,一苇以航。“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算我们没有苏子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但在《定风波》中,我们知道了在失败、打击的面前,我们要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心态……

没有古诗词,何来见识?何来阅历?何来素养?当我们为古诗词里的睿智哲思所震撼时,就与先人产生了共鸣,这是一种跨时空的交流,当我们与古诗词中的思想共鸣时,封存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无声息地迸发出来。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先生纪念碑》中所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同样可用于古诗词的价值。它们所蕴含的理性之思考,会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亘古不衰地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它能表现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表现不出的意境,也正因为如此,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视它,不是束之高阁,也不是弃掷逦迤,而是应正视并学习,惟有给古诗词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叶嘉莹女士曾说“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诗词贮存着中国文化,当我们与先辈用同样的黑眼珠打量周遭景色,当我们与先辈同受一则道理的启迪,沐浴在诗词永恒的智慧下,人心,怎会死呢?当所有人都感受到诗词之魅力时,给整个民族带来的,是文明的生生不息。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0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袁隆平不打算退却。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以上材料选编自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选准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敢质权威勇开创,方得稻菽千重浪

权威否认,年轻的科学家未受专家之见的肘掣,决然地向传统观念发出最有力的挑战;案例无先,袁老以信念为杖,在霜露荆棘中开创一条育稻之路;稻菽千重,是多少个不曾退却的夜晚成就了杂交水稻的新纪元?    

袁老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在袁老挑战权威的论断中,在袁老敢开先例的勇魄里,我们青年看到了中国科学家们的精神,历久弥新代相传。谨记之彪炳事迹,慎思之成功源泉,汲取之精神力量,吾侪青年方可续之荣耀,优化学习、收获成长、实现高蹈。

正视权威,以不盲从的理智,涵养创新的智慧,奠定成功的肇基。

权威之见并非金科玉律,更不是万古箴言。遗憾的是,多少踌躇满志的青年,多少本能改变世界的想法被扼杀在权威与定论中。正如失去发现激素良机的沃泰默,正如无数个在百老汇被权威、前辈批评后黯然神伤的背影。他们难道没有努力的毅力和念头吗?不,是因为他们面对权威的方式是仰视,对定论的态度是盲从。因此,他们失去了成功的良机。倘能像中国科学家那样涵养创新的智慧,那么他们的名字也许被更多人铭记。君可见袁老挑战辛诺特和邓恩的权威观点,就像使中国印刷业“迈向光与电”的王选院士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论,不顾国外专家的否认;就像创造“于氏结构”的于敏不被国外理论权威所制……以不盲从的理智正视权威,青年才能收获更多的发展机遇。

勇于开创,吾侪青年当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正如科学家“力行险道千重峻,为创新行开世功”的开创精神般,吾侪青年,应敢于做前人没做过的事,“嚼别人没嚼过的馍。”袁老在毫无先例的情况下开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于是获得成功。这样的“开创者”在中国科学家中并不罕见:探月工程师杨孟飞常常为箭器分离的稳定性担忧。翻遍中外案例,他发现从未有过远距操气控制分离的先例。于是他不再依赖已有的经验,从现实的技术状况着手,提出“三机容错”的解决方案。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勇于开创,才能取得突破,才能敲开现下的险阻,逼近成功的彼岸。

以袁老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用行动展现了“质疑权威不宥定论”和“勇于开创敢作先锋”的精神。吾侪青年既明之,当贯彻之:对于社会中某种流传的观点,不妨“冷眼向洋看世界”,多问几个“真的吗”,涵养不盲从的智慧;对日后研究的未知问题,敢于开创作先锋,成为时代的“创客”和“闯将”。如此,稻菽千重浪便在眼前,成功与荣耀将由我们续写!(评分:56分   ) 

0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秋冬季节,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的口号,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给城市留一份诗意之美

要求环卫工人轮班值守,不留一片落叶有错吗?没有,因为此举是为确保人民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但若把落叶暂时保留下来,让市民感受落英缤纷的美景,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可使人身心愉悦,岂不更好?净化环境固然很好,但若能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环境,给城市留一份诗意之美,则更符合现代化城市所崇尚的人文之美。

从干净安全的角度来说,落叶遍地,一阵风起,既会降低环境的清洁度,又可能会影响交通。但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刻,我们又需要落叶来遣兴、感怀。“一叶落知天下秋”,千百年来,我们通过落叶来感受秋的肃杀和迷人,当秋天再也见不到落叶,就如春无百花、夏无浓荫、冬无瑞雪一样,失去了季节的灵魂,也让我们失去了对时序的感知。

郁达夫在想念故都的秋天时,念念不忘北国的槐树,“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夜秋风起,落叶满京城,眼前是黄叶的飘飞,脚下是落叶的柔软,这种感觉,在高楼林立的钢铁丛林中,在水泥混凝土的世界里,是多么难得!现代都市里,这是我们少有的亲近自然和追寻诗意的时刻。

文明的发展让我们从自然进入社会,从乡村来到城市。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人文的失落、精神的匮乏。有人怀念乡间的小道,有人不舍茅屋上方的炊烟,更有人开始逃离城市,只为再次感受小桥流水的清幽、落日残霞的宁静,当然,也包括落叶飘零的静美。我们虽不必如此,但在城市里留一份念想,在科技的理性和制度的冰冷之外多一份美好和诗意,多一些感性和人文,并不过分。

暂时保留一些落叶,给城市留一份诗意之美,意义也就在此。遥想当年杜甫在夔州城登临送目,看天高地远处“无边落木萧萧下”,由落叶而想到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心生悲怆。设若先生于今日再次登临,却只见高楼鳞次,而不见长江,只见林木萧疏,而不见落叶,不知感慨还能系于何端?

