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作文题汇编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4-04-06 手机版


 写作专题

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切文明存在的主要动力向来不是理性。尽管理性是存在的,但文明的动力始终还是各种感情。”

——勒庞

材料二:“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

当代青年该如何投身于这个多元社会?请结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材料一将理性与感性进行对比,指出“文明的动力始终还是各种感情”,强调了感性的重要性;材料二“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

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感性和理性的思考和权衡。对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理性是感性的基石,正确地分析、把握、利用一切存在条件是感性发挥作用的关键。感性使理性深刻,让人更深入地理解现实,促使社会不断发展。感性与理性殊方同致,源于现实也服务于现实。

“当代青年该如何投身于这个多元社会?”这一问题引发考生思考。青年立身处世,既应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理性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又要保持热爱与血性,追求诗意人生。

立意时,考生可就理性与感性二者之一展开论述,但要体现辩证思维,如“感性重要,但过度感性则易让人冲动”“理性重要,但过度理性会使人冷漠”,最佳立意应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即兼顾理性与感性。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 论证结构,从理性与感性的内涵及表现,二者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对待感性与理性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述“理性与感性各自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分析,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理性如山,我们应有坚定的意志与清醒的头脑,理性思考;感性如水,我们应有张扬的个性与勇于追求的血性,诗意栖居;理性与感性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立意:

1.理性与感性并驾,清醒而诗意地栖居。

2.平衡理性与感性,书写精彩人生篇章。

3.理性与感性必须协同发展。

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应该像蘑菇一样。虽然渺小,但能做柔和的不能想象的推挤,把头上积着霜的硬土顶破。

还有人说,人应该做建筑物的尖顶。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吗?日后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平凡英雄,不凡人生

“英雄者,国之干。”自古以来,如建筑物尖顶一般突出的英雄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昭示着国家前进的方向。然而,英雄也是“普通人”,有时也想蘑菇一样渺小柔嫩,但正因为他们敢于坚持、默默积累,才能“把头上积着霜的硬土顶破”,做出惊艳世人的成就,为人们所讴歌。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从不缺乏英雄。不论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还是“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的顾炎武;不论是“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的文天祥,还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中华自古便有众多为民请命、为国捐躯之人,他们用热血、赤诚、毅力与智慧撑起中华的晴空。

随着时光的年轮划过,那个战火蔓延、硝烟弥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跨步走进了新时期,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因为没有战争;还有人说,奉献是英雄和模范们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其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我们有“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英雄团长祁发宝,有“人退休了,思想觉悟不能休”的“活雷锋”王兰花,还有为贫困山区女孩教育奔波的“燃灯”校长张桂梅。平凡的世界里,正是这些用忠诚与汗水一点一滴无私奉献的平凡人,用一刀一笔雕刻出了他们屹立不倒的英雄丰碑,造就了不平凡的人生。英雄模范们用行动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英雄,从来就不只是活在历史,真正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奉献他们的力量。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历史已经传承到我们青年一代手里,今日要刻苦学习,磨炼意志;明日要甘于付出,无私奉献。新时期的我们更要有梦想,有作为,需要守住平凡心。

