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习作《孤灯虽微,犹可长明》(陈相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高中习作 2023-02-05 手机版 | ||||
瑞安新纪元高中 陈相昔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行走在人生的莫比乌斯环上,我们看遍世间千姿百态,也尝尽所谓悲欢离合,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终归是宛若孤灯,独自游离。怅然若下之余,我们不禁发现孤独是人生之常态,亦伴生命之始终,如此想来,心中不免一番释然。 合群,是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我们时常被教导要学会“合群”,被暗示要迎合群体,否则,就是“异类”,是需要被“改造”的对象。我们习惯性地认定,合群意味着“成熟”,意味着“适应社会”。诚然,世人耻于孤独,习惯性地趋向于合群,只因缺乏安全感。在原始社会,为了生存,战胜大自然的凶险,人类个体无法独立生存,群居协作是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部落、城邦、王国等大小不一的组织形式。因为能够相互协作,人类也得以站在了大自然食物链的顶端。对于人类个体来说,只有合群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感,才可以得到保护。 “合群,你就是大多数;不合群,你连大多数都不是!” 这般言行使本来是一种正常情感表达的“合群”,逐渐被滥用,被庸俗化,成为了一种畸形的社会文化,这些文化就让“合群至死”逐渐成为了现实。许多没有营养的集体活动、无效社交、功利性的同学会、数不清的庸俗应酬文化,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煽动民粹的言行等,都是“合群至死”为我们校园和社会不良风气所刻画的“众生相”。 我们不明白的是,许多时候,孤独也是一种别样的生命历程,能够拥抱孤独的人,或许能得到别样的充实。 采菊东篱,悠然自得,那是陶渊明悦纳孤独的态度;野渡无人,轻舟自横,让原本的荒凉郊野倒有了一番闲逸;墙角红梅,凌寒独绽,纵使孤芳自赏也尽显其高洁与坚贞。正如此言,“孤独,有时候更像一杯水,没有杂质、没有污染,是一种清净优雅的美”。当你感知到孤独时,内心或许会感到空虚寂寞,但也能够更加清醒地去看待生活,认识自我。人们能够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自省,于孤独中收获。要知道人生来一无所有,孤独地出生最终孤独地老去,但也同样在孤独中学会独立而变得更加坚韧。 人生有悲喜,只求能自渡。太宰治笔下的大庭叶藏活得小心翼翼,乐观开朗的皮囊下则是一颗早已溃烂不堪的心,最终也耐不住生活的寂寞而走向悲惨的结局。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存在,亦有着独立存在的方式,其前进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却能在走走停停之间领略无数风景。面对孤独的日日夜夜,你会感到迷茫无措,甚至可能会迷失自我,无依无靠,而他人也不过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罢了,唯一依靠的只有是自己。你要做的就是爬起来来然后继续往前,迈向云巅也好,跌落尘埃也罢,那都是你。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人生的欣喜悲伤,亦是行进过程的常态。 易卜生曾言道:“世界上最厉害的人,正是最孤独的人。”此言非虚,因为这些最孤独的人有着直面孤独的莫大勇气与顽强意志。“一个真正无畏的孤独者,一个内心深处不恐惧孤独之人,才是强者。”这是诗人惠特曼对强者的定义,但所谓强者并不是不感到孤独,而是比普通人更能忍受孤独,悦纳孤独,并能享受孤独。“世间好物不坚牢,彩虹易散琉璃脆”,杨绛活到百岁,看尽世态炎凉,人性复杂,于世间独立而能不计得失,认清本心;“悠悠清泉,娟娟明月”,宋庆龄一生多憾,孑然一身,却从未放弃过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为革命奉献一生,其光辉形象仍在无数国人心中耀眼夺目。强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孤独而沮丧,不因失败而堕落。他们享受的乃是精神上的独立,追求的更是一种超然的境界。纵使尘世喧嚣,物欲横流,他们也能在寂寞的人间觅得一席清静之地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持灯者,行将远,孤灯虽微,犹可长明。前路漫漫,坎坷诸多,惟愿尔不惧孤独,心存希冀,沐光而行。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