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北京市高一语文必修(下)期末真题汇编:作文写作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3-04-26 手机版


 一、材料作文

1.(2022北京大兴高一校考期末)古人说,“人无刚骨,安身不牢”,“人无底气,生无根据”。习总书记也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底气。

时值共青团建团100周年,请你以“青年人的骨气、底气”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2022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作文。

“改变”,《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解释:①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②改换;更改。在成长中,我们总会亲身经历、亲眼看到许多的改变,引发你的深入思考。

请以“改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3.(2022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作文。

匈牙利诗人裴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道出了自由至上的理念。中国教育家魏书生说:“什么人最自由?自律的人才能有最大的自由。”

请以“自由与自律”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4.(2022北京海淀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使用表情包,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情达意的社交方式。“没有表情包,怎么愉快地聊天!”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发出的感叹。与人交往时,一个表情包似乎胜过千言万语。对此,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过多使用表情包,会削弱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关于“表情包”的使用,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思想健康,主旨明确,内容充实;书写清晰。

5.(2022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说:“草木秋死,松柏独在;水浮万物,玉石留止。”

读到这句话,有人感慨不畏严寒的岂止松柏,不随波逐流的岂止玉石;有人感叹岁月变迁中的离去与坚守、相遇与相别、短暂与永恒;有人思考在生命的河流中,什么值得拥有,什么值得留给未来……

关于古人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主题明确;文体特征鲜明;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不少于700字。

二、命题作文

6.(2022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中国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出舱后,将一颗金色星星放到飞奔过来迎接自己的女儿手中,完成了出发前对女儿许下的“摘星星”的承诺。无数网友被这感人一幕打动,纷纷留言:“王亚平也为全国人民摘回了星星!”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王亚平一样,或伟大或平凡的“摘星人”。

请以“摘星人”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7.(2022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作文。

主动拥抱是一个动作,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情怀。有时,你与他、与梦想、与时代……之间,可能只欠缺一个主动拥抱。

请你以“主动拥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8.(2022北京大兴高一校考期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你的返校日期推迟了。此时此刻,回想你的高一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疫情延期的军训、被停滞的高一启航、取消了的小学段游学、不再陌生的线上学习……

请以“不确定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补全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9.(2022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作文。

“担当”一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春秋时期面对强敌挺身而出的烛之武,到唐宋时期或直言进谏或借古鉴今或身处困境初心不改的魏征、杜牧、苏洵、王安石等,历代仁人志士以不同方式生动地诠释了“担当”的具体内涵。

作为当代中学生,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你对“担当”一词有着怎样的思考呢?请你以“说担当”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三、微写作

10.(2022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150字左右。

11.(2022北京大兴高一校考期末)请以“曙光”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不超过150字。

8195;

参考答案

1.例文:

踔厉奋发真骨气,平视世界有底气

回望百年团史,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到忘我投入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再到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汗水的广大青年……事实证明,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我们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如何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如何更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底气。

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缺骨气。中国人的骨气自古而承,是屈原宁溘死而流亡兮,是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是乞者不食嗟来之食,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骨气是中国命脉传承的文化基因。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脊梁屹立不倒,是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是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是陈延年的宁死不跪。正因如此,今天的中国才有红旗下、春风里的锦绣山河。在和平年代,骨气铸就强大中华,毛泽东画出了上天入海的宏伟蓝图,黄旭华等科研者们永不言弃、接续奋斗研制核潜艇,中国航天人的攻坚克难、精益求精,才有“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华表千年,历久弥坚。从被外国嘲笑无法造出核潜艇,到今日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中国以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骨气,构建起自信从容、平视世界的底气,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力量、中国风采。

骨气让中国人面对困难不服输,战胜困难不认命。因为骨气,我们才拥有实力,才能平视世界,用底气说话。杨洁篪在中美谈话中的发言掷地有声:“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孟晚舟在最暖归途时发表感言:“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这些从容自信的言语背后,是因为我们有底气,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骨气造就底气,也捍卫底气。今日之中国,骨气与底气兼有,包容与大气并具。“一带一路”推动“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衔接;新冠疫苗世界共享,彰显社会主义大国外交;中国天眼全球开放数据,担当合作共见宇宙。有了强大底气做为支柱,中国正一步步突破极限,让世界为之喝彩。

骨气让我们站起来,底气让我们走下去。骨气铸就了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底气成就了自信从容的中华民族。骨气与底气让我们能够行得正,走得直,挺起脊梁,昂首阔步地不断前进,行稳致远。

亲爱的青年同胞们,我们的祖国能够这样有“底气”,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我们中国青年有“骨气”。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作为中国梦的延续者,我们怎么能做“摆烂一族”呢?这不是我们青年该有的模样!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如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时值共青团建团100周年,吾辈青年应当思考,我们当以怎样的青年模样书写时代答卷?我想,我们定不失前辈风骨,有骨气,更有底气,还具大气,踔厉奋发,执书仗剑,耀我中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古人名言和习主席的话告诫我们,人,特别是青年应当有“骨气”“底气”。材料体现了骨气、底气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担当时代责任的精神支柱。“骨气”“底气”是有价值的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支配着人的行动,体现了人的品格,反映着人的本领。考生要注意的是,“骨气”和“底气”不是分开的,要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比如骨气是做人的根本和力量源泉,底气源于实力,要想有底气,先要有骨气等等。

