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三元思辨作文专题训练(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3-04-06 手机版


 三元思辨作文专题训练(4)

导语:依然是大语文趋势! 2023 年新高考卷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九个学科命题专家提出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对高考情境分类、具体内容、命题指向,概括如下表:1规律一:全部考创新2规律二:文化情景创设,青年主角创设3规律三:勇担重任马步扎稳了,武功练到家: 基础扎尘了.本领才到位。人生如弈,深刻理解本手正法,方能厚积妙发,落出灵犀一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出自《孝经》,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价值观。立身即安身立命,进可做出可立于世间的事业,退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归宿;行道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扬名,不过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结果罢了;更强调扬名于“后世”而非“当世”,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

无数历史名人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并践行一生,才被世代所记起;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立身、行道和扬名”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做一名有勇有谋的时代“冲浪者”

站在时代的浪尖起舞

练好“冲浪”本领,实现民族复兴

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实现复兴梦

踔厉奋发,破浪前行

操“可驭”之板,乘风破浪

例文

驭时代巨浪,为奋发青年

(标题采用形式对偶的一组动宾结构,清晰地表明观点)

时代浪潮风起云涌,立足时代交汇路口,展望无限未来,须敏锐感知时代之势,借社会之力,炼自身品质,方立于群潮之巅,摇时代旗旌,画就人生蓝图,作有为“冲浪”之人。(开篇以干净利落的语言提出中心论点,亦准确回应了写作引导语提出的“在时代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这一核心问题。审题准确,立意精准;开宗明义,简洁有力。)

时代之势瞬息万变,时代之浪,携卷你我。有借时代之势者,可立于不败之地,古人曾言:“识时务者为俊杰。”此言得之。若无对时代的敏锐感知之力,又何谈乘势,若无对时局的精准把握,又何言作为?(此处正反论证,意在凸显对时势感知和精准把握的能力的重要性,后文亦正面运用李白诗和诸葛亮等古人事例论证,此处若能列举具体的反面论据会更有说服力)“大鹏一日同风起”(引用恰切),凭借的不正是时势之风,乘势而上,翱翔九天吗?诸葛亮不正是假借东风之力,成就三国神话?由此可见,位于浪起浪涌的时代变局中,处于复兴之任的青年,更应感知时代之势,把握时代时机,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个人实现(“实现”应是“理想”)。

时代波涛汹涌,鉴时代之势时,也应秉社会条件,唱响时代颂歌。(“鉴时代之势时,也应……”体现过渡)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方兴未艾。巧用时代“冲浪”之板,方可踏浪而行,迎难直上。如新东方巧用数据直播浪板,担起脱贫攻坚时代之任,为复兴也添砖加瓦。回应时代号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作出新东方式回答,这种行为引发启示。凭一己之力是否可以驭时代之潮?(此处设问不准确,导致下文答非所问,当改为“凭一己之力当如何驭时代之潮”)新东方以他的方式告诉我们,青年应当恰当运用社会科技资源作为浪板,方能谱写人生事业宏伟格局。

