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指导:典故金句用法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3-02-04 手机版 | ||||
很多同学在以论文写作时,都重视对典故、金句的引用,但容易出现两个痛点—— 一是过于“大众化”,没有新意; 二是没有完全理解透内涵,导致引用后没有锦上添花,反而“牛头不对马嘴”,让人嘀笑皆非。 典故、金句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有效运用”。 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高考议论文写作也讲究“与时俱进”。这份讲义梳理、解读30个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用典、金句,辅之以实战示例精讲,适合同学们在零碎的时间中酌情温习,以便在之后的考试中能准确引用。 一、典故金句荟萃 1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 【精析】出自清末谭嗣同的《报贝元徵书》强调用创新来适应变化,以创新来引领发展,由此表达自己坚定不移求新求变、追求进步的观点。 适用于“创新”“变与不变”“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等话题。 2 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 【精析】出自南宋提刑何坦的《西畴常言》意思是杜绝祸患当于其萌发之时,斩断病根当于其形成之际。若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则会招致国危身亡。强调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独特生存智慧。 适用于“要有忧患意识”等话题。 3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 【精析】 该句强调的是社会治理中要有仁德、行道义,天下人见此自然归心,所谓民之所盼,施政所向。 “重德”深深嵌入中国人的个人修养、社会理想和人类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 类似句子还有“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适用于“道德建设”“讲规矩”“学礼”“社会风气”等话题。 4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精析】 出自龚自珍《定盦文集续集尊史》 强调的是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 这里的大道,是治国理政之道、国家兴衰之道。 类似的句子还有“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因此,敬畏历史,尊崇历史,善用历史思维,积极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 适用于“传承”“文化自信”等话题。 5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卒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 【精析】出自南宋思想家陈亮《陈亮集》强调的是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要取得各方面斗争的胜利,我们不仅要有战略谋划,有坚定斗志,还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 适用于“重谋略”等话题。 6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精析】是宋代学者曾巩的名句。强调的是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现悠久鉴戒传统与现实资政功能。 适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话题。 7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精析】 引自《管子立政》:“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意思是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适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等话题。 8 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败敌者,众也。 【精析】出自古代兵书《三略》强调的是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当前,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战略科学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适用于“人才建设”等话题。 9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精析】出自《世说新语》强调的是言行足以为士人的法则、举世的示范。 适用于“榜样”“做好表率”“宣传教育”“社会道德建设”等话题。 10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 【精析】出自张居正的《论时政疏》强调的是提取时有限制,使用时有节制,财富就会很充裕;提取时无限制,使用时无节制,财富就会匮乏。用哲学辩证思维,清晰地表达了财物使用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要在知行合一中做到节俭节制,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靡浪费。 适用于“勤俭节约”“绿色发展”等话题。 11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精析】出自《范子计然》强调的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没有战略眼光的人不知道在粮食丰收之时留足余粮,以备将来歉收之时所需,是危险的。 适用于“粮食安全”“民生保障”等话题。 12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精析】最近用得比较多的一句话,出自唐代魏征。强调的是无论所处环境是安全还是危险,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志向;无论成就事业困难还是容易,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 适用于“迎难而上”“坚定信心”“不畏艰难”等话题。 13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精析】 出自《吕氏春秋》石头可以被打碎,但无法改变它坚硬的质地;丹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朱红的颜色。强调的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 适用于“坚定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追求”等话题。 14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 【精析】 出自西汉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强调政事心意相通、谋划之事方成。一言蔽之就是,只要大家心念一致、想到一起,所谋划的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 适用于“团结”“合作共赢”“做事的方法”等话题。 15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精析】 出自范梈的《王氏能远楼》强调的是人生的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做,只要迈步向前,日积月累,就可以进入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 适用于“青年人要理想远大”等话题。 16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精析】 出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想成就大事业必须以人民作为根本。“以人为本”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古而今源远流长、含弘光大。 适用于“社会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民生”等相关话题。 17 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 【精析】出自白居易(唐)《策林》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能抓住总纲,照顾好全局,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类似且相对通俗的句子还有“拎衣要拎衣领子,牵牛要牵牛鼻子。” 适用于“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等话题。 18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精析】出自三国诸葛亮的《兵要》强调的是人有忠实的品格,就好比鱼儿有了水。 适用于“价值追求”“道德建设”等话题。 19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精析】出自东汉王充《论衡超奇》意思是人们之所以重视通人,就是看重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本质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适用于“学以致用”“重视落实/实践”等话题。 20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精析】出自《荀子天论》意思是万物各自得到和气而生,各自得到滋养而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适用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话题。 21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精析】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说丛》意思是忧患滋生于不重视,灾害起因于微小之处。其强调重视细节的重要性,很多成功者都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而失败者往往忽视了细节,最终引发一连串的问题,最终导致大的疏漏。 适用于与“细节”相关等话题。 