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热点“杭州亚运会”精彩时评作文素材汇编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2023-10-12 手机版


 【精彩时评】

1时评亚运会看变化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行。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行。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拉开帷幕。

33年跨越,3次东道主,中国与亚运会结下不解之缘。

亚运会是一扇窗,透过这个窗口,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33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变,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01国力之变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亚洲雄风》的旋律,响彻了1990年的秋天。

北京亚运会,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大事,也是难事。

说“大”,是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展现国家风采形象的一次盛会。

说“难”,是因为当时我们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财力有限。当时有关方面测算,亚运会筹办需要资金25亿元,存在6亿元缺口。

“人人关心亚运,人人为亚运出力!”一时之间,支持之声响彻神州。据赛后统计,有1亿多人次向亚运会捐献了资金和物资,集资总额达到了7亿元。

20年后的2010年,亚运会再次来到中国,这一站是广州。

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广州亚运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2009年,广州GDP超过9000亿元,相当于1989年全国GDP的一半以上。

广州承办亚运会除了财政投入,市场开发、捐赠等收入成为重要来源。赛后统计,广州亚运会赞助企业达52家,赞助商数量、赞助金额远超历届,创下当时亚运会市场开发成果之最。

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2022年,杭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7万亿元。杭州筹办亚运会考虑的是要办得绿色、智能、节俭、文明。为此,场馆“以需定供”“体现杭州特色”,彰显城市包容性和人文关怀,办赛的层次和标准更高。

记忆中的北京、广州亚运盛况未曾远去,西子湖畔的亚运之光即将闪耀。从1990年到2023年,33载3次亚运盛会,跨越了山川湖海,折射出中国的巨大变迁。 

02 理念之变

有人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一道分水岭。

在那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不负众望,拿下183枚金牌,给国人以巨大鼓舞。此后,中国的金牌优势,连续雄踞“亚洲体坛榜首”,并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在奥运奖牌榜上实现一次次突破。

伴随越来越多的人观赏体育赛事、参与体育活动,国人心态也悄然变化。不再唯金牌论,对体育运动认识更加全面客观,展现出更加成熟的心态。

这种变化,展现在赛场上。

很多人至今记得,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后,拿到冠军的林丹主动拥抱了落败的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他们把对荣誉的竞争和跨越国界的友谊,融为一体。

那一刻,热烈的掌声淹没了整个场馆。那一股真情,感染了所有人。

这种变化,反映在办赛上。

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传达出中国对“团结、友谊、进步”的热切呼声,也让世界认识了一个走向开放的中国。

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五羊”邀请亚洲人民共赴“激情盛会”,共建“和谐亚洲”,传递真挚祝福。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分别取名“琮琮”“莲莲”“宸宸”,是一组承载深厚底蕴、充满时代活力的机器人。三个亲密伙伴,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和平与友谊的使者,展现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这种变化,也蕴含在民意中。

近来,杭州发布倡议,请市民支持办好这件国家的大事、全省的要事、市民家门口的喜事,争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绿色出行的引领者、文明礼让的推动者、市容市貌的维护者、城市荣誉的守护者,引起市民积极响应。

争做这“五者”,何止在亚运会期间?这些年来,早就成为各地群众践行的文明新时尚了。

人们认识到,亚洲各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人口众多,地缘相连,经济交融,需要珍视友谊,团结合作。     

03进步之变         

亚运会,开启了中国承办国际体育盛事的序幕。

这些年来,从亚运会到奥运会、冬奥会,重量级的国际体育赛事,中国承办过不少。这些盛会推动各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体育运动也得到广泛普及。体育,越来越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09年,我国设立“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渐成风气。时至今日,无论是各种运动场馆还是社区场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日常还是周末节假日,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挥洒运动的激情,感受体育的快乐,绽放生命的美丽。