写作时,可以讨论骨气、底气相辅相成的关系,如:骨气是青年之“魂”,底气是青年之“源”;骨气是力量源泉,底气来自能力。还可以讨论如何培育青年人的骨气、底气,如:以史为鉴,记住先辈(烈)的骨气、底气;面向未来,紧跟党走,以远大理想确立青春航向,不忘初心,用奉献担当书写青春华章,勇担使命把青春奋斗融入伟大事业。最后联系“摆烂一族”的表现,和“时值共青团建团100周年”的背景,鼓励“摆烂”青年努力奋斗,做有骨气、有底气的优秀青年。

立意:

1.做新时代“两气”青年。

2.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底气、讲骨气。

3.以“骨气、底气”奠定自己的精神基座。

2.例文:

改变

午后碎碎的阳光散落窗台,风儿在那吊兰的叶上打了旋儿又轻快地离去。留我一人痴痴望着窗外,压抑不住心中的嘈杂和烦闷。

高一后加上了那一横,我便跌落入那曾经看似遥远的高二。就这样半梦半醒间上路,被喧嚣的千军万马推挤着拥向那未知的远方。低头,叹气,再次望向那惨不忍睹的红色,心中的抑郁不禁奔涌而出。

想着上午,几个好友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什么应试教育的泯灭人性。的确,十八岁的我们正处于抱怨的年纪,仿佛洞穿红尘,世界唯我独醒。我们那一颗颗青春躁动的心,叫嚣着,一次又一次幻想着改变这个污浊的世界,却一次又一次在冷酷的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欲哭无泪。

疲惫地抬起头,望向窗台,烦躁中却惊醒——那盆当年的小吊兰竟已经长到这般大小。青翠欲滴的叶如瀑布般从窗口垂下,不蔓不枝,在阳光的折射下闪耀着生命独有的光华。风中的它沙沙作响,似在低喃,似在冲我微笑。

心似在那一瞬被一双温柔的手抚平皱纹。罢、罢,暂且歇下我那似哈姆雷特般改变世界的呼喊与幻想。

我莞尔,一直在抱怨这个世界,却忘了照料这最弱小无助的生命了。信步向前,拿起盆边的小锹来给它松土。可是这一铲下去,我的手便停滞,继而颤抖起来。这哪里还有土啊!那浅薄的土层下已然全是它那纠缠盘结的根。我忘了,它竟也要长大。当年在那逼仄的小小空间不得已的成长,它只能疯狂地将自己的根生长再生长,在这看似压抑的它的世界觅得一点生存的希望。

望着这满盆的交错的根,与它那青翠似微笑的叶,我久久无语。因为我的疏忽,它只能在这无土的世界煎熬。总是现实如此艰难,它也要在这艰难中挣扎出一条道来,为这世界增添更多独特的亮色。

一株普通的植物尚且如此,又何况我们人呢?我释然,突然觉得曾经的自己是那般幼稚,那样的愤青,以不满现实的种种来掩饰自己心中的怯懦,掩饰自己不敢改变自己的退缩心理。

将试卷小心收起,收起我那抱怨世界、改变世界的虚幻可笑的幻想。深吸一口气,我知道,惟有从改变自己开始,这世界才会产生更加耀眼的生机与光亮。

碎碎的阳光,细细的兰语,我想,吊兰——你想告诉我的一切,我终于明白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试题前面有提示性的语言和语段,为我们打开了写作思路,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

写作此题,关键是对“改变”的理解,以及将“改变”与自身成长有机联系。对于自我成长过程中的改变以及人我关系的改变而言,“改变”必然有一个过程,应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让“我”或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有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善恶观从反面走向正面(当然,也可以从正面走向了反面),可以是认识到过去的狭隘或不足而日益完善,当然也可以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变化等。而从宏观角度来说,“我”所见的“改变”,也可以是伴随着成长岁月中看见的、感知到的国家发展的改变、时代的改变等。

试题要求以“改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只谈“改变”本身,很容易将作文写得空泛,因此,在立意时,可以首先将其内涵缩小:或一句话(平常的或深刻的话)带来的改变、或一个人(平凡或伟大的人)带来的改变、或一件事(普通的或重大的事)带来的改变等。“改变”前后的内容都要交代,因此此文较适合用到对比手法,并且也适合在行文最后适当展开心理描写或抒情议论,将主题进行升华。

立意:

1.他的改变令我刮目相看。

2.热眼看祖国巨变。

3.穷且益坚,志向不改变。

3.例文:

自由与自律

自律是前提,自由是需要。在自律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自由,才是自律和自由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系和联系。

