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题审题立意专练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3-03-13 手机版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东晋」葛洪 欲求新,则求变;欲求完美,则求常变。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 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中向前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面对变化,躺赢不可能、躺平不可取,那么与时俱进的“应变”和开拓进取的“求变”哪一个更重要?班级要举行“应变求变”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感悟。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用了两则警句名言:第一则是东晋葛洪提出的顺应变化的观点,第二则为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古尔的名言,强调主动求变,方能创新发展。材料的第二部分为写作要求,分别对两则名言进行概括分析,前者为应变,是被动的,后者为求变,是主动的,而且这里的“应变”与“求变”都是积极行为。“躺赢”“躺平”等消极行为旨在能引起学生针对当下的社会问题、青年心态产生思考。同时任务指令明确:学生只需理解应变和求变的本质区别即可选好角度、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写作。最后,文体指向明确,要求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这也提醒考生,发言的场合是课堂,发言的对象是同学。发言者的身份是青年学生。因此写作时要紧紧围绕这一典型任务,力求语言得体,契合情境。 根据题干中“与时俱进的‘应变’和开拓进取的“求变’哪一个更重要”的表述,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进行写作。无论是“应变”还是“求变”,对学生而言都容易找到写作的突破口。一个是与时俱进的适应发展变化,一个是变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牢牢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把握规律是应变的具体表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认识和利用规律,积极预见和规划未来,是发挥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学生明确后,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该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1.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2.审时度势。以变应变。 3.预见大势所趋,方能主动求变。 4.穷方思变,莫如朝夕求变。 5.顺时而变,突围而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材料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瞄准科技前沿,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干细胞筹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立德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试题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所提供的两则材料不拘一格,创新组合,古今融通。一则是先贤哲言,一则是当代科学家勇于探索突破,获得重大原创成果的媒体报道,既有利于引导考生认识文化经典的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又紧扣当下时代主题,传递了正向的价值观念。 材料一呈现的是荀子对学习与做事态度的思考,他认为只有登高山、临深溪,方能知晓“天之高”“地之厚”。荀子的话强调只有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开拓“视野”与“格局”,并隐含着不满足于现状,进而寻求突破的深意。 材料二呈现的是当代科学家站位高远,瞄准科技前沿,勇于突破创新,在多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事实,其背后是拳拳爱国心、熠熠强国志,是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些可以启示考生对格局视野、突破创新的思考,激发考生提升格局,立志成才;突破创新,急国所需。两则材料共同指向当下的时代话题——新时代青年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站位要高一些,要把自己放在更广阔的大舞台上去比较,去突破,不要关起门来“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努力成为有格局有情怀、能创新敢突破的时代新人。试题由两则材料构成,预留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足够的思辨探析空间,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可写的角度,有利于对考生进行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人在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 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智慧。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分别从逆境不忧、绝境不慌、顺境不傲的角度,阐述了为人处世应该坚守的原则。 材料一并没有盲目地赞扬逆境,而是指出唯有强大的内心、勇于直面,才能打败逆境,把在逆境中遭受的伤害转化为自己内心和能力的强大。而对于材料二绝境,强调的就是绝地反击的勇气。要做到这点,就不能被“绝”字所恐吓,而是放松心态,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磨练。对于材料三顺境,强调的则是“不傲”“不盈”,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因为身处顺境就止步不前,也不能因为身处顺境这一便利条件,而盲目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能虚心向他人求教。所以,不管是身处逆境、绝境还是顺境,人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乱,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这样,就能行稳致远。 试题要求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作时可以考虑两两组合进行思辨,或对三者分别论述。如对于逆境与顺境,这都是人生要面对的自然状态,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处逆境,成功和失败不是由处境来决定,而是看你是否有主观能动性,处境只是客观原因,内因才是关键。因此,在顺境中我们不能大意,不能沉溺顺境而忘记了跳出舒适圈去奋斗;在逆境中不能一蹶不振,要勇敢奋斗、拼搏,让逆境成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对于绝境与逆境,可以从挫折的严重性角度去分析,指出若不谨慎对待每一次逆境,消极“躺平”,它终将变成绝境;但若身处绝境中,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要放松心态,积极面对,把绝境当作一次普通的逆境去对待,勇敢直面挑战。最后可从青年一代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求,无论顺境逆境绝境都是人生的财富,激励青年正视自己,勇敢前行,取得成功。写作中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参考】 (1)无论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财富。 (2)坦然面对自己的处境,有正确的成败观。 (3)无论绝境逆境都不能阻挡成功的脚步。 (4)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 (5)把绝境当作逆境,在绝境中寻找出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阅读本段材料,有两个方面的提示必须抓住:一是“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它是理解材料寓意的线索。橘子有大有小,有酸有甜,就是提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求本法”,抓住材料的本质即材料的寓意,人生有坦途有坎坷,有成功有失败,有如意有不如意,常言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另一提示是“一些人”会“抱怨酸”“抱怨小”,“而我”“庆幸它是甜的”“感谢它是大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的提示一结合,寓意就出来了:人生状况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寓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活,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参考立意】 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 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临死之前,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理解这则材料故事的哲理内涵,应该抓住鹿说的话来体味,尤其是他临死之前的自悟——“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这是点睛之笔。鹿对自己美丽粗大的角与细弱而不太漂亮的腿用途的认识,其实涉及对事物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理性认识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引申开去,在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中,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常常不是统一为一体,即审美的往往非实用的,实用的往往非审美的;或者说真的善的往往并不美,美的可能非真非善。这种价值表现的反差,往往使人的认识出现错误、行为发生偏差,使人的行为产生悖谬。可以以“真”与“善”“美”的关系或“美”与“实用”的关系为立意切入点,发表自己的见解,确立文章的主旨。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