不久前,火爆出圈的贵州“村超”精彩落幕。决赛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游客、球迷涌进榕江,球场内座无虚席,人山人海。网上网下,热闹非凡。这不仅是榕江百姓对体育的热爱,也是全国人民对体育最本真的追求。

杭州亚运会即将开幕。

从“团结、友谊、进步”,到“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再到“心心相融未来”,三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友谊”“和谐”与“心心相融”,其实都意味着团结与合作。

杭州亚运会上,亚奥理事会的45个成员全部报名参赛,也充分证明了这点。

我们相信,这将是一届精彩的体育盛会。

远道而来的体育健儿和全球观众,将一起见证:一个风雅睿智的杭州、一个蓬勃自信的浙江,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

正如一首助力亚运会的歌曲唱出你我同在之意,中国人民将与亚洲人民一起,与世界人民一道,心心相融,爱达未来。

体育健儿和全球观众,将一起见证:一个风雅睿智的杭州、一个蓬勃自信的浙江,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

2在“杭州亚运”展示中国风范

期盼已久的亚运圣火将在杭州点燃,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亚运会将是一回别开生面的文化传递,一次永攀高峰的科技突破,一场万众欢腾的青春盛宴,人间天堂杭州将以美丽、文明、友善的姿态让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

秀出“中国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杭州亚运会的形象元素无不蕴含浓浓的“中国风”,名为“星耀”的中国代表团礼服,融入了青花瓷、牡丹等中国元素;名为“湖山”的亚运会奖牌,设计灵感源自五千年良渚文明,呈现杭州山水景观,展示中国江南文化;主题为“润泽”的亚运会核心图形,灵感源于杭州极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元素——丝绸。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中国文化传播、世界认识杭州的重要窗口,不管是亚运会主题推广歌曲之一的《同爱同在》,还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上万名参与者进行线上火炬传递,抑或是打造更多的全民健身日和社区健身圈,可以说,杭州亚运会的举行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崭新颜值”。

展现“科技范”,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科技是保障本次亚运会顺利举办的重要支柱。杭州亚运会共有56个场馆,个个拥有“硬核”科技。比如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采用了世界首创的空间管桁架和弦支单层网壳组合的结构体系,让这朵钢结构的“大莲花”在钱塘江边柔美绽放。除了赛事场馆,亚运会的衣、食、住、行、赛等都融入了科技元素。推出“云上亚运村”数字化平台,把亚运村的生活点滴全部融到一部手机里;“自动驾驶巴士”能体验穿梭于未来世界的感觉;“智能鲜食机”只需等待2分钟可吃到新鲜现做的餐品……这些背后无一不充分折射出中国科技的力量和低碳环保的理念,实现了让“中国创造”为亚运各项赛事保驾护航。

【其他精彩时评摘录】

1.让体育赛事打造城市IP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亚运会不仅是举世关注的盛会,也是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契机。随着亚运会的脚步逐渐走近,我们要以“人人当好东道主、服务亚运做奉献”之理念,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用志愿服务引领杭州风尚,向世界展示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2.数与智,让亚运更精彩

杭州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横跨6个城市、56个竞赛场馆,10万人、12000多个工作群,平均每天消息发送量超过20万条……近日召开的亚运重保誓师暨亚运钉安全运行三周年大会透露,“一部手机掌上办赛”成为显著特点,这也是亚运会历史上的首创。一部手机,衣食住行尽在掌握,这是很多人的生活日常。那么,在筹办亚运会的过程中,靠一部手机能做什么?

