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3-04-19 手机版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家国不见来时路。 本次新高考8省模考作文,就思想内容而言,一如既往地彰显宏大叙事,凸显家国情怀。 解读材料,“火眼金睛”。 不难发现,材料的核心为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在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大会上,已经定格为“黄钟大吕”、“庙堂之声”,已为常识,其内涵是全面而丰富的。作为考生,无法也无须站在历史、军事、政治等角度,过多评论抗美援朝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无须面面俱到。可就感受、思考最深的一点,纵深挖掘。 解析材料,材料层次清晰:从英雄、人民两方面展开,最后归总为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洞悉这一点,不妨“遵路识斯真”,先礼赞英雄、人民,后提炼民族精神。 明确要求,“遵命写作”。 除了材料,本题还设置了鲜活的、具体的、特定的情境,如“校团委”的角色意识、“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因此,考生不能根据平时准备的大量素材,不假思索,盲目套作,而应“现场写作”、“遵命写作”(鲁迅语),有的放矢,切合“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既要阐释抗美援朝精神,又要由历史到现实,可以抗美援朝之后中国面临的几次重大挑战,如汶川地震、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等作为历史节点,使文章呈现出英雄史诗般的厚重。同时结合新时期、新青年,谈谈如何赓续精神,肩负使命。 本次作文,因为主题宏大,若驾驭不当,极易泛泛而谈。因此,建议少一点教科书式的论调和语言,多一点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陈言务去,力求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语) 【美文展示】 浴血立国,淬火强国 ——校团委“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征文 长河悠远,天地常新。总有一些不平凡的事件,沉淀着一个国家的记忆,熔铸成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伟大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早已响彻在“保家卫国”的请缨声中,激扬在“雄赳赳,气昂昂”的嘹亮军歌中,淬炼于庚子年国之大典的“庙堂之声”中。 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一串闪光的名字,一幅幅民族精神的凝重浮雕。他们殒身不恤、前仆后继的背后,是炽烈的家国情怀。他们深知,鸭绿江背后,是新生的祖国,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 那也是一个万众一心的时代。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郎,工厂即战场,人人都是枕戈待旦的战士。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百姓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同理,抗美援朝,用“手榴弹战胜原子弹”的伟大胜利,也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生动体现。 七十年前浴血以立国,七十年后淬火以强国。 庚子年抗疫,这种不畏牺牲、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再一次凸显,成为抗疫守土的磅礴伟力。 依然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钟南山等共和国英雄,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国有召,他们脱我旧时裳,著我战时袍,万里赴戎机。这位“共和国英雄”们,在红地毯上行走的十秒钟的高光时刻,他却整整走了二十年。2003年猝不及防的“非典”来袭,他奉命于危难之间;庚子年抗疫,他敢言,敢断,敢医。“中国总是被那些勇敢的人保护地很好”,正因为有他们,才有了今日云销雨霁,山河无恙。还有那些平凡人物中涌现出的英雄。他们慷慨赴难的壮举背后,还有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愧疚,还有“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牵挂惦念。他们告别年迈的母亲,一走竟成永诀;他们吻别熟睡的幼子,毅然奔赴抗疫一线。 依然是万众一心的慷慨时刻。疫情,居家隔离,蜗居于方丈之室。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在“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同时,更加关注国事、天下事。凡夫俗子的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深居宅室,而心系家国。我们键声如雨,转发接力;我们不再娱乐至死,而是开始收看《新闻联播》;我们不再以“吃瓜群众”自嘲;我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揪心于增长的病例数字。 因此,庚子抗疫,不啻为一次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淬炼。它是国家集结号。全国人民,为政者,一号令,课吏职,抗疫守土;为民者,令行禁止,舍小我,明大义,公忠体国,万众一心。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挑战中,中华民族无疑交出了最为满意的答卷! 血沃中原肥劲草,光耀家国兴中华。 七十年前,那些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砥砺不畏生死的民族风骨,激发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淬炼民族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奋起御侮。 