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孤独(张继全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23-02-26 手机版 | ||||
孤独,是一种状态,一种感觉,伴随而来的是寂寞、郁闷、焦虑、无助,亦或是难得的人间清醒。 我国历史上几位伟大的诗人就用生花的妙笔写下了他们特有的孤独。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诗仙李白的孤独。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也一同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时,表面上真的就热闹起来了,但也让人更觉出了冷清——孤绝的冷清。李白正逢官场失意,孤寂、苦闷、无助也自然地融入了这清冷氛围中。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诗圣杜甫的孤独。诗人心系天下,生活却坎坷异常,他漂泊天涯,老大无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也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而当他凭轩远望,想到国家仍动荡不安时,诗人不禁老泪纵横。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是苏轼的孤独。诗人被贬黄州,由京官一转而成了平民。所谓的“团练副史”是属于十等散官之一,是宋廷专门安置被贬文官的,要受到安置地地方官的密切监视,和流放相似。诗人寓居定慧院的一天,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时刻,又有谁像诗人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他在黄州时,物质上极度匮乏,精神上更是无所依托,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托尔斯泰有言:“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孤独使人痛苦,更能使人清醒;孤独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境界。 “独酌无相亲”的李白终于可以不用谄媚的姿态写“云想衣裳花想容”了。被赐金放还后,他便进入了一个孤独的清醒的境地,寻到了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于是便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倔强和自信,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和酒脱,有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不羁和奔放。 而晚年的杜甫,给我们的印象是体弱、多病、漂泊、孤寂,我们不由得怜悯他、心疼他。其实啊,我们自作多情了,我们根本没资格去怜悯他。他比我们想像的要高大得多,深邃得多,清醒得多。“老病有孤舟”,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老病缠身仍跳动着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还是落空了,但他心系天下苍生的执念依旧。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度,何等的人间清醒! 年轻苏轼的人生太顺了,以至于还未来得及品尝孤独的滋味便已身居宫廷要职,直到他被贬黄州。从此他便与孤独结缘,一直走在被贬的路上。而这份孤独也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开始重塑自我,开始学着放下一切荣辱得失,终于活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等等,皆是其在孤独中自觉自醒的生动写照。张孝祥有诗“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我怀疑他是受了苏轼的影响才写得如此美妙,活得如此磊落、坦荡、洒脱吧。 每个人从孤独地降生,到饱尝孤独的滋味,到孤独地离世,一路走来始终与孤独相伴,所以我们对此不必畏惧,不必伤感。勇敢地面对孤独,在孤独中找寻真正的自我,丰盈自己的灵魂吧,一如这些可爱、可敬的诗人。(夫子学校 张继全 2023.2) 张继全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