“数”和“智”的助力,不仅仅体现在筹办背后的环节。据主创团队透露,开幕式将以“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这是开幕式的核心创意。从场馆运营维护到服务保障,再到观赛体验持续提升……“智能亚运”办赛理念深入杭州亚运会赛事筹备的方方面面。如何让“数”与“智”更好地赋能亚运,组委会可以说动足了脑筋。

3.“全民办亚运”需要人人参与,共同努力

我们在致敬志愿者的同时,更要与他们同行,自觉践行志愿者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姿态、热情的笑脸,在一举一动中践行文明,在一言一行中传扬文明,积极参与清洁扮靓家园、创建和谐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文明城市氛围。

4.风景成线,弘扬志愿精神

志愿者是城市形象、市民形象最佳代言人。各界人士踊跃报名参加亚运赛会志愿者选拔,正是用实际行动抒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身体力行表达对家门口亚运会的大力支持。志愿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通过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扬,激发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在“润物细无声”中把志愿精神更深地扎根于大家心里,推动文明程度跃上新台阶。

5.发掘城市之美

杭州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又现代,古老正青春,独具魅力。即将到来的亚运会,为其提供了一个展示瓯越文化、人文精神、城市品牌的平台,通过每一个志愿者、每一次志愿服务,把城市历史“讲”生动,把城市形象“话”具体,把城市美学“说”精彩,焕发宋韵瓯风的“生命力”,传递的温度。

6.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志愿服务落脚点不在于“大”,而是从“小”处着眼,把“小”事做好,通过每一次的“小服务”中精准精细发挥效能。每一个人都是盛会的参与者,都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共建共创共享提升一座城,众志成城办好亚运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以功成有我之心,以力所能及之事,点亮亚运盛会,让“心心相融,未来”的交响更加响亮,让“我志愿,我服务,我奉献”的理念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为文明助力、为亚运增彩。

【亚运人物素材】

1丘索维金娜:48岁,这不是最后一跳

在杭州亚运会女子跳马项目的决赛上,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传奇选手丘索维金娜最终以13.383的成绩获得此次比赛的第四名,最终无缘奖牌榜。这是她第六次参加亚运会,时年48岁。

开场前,大屏幕上开始放映丘索维金娜的照片,现场突然爆发出阵阵欢呼声,东京奥运会女子平衡木金牌获得者管晨辰更是高呼:“丘妈我爱你”。

赛场上,她眼神坚韧,准备、助跑、跳跃、转体、落地,显然,丘索维金娜为保证动作的完成度而降低了技术难度,但整个过程依旧行云流水,完美到无可挑剔。“丘妈的动作还是那么干净利落”,前国家运动员卢玉菲在解说时不由发出感叹。

在所有了解她的人眼中,丘索维金娜一直是一种传奇式人物所在。她曾连续参加八届夏季奥运会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十七次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获得过一枚奥运金牌,一枚奥运银牌,三枚世锦赛金牌和八枚世锦赛奖牌,在女子体操四个项目中的三项有五个命名动作。

自1991年亮相世界舞台以来,她身后的旗帜从苏联变成独联体,变成德国,又变成乌兹别克斯坦,而她始终活跃在赛场。这就是丘索维金娜,被中国体操迷亲切地称为“丘妈”的人物。

除了在体操界获得的成就,更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她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2008年,为了给罹患白血病的儿子筹钱治病,丘索维金娜更换国籍代表德国队出战北京奥运会,她凭借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丘索维金娜跳”为德国摘得跳马银牌。一句“你未痊愈,我怎敢老”感动世人。

“我从未在阿廖沙面前哭过,我总能微笑面对,在那一段日子里,是体操运动给我很大的帮助与宽慰。”丘索维金娜坦言。赛场内的收获令她欣喜,场外的奇迹也随之发生,儿子阿廖沙的病情逐渐好转,并最终恢复了健康。

但这一次,掌声不只为“坚强母亲”响起,更为她自身的热爱所响起。在多数人的认知当中,体操项目往往被认为是“青春饭”,不少运动员25岁出头便离开赛场,丘索维金娜却在赛场上拼搏20多年,几乎是一个奇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神采奕奕地告诉记者“离开杭州后,我将于5日飞抵美国,开始刻苦地训练。”2024年2月,丘索维金娜将迎来体操世锦赛的主要赛程,这也是决定她能否拿到巴黎奥运会入场券的关键赛事。“我没有时间休息,我必须努力工作。”

