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教师下水范文:人工智能与问题答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2024-06-07 手机版 | ||||
文/瑞安十中尹瑞文 202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新课标I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尹老师点评今年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遵循两个原则——普适性和独创性。普适是让考生有话可说,独创是防止套作。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的作文命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两条原则。 “人工智能”是一个普适性的话题,之前各地联考基本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话题,比“人工智能的利与弊”“科技威胁论”等,所以“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友好的,确保大家有话可说;而材料中“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一思辨性的提问体现了作文命题的防套作性,学生只能在“问题的多与少”这个具体的情境里展开腾挪,否则就容易偏题。 比起2023年高考作文话题“好的故事”,今年的作文话题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尹老师个人认为这体现了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正式启用新课标卷第二年后在作文命题话语权方面对全国卷的影响,这一影响将是深远的,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点评者:瑞安十中尹瑞文) 【审题立意】 材料关键词:人工智能、答案、问题越来越少(多) 据此立意如下: (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我们过于依赖人工智能,问题反而会越来越多。 (2)我们在利用人工智能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要保持理性,因为人工智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制造问题。 (3)利用人工智能,而不要被人工智能利用。 (4)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这也意味着个体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长此以往,问题反而可能越来越多。 【名言素材】 (1)屠龙者终成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尼采 (2)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余秋雨 (3)马能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电影《封神榜》 (4)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林语堂 【教师下水范文】 人工智能的赋魅和祛魅 (文/尹瑞文)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里写道:“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事物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忽视了背面同样巨大的阴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可是我们忽视了人工智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制造问题。对于人工智能,我们可以“赋魅”,更要“祛魅”。【观点段】 何为“赋魅”?“赋魅”就是迷信人工智能的魅力,而“祛魅”则是对“赋魅”的消解,是对神圣性表面的剥离,还人工智能以本来面貌。【概念阐释段】 曾几何时,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各类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问题的确能很快得到答案,比如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其对”夫妻肺片“”车水马龙“”胸有成竹“等复杂成语的深刻理解完全颠覆了我等想象。可是,我们在迷信人工智能的魅力时,不知不觉间也在制造问题。AI算命、AI换脸、AI论文生成、AI假视频等有悖道德良俗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我等在“赋魅”人工智能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偶尔“祛魅”一下呢?【驳论段】 归根结底,人工智能不过是我们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工具,可以利用,但不必“赋魅”,否则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重申论点】 电影《封神榜》说:“马能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 所以,有没有问题,是人决定的。 林语堂说:“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深植于人性之中的,它不会因为答案的易得而减少。比如看到了美丽的彩虹,除了赞叹它的瑰丽多姿,你有没有想过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听新闻中说电动车充电、手机充电时发生了爆炸,有没有好奇发生爆炸的原因?看到了教室暖气片总是安装在地面附近,有没有对为什么不把暖气片安在靠近房顶的墙上这个问题感兴趣?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人工智能都可以“秒回”,但它不会告诉你下一个问题是什么;能够告诉你的永远、永远是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正如日本物理学家加来道雄所言:“永葆好奇心、想象力和兴趣、挑战未知是所有问题的源头。” 【分论点1】 除了好奇心与想象力,问题的产生还源于我们对工具地过度依赖。尼采曾言:“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就是这条恶龙,作为工具,其本身就是问题。因为它终究是大数据训练出来的“怪物”,会根据我们“投喂“的数据习惯性地输出答案,长此以往,我们就有可能陷入“信息茧房” 的困境,只关注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信息,而忽视了其他可能对我们有益的问题。【分论点2】 人工智能的“赋魅”和“祛魅”不是赋予人工智能以神性魅力,也不是否定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而是提倡以人为驭,以理性为缰,以好奇心和想象力为轮,驱动人工智能的车马滚滚向前。【辩证段】 当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AI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各类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此我们更应当保持理性,驾驭人工智能而不是被人工智能驾驭,如此方不负当下不负卿。【联系现实段】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