22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精析】出自自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原道训》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有其生存发展的不同规律和具体特性,应该保住自己的根本、本源。类似的句子还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等。 适用于“文化传承”“重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等话题。 23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精析】出自战国思想家庄周的《庄子至乐》意思是能力薄弱,难以胜任重大任务,因而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干。 适用于“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等话题。 24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精析】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观察今天的事情,应该借鉴过去的历史;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该句话不仅阐明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而且强调了借鉴历史经验对于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研判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作用。 适用于“善于总结经验”“增强历史自觉”等话题。 25 不私,而天下自公。 【精析】出自《忠经广至理章第十二》强调的是当政者的价值规范,指出秉持正确公私观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各级公务人员不仅是政策执行者,更是人民公仆,理应做到摒除私心、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 适用于“党员干部正确的价值取向”“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等话题。 26 致广大而尽精微。 【精析】出自《中庸》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揭示了“大”与“小”的民生治理之道。“致广大”属于世界观层面的认识,是战略性问题,就是要全面谋划、统筹全局;“尽精微”属于方法论层面的认识,是战术性问题,就是要抓细枝末节、重提质增效。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一言概之,做好民生治理工作,既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也要讲究战术,真抓实干,干出实效。适用于“民生治理”等相关话题。 27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精析】出自南北朝北齐刘昼的《刘子崇学》意思是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才挖成万丈深井。比喻要干成一件事情、成就有作为的人生,务必从基础做起,在起点上就扎实推进;只有点滴积累并持之以恒,才能达至目标愿望、实现人生理想。适用于与“坚持不懈”相关的话题。 28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析】出自屈原的《离骚》意思是只要是自己崇尚和追求的真善美,即使为之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适用于“追求目标/梦想的决心”相关等话题。 29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精析】出自《韩非子喻老》意思立志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克服懦夫懒汉思想。 适用于“青年人要勇于战胜自己”等相关话题。 30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 【精析】出自冯唐《成事》意思是一个人漂亮的外表,常常会在短时间内获得人们关注,但如果没有学识修养,便是绣花枕头,华而不实;一个人说的漂亮话在短期内也许会吸引人,但如果不付诸行动,便给人留下夸夸其谈、言行不一的坏印象。因此,人人常用用“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告诫大家: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务实求真。 适用于“求真务实”“重视行动力/执行力”等话题。 二、典故金句实战 1、诚如古贤者所言,“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从宁死不降的文天祥到击退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从率远征军抵达缅甸、胜利结束第二次缅甸战役的孙立人,到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袁隆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英雄辈出,他们不仅是民族的英雄,更是时代的楷模【结合名人事迹引出议题,点明主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作为步入新时代、跨越新征程的当代青年【结合时代背景、突出现实意义】,要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牢记使命担当,不仅要牢记历代先贤的丰功伟业,更要崇尚英雄、热爱英雄、争当英雄,努力在爱岗敬业、积极奉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揆诸《三国志》中的醒世箴言,“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犹如新时代的黄钟大吕。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广大青年要有爱国为民的担当【提出观点主张】。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才能不辱使命【联系青年人的社会价值及领导人名言来分析说明】。“追风者们”为了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顶着重重危险追击风暴,只为气象研究留下最真实的数据与影像;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广大快递工作者穿着层层防护服,忙碌地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与基层一线,以创新和实干唱响时代振兴之曲【通过例举相关案例进一步分析说明,强化对观点的支撑】……无数平凡人以实干为帆、以担当作桨,凝聚起一股奋发向上的蓬勃力量,为新时代“赶考”交出一份让自己欣慰、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堪为青年榜样、时代楷模【总结案例精神,回归论点】。 3、正所谓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青年向上,时代向前【名言开篇,点出时代与青年的关系】。18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以《千里江山图》成就宋代青绿山水图之经典,少年英雄霍去病以“北去匈奴三千里”成就千古大业,30岁的革命领袖马克思以《无产阶级宣言》开辟共产主义新世界……【三个并列案例,古今结合,凸显青年人对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无数青年人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以青春与热血谱写出时代奔涌向前的华彩篇章【点出青年人奋斗的双重意义】。正如《恰同学少年》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再次引用名言,突出主题,承上启下】。青年人应当敢于担当时代责任,怀揣伟大理想,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接续奋斗【提出观点】。 4、放眼浩渺历史长河,以古贤者的一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看待新中国的成长历程,可谓是切中了肯綮。科技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根基(观点主张)。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需要也呼唤科技人才挑起重担。钱学森历经艰难险阻,辗转回国,主持完成两弹一星研制,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黄旭华为国改志向,毅然走上科学报国之路,甘愿隐姓埋名深潜三十年,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用案例进一步说明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基于现实问题)。必须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敬业报国、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提出要求)。 5、恰如《吕氏春秋》所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之钙”(观点主张)。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遇到敌人,会惊恐万状、屈膝投降。遇到诱惑,容易成为欲望的“阶下囚”。相反一个人如果有理想信念,他就能获得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动力,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抵抗力,可以轻松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不会走上邪路、误入歧途(从正反两面突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胡军作为长征时期红四军某师的军需处长,完全有机会让自己穿得暖一点。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让他做出让常人难以想象的抉择——把棉衣分给了其他战士,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爬雪山时因不敌严寒而壮烈牺牲(通过案例来进一步论证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像胡军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简要总结,回扣论点)。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