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优质课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2-11-12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通过讨论交流能归纳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3.借助课文警句写出课文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 1.读懂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重点) 2.能说出文章的写作主旨。(难点) 【知识链接】 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 ,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代 、 和宋代 、 、 、 、 宋 、合称“唐宋八大家”。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 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3.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4.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 著书作文的缘由。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预习检测——给加粗字注音 李存勖( ) 盛衰之理() 盛以锦囊() 三矢() 及仇雠已灭()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欤 () 挖空练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 )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 )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 )之。 方( )其系( )燕父子以组(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共四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 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二段承上叙事,详述 的事例。第三段转而议论,评论 ,阐明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引出 教训,总结全文。 【基础知识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翻译:(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4.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文本探究】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 3.作者认为庄宗得失天下原因是什么? 4.读二、三段,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5.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6.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 7.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课后作业】 请你运用比喻修辞,从褒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唐庄宗(李存勖)进行评价。 例:褒义方面评价:后唐庄宗李存勖,勇猛无敌,每当对敌之时总是一马当先,状若猛虎下山,敌人莫不闻风而逃; 贬义方面评价:后唐庄宗李存勖,用人不察,到最后阴沟里面翻船,被部下陷害,死得好惨. 王永安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