体育之外,我们看到的是丘索维金娜对体操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正是这种热爱让丘索维金娜成为一个积极的人,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热爱你所做的事情。用心去做,你就会成功并享受其中。”或许这就是她前行至今的秘诀。

2汪顺:争一口气,回响继续

9月25日,从杭州国际博览城地铁站出来,随着人流走向奥体中心游泳馆。不少人手中还拿着应援海报,上面是奥运冠军汪顺的形象照,以及“顺风顺水,顺流而上”的标语文字。当天,汪顺亮相男子400米混合泳比赛,以4分15秒12获得一枚铜牌。至此,他在本届亚运会上已收获一金一银一铜。

但是汪顺明白,在水里,并不可能总是顺流而行。

01学做最好的自己

东京奥运会夺冠后,汪顺在社交媒体上写下:“虽然我叫顺,但曾经一点都不顺”。

从6岁开始游泳至今,汪顺与泳池相伴已有23年。2012年伦敦奥运会,18岁的汪顺初出茅庐却止步预赛;2014年仁川亚运会,因为发烧汪顺只游出了1分59秒10的成绩;2016年里约奥运会,第二次征战奥运的汪顺获得了男子200米混合泳铜牌;2019年光州世锦赛前,他很希望“给奖牌换个颜色”,可最终只获得第六名……

一次次的不顺,让汪顺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年所经历的种种负面情绪,汪顺再也不想体验了。他最终决定,跟自己比赛,不再把自己困在别人的光芒与成绩之下,不只是为了打破纪录,也不只是为了冠军,而是在自己的泳道里拼命前进,做最好的自己。

每天按部就班地训练、调整、备战,如此循环。一天的训练量最高能达上万米,50米的泳道来来回回很枯燥。“但成绩哪怕只有一点提升,都足以让我打满鸡血。”汪顺说,即便遭遇再大的磨难与挫折,自己都没有动摇和放弃。在训练的时间,汪顺很少与人交流。在水里,唯一能听到的是水流滑过身边。用汪顺的话说,“流过耳朵的水声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终于来到东京奥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汪顺以1分55秒00的成绩刷新亚洲纪录获得冠军,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国旗在赛场飘扬,让国歌在赛场奏响。

那是一个所有过往都得以宣泄的时刻,它像是一场梦,他担心醒来发现真的是场梦,于是睡觉的时候把金牌放在枕头下面,摸着它,汪顺就踏实了。

02没有目标的迷茫

“奥运冠军一直是所有运动员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拿到奥运冠军之前,我花了二十多年才树立起这个目标,朝着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从全国冠军游到世界冠军,再游到奥运冠军,他逐级提升自己的竞技成绩,但是东京夺冠之后,他发现目标消散了。

“我要重新去树立起新的目标,这件事比较艰难。我花了一年时间把目标重新树立起来,再去冲击高峰。”汪顺希望忘掉奥运冠军的光环,继续超越自我,填补自己金牌大满贯(奥运会、亚运会、短池世锦赛和长池世锦赛)的最后一个缺口——长池世锦赛冠军。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无意间说起,2022年有7个月的时间都在基地训练,就像搭积木一样,每天从基础训练开始,一堂训练课游13000-16000米,有时连续练上两三堂训练课,到边、转身、翻滚、折返,一整套的水中动作循环重复着。

2023年7月,日本福冈游泳世锦赛,这是汪顺最近的一次机会。然而,汪顺在这次比赛的男子200米混合泳预赛中排名第16,差点被淘汰;半决赛排名第11,无缘决赛。在400米混合泳中,他因为犯规被取消成绩。

汪顺还行吗?这样的疑问来自外界,也来自他的内心。

03凭一口气,点一盏灯

“游泳一直给我一种前进的感觉。”成年后,汪顺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当时间足够漫长,且经历种种之后,他发现,游泳就像自我对抗。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比赛电笛声鸣响之前,一旦纵身跃入泳池,汪顺便平静如止水一般,他心里只有一件事:游下去,向着目标,不停。