时代浪潮瞬息万变,浪板灵活多变,想要驭浪踏板,更需冲浪者千锤百炼的品质。(“千锤百炼”不能作定语,当改为动宾结构:“锤炼自身品质”)(“更需”暗示文意的递进)以百炼成钢之姿入时代变局,以坚韧之肩扛复兴之任,以从容不迫的心凌驾时代群潮之上,(排比,增强语势)是青年的人生必修之课,也是对自身高度的要求。苏翊鸣以坚毅精神勇夺奥运金牌,展现青年生命之张力;中国女足浴火重生,重夺亚洲冠军,淬炼不畏困难,敢拼敢闯的铁血玫瑰标志。(搭配不当,当为“精神”)这是青年之理想,也是青年之目标,(此处语脉割裂,语意模糊,“这”指代不明,有凑字数之嫌)用临危不惧、高昂姿态迎接未来挑战。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复兴之任责无旁贷,青年应以敏锐之感,驭板之能,坚韧品质面向时代,做浪潮冲锋者,画就人生瑰丽蓝图。(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本文提炼材料关键词作为标题,围绕如何“驭时代巨浪,为奋发青年”展开写作,采用总分总结构,思路明朗。开篇快速入题,回应材料核心问题,总起全文。2-4段三个主体段落分别对应材料给出的三个冲浪条件。第2段“要敏锐感知把握时势”,对应冲浪第一个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可驾驭范围内;第3段“秉社会条件对应冲浪”第二个条件:冲浪板能被冲浪者灵活驾驭;第4段“锤炼自身品质”对应冲浪第三个条件:有足够的勇气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尾重申论点,呼应开头。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能对冲浪三条件做整体理解,做到由时势到社会条件到自身素质,层层深入,富有逻辑。为体现这三者由外及内的关系,作者运用“也应”“更需”暗示层次递进,过渡自然,较为灵动。对“冲浪板”这一概念能够做出合理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并准确阐释,即“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浪潮”等“社会科技资源”,而“秉社会条件”便是“恰当运用社会科技资源”。此处论据“巧用数据直播浪板,担起脱贫攻坚时代之任”新颖独特、恰到好处。

论证手法多样,举例论证能援引古今事例,兼具历史感和时代性;名言警句引用恰到好处,颇具文采。论证语言丰富生动,多处运用对偶、排比、反问,句式齐整而语势沛然。

文章亦有不足之处。未能对题目的核心概念——“时代之浪”做出富有时代色彩的阐释。几处论证不严谨,如第四段引用体坛苏翊鸣夺冠事例,突出的是“坚毅精神展现生命张力”,并不能证明论点“拥有千锤百炼的品质方能驭浪踏板”。本文表达上还有不少欠缺之处,多处出现错字,语病,个别地方不够流畅。

【审题指导】

本次材料作文属于三元关系材料作文,之前赵老师已经交流过三元关系的审题技巧,現就本次材料来看下:首先解读主体材料,两个自然段,第一个段落里给了本次作文的三个核心概念——立身、行道、扬名,然后对于三个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导向性解读,“立身”有两个方面的解读进和退,也就是考生在论述这一核心概念时要进行辩证分析两个方面如何立身,进而联系自身或者社会现实来进行解决如何离身的问题。“行道”材料界定很明确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这给我们找到榜样诸如谭嗣同岳飞洪战辉等坚守道义的例子,坚守道义的理解可以有对于他人朋友,也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国家,总之论证时要层次清晰事例丰富,才能增强说服力。“扬名”这一核心概念的解读是界定在“后世”而不是“当世”,这给考生深刻辩证说理提供了空间,针对现实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那也是在追求扬名于当世,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对的,也注定没有好的结果,所以吾辈青年应该怎么办,也是这次作文写作的一个重心,针对这一现实来论证才可以。

限制性:

1、准确把握理解核心概念。“立身”“行道”“扬名”立身是安身立命,行道是坚守道义、正道直行。

2立身又分为进和退两个方面,扬名是扬名于后世而不是当世。

3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把握限制。扬名是立身、行道后的自然结果,

那就是先立身行道,不要追求扬名于当世。

4现实针对性,本次作文必须针对现实  ”很多人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 “来进行批驳论证。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是当时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不能忘记。但它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要求。首先理解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材料由两句话组成,这两句话的中心就是“历史”,第一句话阐述了历史和现在未来的关系,“历史”和“现在”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的,所有的“历史”也曾经是当时的“现在”,所有的“现在”也会变成未来的“历史”。第二句话开头总说“历史不能忘记”,然后用一个“但”转折,指出对待“历史”的态度:“它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结合这两句话的含义,中心话题就是谈论“历史”。然后分析第二部分的要求,题干中的“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这个要求给出了“历史”的范围,可大可小,这样就给考生提供了很广泛的写作空间。可谈论对国家民族历史的认识和感悟,也简述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然后阐述曾经的历史对今天发展的意义,最后展望未来。也可谈论对自己过去的认识和感悟,自己过去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是自己宝贵的经验,如果删除过去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最后还要分析文体,本次作文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但一定要文体清晰,如写议论文,可以按照“要铭记历史”“为什么要铭记历史”“如何以正确的方式铭记历史”“如果忘却历史结果会如何”等打开思路;如写记叙文,要注意使用各种描写方式来让叙事更为生动。