“自由”是什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自由,却仍有一个“不逾矩”的限制。所以,庄子眼中的“自由”意味着不依赖于任何内在或外在的条件、不受一切内在或外在因素的限制;而孔子的这种自由却是有“限制”、有“束缚”的,他眼中的“自由”是一种秩序伦理下的自由,即只有符合“礼”的自律约束才是真正符合内心要求的,才是真正自由的。可是,很多人提起自由就喜不自胜,提起自律便觉苦不堪言。其实不然,事实上,自律即自由。自律,本质上就并不是苦行僧般的生活。很多人以“我要自律”之名给自己打鸡血,灌鸡汤。熬夜学习与工作,透支自己的身体,最后承受不住又开始颓废,这种“间歇性努力、习惯性躺平”的状态只是一种假自律,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这种人自然会觉得自律是痛苦的,是反人性的,对自律抱有错误认知。

自律,应该是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比如早睡早起就是自律的一个方面,一个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物钟,自然也就在精力上达到了和谐。学习与工作也会更加富有激情,也有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由。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状态,这也是自律的充分体现,意思是在学习时,达到了百分之百的专注,从而心无杂念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在这种状态下,你仿佛找到了与知识的一个连接点,带着内心对知识的向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从而能够享受精神方面的自由。

自律,本就是一种自由的享受,一种富有意义的修行。某著名诗人曾说过,人性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点,总喜欢把颓废、消沉、无价值感当成自由快乐与享受。殊不知追求自己所爱才是真正的自由与享受。可能玩要、混日子、打牌能给我们一些暂时的快乐,其实这是虚无缥缈的,这只是一种空虚而已。规则仿佛总是限制着我们,把我们关在一个牢笼里,实际上那不是牢笼,而是地毯,指引我们遵循内心的方向,寻找并追求自己的意义——“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我们看清自己的愚昧时,我们便会感谢这些规则。人生是一场修行,经历了“山重水疑无路”的痛苦,才会有“还来就菊花”的欢喜。人生的美丽风景并不是那些快乐玩耍的时光,而是那些富有意义的瞬间。而自律,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消沉与自我怀疑的阴影、种下一丛丛美丽的花草,蓦然回首,那段时光,自己才感受到了真正从心的自由。

每个人生来便是一颗自由的灵魂。束缚我们的,从来不是规则,而是自己那不应起的欲念。尼采曾说过:“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自律便是其中一种方式,当你真正做到自律,甚至无意识的自律时,你就达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自由,在这层境界中。你几乎能看清自己内心真正渴望什么真正控制自己,与内心那份纯粹走向统一,做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最大的自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自由,是身而为人的权利。自由人皆向往,特别是在过去等级森严、人身不自由的时代,自由更显得难能可贵。而从自由本身来说,也可分为外在条件的自由和内心心灵的独立自由。想要真正获得自由,毫无疑问两者都是应该具备的。而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是对各种欲望的自我控制,同自由一样,也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人生态度。自律源于人们对成功的追逐和渴求,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上的自我管控。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人格、智慧和才能就会变得更加完善、出类拔萃。

关于自由和自律的关系,写作时不可偏废,而是必须认识到两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存在:自律是前提,自由是需要。在自律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自由,才是自律和自由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系和联系。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可适当使用对比比较等手法,指出有自由不自律或只自律无自由的缺陷,如:不要过分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就如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过度接受他人要求我们的自律,而不提倡人的权利,或许终会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等。

立意:

1.自由之人必有自制之力。

2.自律是自由的保卫者。

3.让规则守护自由。

4.例文:

表情包增趣味,文字交流传真情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交流方式推陈出新。一个个表情包,具体可感,一来一回笑语频传;一句句文字,意蕴丰富,一言一语传递真情。在我看来,在现代人际交往中,既要现代表情交流添趣味,更要传统文字表达诉真情。

表情符号似桥梁,一步到位,拉近人们的距离。

表情符号原本是聊天的调剂品,是语言文字的辅助工具,无论打开话题,化解尴尬,还是暖心鼓励,朋友间“嘻嘻哈哈”,用表情符号的对谈聊天,生动形象,丰富有趣。傅园慧摘得女子100米仰泳取得铜牌“洪荒之力”表情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开怀大笑时表情“呵呵”、还有那“点赞”“大拇指”“鲜花”等都流传着一种独有的文化气氛,故宫文物的表情包走红网络,传统的文物配上网络用语,着实让人惊叹表情包不仅有俗的趣味,更有雅的情调。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更习惯用表情包一步到位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表情包是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艺术化调侃,更是现代人对于生活苟且而又努力奋起的生存渴望。

文字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符号,有着比表情包更丰富的内涵。

文字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符号,传统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桥梁。有着比表情包更丰富的内涵。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坦然乐观的情怀,岂是一个表情“抱抱”能够表达?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之情又岂是一个“呵呵”所能传达?再看今朝,习近平新年贺词能否换成表情包?国际友人文化交流能否置换成表情包?文字是一节短笛,文字是无声心语,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蕴含着大脑的思考、词语的选择、语言的组织,写的人庄重,读的人感动。