参加杭州亚运会,汪顺是憋着一股劲儿的。

9月24日,杭州亚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汪顺以1分54秒62破亚洲纪录夺金。望着大屏幕给出的更为精准的纪录,汪顺激动得挥舞着双手,奋力拍打水面。看台上,专门前来观看儿子比赛的汪顺父母及亲友团,在比赛最后50米时都站了起来并不断挥动着双臂。也许,他的父母最了解这个成绩有多么令人惊叹,甚至意外。赛后采访,汪顺说道:“这一个月对我来说非常艰难,今天能有这样一个结果,我从心底感谢我的教练团队,游不好时心态上有时也很崩溃,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从世锦赛到亚运会,不过两个月的时间,汪顺和教练团队作了大刀阔斧的改变,尤其是针对薄弱环节,“世锦赛前没有做到的点,我们就总结经验,去改变,由此在亚运会上做得更好。”

打破亚洲纪录夺冠,是汪顺还给质疑声的一记响亮耳光。当晚,汪顺在微博发表感言:

“家门口的亚运会,让国旗升起,国歌奏响,说到做到。相比于金牌,我更开心的是能够打破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29岁的年龄,只是个数字,说我不行的人,你们看这个成绩还行吗!”

夺冠的前一晚,汪顺还作为亚运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了亚运主火炬。“对我来说,这一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汪顺说。

汪顺说,在200混夺冠的那晚,叶诗文给他发了条微信,“说顺哥我看你都看哭了,看完你之后我充满了力量。”29岁的汪顺是当下中国泳军年纪最大的一位,他的努力与成绩,也无形中感染着身边的队友,“我觉得,无论是谁,冲在前面的时候都会无形中给队友带去力量。”

汪顺的这口气争到了,且回响还在继续。就像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说的那样:凭一口气,点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3黄雨婷:挂最萌的熊,打最狠的枪

单眼皮,皮肤白净,身材瘦削,扎个马尾辫,干净利落。2006年出生的浙江小将黄雨婷,是杭州亚运会中国射击代表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9月24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后的首个比赛日上午,黄雨婷所在的中国队夺得女子10米气步枪团体项金牌,并破亚洲纪录。一小时之后,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决赛中,黄雨婷又以总成绩252.7环获得冠军,打破了亚运会纪录。这个“00后”17岁的高二女生成为本届亚运会首个“双冠王”。

早前比赛时,黄雨婷在枪托上挂了一只小熊猫和一条卡通毛巾,一旁亚运证件的挂绳上则别着当下火热的徽章……这位处处藏着可爱小心思的“00后”姑娘,比起赛来,又是另一番模样。

这一反差戳中了很多人,很多网友说:“挂最萌的熊猫,打最狠的枪”。

在赛后采访中,黄雨婷介绍这只熊猫是自己收到的礼物,希望可以带来好运。

曾经的“叠弹壳”能手

黄雨婷2006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黄岩区一个普通家庭。2016年暑假,区少体校射击步枪队到学校选材,黄雨婷的启蒙教练林克寒回忆“我们当时选黄雨婷觉得她的协调性与稳定性都比较好”、“在‘叠弹壳’测试中的表现‘挺不错’的”。

射击步枪业内对于“苗子”的稳定性测试,主要有两个方法:激光笔对焦、平板叠弹壳。前者要求参加测试者手执激光笔对准墙面上的靶子,教练观察其手臂晃动情况,分析其动作协调性和心理稳定性。通过这一轮测试者才能进入下一轮的叠弹壳环节。学生左手端住平面玻璃板,右手累加一定数量直径为5.6毫米的小口径弹壳,一次累加八或九个的人是比较优秀的。通过一系列测试,黄雨婷成功入选暑期集训队,师从教练林克寒和梁钧。