英雄当不朽,吾辈重复来,继往开来的新青年们,愿我们铭记历史,铭记英雄,展望未来,迎接挑战。 【点评】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39分+发展等级18分=57分 点评:本文结构简约,思路清晰。整体上时空切换,呈现史诗般风格。从七十年前“抗美援朝,浴血立国”到七十年后“抗疫守土,淬火强国”,扣合“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两个方面,思辨缜密。两部分内容集中,不蔓不枝。 内容上,紧扣材料,顺势写作。从材料中的英雄、人民入手,自然提炼出“淬炼民族凝聚力”这一主题。七十年前、七十年后,这种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永不褪色。文章构思匠心独具,具有对称之美。 大量警策句、观点句,置于段首,提领全段。不少过渡句,文理皆有可观,过渡自然平顺。 【美文展示】 亮剑,一个民族的血性和勇气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征文 何为亮剑?李云龙在抗日正剧《亮剑》中如是说道:一个人、一个民族,明知不敌,也应亮剑出鞘,狭路相逢勇者胜,要有向死而生,背水一战的勇气。 七十年前的抗美援朝,是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同世界头号强国的较量,是“手榴弹同原子弹”的博弈,是“钢少气多”对“钢多气少”的胜利。“夫战,勇气也”。英雄的中华儿女,在强敌环伺、生死存亡之秋,砥砺血性和勇气,不畏强权,奋起御侮,淬炼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一腔孤勇,慷慨赴义。 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一衣带水的朝鲜,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作为世代友邦,是像二战时期的英法一样专事绥靖,以邻为壑,还是基于自身“军国草创”而隐忍不发,韬光养晦,还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急人所难,慷慨赴义?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国虽粗安,但忘战必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意识到: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于是一腔孤勇,举国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袍。“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解鞍少驻初程”,又一次披甲上阵。全国人民,毁家纾难,支援前线。邱少云以钢铁般的意志,淬炼成烈火金刚;黄继光以血肉之躯,以蔽枪林弹雨。多少战斗英雄,灿若星辰。 赳赳勇士,国之干城。 没有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勇毅,就没有中华民族巍然屹立的自信。抗美援朝好的胜利,昭示着:西方列强在海岸线上架设几尊大炮,就能征服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永别了,武器!不是靠列强的斡旋调停,也不是靠三巨头叼着烟斗来划分世界。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19万长眠异域的烈士,是赳赳勇士,更是国之干城。他们浴血立国,换来今日中国的长治久安,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寇可往,我亦可往”,昔日汉武大帝的勇气和硬气,志愿军战士亦如是,今日中国亦如是。 血性勇气,中华风骨。 “朋友来了有好酒”,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着温柔敦厚、温良谦让的基因。“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但一旦,外敌入侵,华夏左衽,英雄的中华儿女,势必会激发向死而生的血性和勇气。所以,抗美援朝,使世人看到了看到了中华民族睦邻友好的温厚,更看到了不畏生死的“硬汉”般的血性和勇气。 我们常说“多难兴邦”,其实“多难”本身无须美化,而是英勇的中华儿女,在一次次挑战面前,激发出的无坚不摧的勇气,才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站在历史上,内心才会深刻。硝烟散尽,和平归来。今天,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迎接挑战。不必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揆诸当下,无论是新冠病毒中国污名化,还是中美贸易摩擦,中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止戈为武,止战唯勇。一向崇德向善的中华民族,一方面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消弭隔阂,共建大同;另一方面,自立自强,勇担道义,砥砺血性和勇气,对强权说不。 俱往矣,英烈碧血传千古;看今朝,复兴强国待后生。作为新青年,让我们永远赓续这种勇气,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中克难奋进,勇敢前行。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39分+发展等级19分=58分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面对“抗美援朝精神”这一宏大主题,作者并没有从爱国主义、不怕牺牲、万众一心、国际主义等方方面面,全面挖掘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若是这样,恐怕也不是800字能挖掘透彻的。作者立意独到,构思巧妙,选择“血性和勇气”这一小切口,其进愈深,而其见愈奇。先谈抗美援朝中领导人秉持道义,勇于决策,志愿军将士不畏牺牲,勇赴国难,然后论述这种血性和勇气的重大意义——“国之干城”,即维护和平、自立自强的基石。文章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迎接挑战”,指出这种“血性和勇气”砥砺中华民族的勇敢性格、勇武精神,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凸显“大情大理”,全文主旨集中,具有思想深度。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