参考立意:

(1)铭记历史,开拓未来;

(2)敬畏历史,相信未来;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4)正视历史;

(5)历史的见证;

(6)那段永不铭忘的历史;

(7)倾听历史的声音;

(8)记忆与反思。

【名句素材】

1、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2、铭记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势

3、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铭记历史,绝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因为那没有任何意义;铭记历史,是为了时刻警醒我们,和平需要有强大的实力作保障;铭记历史,是让大家回顾历史,以史为鉴,不让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了我们的中国梦,同样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我们必须且不得不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加快实现“两个一百”进程,同心共筑“中国梦”

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该忘记英雄,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需铭记历史。

5、创造历史的人,历史当然把铭记,即使没有一个特定的名字,也会化入一个崇高的集体。

【优秀范文】

执历史之镜,照前方之路

“历史”一词,两个字,九个笔画,却承载了多少的荣耀与沉重。历史是几千年的往事,是几千年里的炊烟袅袅和戎马倥偬,更是凝聚几千年智慧的一面镜子,借着时代的光,照彻前方的路。

中华民族大概对“历史”二字不会陌生。每一个华夏儿女在想到近代以来祖国所遭遇的一切时,都会燃起满腔热血,燃起家国情怀。但是在家国情怀的表现方式上,却出现了差异——有人只顾表示愤怒,在往事已过去多年后仍满怀仇恨情绪;而另一些人,则将历史作为一个警示,思索未来的发展之路。

前者将历史当作了记忆的负担,而后者,则将历史当成了未来的启迪。相形之下,不难看出,后者的态度,更为积极,理智。

将历史作为负担的那一些人,除了徒增烦恼,传播消极情绪,还能干什么呢?一味地追忆过去并不能重现往昔的荣耀,一味地追忆过去也不能保证过去所遭遇的困厄不会再次降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经说过:“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是空谈道德。”同样的,将这句话从“道德”迁移到“历史”,也是适用的。历史,不应该被狭隘地空谈,当作沉重的包袱。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即“鉴之”——怀着平和、客观的态度,汲取经验与教训,调整发展模式,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而心平气和地接受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意味着忘记历史,相反的,我们能够更客观,更正确地了解它,铭记它。

我们现在所行的每一步路,都是踩在前一步路的脚印之上的。前一步的错失并不可怕,只要适时调整步子,下一步仍然可以迈得顺利稳当。真正可怕的是被前一步的错失遮蔽了双目,不去调整步子,到最后落得步步皆错。

而此处的脚印,此处的历史,早已突破了后来宏大的概念,真真实实地落到了每一个人的头上。家国悲欢相连,家国历史相通,而当个人的前路能被历史照亮,国家想必是前途光明。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家史铁生说:“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 '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份,无限的过去未来皆追相呼应。”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以“过去、现在、未来”为话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且立身,谨行道

扬名不必在我,立身行道为先

立身行道于今朝,方可扬名于后世

【优秀范文】

1扬名不必在我,立身行道为先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昔时《孝经》所言,今有同慨,立身行道乃为根基,失去了立身行道的“扬名”则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大江东去,青山依旧,在如今的大浪淘沙里,我们亦应以“功成必定有我,工程不必在我”的态度,不求扬名,立身行道为先。

立身之根固,方成扬名叶。立身乃为修身锤炼,涵养自我,唯有蛰伏方能有新生,唯有立身方能铸就铜墙铁壁、坚硬铠甲。“四周跳女王”特努索娃在冰场一次又一次的摔倒、爬起、跳跃,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中“立身”,终以五个四周跳亮相冬奥,把女子花滑带入新高度;屠呦呦在千百次的试验中总结发现,在与古籍的对话中探寻真相,“十年饮冰”的立身,必定有回报,疟疾康愈人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案;三毛在漫漫黄沙中感悟生命,将灵魂寄予撒哈拉,在立身中找到心灵归宿,为中国文坛留下永恒的倩影。立身于己,我们才能积蓄力量,行稳致远。