表情包增趣味,文字交流传真情,那个都舍不下。

表情包和文字交流,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随着信息网络突破时空局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交流的方式越来越新颖,我们要探究表情包里丰富的意趣,又要根植于传统文字交流,让传统文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如果给你常用的表情符号一个文艺式翻译,会是怎样呢?表情符号“呵呵”正如福楼拜的“每一个微笑背后都有一个厌倦的哈欠”;表情符号“微笑”正如林语堂所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被人家笑笑”;表情符号“闭嘴”,让我们想起了马克吐温所说,“即使闭起嘴看起来像个傻瓜,也比开口让人家确认你是傻瓜来得强”……这些表情符号与文字齐美,擦出了奇妙的火花,倍感幸福温暖。

表情包与文字,都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流表达方式。表情包相对直观显露,而文字则更加含蓄深邃。各有所长,互有利弊,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推动语言交流更加和谐。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是应当把握交流技巧,既要现代表情交流,也要传统文字表达将之融会贯通,紧跟时代潮流,赓续语言基因,不断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本作文题属于二元作文题,题目以“表情包”为核心概念,引导考生思考交流方式的创新和削弱文字表达能力的优缺,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表情包”是考生常用的交流方式,它是一种利用符号、图片来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体现出其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它能快速、直观、生动地传递使用者的多种情感,有效避免单一使用文字进行交流可能带来的尴尬,拓宽了人们表情达意的空间,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更习惯用表情包一步到位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同时,“表情包”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使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和主导性被削弱,会导致人们语言表达能力变差,是一种文明的倒退等。

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可以写传统的文字交流含蓄典雅,固然可贵,但表情包贴近现实需要,有何不可;也可以谈有深度思考和语言智慧的传统文字交流方式的价值,如文字传递的传统文化和真情流露等;还可以辩证分析表情包在网络媒介、人际交流中备受人们喜欢的价值和弊端所在,如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和化解各种尴尬时,表情包也存在一些不足,揭示其危害等,从而强调文字交流也不可弃。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把表情包与文字交流作为中心论点,选取一些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如表情包可增添趣味,拉近人们之间距离;当下部分人追求时尚,发布一些滑稽、低俗等表情包,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偏离核心价值观等现象。紧接着列举李白、杜甫、陶渊明的诗歌等论证文字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符号,有着比表情包更丰富的内涵。最后总结表情包和文字交流,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各有所长,互有利弊,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推动语言交流更加和谐,不断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立意:

1.表情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时下社交的一种常用方式。

2.表情包不是万能的表达方式,人与人交流贵在真情吐露。

3.要正确看待和使用表情包,避免表情包在交流中泛滥成灾。

4.表情包与传统交流方式共赢。

5.例文:

我以坚守烨华彩,时代星河煜生辉

“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边远山区十二年,送出一千多名大山女孩,用执着的坚守换来了无数山村孩子的光明未来,也为祖国教育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我认为,坚守比离开更重要。

心有坚守,促进个人价值升华。

从青春靓丽,笑靥如花,到满身伤病,苍老憔悴,张桂梅校长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都献给了祖国边疆教育事业。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上,她曾说:既然选择了坚守,便不会后悔。因为,在那里坚守的这么多年,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一样了。是不一样了,她致力于教育扶贫,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而她本人身患多种疾病,但仍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十年磨剑,生命璀璨。张校长用她的坚守换来了下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幸福生活,而自己也在这持之以恒的坚守中升华了人生境界,实现了自我价值,授予她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当之无愧。

心有坚守,促进祖国繁荣富强。

今日之中国,已然舒天朝晖,磅礴东方。项项成就世人瞩目,而令人瞩目的各行各业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人的坚守和追求:因为有了黄旭华三十载的坚守,我们才有了核潜艇的诞生;因为有了邓稼先十多年的隐姓埋名,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氢弹,震慑外敌;因为有了王继才们在只有两座足球场大小的小岛上足足守望了32年,才有了更完整的中国版图……试看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皆因背后有无数人不计回报的坚守,祖国得以繁荣强盛,长治久安。

虽然,离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离开也能塑造更好的自己。但当今社会,驱动很多人选择离开的是一种功利之心,最终结果不免适得其反,甚至事与愿违。退一步说,如果大家都选择离开不好的岗位,都不愿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那么边防关兵的坚守又有何意义?很多冷门又为我们必需的行业谁来支撑?人间正道是坚守!

同学们,我们应清楚认识到坚守的时代意义,屏弃浮躁之心,抛却功利之求,做自己真正所想,担自己必负责任,以张桂梅校长为榜样,学会并懂得坚守的真正意义。吾辈青年,当逐时代碧波沧海之浪,引社会价值潮流,让坚守烨华彩,让时代星河煜生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首先这两句诗轻灵典雅,意蕴丰厚,不仅可以给人美感享受,还可以启发人领悟和思考。文题有这样的诗句引领,体现出深厚的文学色彩。其次,文题在诗句之后,给出了对诗句的不同联想,目的在于开拓考生思路,而省略号表明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理解,又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不畏严寒的不止松柏,不随波逐流的不止玉石,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松柏”“玉石”联想到个人,写个人的精神与品质,也可上升到写民族的品质。而后面的“离去与坚守”“相遇与相别”“短暂与永恒”“当下拥有与留给未来”,都在说一种关系——远与近。今天的离去,是为了更长远地坚守;今天的相别,是为了未来更好地相遇;短暂属于当下,而永恒属于长远的未来。考生根据古人的话,就自己的理解、体会,展开联想,进行写作,应注重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

