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月考作文题汇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4-04-06 手机版 | ||||
湖南省长沙市四县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成功。然而,成功是一个极其主观的概念,由于个人的经历、境界、格局和价值观不同,不同的人对于成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追求。有的人以财富充盈为成功,有的人以权势煊赫为成功,有的人以声名远扬为成功,有的人以德才双秀为成功。有的人以奉献社会为成功,有的人以改造世界为成功……不同的成功观,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生追求,形成不同的人生航迹。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成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成功观。 要求:选准角度,联系实际,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语言流畅、书写规范;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主题是“成功”。说到“成功”,无疑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这也是材料第一句话想要说明的。同时,材料也重点点明了成功定义的“主观性”,故而我们可以看见世上流传着无数关于成功的经验总结,比如看重个人利益的有财富充盈、权势煊赫、声名远扬等,而看重社会影响的则有诸如奉献社会、改造世界等。那么,成功的意义到底在什么,是仅仅让个人欲望得到满足,是活在他人羡慕的目光里,还是能够于国于家于社会有所助益?其实每个人眼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我们或许不能以自己的目标去评判别人,也不能被别人的成功挟裹前进。但是,总体来说,对于成功,我们还是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认识到相比于个人的蝇营狗苟,那些真正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使社会上更多人享受到发展成功的,是我们更值得推崇的成功。而不管在什么时代,对于如何实现成功这一问题,我们也要意识到,真正能成功的,绝非亦步亦趋之人,故而认清自己的成功目标,才是成功的第一步。而材料最后一句话,其实一再引发我们思考,如何走向成功(也就是通过怎样的“行为方式和人生追求”实现成功目标)。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成功都不会是投机取巧而来,走捷径的成功犹如空中楼阁,迟早会坍塌坠毁,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才能坚实地走向成功,如袁隆平等人。 试题要求考生思考怎样才是真正的成功,并以此为契机谈谈自己的成功观。写作时,考生可以通过举例阐释说明自己对成功的理解。比如,可先例举普通人眼中成功的名人,马云是商业领域的翘楚,易烊千玺是娱乐圈的新秀……由此可总结说明他们的成功大部分还是为了个人的目标实现,由此可引出另一类成功,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造福人类;如奔走在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乐于奉献,这也是一种成功;还有人不看重外在,着眼于内心,认为内心拥有真,处处守住善,生活会审美,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对此,可说明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成功观:不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兢兢业业,乐于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就是成功。由此,可进一步引申思考我们该如何获得成功,如通过辛勤劳动、勤奋工作等。 立意: 1.新时代青年当以承担责任为成功。 2.成功在守住于内心的准则。 3.成功不在结果,而在努力的过程。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考适应性演练(一)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新华社报道,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成熟,在广东、山东等地已有不少人工岗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记者了解到,当前“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劳动者悄然替代。 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联系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在语文课上确定主题,进行课前演讲。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唯善思者进,唯创新者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今天的课前演讲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千篇一律”和“抢饭碗”两幅漫画的思考和认识,我认为“唯善思者进,唯创新者强”。 漫画“千篇一律”中,面对学生们高举的作文,老师发出“千篇一律”的感慨。漫画“抢饭碗”中,搬运车间内新聘的机器人做着鬼脸,手拿解聘书的人低头离场。两幅漫画之间看似并不相关,实则关系密切。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前者导致的结果,反之,后者更为前者敲响了警钟。据新华社报道,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成熟,在广东、山东等地已有不少人工岗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唯善思、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大展拳脚。 当前“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悄然替代。当人工岗位被机器劳动力取代逐渐成为趋势,我们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注意到漫画中出现的被取代场景是搬运车间,被机器人取代的是简单的固定的劳动,而非需要具有思考力、需要创新精神的工作。正如高尔基所言:“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如果我们如材料中漫画所示,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精神,没有创新意识,又何谈竞争?岂不坐以待毙,等人抢饭碗吗? 唯善思者进,唯创新者强,越早意识到这一点,就越能抢占先机。 钱学森明言:“咱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正是源于这一洞察,才有了创建工程控制论和开创中国航天事业的系统工程的实践;任正非断言:“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息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正是源于这一洞察,才有了华为的逆境崛起;董明珠直言:“中国透过自我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潜质而不靠买别人的技术,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打出自我的品牌,赢得世界的尊重。” 正是源于这一洞察,才有了格力“国际领先”,从未止步。 忆往昔,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的神舟十二、十三载人航天,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一个个奇迹的诞生,更诠释着唯善思者进,唯创新者强。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不但要谋求自身的发展,拥有立足社会的过硬本领,更要具有唯善思者进,唯创新者强的清醒意识。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让我们不负韶华携手奋进,愿我们时刻铭记:唯善思者进,唯创新者强!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漫画作文题。 材料包含两幅漫画和一段文字。漫画一,面对学生们高举的作文,老师发出“千篇一律”的感慨;漫画二中,搬运车间内新聘的机器人做着鬼脸,手拿解聘书的人低头离场。漫画的文字说明强调了漫画内容所反映现实的普遍性,命题人在警示千篇一律失去创造性、失去竞争力的人无法适应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的社会。