行道之源浚,才得扬名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先生箴言如炬,响彻古今。行道,当行大道,行正道,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为天下苍生,人间道义贡献一束星光。樊锦诗投身戈壁,为敦煌赓续文明之脉;黄旭华隐姓埋名,为国防贡献一生;吴天一在高原奔走,壶瓶济世。追溯历史,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弃医从文,一句”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变是唯一的光”着凉暗夜。行大道之人才能被历史铭记,走正道之精神方可万古弥新。

扬名不必达,立身行道必至。究其本质,扬名并非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它只不过是我们立身行道后的一个结果。当我们勇于立己身,坚于行大道,我们不必在乎扬名与否。然而揆诸当下,既生繁花,亦生野稗。在这个流媒时代,“一夜成名”已不再是梦想,因此追逐名利、声望之人蜂拥而上,沉迷网络世界的流量,甚至不惜枉顾道义,只为博眼球,人仿佛成了“名”的附属品。更有甚者,追名逐利,蔑视法律,最终锒铛入狱,害人害己。面对如此“娱乐至死”的现象,我们当追忆魏征所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固其泉源”,回首立身行道的初心,”非淡泊无以明志“,功成不必在我。也只有那些不求扬名于世,只求无愧于心之人才能被世代所铭记,达到扬名后世,扬名世世的成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名利皆为浮华的泡沫,唯立身行道方是成就自我的不竭泉源,成风好去,长空万里,吾辈立身行道,追风赶月,寻得春山!

2立身以行道、修身于致远

有人把人的一生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少年时期像只猴,顽性;青年时期像苍蝇,莽撞冲动;中年时期像头牛,忍辱负重;老年时期像只狗,苟延残喘。这个比喻让我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似是似非,给人的感觉很压抑,似乎人生处处充满负能量。

而我更喜欢《论语》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的这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生态度,大意为青年立志、中年立身、老年立命的意思。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礼运》中有记载:人以纵生,贵於横生。我们"人",是以纵向降生于世的,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因此常有“人性”“兽性”一说。性,本质是心生为性。

淳朴和纯真是人类天然萌发的本性。父母恩重经变相《临产受苦恩》石刻):"……按禽、兽、艸、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这是我们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人最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因此幼年培养人的性情至关重要,少年立性,则百业待兴。

有“志”者,心所向的方向就是要走的方向。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穷山距海,也不能限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有如何坚固的防御,他总能到达。精锐之师,也不能阻挡。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在人生长河中,我们记住的东西太多,心里承载的重量也太重。当步入老年的时候,大多已经看过了许多人和事,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此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拿起,而是放下。人到老年,离开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朋友也有些已经离去。偶尔怀念、想念,但依旧要放下离开的人,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像一棵树,从幼苗起,经历了成长,开花,结果,成熟,然后是枯萎,死亡。淡泊恬适,明心立志,修身养性,大道至简。

3立身行道 始终如一

筑牢思想防线检验的是内力,不碰纪法底线体现的是定力,追求道德高标准考验的是毅力。当代青年要想有所作为,扬名后世,只有在这三个方面不断砥砺琢磨,才能确保强底色、葆本色、不变色。

老子曾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做人做事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与差错。同样的,当代青年保持一时的高洁情操并不难,困难的是始终如一保持干净。而要守好高洁情操,就当在筑牢思想防线、不碰纪法底线、追求道德高标准三个方面下一番功夫。