像很多父母一样,黄雨婷的父母认为孩子还是应该以学业为主,不太想让闺女练射击。林克寒告诉他们,这个小女孩在射击上有一定天赋,如果好好练习的话,之后是有发展前途的。同时,队里一般都是每天下午5点半开始练,6点20分结束,不影响孩子正常上文化课。经过几番劝导,黄雨婷父母终于同意了孩子继续练习射击,还在体校边租了一套房子,让雨婷专心训练、学习。不负众望,黄雨婷进步很快,“尤其是训练的时候特别专注,只要一拿到枪,就仿佛外面的世界都和她没有关系了”林克寒说。

2017年1月,12岁的黄雨婷正式入选黄岩区队。七八个月后,她的成绩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开启了“开挂”职业生涯。

如今的“比赛型”选手

2018年9月,进入少体校射击队第二年的黄雨婷在浙江第十六届省运会中崭露头角,获得女子乙组10米气步枪40发项目铜牌,团体银牌。

2021年,她在浙江省青少年射击冠军赛中连破女子甲组10米气步枪60发个人资格赛和决赛两项纪录。在同年的西安全运会上,黄雨婷作为台州市全运军团中年纪最小的选手,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第七名,并进入国家队集训。

2022年,黄雨婷在开罗世锦赛上惊艳亮相,夺得2金1银,为中国队收获了一张巴黎奥运会“入场券”。

其实在本次亚运会团体赛中,黄雨婷发挥得并不是最好,平均每枪10.53环,落后于队友韩佳予的平均每枪10.57环。到了个人决赛,面对蒙古、印度、韩国选手和中国队的三名队友,黄雨婷始终稳定发挥,最终获得该项

黄雨婷的启蒙教练梁钧说:“黄雨婷是比赛型选手,每逢大赛她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和比赛状态,经常能够超水平发挥。”

在9月24日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黄雨婷的发言中透着与外表不相符的沉稳:“本质上亚运会和其他国际级赛事,我们要做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打好每一发,做好每一发的动作过程,把自身做好就行。”

4“爸爸又为我建了一座碗池”——15岁亚运冠军陈烨与父亲的追梦故事

25日,15岁的小将陈烨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冠军。身披国旗,嘴角上扬,俊朗一笑——他就是“最靓的仔”。

“非常谢谢爸爸,每天都教我训练,又为我建了一座碗池,这么多年付出很多,非常感谢爸爸!”

这是一天前,陈烨完成预赛后说的话。“爸爸为我建碗池”也引发热议——“还是家里有实力”。

然而,事实可能并不如很多人所料,这个广东中山男孩的“超新星大爆发”,来源于一回偶遇、一次打赌和一场奋不顾身的追梦之旅。

“赌约”

陈烨与滑板的结缘,来自一次偶遇。2016年元旦,陈玩钦带儿子逛街,不到八岁的陈烨在商场里试玩了一下滑板后,说:“我要买!”

和孩子已经数不清的玩具一样,陈玩钦认为陈烨这次也只是一时兴起。此前,陈玩钦带着陈烨接触过很多项目,乒乓球、羽毛球、排球、钢琴、吉他,但陈烨都没能坚持下来。

然而,滑板买回来,元旦假期玩了几天的陈烨已经停不下来。陈玩钦看到儿子喜欢,就和他打了个赌——“如果能坚持半年,我就全力支持!”

