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作文专用社会热词、政治术语详解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2023-05-04 手机版


 一、高考用社会热词集例

量子互联网:量子互联网是一种运用量子力学原理搭建起来的互联网,能够使绝对安全的网络通信成为可能。

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且无法被人为复制。

大数据:大数据是所有数据的集合,具有4V特征,即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生成速度快(Velocity),以及蕴含巨大价值(Value)。权威机构2011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数据总量每过2年就会增长一倍,预计到2020年将会达到惊人的35万亿GB

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两个因素:雅典的崛起和对老霸主斯巴达造成的心理冲击——恐惧。

云存储:云存储是在云计算基础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新概念,是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黑天鹅”事件:在发现澳大利亚黑天鹅以前,欧洲人一直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因此黑天鹅被用来指代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信念随着黑天鹅的被发现而瓦解。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又称合作消费,它通过交易商品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谋求商品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创造多赢。

环境移民:据国际移民组织对“环境移民”的概念进行的界定,“环境移民”是指由于不可抗拒的突发性或渐进性的环境因素,使得其生活或生存条件受到不利影响,从而被迫或自愿离开居住地的个体或群体。

“弃婴岛”:“弃婴岛”又被称为“婴儿安全岛”“弃婴保护舱”等,是收容被遗弃婴儿的保护设施,旨在保护被遗弃婴儿免受二次伤害。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地球环境承载容量或负荷量,多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断舍离”:“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著”,这一被简称为“断舍离”的理念已经从简单的家居整理变成一种新生活主张。

“高级黑”:“高级黑”意思是用高等、文明、幽默的语言来“黑”某人或某事。

“极客”:“极客”是这样一批人:极具工匠精神,总是把事情做到极致。

“痛客”:“痛点”是指目前尚未被满足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其本质是未被满足的刚性需求。

数据革命与数字革命:数据革命与数字革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如果说数字革命侧重于生产工具变革的话,那么数据革命更侧重于生产资料的变革。

“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塔西佗陷阱”可以解读为: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瞎忙族”:一些年轻人常把“忙”挂嘴边,却深感碌碌无为。“瞎忙族”多为依赖网络的大学生、年轻上班人群。

增强现实(AR):如果说VR技术是将人完全置身于一个计算机模拟的沉浸式虚拟世界,那么AR技术则是通过摄像机分析现实事物位置及角度,将虚拟影像叠加于现实世界。

“洪荒之力”:2016年8月8日,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预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游这么快?我已经很满意了!”“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一系列让人忍俊不禁的采访视频和表情包刷爆了朋友圈,“洪荒之力”由此成为最热的词汇之一。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简称VR,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产生三维空间,营造出一个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

“新消费”:以智慧家居、智能电子、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为代表的“新消费”近年来正在强势崛起。

黑科技:黑科技,指高科技发展之后演变出来更强大或者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创新、软硬件结合等,也包括基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升级和改善产品的使用体验等。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模拟多层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网络,以达到机器学习的功能。多层的电脑网络像人类大脑一样,可以收集信息,并基于收集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行为。

“吃瓜群众”:对各种讨论、发言、声音、质疑持围观态度的人们,被称为“吃瓜群众”。

数字货币:从广义来看,数字货币就是一种电子货币,与网络技术紧密相关,具有支付和流通属性,可以作为纸币的替代品。

“二次元”:“二次元”一词是日语中二维、平面的意思,后被用于指代包括动画、漫画、游戏、网络轻小说等ACGN文化所建构的虚拟世界[ACGN是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小说(Novel)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黑天鹅”事件:世界充满着不可预知、出乎意料却又极具杀伤力的偶发性事件,这些“黑天鹅”事件往往深刻地改变和主宰着历史。

“硬科技”:“硬科技”是指难以被山寨的高精尖科技。

知识焦虑症:知识焦虑症就是人们对新知识、新信息和新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恐惧。

路怒症: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引出了一个新词,叫“路怒症”,据说这个概念最早来自心理学,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

“反科技”:当下有人提出要抛弃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科技产品,回归简单自由的生活。这样的“反科技”主张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现实。事实上,现代科技一直具有两面性。

“近亲繁殖”: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近亲繁殖”应用到社会政治之中,是指领导干部违背回避原则,在选人用人中考虑亲缘、血缘、地缘关系来倾斜照顾,甚至任人唯亲。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指的是一种策略组合,即在参与者数量确定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参与者改变策略都不会获得更多好处,也就是说,存在一种对每个人都是最有利的均衡状态,这时每个参与者都不会主动去破坏这种均衡。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大数据杀熟”:这种被网民们普遍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的现象,被业界称为“基于大数据算法的消费者歧视”,本质上是电子商务经营者通过收集用户画像、支付能力、支付意愿,做到“一人一价”,甚至出现“会员价”高于正常价格的怪现象。