首先要管住自己,筑牢思想防线,这是立身之本。有个哲理故事讲得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宋儒朱熹也曾说:“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再如,“廉”与“腐”有着相同的“广”字头,却拥有不一样的“内心”。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尽管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心防线失守,甚至背弃了理想信念、忘却了初心。一个人,只有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所以,古人历来讲究“修心”,强调要“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在今天,修心治身同样是每位党员干部必修的人生课程,片刻不能松懈,必须时刻端正心态、修炼心性、磨砺心志,常怀律己之心、敬畏之心、为民之心,坚决祛除任何“心魔”,抵制内心的“妄思”,如此才得行稳致远。

底线是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一个人倘若心存侥幸,越过底线,以身试法,必然会受到惩罚。明代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雨天之后,一位轿夫因穿着一双新鞋,小心翼翼地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鞋子。出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个不小心踩进泥水后,便不再爱惜,以至于鞋子越来越脏。可见,守住底线的重要性。对今天的当代青年来说,不碰纪法底线虽然是个基本要求,却并非不思不虑就能自然而然做到的。只有时刻防微杜渐、如履薄冰,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才能避免出现“轿夫湿鞋”后索性破罐子破摔的情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份初心之中,就应当包含对道德高标准孜孜不倦的追求。如唐代柳宗元“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的掷地有声,明代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两袖清风,清代戴远山“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的淡泊明志,等等。不与世俗之污浊同流,不为五斗米折腰,彰显出的正是志存高远的清逸风骨。对今天的青年来说,锤炼道德是一辈子的事情,要用一生践行道德修养,兑现对国家的庄严承诺。为此,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地敲打自己,一点一滴地淬炼自己,不断向着更高的标准进发,才能经受住诱惑的考验、时间的检验。

筑牢思想防线检验的是内力,不碰纪法底线体现的是定力,追求道德高标准考验的是毅力。当代青年只有在这三个方面不断砥砺琢磨,才能确保强底色、葆本色、不变色。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两则材料都围绕"过去"现在"未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立意的核心。

写作时要注意把为何要珍惜"现在,做好"现在,放入"过去"与"未来"的整个链条当中去思考,这样才能明白"现在"的重要性。这才是出题者的真正意图。

写作时要把"过去""现在""未来"当成一条动态的链条,每个环节都对另外两个环节有影响,从而必须要正确面对这三个环节,找到正确态度和最佳做法。如"过去",如果做得好,那么"现在"就应该继续过去的做法;如果做得不好,不要只是沉浸于懊悔当中,应在"现在"改正,为"未来"奠基。面对"未来",空想不切实际,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做好"现在",你的"现在"就是你"未来"的延伸。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思考如何做好"现在",才能更好地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如珍惜时间,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等。总之,青年应该有整体意识,着眼于"未来",修正"过去",珍惜"现在",用努力奋斗争取光明的"未来"。

【参考立意】

铭记过去,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铭记过去,珍惜现在,相信未来。

做好"现在",不负过去,赢得未来。

立足当下,重审过去、创造未来

【优秀范文】

1.铭记过去,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史铁生说:"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李大钊曾言:“一擘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与未来都相互呼应。”明誓话语犹回响在耳畔,沉重的使命担当己在肩上,伟大的梦想正在呼唤,吾辈青年当无悔青春,铭记过去,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勿忘过去的苦难辉煌,如今的红色长城由无数先辈的血来铸就,是丰碑,镌刻心灵在深处。

君不见,"五卅事件”中无数工人的血换得工人运动的高潮;君不见,抗日战争中,缺衣少食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强敌;君不见,抗美援朝战役中,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烈士无惧死亡,开辟新中国的壮阔前程。"何须马革裹尸还,人生无处不青山。”先辈的血染色了鲜艳的红旗,吾辈青年当铭记过去苦难与辉煌,接过时代接力棒,为民族复兴伟业助力。

无愧现在的使命担当,青年强,则国强,时代的接力棒正传递到吾辈手中,当奋起,自信昂扬。

“青年人的发展轨迹便是国家的发展曲线。”新华社如是评论道。诚哉斯言,青年人当承担如今的时代重任。不论是致力于石墨烯研究的天才少年曹原,还是平均斗龄三十多岁的“天问”"墨子”"北斗”研发团队;抑或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他们都是有责任之青年,都以自己的方式兑现自己与时代的承诺。吾辈青年,当追随榜样脚步,把握现在,无愧现在的使命担当,为第二个百年目的添砖加瓦。