“有人感叹岁月变迁中的离去与坚守”,“离去”与“坚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命题。应理解“离去”“坚守”的丰富内涵,“离去”可以理解为改变、超越、告别、放弃等,展示出一种开拓的勇气和气魄,更有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坚守”可以理解为坚持、守护、留下、传承等,展示出一种坚定的意志和恒心,由此可以联想到必胜的信念、肩负的责任、高雅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传统的美德(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

“相遇与相别、短暂与永恒”,相聚是分别的因,分别是相聚的果,青春便是一次次相聚、又是一次次别离,我们感谢青春让我们学会成长,体会与旧友别离的伤感,我们感谢青春让我们学会成长,体会与新友相聚的欣喜。

“短暂”与“永恒”,“短暂”可实指,指时间、过程;“永恒”可虚指,指事物的抽象意义。短暂是为了衬托永恒,很容易想到生命、价值、追求等精神层面的一些问题;也可想到生命短暂,但生命的价值则可永恒;永恒的美在一刹那;与其追求永恒,不如绽放片刻美丽等。

“什么值得拥有,什么值得留给未来”,考生既可以站在个人层面,也可以站在社会和国家层面去立意行文,联系个人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明确自己应如何正确对待现在和未来。如把握现在才能成就未来;把握现在,开辟未来;奉献现在,开创未来;用现在铸就未来等。

行文构思,比如以“离去与坚守”为中心论点,我们可首先论述离去和坚守都是在认清自我的情况下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同方式;紧接着列举《诗经大雅》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探讨在坚守中求变,白岩松的坚守和其他央视名嘴的离开皆是为了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最后联系祖国的发展,论证坚守和离去相辅相成,互相借力,引领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立意:

1.做人当作不畏严寒的松柏、不随波逐流的玉石。

2.争做时代的中流砥柱。

3.逝者如斯,留下的是不朽的松柏精神和玉石情怀。

6.例文:

摘星人

从县里回来,太阳都快落山了。这么多年,田支书已经记不清在这条陡峭的崖壁上攀爬了多少次了,只知道楔进崖壁的铁块已经被村民们的手磨得油光发亮了!气喘吁吁地爬上崖壁,田支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纵目四望,周围同样陡峭的山崖像忠实的朋友,永远默默地站在似乎伸手可及的地方。太阳已经落山了,金星很尽职地出现在自己的位置上,望着天幕上这颗耀眼的星星,田支书又重重地叹了口气:“看得见摸不着,如何摘得下来呀!”这话从何说起呢?

原来,田支书所在的村子坐落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悬崖峭壁之上,背靠大山,面朝峡谷,山清水秀,由于位于大山深处,四季景色宜人。一百多户人家用石料垒砌的房屋,显得古朴厚重。与世隔绝的环境,让这里种植的土豆吃起来格外软糯可口。山上散养的羊肉质细腻,香而不膻。随处可见的草药,更是独得天地雨露,药效显著……可是,这么多、这么好的土特产,只能靠村民们用背篓,手扶着用铁锤楔进岩石的铁块,脚踩着人工凿的一个一个的落脚点,一步一挪地运下山去。虽然能卖个好价钱,但这运输却千难万难。为解决问题,田支书没少往县里跑,但每每得到的答复就是:“你这是让我给你摘星星呀!”虽然也被纳入县里的工作内容,但都因难度大而搁浅。想到这里,田支书又望了一眼夜空中的金星,哎,星星就在眼前,这可比摘星星更难呀!

正因为生活在这里是守着金饭碗要饭,所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甚至有的在城里买了房,一去不复返了。

疫情期间,田支书的儿子正好回家来过年。在不能返城的日子里,闲来无事,就拍了几段村子里生活的小视频,发到网上。结果,引起了一位老总的注意,他立刻与田支书的儿子联系,表示愿意投资,帮助村里修一条登山崖的路,将村里的土特产运出去,并在这里开发旅游产业。当儿子把这个消息告诉田支书时,他激动得一拍大腿:“哎呀,这真是瞌睡来了遇枕头!太好了!”当即就与那位老总电话商谈合作事宜。解封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工了,村民们也都热情高涨地参与到修路工作中来……

终于,挂壁公路的路基开凿完毕了。虽然车辆行走缓慢,但到底已是天壤之别。望着这条倾注了村民心血、也倾注了自己全部希望的路,田支书开心地笑了。傍晚,在路基竣工仪式上,他自豪地说:“谁说登天难?有了这条登天的路,天上的星星也能摘下来!”不知谁在下面喊了一嗓子:“田支书,你就是那摘星星的人!”村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对!说的好!哈哈……”这笑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天上的金星也俏皮地眨着自己的眼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命题式作文题。