英雄是前进的拓荒牛,平凡者是未来的奋斗者。我们致敬,勤于奉献;要向平凡致敬,砥砺奋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终能借平凡之梯,攀英雄之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借助“蘑菇”和“建筑物的尖顶”这两个抽象性比喻,向我们展现了对于“伟人”和“凡人”的人生定位思考。第一段中,材料明确指出蘑菇的“渺小”,这恰如我们社会上那些默默无闻,或者平凡普通的几乎被人忽视的普通人,但他们也如蘑菇一样,能用“柔和的不能想象的推挤”的默默积累,做出把硬土顶破一样的伟大业绩。由此可见,虽然是平凡人,但可以创造工作上的非凡,过非凡的人生,即使凡人,也要昂扬向上,活出凡人的精彩。而第二段材料则明确指出“人应该做建筑物的尖顶”,并说明只有像建筑物尖顶一样杰出的人才足够突出耀眼,容易被人记住。这话也自有一定道理,历史上,往往是“伟人”为社会进步创造了突出的、关键性的力量与贡献。由此可见,材料意在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应当或者想要做一个功勋卓著的“伟人”,还是默默奉献的“凡人”?但不管怎么说,“伟人”和“凡人”其实既矛盾对立,又相辅相成、和谐统一,都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若是自己想要选择当好一只渺小又柔嫩的小蘑菇,则可说:平凡创造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接下来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一、平凡岗位上日日夜夜的坚守,久久为功,创造伟大奇迹。二、平凡岗位上精益求精的追求,匠心独运,创造伟大奇迹。最后总结说明我们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毅前行。

立意:

1.做凡人中的伟人,做伟人中的凡人。

2.青年要树立高远的志向,争做时代的伟人。

3.为凡人,慕伟人。

4.活出凡人的精彩。

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多和别人交流”的观点,值得当代青少年深思:有的人喜欢在网络世界坚守自我,有的人希望通过和别人交流,从而开阔眼界,创新思维,走出误区,不断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交流之桥: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青少年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网络世界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让个体能够坚守自我,保持独立思考;另一方面,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无疑是开阔眼界、创新思维、走出误区、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多和别人交流”不仅是一句建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成长策略。

多和别人交流,意味着我们愿意放下自我,倾听他人的声音。在网络世界,我们往往沉浸在个人的信息茧房中,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观点,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会变得狭隘,难以看到事物的全貌。而与他人交流,能够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认知。正如古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交流中,我们不仅能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更能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智慧。

多和别人交流,有助于我们创新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问题,这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这种思维的碰撞和融合,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还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多和别人交流,能够帮助我们走出误区,避免盲目和固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错或者走入误区。而与他人交流,能够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得到他人的提醒和建议,从而避免走弯路。同时,交流还能让我们学会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增强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多和别人交流,是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交流,我们能够开阔眼界,创新思维,走出误区,不断成长。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世界的便利和优势。在坚守自我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与他人进行有益的交流和互动。这需要我们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尊重他人,保持礼貌和理性,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总之,“多和别人交流”是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策略。我们要珍惜与他人交流的机会,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助语言文字运用Ⅱ“多和别人交流”这一观点,引出青少年应如何在网络世界与人交流的思考话题。材料里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前者认可“坚守自我”,这是因为当下不少网络信息存在真假难辨的问题,而我们若是不问真假地一味接受、认同、消化,不仅容易成为毫无主见、人云亦云之人,更有可能被其中的有害信息污染侵蚀。后者强调要加强交流,这同样是因为网络能给我们带来海量的信息,因此在网络世界中与他人积极交流有益的信息,能够让我们了解、懂得的更多,从而帮助我们开阔眼界,认识到自己以往的错误、不足,走出误区,并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与灵感来源,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所以,这两种观点其实并非完全矛盾对立,而是需要依靠当代青少年权衡好度,学会如何在网络世界正确处理好己与人的关系。

对此,写作时,可以结合上述分析,说明为什么人们在网络世界中会有这种不同的交往态度,以及自己对这些交往态度的看法,并从中归纳得出,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比如,可以指出网络可以联通天下,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自由、更多的讯息,也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的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时代的便捷,然后反向出发,说明没有独立思考原则束缚的与人交流,也会使孩子暴露于互联网上的负面内容,如网络暴力、不良信息、游戏成瘾……反而会对青少年的思维塑造、社交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不小的危害。因此,我们应提升媒介素养,理性思考,不为虚假的信息所迷惑;我们应具有批判性精神,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提高甄别过滤信息能力;我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交流中宣传正确思想等。

立意:

1.掌控交流自由,提升媒介素养。

2.莫做网络奴隶,争当媒介主人。

3.坚守自我,拒绝随波逐流。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冰心在《春水》中有这样一句短诗:“墙脚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著名演员陈道明却认为:“孤芳自赏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因为要孤芳自赏,你就必须坚守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至少,它还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参考2023年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1)孤芳且自赏;

(2)坚守自我,放眼世界;

(3)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

(4)孤芳自赏不是自傲;

(5)做最真的自己,留得清气在人间;

(6)保持谦虚心态,欣赏他人优点,追求合作与共赢,追求持续成长与进步,等等。

《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与天地的关系。我们生活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中,虽然只是渺小的个体,但也能在天地间留下自己的足迹。我们应立身于众生之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小我虽小,但也有自己的价值。君可见,雷锋同志用他短暂的生命,诠释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君可见,张桂梅老师在贫困山区扎根多年,用爱心和坚持为女孩们点亮了求学的希望之灯;君可见,袁隆平院士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是平凡的小我,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和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立身为众生,需要我们心怀天下,关爱他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古代文人的志向,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且看,古有包拯铁面无私,为民伸冤,今有焦裕禄一心为民,治理兰考;且看,古有海瑞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今有孔繁森无私奉献,扎根西藏;且看,古有苏轼为民请命,被贬黄州,今有廖俊波心系群众,因公殉职。他们心中装着百姓,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立身为众生”的真谛。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立身为众生,还需要我们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周恩来总理年少时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他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钟南山在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理想和抱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小我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让我们以先贤为榜样,胸怀天下,立身众生,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如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然而,尽管个体的生命短暂如昙花一现,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奉献,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小我存天地,我们要心怀敬畏,尊重自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例如,“种树老人”李洪占,在荒漠中植树造林,为沙漠带来了绿色和希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立身为众生,我们要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张桂梅老师,她扎根贫困山区,用自己的爱心和坚持,改变了无数山区女孩的命运。她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这种关爱和奉献,不仅能让他人受益,也能让我们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小我存天地,立身为众生,还需要我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君可见钱学森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投身科研;君可见黄大年为了国家的战略需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和使命的含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吾辈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以关爱之情对待他人,以担当之志奉献社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软,再上“十八盘”就困难了。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例文:

勇攀高峰,永不止步

在世界东方,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山峰,那就是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之巍峨,令人敬仰;泰山之壮美,令人陶醉。然而,泰山的魅力并非止于其雄伟壮丽,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这段平路犹如人生道路上的舒适区,短暂的休息后,我们需要勇敢地迈出下一步,面对新的挑战。历史和现实深刻警醒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充满信心,也要居安思危。

我们惟有保持慎终如始、如履薄冰的姿态,保持不畏艰险、勇毅向前的韧劲,埋头苦干、踏实奋斗,才能获得成功。这不仅是泰山教给我们的道理,更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披荆斩棘,开疆拓土。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24岁的梁思礼回到了祖国,26岁的邓稼先回到了祖国,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也排除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如果选择留在国外,他们会有更优渥的待遇,会有更舒适的科研环境,可是他们却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全力以赴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用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正是这种敢于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支撑着我们的民族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时刻,走向了光辉的明天。

在现代社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人却选择了在舒适区驻足,“佛系”“躺平”言论不绝于耳。面对同样的机遇和挑战,有人胸无大志,害怕困难,放弃努力,别人为学习新知而挥汗如雨时,他选择“躺平”;别人为祖国建设攻坚克难时,他选择“摸鱼”;别人把重担扛在肩上负重前行时,他选择“划水”。他们害怕挑战,逃避困难,甚至沉溺于短暂的安逸,而忘却了心中的梦想和肩上的责任。正如那“快活三里”,短暂的休息后,我们需要勇敢地迈出下一步,面对新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面对未来,我们要充满信心。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勇攀事业的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还要居安思危,唯有保持警惕,时刻准备迎接挑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从挫折中汲取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勇攀高峰,永不止步。这不仅是对泰山的赞美,更是对我们人生的期许。让我们牢记这一启示,带着信念和勇气,去征服那一座又一座人生的高峰,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举例引出面对泰山半山腰“快活三里”这段坦途,普通游客和挑山工的不同选择,展现了人们对待逸境的不同选择。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适时休息、享受当下的人,他们注重短暂的放松和快乐;另一种是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目标的人,他们深知松懈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始终保持警惕和奋斗的姿态。这两种选择有境界高下之分,这从挑山工的认识上可以看出来: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软,再上“十八盘”就困难了。无疑,材料更倾向于挑山工的选择。