半年时间,陈烨对滑板的热情丝毫没有消退。陈玩钦笃定,这次儿子是玩真的。

追梦

为了兑现自己全力支持儿子的约定,陈玩钦费尽了心思——儿子玩真的,自己也要玩真的。

陈玩钦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学习”“爱追梦”——大学学习音乐的他毕业后做过一年音乐老师,但因为自己的梦想是舞蹈,就辞职到北京学舞蹈,但学成后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进入“艺术圈”,又回到中山,去一所大学当图书管理员。这期间陈玩钦自学了3D设计、编程和影视制作。儿子学滑板之前,他和人合伙开了家影视工作室。儿子学滑板半年后,陈玩钦的工作室散了伙。

陈玩钦发现中山连个滑板店都没有,儿子这么喜欢滑板,自己干脆就租个店铺卖滑板,但生意寥寥——每个月租金1400元,收入只有400。为了陪孩子追梦,陈玩钦同样奋不顾身,他两年都没有工作,平时的开销全靠做老师的妻子。

“我那两年都没赚钱,她却没有给我任何压力。”陈玩钦说。后来实在顶不住,陈玩钦就去了一所民办学校做代课老师。

当地缺乏滑板的训练场地,而孩子还在上小学,没法去太远的地方训练。陈玩钦和妻子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建一个训练场。他们看中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仓库,想把它租下来,给儿子建碗池训练场。陈玩钦找人咨询,报价出来:设计施工加起来至少需要30万元,而他根本没有这么多钱。

夫妻俩上网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外有很多自己建碗池的案例,花费要少很多。两人决定——自己做碗池。陈玩钦每天一下班就奔到仓库。“最后花了十来万,几乎是那时候的全部积蓄了,每一个材料和工具都是自己买回来的,每一块场地都是自己做的。”

2019年,碗池竣工了。陈烨在放学后,可以不用顶着太阳练习,而是在室内训练。他进步飞速,2019年进入省队,2021年全运会,13岁的陈烨拿下男子碗池第二名。

去年,陈玩钦又重新选址,建造了一个面积900平方米、最高高度达到9米的滑板场。

“这次不是我一个人来做,有四个人,我、80岁的爸爸、姐夫和我的拍档,我们四个人做了半年。”

这就是陈烨在杭州说的——“爸爸又为我建了一座碗池”。

松弛

亚运会夺金后,接通记者的电话,陈玩钦的开心简直要从话筒中溢出。

“拿到冠军太高兴了,之前绝对不敢想冠军,日本和菲律宾的选手实力都很强,这次我们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运气也很好,要感谢国家队和广东体育局的支持和关心。”陈玩钦说。

此日过后,陈玩钦非典型的“鸡娃”故事,想必将成为大街小巷的热议话题。他全职陪儿子,自建训练场,奋不顾身的追梦历程,看起来似乎有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之感。然而,谁说体育要“苦大仇深”。陈玩钦认为,儿子的成绩绝不是“卷”出来的,恰恰相反,最重要的是耐心和松弛。

“我以前有教他弹钢琴,他音乐天赋蛮好,但之前太注重基础了,要求也是比较严格,他坚持几个月后就不喜欢了。后来学滑板,他练的时候我更多是引导、鼓励、赞赏,为他营造氛围。”陈玩钦说。他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滑板教练,而他为儿子建的训练馆,吸引了不少滑板少年过来训练,现在已经有20名学员。

于陈烨的学习与训练的冲突,当然也是这对父子要面对的。陈玩钦说,两人曾为此大吵一场。

“准备中考的时候,那时候也在备战奥运会的积分赛,比赛集训经常影响到他的学习。他很喜欢学习,但学习时间比较少,我说要不先请假,先把训练做好,当时就吵了架。他说要回学校上学,晚上再训练……”最终陈玩钦还是说服了儿子去参加集训。平衡学习与训练,是两人一直在面对的课题。

陈玩钦说,自己始终支持孩子的兴趣,哪怕当下看起来没什么实际用途。“我期待他能像我一样,对更多的东西有兴趣。滑板运动也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文学和数学,就算走滑板这条路,(学好了其他科目)也是有帮助的。”提及巴黎奥运会,陈玩钦的笑声再次从听筒里流淌出来:“不敢想,不敢想,我们会继续努力。”

滑板父子,继续学习吧,哪怕看起来暂无用处!继续追梦吧,哪怕看起来遥不可及!我们太需要这种人生的松弛感了!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