材料选择的是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相关的新闻事件,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指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意义;第二句话讲述了中国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实现了对女儿“摘星星”的承诺。第三句话是网友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王亚平也为全国人民摘回了星星。最后一句由此推广开来,指出生活中有许多“摘星人”。

可见材料的话题是“摘星人”。这里首先要明白“摘星”的内涵:“星”指的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梦寐以求的、甚至是高不可攀的、内心非常渴望实现的理想和目标;“摘星”就是通过艰苦奋斗、刻苦努力,实现了理想,达到了目标。王亚平的太空漫步,既帮女儿实现了心愿,也帮全国人民实现了心愿。而在现实生活中,在或伟大或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许许多多帮助祖国和人民实现心愿的“摘星人”。这些人或扎根基层,或献身国防,或默默奋斗,或钻研技能,在摘星的路上坚定执着,无怨无悔,不问名利。正是因为有许多这样或伟大或平凡的“摘星人”,才有了今日繁荣富强的中华民族,才有了逐渐清晰的“中国梦”的美好蓝图。

文体是记叙文,选材要典型,写人叙事要紧紧围绕“摘星”的艰难历程来展开,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多种手手法来凸显“摘星人”的高贵品质。

立意:

1.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摘抗疫胜利之星。

2.身先士卒,勇挑重担,摘脱贫攻坚之星。

3.引进品种,直播宣传,摘勤劳致富之星。

4.深入群众,嘘寒问暖,摘社区祥和之星。

7.例文:

主动拥抱

傍晚,在崎岖而孤独的山路上,我跌跌撞撞地前行着。光线渐渐暗下来,本能的恐惧,让我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抬眼望去,让我惊喜的是,远远的有一个人迎面走来。虽然看不太清楚,但因为在孤独的山路上有人作伴的缘故,我的呼吸开始均匀了,心跳也正常了。渐渐地,走近了,原来那人是前来接我回家的祖母。顿时,我冲过去,紧紧拥抱着祖母,祖母笑着拍拍我的后背说:“这孩子!”

“叮铃铃……”闹钟忽然响起,将我从梦境中惊醒。半梦半醒之间,停留在心头的幸福感还是新鲜热乎的。我恍然明白,这么多年横亘在我与祖母之间的情感鸿沟,也许就缺这么一个主动的拥抱去填平它吧!

祖母有五个子女,所以里孙外孙一大群。她常年忙着给这家带孩子,给那家忙家务,像一只转个不停的陀螺。我在兄弟姊妹中,既不是最大的,能先得宠爱,也不是最小的,能独得照顾。我是属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所以祖母在忙得不亦乐乎的“含饴弄孙”的日子里,根本无暇顾及我。于是,我就在外婆家长大。

长大后,每每看到兄弟姊妹在祖母面前撒娇任性,我就特别羡慕。可是,我却怎么也无法亲近她。再加上街坊邻居常常拿我逗趣:“你是捡来的,所以奶奶只带其他姊妹,不带你……”听着这样“残酷的真相”,我的心就在滴血。原来如此!既然我们不相干,既然你从不爱我,那我们就是陌生人!

于是,我就执拗地与祖母疏离着,从不亲近,直到大学毕业。虽然我已经知道那不是真相,虽然我也会在父母的叮嘱中主动给她买各种东西,但却总觉得与她之间隔着千山万水。直到有一次夏日周末,正在午休的我被一阵絮叨的交谈声吵醒了。只听祖母伤感地说:“这么多里孙外孙,我或多或少都带过几天,唯独没有带她一天,我心里一直愧得慌。可这孩子却乖巧得很,读书争气,又孝顺,还经常给我买这买那。但就是不愿开口叫我,还是我亏欠孩子呀……”听到这番话,我的眼泪一下子决堤而出。被泪水冲刷过的心灵,探到了事实的真相,明白了长辈的不易,心里的坚冰也开始融化了。但是,渴望长辈疼爱的我,虽然在心里与祖母和解了,甚至千万次地在心里拥抱过她,可是却像锈了口似的,怎么也无法开口叫她。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今日,我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搬开压在心头的石块。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一切,打点行装,准备回家看望祖母。我要大声叫一声“奶奶”,我要主动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要让祖孙之间再无遗憾!出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命题作文题。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对主动拥抱进行了解读:是动作、姿态和情怀。第二句话指出,有时我们与很多人和事之间,可能就缺一个主动的拥抱。

材料主旨体现的是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主动接纳、理解、包容和融入。看似简单,但需要考生从细微处做解读。首先材料的关键词是“主动拥抱”,这里“主动”与“被动”相对,指的是一种由自己把握、不靠外力推动的自动,可以营造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发展。“拥抱”是一种肢体语言,可以给人以安全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人们的交往与交流。所以,“主动拥抱”是首先伸出的手,首先张开的怀抱,体现的是情感的自动付出,其内涵很丰富:拥抱爱人是幸福甜蜜的;拥抱朋友是贴心信任的;吵架后的拥抱,代表妥协与原谅;相逢后的拥抱,代表思念与激动;离别前的拥抱,代表不舍与期待……另外,题目中“你”引导考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他”可以是生活中的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有误会有嫌隙的人,“梦想”“时代”加上后面的省略号将考生的思路进一步拓展,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人到世界,体现出这样的意思:我们有可能与生活和世界中的某一个方面欠缺一个主动的拥抱。这就给了考生一个非常宽泛的选材空间。