“锦鲤”:“锦鲤”一词被赋予了“吉祥好运”的新含义,频繁在社交平台上刷屏。

“慢就业”:越来越多的90后选择毕业后先不马上工作,也不继续深造,而是准备先在家休息或外出旅游、支教,等过一段时间再考虑就业。

“硬核”:用来形容群体当中斗志最坚定的个体、中坚力量或冥顽不化者。

佛系: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低欲望社会:所谓的“低欲望社会”是指: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简。

麦卡锡主义:麦卡锡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的极端反共反人权的右翼保守主义意识形态浪潮和政治镇压运动。

海绵城市: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数字贸易:数字贸易即通过互联网传输而实现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活动,既包括国内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活动,也包括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

“灰犀牛”:“灰犀牛”指概率相当大、你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事情。

直播带货:直播带货是指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商品展示、咨询答复、导购的新型服务方式。

“疫苗民族主义”:所谓“疫苗民族主义”,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是一些高收入国家政府与医药厂商签署协议,保证在为其他国家提供疫苗之前首先供应本国民众。这一看似无可厚非之举,实则充满自私自利的狭隘心思,极有可能将全球抗疫带回丛林法则时代。

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是现金人民币的电子化形式,它由央行发行,以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可流通、可存储、可离线交易、可控匿名、不可伪造、不可重复交易等特点。

“内卷”: “内卷化”本身是一个人类学的学术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吉尔茨发现,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会不断增加水稻种植的劳动投入,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进行不计效率的生产,劳动趋于“内卷”,从而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

“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多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素养和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碳达峰与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是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其他智能科技产品发展的基础,涵盖计算芯片、开源平台、基础应用、行业应用及产品等环节较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跨周期调节: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是我国宏观调控及相关宏观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旨在建立和完善一套站位更高、侧重解决中长期问题的宏观调控框架,将宏观政策由“短期视角”和“速度视角”拓展到了“中长期视角”和“质量视角”,充分展示了中央的市场经济驾驭能力和宏观经济治理能力。

“鸡娃”:“鸡娃”一词起源于网络,特指北上广深一些中产家庭的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从小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包括补课、特长班、奥数比赛,或是欧美夏令营、NASA体验营和马术训练……

“打工人”:“打工人”可满足人们自嘲调侃的心理需求,也体现了人们对平等包容的追求。同时,“打工人”段子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

平台经济:互联网平台经济是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是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通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消费市场尤其是增加就业,都有重要作用。

“躺平”: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元宇宙”:“元宇宙”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同时,“元宇宙”并非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之中,系统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凡尔赛文学”:“凡尔赛文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些网友运用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和第三人称视角等话术进行“拐着弯炫耀”。

区块链:区块链,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物联网: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

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指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场所等方面,不同于传统正规或标准雇佣方式的就业形式,其中包括自营就业、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独立就业、承包就业等多种形式。

“本领恐慌”:“本领恐慌”是对能力不足的一种觉醒,也是对知识储备不够的一种担忧。

二、主要政治术语及理论要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实现和推进两岸协商奠定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中国大陆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民间团体——海峡交流基金会,经过多次磋商,最终形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精髓是求同存异。“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即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保持和平稳定和良性互动的基础。正是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才实现了2005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共两党领导人历史性会谈,以及2015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

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讲话首次提出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只有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共十八大描绘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个自信”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了“四个自信”的表述。这一表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国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四个自信”是相辅相成、彼此互动、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信念体系。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省调研时,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并提。2015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肯定“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中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中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适应了中国现实发展的需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蕴含着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中共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共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

“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8日,中国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成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文件中透露,“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它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也将会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共同推动制造业整体向前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措施包括: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等等。中国将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结并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在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则,并首次提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即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五个体系”系统界定了生态文明体系的基本框架,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以及责任和底线。“五个体系”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的“中国方案”。

新时代生态经济体系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并以此作为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产业生态化着眼于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管理、技术进步与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以“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态”的模式,让产业更绿、绿色产业更多。

生态产业化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理念,明确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用产业规律推动生态建设,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通过直接市场交易、政府生态购买、特许经营等路径,结合不同类型生态资源特点,探索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新路,支撑永续发展。

循环发展

循环发展,就是从发展模式角度界定循环经济,旨在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集约型增长模式。

循环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提出循环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绿色转型为方向,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关键,坚持以创新开放为驱动,坚持以协调共享为支撑;同时,明确循环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循环发展体系基本建立,新的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基本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低碳发展

低碳发展,就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推进能源革命,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断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中共十九大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明确提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具体而言,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秉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就是要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中国梦的实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也将助推全球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实现人类共同的梦想——保护美丽地球、建设绿色家园。