丰子恺有两句小诗:“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写尽了生活的诗意。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树下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落叶”也未尝不可,只需城市管理者多一些人文思考,便可给城市留此诗意之美。

0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文生视频模型Sora横空出世,引发轰动。Sora根据简单的文本信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出丰富且复杂的视频,而这些生成的视频以往的制作周期最少是以天来计算,且花费不菲。如今Sora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快速生成足以以假乱真的视频,让人叹为观止。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视频行业迎来了革命性变化,“扔一本小说,出一部大片”不再是想象;愁的是Sora将会对大量的视频从业者带来全面挑战与颠覆。

就在AI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时,有人担心普通人的饭碗,甚至艺术家会被AI夺走。但无论如何反对,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一个领域可能会落寞了,一个新的领域可能会诞生……

假设你将参加高考志愿填报讨论会,请写一篇发言稿,说出你报考或不报考AI专业的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逐人工智能之光,扬科技利刃之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仰望苍穹浩瀚,俯看百川屹立。Sora提醒我们人工智能发展势不可挡,科技的发展必然会迎来人工智能的兴起,我毅然决定选择报考AI专业。

顺时代之势,逐AI之便。

“科学发展国强民富千秋业,创先争优政通人和万代兴。”科技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底气,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利也是历史上难以想象的。AI绘画技术,使普通人有了像名家一样绘画的能力;史忠植作为AI发展的探路人,毕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为国贡献;一部手机走天下,线上会议云课堂,5G网络领先世界。不难看出,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肉眼可见的便利。当今时代之势便是发展,AI行业发展离不开你我的接续奋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离不开科技的便利。

以理性之心,感AI之限。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于科技而言,一味的使用科技也会事得其反。科技给人类带来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AI换脸技术通过科技将喜欢的明星脸换到别人身上,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高科技的产生,会让少数心思不正的人动起了歪心思来换脸造谣,触犯了法律的红线。于是便有人说,这种技术应该杜绝,让坏人无机可乘。但我想说,错的难道是科技吗?不,我认为错的是那些心思不正人。我们应当以理性之心看待科技,避免唯技术论,全面看待科技。

以长远之计,择AI之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长远的角度看,科技发展乃大势所趋,很多人怕机器会取代人类,依我之见,人工智能是工具,是服务于人的,是源于人的意愿。相信人类不可能被机器替代,合理利用AI服,让我们更方便又何乐而不为呢?

逐人工智能之光,扬科技利刃之帆。顺应时代发展,理性看待科技,长远考虑科技缺一不可。唯有综合看待人工智能,才可在浩荡洪流之中,始终处于时代前列窥得黎明初晓。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0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从“抗日英雄”杨靖宇到狼牙山五壮士,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到“愿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维和女警和志虹,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被崇尚英雄的领袖多次提及。新时代领路人每到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都会献上花篮,身体力行缅怀那些牺牲和奉献的英烈,号召大家铭记历史、崇尚英雄。新时代领路人说:“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鼓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苍穹之下望英雄

英雄是苍穹中的雄鹰,一声鸣叫吹响冲锋的号角,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我们应怀着赤子之心牢记我们的英雄。

和平时代也需要英雄情怀。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而这都是因为有无数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身边的警察为我们追捕犯罪分子,冒着生命危险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远在边疆的军人,抛却七情六欲、儿女情长,拿着枪,守护祖国的边疆。他们都是英雄,是这个和平年代里可歌可泣的人物。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英雄情怀。

不要讓英雄又流血又流泪。习总书记说:“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为百姓鞠躬尽瘁的焦裕禄、为青蒿素投入毕生心血的屠呦呦……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利益,舍弃个人的生活甚至是生命。若没有他们,怎会有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呢?我们要怀念英雄,牢记他们高尚的情怀,传承英雄的红色基因。“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十字,是何等气魄,请铭记那些雄姿英发为国一战的英雄吧,莫等揾英雄泪!

精忠报国应敬仰学习英雄。作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青年,我们要自觉学习英雄,歌颂英雄。古有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抒发对英雄的仰慕;今有社会主义新青年在总书记带领下赞美的英雄情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未来的民族不能没有先锋。何为英雄?英雄不一定要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全大、尽己所能,即为英雄。每个人都有权利把自己活成一粒尘埃或一粒星辰,这取决于你的态度。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活成英雄。与其说英雄是用来赞美的,不如说英雄是用来学习的。

崇尚英雄是一种情怀,铭记英雄是一种情怀,学习英雄也是一种情怀。英雄是夜空中的一颗星辰,我们站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仰望着,敬仰着,学习着。 

郑崇波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