文体是记叙文,考生首先要确立“谁”主动拥抱什么,写人叙事要以“主动拥抱”为重心,突出“主动”的过程,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多种手法凸显主题。

立意:

1.主动拥抱家人,表达关心和爱意。

2.主动拥抱朋友,表达信任和鼓励。

3.主动拥抱梦想,那是追求和志向。

4.主动拥抱世界,那是接纳和融入。

8.例文:

不确定的入团申请

成长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不确定的事情,有些事情被淡忘了,有些却牢牢记在我的脑海里。

初二下半学期,老师动员同学们积极加入共青团组织,当时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确定自己能够第一批加入共青团,成为班里的优秀团员。第二周我就主动上交了入团申请书,耐心等待着结果。

经过几周的漫长等待,一天放学后老师找了五名班里的优秀干部去办公室,他们回来后,一个个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好象发生了什么大喜的事似的,我便好奇地问:“什么事啊,这么高兴?”他们并没有当面回答我,只是犹豫了一会说:“没什么,就是安排工作。”看着他们连说话都笑得那么开心,我开始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

“既然让我知道了有什么不对劲,就一定要追查到底!”我心理暗暗念道。于是刨根问底的追查行动就开始了。

我先走到一位同学跟前,笑眯眯地打探道:“咦?到底什么事这么高兴呀?”“这可不能说呀!”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把脸一沉转身走到另一位同学跟前,刚想开口问,就听见两个女生高兴地喊:“入团了,入团了!”那时,我的心脏好象停止了跳动,几秒钟后又恢复了正常。我赶紧问道:“你们入团了?”我乞求着答案。“他们的嘴可真够碎的……”同学埋怨道。

刹那间,我感觉自己一下子瘫痪在那里,心情跌落到了最低点,脑子里空荡荡地,好像在梦游。我多希望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可是我却残酷地证实了它……

在小学里,我是班里的班长,不论有什么评选、奖项都会有我的名字。好像它们都是我理所应当得到的,我也就习惯了这种生活。而这一次是我上中学以来受到的第一次大的挫折,心里当然会很不平衡,况且我以前太高估自己,并没有想到第一批团员会没有我,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子很乱,心里也很矛盾。我试图摆脱一切,让自己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身上的不足,使自己输得心服口服。

经过两三天的静静思考,我确实发现了自己与几位预备团员之间的差距,而且问题还不少呢!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尽力改正身上的不足,争取能尽早加入共青团。

我为自己拟订了一套计划,并且确实坚持实行了下来。背单词是令每个同学都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它又是对学习很有帮助的,所以我计划每天背50个单词,增加词汇量。虽然一开始实行起来比较困难,曾经想过要放弃,但是只要我想到这样能使我进步,我就有了一股前进的动力。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我在各方面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进步。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又递交了一份入团申请,这一次,我不确定是否能够成功,但是我明白了,不确定正是因为不自信,不自信是因为自身仍有不足,仍需努力。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将“不确定”变成“确定”,才是最有意义的过程。

同学们,当你感觉到做事“不确定”的时候,请你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静下心来查找不足,努力完善自我,相信“不确定”一定会变成“确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材料给出了疫情背景,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东西变得“不确定”,如我们的开学日期,推迟的军训,线下考试,我们自己的学习状态等。由此联想开去,还有很多我们不确定的事,如未来我们从事什么工作,社会、世界的发展走向,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世界或生活的不确定是客观存在的。不确定的可以是现实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从“不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同时也会有机遇和惊喜。那么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中,要能够清醒地作出抉择,从各种变化中找到最有可能实现的路径,不在乱花迷眼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

我们应该以确定性去应对不确定性,并且敢于去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世界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但是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又一直没有变,如生存和发展这一永恒的生命立足点,如希望、自信、 力量和坚毅等诸多良好的品格和美德……

本题给出的是半命题作文,“不确定的______”,如“不确定的友情”“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结果”等。要求写记叙文,我们应该写一件不确定的事,从最初的慌张、害怕,到最后静下心来积极应对,最后成功,从中悟出应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正确方法。当然作为记叙文,写人叙事必不可少,要注意情节设置和人物的各种描写。

立意:

1.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

2.让“不确定”成为“确定”。

3.不确定的人生,确定的方向。

9.例文:

说担当

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民族都应当勇于担当。唯有如此,国家才能兴盛,民族才能强大。

一个人的担当

北国飘雪,茫茫大地,一小队人马正向北去。轿中的,是即将和亲匈奴的昭君。美丽如她,灵秀如她,本可在汉室宫廷中享受锦衣玉食。但是,她选择了担当大义,接受了和亲匈奴的使命。一个柔弱女子,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大汉王朝与匈奴的和平,密切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没有她的担当,汉匈两国不会有和平;没有她的担当,汉匈两国的人民无法安乐生活;没有她的担当,汉朝何以光照四邻,屹立东方?一个女子的担当,强盛了一个国家,光耀了几朝几代。

一个人的担当,让世人惊叹!