不负未来的伟大梦想,时代画卷正徐途展开,那如橡巨笔总会由我们掌握,每进,锐意进取。

党的二十大,着重强调青年的时代价值。在党百年史中,许多青年为开拓中国美好明天筚路蓝缕。毛泽东周恩来,放弃优越家庭条件,以天下为己任,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劈波斩浪领航中国。伟人的身躯仍旧在我们心中高大的矗立,伟人的思想仍旧浸润着心牌。吾辈青斗,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追随伟大步伐,让无限的过去,与未来在现在交相辉映。

勿忘过去的国难,不愧现在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大伟梦想,吾辈青年,当铭记过去,把握现在,成就未来,在祖国发展的泱泱大潮中,奔涌向前。

2.立足当下,重审过去、创造未来

我们无时无刻不站在时间的河流中,站在“当下”这一动点体察着时间永不止息的流变。或是回望着过去,或是眺望未来……我们在当下的时点中徘徊往返,行止犹疑。

史铁生曾言“我站在今天谈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时间以其单向性分明地将“当下”从与“过去”“未来”的牵黏中剥离,正如先哲所云“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过去与未来并不能对当下起扭转性的作用,而“设想过去”与“幻想未来”既给已发生的事件再译与总结,又为将来规划与准备。过去与将来仅能在意识中交叉在当下,但当下的行动却能解释过去或造就未来,所以“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对于过去,客观上是已发生的事实,但主观上仍任我们阐发与再译。当我们从现象世界抽离而往意识世界,过去坚固的壁垒被打破,打上现在的烙印,老舍曾言:“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与晓露。”——我们可以用记忆重新回到过去,但这过去已失去了其本质的样貌。我们用回忆雕饰过去,又用重温过去的美好勇敢面对明天。

立足现在对过去的凝视是用更成熟的目光对其重审。保尔柯察金带着战斗中受的伤重返战场,燃尽余生;眼科医生陶勇放下对伤害他的患者的怨恨而继续行医,拯救光明。他们不沉湎于过去的痛苦与悲怆,而用现在的宽容与勇气回望过去。对于保尔,战斗是参加革命的勋章;对于陶勇,他人的伤害是对仁心的一次考验。他们立足当下,用深邃的目光投向过去,刺入过去表象背后的纵深,并在对过去的重审中一次次浴火重生。

对于未来,虽看似迷雾一片却在当下中孕育。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着迷又恐惧,又努力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如今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的变乱似乎脱离我们的掌握。与其随时代与变乱大浪作一叶扁舟任意东西,不如“于变局中开新局”,用当下的努力刺破未来的恐惧,用坚定的步迈取代踯躅与游移。

因此,未来看似完全未知,却在不确定与确定中给予现在转化的余地。

对于现在,加缪曾言“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与其为未来画上坐标,并为自己无能为力而焦灼不安,不如重新立足当下。黑塞曾言“一切都是本质与当下”,当下因其必然的流逝在每分每秒不断湮灭,我们虽一直在失却当下,却一直在拥有它,因为我们所见皆当下,所有也仅当下。在怀揣过去或担忧未来时,我们无法阻止时间客观的流变,但只有当下,我们的存在无比清晰,我们的力量也更为强大。于是,加缪破除人们对虚无本质的恐惧,黑塞在二战的大变乱中保持自我的独立。

我们可以“设想过去”或“幻想未来”,因为这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并深入理解过去,用更成熟的自我勇敢面对未来,而幻想激励着我们不断向未知的迷雾进发。当下是我们唯一的舞台。过去与未来成为光影的交叠,我们在现在尽情地舞蹈,让勇毅地大风吹向过去,又让希望的风吹向未来。我们向往着失去的美好与美丽的未知,又努力地让“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让现在地努力点亮过去,照亮未来。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