材料借助泰山挑山工不在“快活三里”歇脚这一生活现象,启示我们人处在安逸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容易生出懒惰之心。“行百里者半九十”,功败垂成的案例不胜枚举。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事业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只有居安思危,心怀忧患意识,保持慎终如始、如履薄冰的姿态,保持不畏艰险、勇毅向前的韧劲,埋头苦干,踏实奋斗,人生才能获得成功。正因如此,当我们懈怠时,我们就要想到人生的“十八盘”还没攀登;当我们气馁时,我们就要想到人生的“十八盘”风景更美。在追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竭脚,却不可以躺平、摸鱼。颓废是从自我原谅开始的,平庸是“快活三里”造就的。快乐释然是人生的幸福状态,无疑人人向往。但没有青少年时期的卧心尝胆、清操厉雪,又哪来人生终点时刻的快乐释然?所以,青少年的人生座右铭应该是:付出才会杰出。

写作时可以针对人生的不同状态展开论述,比如可以分别针对困境和顺境展开对比分析,说明在顺境时我们仍然应当居安思危,不能有丝毫懈怠;面对逆境时我们更要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可以采用递进式的逻辑思路,说明我们在人生的开始阶段应努力奋斗,以自身努力博取光明未来,而当取得一定成绩、到达一定阶段时,仍然不能懈怠,而应明白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的道理,继续埋头苦干、勇毅向前。写作时可充分结合当下的时代特色与新时代青少年的时代使命,说明我辈青年应该如何做到居安思危、慎终如始。

立意:

1.慎终如始无败事,虎头蛇尾事难成。

2.紧要关头莫松懈,踏实奋斗慎始终。

3.莫让安逸绊住攀登的脚步。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会意,作为一种汉字的造字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的字形进行组合,字意进行融合,而合成一个有新意的新字。如组合日、月两字,成一“明”字,表明亮、光明之义。

几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汇聚一起,在交流、碰撞或融合等过程中,往往能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意义或新的思想等。在现实生活,有众多类似现象或事理,如红蓝相融会生成紫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等。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由会意字的造字方法引出“融合”这一主题,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独立个体通过组合和融合,可以产生新意这一道理。材料第二段,命题者进一步直观扼要地说明了这一道理,并借助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些现象、事理加以说明。其实,除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体现交流、融合与发展的现象。比如,我们常说的“跨界”就是源于社会开放与进步的背景,突破原有的边界束缚,在不同领域碰撞、交叉、融合后,产生的别具一格的发展成果。又比如,在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体育盛会上,我们能看到不少人工智能、新兴科技元素,它们不断挖掘出所包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不断碰撞交融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让我们看到了彰显着时代气息的社会发展。

写作时,首先可以概述材料,说明交流、碰撞、融合能够产生新突破这一道理,然后说明我们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而是要积极与他人交流,不断碰撞思维火花,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之处,从而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论述过程中,可以列举斜杠青年、品牌联名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能够体现交流融合的热点现象加以阐述,增强论证说服力。最后可重申论点,强调要通过携手合作,才能取得共赢。

立意:

1.强强联合,携手共赢。

2.拒绝故步自封,打破“圈子”壁垒。

3.团结合作,共享美好。 

郑崇波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