一群人的担当

茫茫大海,狂风自浪,几十只木船在海波中挣扎,那是郑和的船队。船上的每个人,背井离乡,远赴他国,只为光照四邻,宣扬我中华国威。他们出使各国,无数人在海浪中葬身鱼腹,但他们依旧不放弃。他们是一群勇于担当的人。接受这项任务的他们,从未想过放下,而是执著担负起责任。他们的担当,让中华威震四海,八方来朝,一个盛世被悄然开启!

一群人的担当,让人心生敬佩,更让世界为之动容!

一个国家的担当

战火纷飞,硝烟中,他们的国家给世界造成了伤痛。然而,战后的这个国家没有放弃责任, 而是勇于担当。满目疮痍的德国大地上,一个民族担起了责任,深深忏悔;德国不顾战后衰退的国力,执意担当起向各受害民族赔偿的责任。半个世纪以来,她无时无刻不担负着这责任。波兰墓碑前德国总理的一跪,展现了这个国家的担当精神,也让这个国家重新站起来。德国的责任还将继续,但她早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世人投去的不只是原谅的目光,更有钦敬!

一个国家的担当,让一个民族再次崛起!

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它需要你有昭君的大公大勇之心;它需要你有郑和船队迎战困难的气魄,永不放弃的坚持;它需要你有德意志民族面对错误不躲避、面对责任不推诿的正确心态。

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东方,机会和发展并存。每一个血脉奔涌的青年人,都应该有为她担当的胸怀和勇气。

所以,让我们勇于担当,共同迎向光明、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敢于担当,使我们的国家再度迈向又一个兴盛、崛起的时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命题作文题。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时期不同“担当”的内涵也不同。第二句话列举了烛之武等多位不同时期勇于担当的仁人志士,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担当”的内涵。

可见,材料的主要话题就是“担当”。材料的主旨是时期不同,“担当”的内涵也不同;处于不同立场,面对不同问题,每一个人所诠释的“担当”的内涵也不同。何谓“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踌躇功过,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承担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无私。怎样“担当”?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

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回顾历史谈担当的内涵,立足现实谈担当的意义,展望未来谈担当的方式。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来谈。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立意:

1.青年有担当,青春正飞扬。

2.有我之担当,成祖国之辉煌。

3.因为担当,所以精彩。

4.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勇气。

10.例文:

那熟悉的声音

是什么

总在夜半时分,

敲打我繁芜丛生的梦境。

是什么

总在凝滞的眼前,

划过星火般的一痕。

是什么

穿透我阻塞的耳膜

试图钻进作业与试卷填满的森林

把我唤醒。

叮!

像阳光叩击冰棱。

咚!

如泉流滴入深潭。

一丝温暖,

一点触动,

一个久远的念头正在苏醒。

我听见了那熟悉的声音,

它被丢弃在三年前

却始终不曾忘记

敲击我的心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抒情类微写作。

题干要求写抒情性文字,注意用语用词要富有诗情画意。而“熟悉的声音”可选择的题材众多,入手点是“声音”,中学阶段我们可选取的声音对象比较广泛,浅层次的说,可以是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爱;深层次的也可以是自己梦想的呼唤,还可以是失去的童年时光(用具体物象表达)等。不管选定的“声音”对象是什么,都要注意,要由浅入深,要形象生动,要把“声音”的特殊性写出来,要把“声音”带给你的感悟写出来。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在选定题材后,注意运用艺术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都应合理使用。注意字数要求150字左右。

写作时可以从“声音”本身入手,分析对“声音”的感受,逐层深入,表达对“声音”的感情。用语本身要侧重抒情性。

11.例文:

曙光

曙光铺上白纸,用潦草的笔迹 

刻上记号,把黑色抽空 

把黑夜埋进白昼

昨夜那一阵尖锐的蝉鸣 

还在体内蠕动。它的歌声与季节有关

坠落前,需要一阵大风和雷雨 

它必须把虚无的词汇蛀空

太阳从河面浮起 目光炯炯有神,毫不含糊 

它张开无数只手臂时 

我能感受到 

晨练的人们如蜜蜂蜂拥而出 

用一阵足音和欢声笑语

把一群鱼或一棵草唤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抒情类微写作题目。

本题要求以“曙光”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曙光”,黎明的阳光,比喻已经在望的光明前景。写作时可以从“曙光”的表层含义,引申出象征意义,表达对光明和未来的渴望。一般需要借助自然物的描写,让人产生联想,从而揭示内在的深意。

形式上要求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诗歌的写作注意现代诗的自由性,准确捕捉意象,以描写和抒情为主,语言要有韵味;抒情文字要紧扣“曙光”,赞美、讴歌“曙光”,语言要有感染力。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