绿色发展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这场深刻革命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它突破了旧有发展思维、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

绿色发展的真谛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就是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从一味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改变长期以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绿色决定发展的成色,经济发展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发展“好不好”、质量“高不高”,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人类的美好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主要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遵循。二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三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五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六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

“六项原则”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体系,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系中国共产党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共十八大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科学态度,即人对自然应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尊重自然界的存在、再生和循环能力,而不能凌驾其上。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人要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即人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时,应主动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生态系统。

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共十八大以来,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共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018年3月,“贯彻新发展理念”正式写入中国宪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于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它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新时代中国重要的发展理念,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2005年8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关系文明兴衰、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要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只有留得绿水青山在,才能保护人类自身,破坏了绿水青山,最终会殃及人类自身。而只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望好绿水青山,就能永恒拥有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继承了“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根植于优良的传统文化,也基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长期实践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过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即通过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将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减至最低程度,然后通过森林碳汇或捕集等其他方式抵消掉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源与汇的平衡。

2021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亦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生态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后果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正在通过精心研究和论证,确定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环境尽可能保护起来。生态红线一旦确立,全国就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交流互鉴的文明观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提出了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其核心内涵是: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坚持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三、主要精神谱系

吕梁精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梁精神在山西省吕梁山脉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孕育而成,它是当地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吕梁人民革命和建设制胜的法宝。2017年6月,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调研时特别提到了吕梁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这一精神的主要内涵是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其中,艰苦奋斗是基石,顾全大局是核心,自强不息是精髓,勇于创新是灵魂。

铁人精神

“铁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这一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

伟大抗疫精神

2020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习近平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南泥湾精神

1941年春,八路军的一支部队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面对敌人残酷的扫荡封锁和艰苦的生存环境,战士们一边练兵备战,一边手握锄头,在荒山野岭中开辟出万顷良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稻田翻绿浪、窑洞满山腰的“陕北好江南”。在开荒屯田、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八路军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南泥湾精神是中国人民永远的传家宝。

红船精神

1921年7月,限于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并顺利闭幕。这条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精神”也因此得名。这一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建党百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担当舵手、引领航向。

西迁精神

1955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至1959年搬迁工作结束,新中国拥有了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交大奇迹”,一大批来自工业、交通、基建、财贸、文教、卫生、军工等行业的“西迁人”扎根关中平原、秦巴深处,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不仅是重要的人才库、智力库,更是西部地区位居前列的科教高地。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一场浩浩荡荡的西迁,更离不开西安交大人对“西迁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西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一精神不仅体现了老一辈交大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也展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科技报国、教书育人的崇高风范。习近平多次提及“西迁精神”,指出这一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勉励广大交大师生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奋斗、团结协作、勇攀高峰、永不言败”等精神品格的总概括。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女排精神为人们口口相传,成为耳熟能详的体育价值符号。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中国女排输过比赛、丢过冠军,也经历过漫长低谷,却秉持团队精神、咬紧牙关拼到底,体现了女排精神的内核。

2019年9月,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卫冕。这是中国女排赢得的第十个世界大赛冠军。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中国女排对中国人的影响力早已超过体育本身,女排精神也超越了体育范畴,走向各行各业,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动工于1960年,完成于1969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红旗渠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1936年至1948年)。他们以延安为中国革命的总指挥部,完成了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培育和铸就了延安精神。这一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1922—1964)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一名优秀干部,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1964年5月因癌症不幸病逝。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在他身上所体现的焦裕禄精神,主要包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建立了第一块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井冈山精神也在此得到孕育和发展。井冈山精神内涵丰富,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其灵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其核心,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其根本。这一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精神传统的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自1962年建立林场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到2020年,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半个多世纪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塞罕坝人铸就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筹划,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3年10月,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新中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太空并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05年10月,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此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成果,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抗战精神

从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惊天动地的伟大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这一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的两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从长江下游各根据地向位于西北内陆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书写了战争史诗,谱写了精神史诗,铸就了长征精神,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级大地震,袭击了中国的四川汶川地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军民,用世人称道的抗灾救灾的实际行动,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凝聚起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科学家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关怀中国科技事业和广大科学家群体,多次就弘扬科学家精神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6月,《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印发,明确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其中,爱国精神是首要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最鲜明的禀赋,求实精神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奉献精神成就科学家高尚人格风范,协同精神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之必需,育人精神则关乎科技事业长远发展。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太行精神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强渡黄河,挺进太行。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在太行山区,领导和指挥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太行军民奋起抗击、保家卫国,培育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2009年5月,习近平在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对弘扬太行精神提出要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锤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守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原是中国河北省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间,这里成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这一精神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主要内涵包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