材料一漫画题目“干篇一律”语含讽刺,材料二漫画题目“抢饭碗”揭示社会现实。两幅漫画形成因果关系,讽刺了当下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缺乏创新的社会现象,重在引导考生去关注、认识、思考,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认真揣摩两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是完成写作任务的前提。“两幅漫画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思考”,指考生不管是表达看法还是阐述理由都要针对漫画内容和文字说明所涉及的现实;考生要注意“联系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在“真思考、真表达”的前提下进行写作;“在语文课上做一个课前演讲”,限定了写作体式为演讲稿,考生的写作身份为中学生,写作对象是同班同学,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漫画寓意提供了相对广阔的联想空间,考生可以由漫画的具体内容,联想到在广东、山东等地已有不少工厂人工岗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甚至连高速收费站的工作人员都面临着下岗。考生面对这样的现实,应思考发展对策,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比如华为的逆境崛起、格力的“国际领先”都源自创新。 立意: 1.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呼唤个性化教育,让个性之光照耀未来。 3.我们要成为创新型人才。 4.教育应培养不可替代的“人”。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它们(先锋者和成功者)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钟扬《生命的高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审题立意指导 这是一道由两则材料构成的议论类材料作文。材料一选自植物学家钟扬的《生命的高度》里的话。该材料由四句话构成,可划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讲良好环境中的各种成功者,他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第二层包含三句话,第一句话语义转折,并引领下文,讲生命的高度不止成功者一种形式;第二句话阐述了先锋者的特质:处于恶劣环境中,勇于挑战,开疆拓土,牺牲自我以换取群体新的生存空间、发展机遇;最后说先锋者与成功者的生命高度是一致的。总之,这则材料引用钟扬的话,阐述了先锋者的品质,突出了先锋者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虽然是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说的,但道理具有普适性。材料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先锋之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他们虽可能失败,但他们仍是英雄。 这两则议论性材料都指向同一个命题——“礼赞先锋”。审题立意时,要抓住这个核心,思考“何为先锋?”“他们是如何铸就生命的高度的?”即处逆境,不退缩,勇于挑战,敢为人先,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了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牺牲自我……当然,如果能以“成功者”为参照,在对照分析中突出“先锋者”的优秀品质和生命高度,这就有了思辨色彩,思维也会相应地走向深刻。 参考立意 ①勇立潮头,做时代之先锋; ②时代召唤先锋,先锋引领时代; ③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发展需要成功者,但更离不开先行者; ④另一种生命高度:毋以成败论先锋;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提到“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青少年的成长中会经历很多的瞬间:顽强拼搏的瞬间,担当奉献的瞬间,温暖感动的瞬间,灵感迸发的瞬间,好奇探索的瞬间……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华。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来自试卷上语言文字运用Ⅰ中关于瞬间的论述,主要列举了生命成长中的各种“瞬间”。成长就是一个个瞬间构成的。 写作时我们需要围绕“瞬间”展开。材料意在引导我们关注生命成长中的“瞬间”,这个“瞬间”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但从列举内容来看,无论是“顽强拼搏”“担 当奉献”“温暖感动”“灵感迸发”还是“好奇探索”,都是正向的,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即 使不采用材料中所列举的“瞬间”的例子,也要注意选择的内容应该与之协调。 材料后面总结说“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华”,这句话启示我们,成长中的任何一点小小的进步,无论是学业上的,还是思想上的,情感上的,精神上的,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这众多小小的瞬间的光亮必将会汇成我们青春的光彩;而无数个青年的美丽“瞬间”,一定会成就最灿烂的时代风华。 从这个作文来看,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表达对“瞬间”的认识和理解。比如瞬间即是永恒、瞬间也能成就伟大、有些瞬间不能忘记等。选择人生或历史当中的一些瞬间为论据,这样更有说服力。比如,疫情来临逆行而上的瞬间,老人倒地过去搀扶的瞬间,外卖小哥勇救落水儿童的瞬间,等等,从这些“瞬间”感悟人生成长的密码。此外,在审题时注意“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华”这一关键句,这里面“无数个瞬间”及“时代风华”是关键词,在写作时可以选取几个瞬间作为代表,这些瞬间共同构成一幅时代的蓝图,能够体现时代精神,能够让人感动或振奋。当然也适合写成记叙文,选择一个瞬间来写,尤其要对这个瞬间前面的内容进行铺垫,最后再写这一瞬间的到来。比如,一个孩子跑上了公路,公路上车来车往,这个时候有一个小伙子冲上去,把孩子抱起,跑回路边的瞬间。重点写孩子跑上公路,人们的心情是如何紧张,前面做足铺垫,然后再写小伙子,为最后的抒情和议论张本。总之,要体现“瞬间”时间之短,但要从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思想。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七)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2024年2月17日《主播说联播》王音棋(央视主播)评论:今天是正月初八,我们即将重新出发。我们的出发,当然是底气满满,龙年进度条刚刚开启,还有大把时间可以奋斗,还有大把梦想可以实现,让我们打起龙马精神,拼出龙腾虎跃的一年。 材料二: 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高三新学期伊始,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在班会上发言,请联系材料和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3.【审题指导】 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一个核心话题,即“出发”。 材料一强调我们应带着底气,打起龙马精神,重新出发。底气何来?底气源于对未来的信心,底气源于拼搏。材料二是汪国真散文《我喜欢出发》中的几句话。作者喜欢出发,为何喜欢出发?作者认为“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终点的到达、目标的实现……这一切既是结束,更是未来新的开始。“过去”可以是我们重新出发,奔赴未来的“底气”和基础。作者说“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它绊住了“未来”,即不能过分流连过去,唯有永不停止“出发”的步伐,才能有未来。如何“出发”?不问双脚问志向,不问双手问意志。考生在审题时,还应抓住“志向”“意志”两个关键词。 注意作文的情境要求,既要注意应用文体的格式,也要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是学生代表,发言对象是高三同学;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体验,不囿于议论文文体,行文语言应当感情充沛。 郑崇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