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最后押题:美育与成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4-05-31 手机版 | ||||
文/尹瑞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荀子乐论》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材料二 中国近现代美学家蔡元培指出,悲剧和滑稽画“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进而“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 材料三 德国美学家席勒说:“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和启发,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者结合自己参与的审美活动和美育实践,以“美育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划出材料中的四个关键词:美育、成长、高尚、和谐 据此立意如下: 1.携美育同行,赋成长之魂,做高尚新人。 2.用美育涵养高尚心灵,创建和谐社会。 3.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育全民人文情怀。 4.以美育人,向美而行。 【名言素材】 (1)冰是睡熟了的水。——木心 (2)地球本来是带着人香而飞行的。——木心 (3)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汪曾祺《人间草木》 (4)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冬天》 (5)《诗》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孔子 (6)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 【事例素材】 (1)兰亭集会,王羲之由游乐而生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死生亦大矣”的积极态度,生命或者腐烂,或者燃烧。他否定了古人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用对书法、文学的执着对抗生命短暂。可见,生命的过程固然残酷,死是无法回避的,但个体生命却可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通过燃烧生命的激情尽情品味生命的美好,人只有实现饱满的生才可以无憾地死。 (2)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可以承载所有生命意义的象征,具有美学的崇高美,极富哲学的深意。神圣的仪式感滋生出的崇高感会影响一生,让我们的一生不将就,精致而高贵地活。英国人生活中精致的餐具、杯具,雅致的家居装饰,精心布置的点滴细节,我想,都是对于仪式感深深的认同。 (3)“挖呀挖”的黄老师。“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2023年的“五一”假期里,一首“挖呀挖”的童谣火了。简单的旋律、浅白的歌词在无意间触动了你我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块,撩起了那隐匿无形而又无时无处不在的“情结”,让我们不停地跟着挖呀挖、刷呀刷。视频中的黄老师笑靥芬芳,有多少人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那些跟着她学唱歌的孩子,在她美妙的语调中得到治愈。就这样,她让人们把“五一”过成了“六一”。于是,你就跟着那位老师,一遍遍在花园里挖呀挖、刷呀刷。 (4)女为己容。2024 5月28日,第26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因其在结构生物学,特别是在多种介导离子和糖跨细胞膜运输的膜蛋白原子结构研究等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而获奖,成为该奖项创办以来最年轻的获奖人之一。科学家也爱美,颜宁在工作之余喜欢把自己变得美美的,并且还给一些杂志拍过封面。院士也爱美,并且爱的有态度,古代,人们都讲“女为悦己者容”,而颜宁去掉了一个字改为了“女为己容”。 让美育成就“美丽人生” “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这是北大最负盛名的校长——蔡元培对“美育”的论断,自蔡校长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也是心灵教育,是成就“美丽人生”的必由之径。 辞赋之华美,唐诗之壮美,宋词之秀美,一代代人在古典文学中寻觅“美”的答案。课堂上,我们从老师娓娓道来中,读出了士大夫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淡和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羁。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浇灌,我们的灵魂得到了滋养。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走南闯北、日晒雨淋的快递小哥,时刻把《唐诗三百首》放在行囊;看到农民大姐在与病魔抗争的日日夜夜中,以诗词为良药,补给精神力量。 所以审美教育本质是一次思想、心灵的摆渡。 叶嘉莹之“用诗词感发人心”,余秋雨之“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正如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时常在乡间田野中演奏,这为他的“禾下乘凉梦”涂抹上艺术的色彩。他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也在创造科学之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披荆斩棘,这也为后辈在追寻“美丽人生”的道路上以深刻启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宣传“美”的方式变多了,但我们对美的感知力却仿佛在走下坡路,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人类高质量男性”“耗子尾汁”这样哗众取宠、招摇撞骗的“审丑狂欢”。究其原因,是教育体系里“美育”的长期缺位和边缘化。 有的人认为“美”是艺术家的事情,学校“美育”课程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有的人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与“美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事实上,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难道我们要让“以丑为美”“以畸形为美”之人拉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水位吗?我们总觉得“美育”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 去年,上海首条樱花市级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实施“落樱不扫”,沿路189株晚樱正值盛花期,纷纷扬扬的“花瓣雨”洒落一地,引人驻足。落樱缘何不扫?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抑或是王维《鸟鸣涧》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上海这一措施启发我们:只要细心发现,生活到处是“审美”的第一课堂,我们总能找到其中的诗意和远方。 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让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心灵,让美育成就孩子们的“美丽人生”。 郑崇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