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观后读后感时评三篇(作文素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2022-10-29 手机版 | ||||
“二舅”全网刷屏:与其精神内耗,不如用力生活 这两天,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全网刷屏。在全长11分钟的视频中, Up主衣戈猜想以平缓的语调、富有文学性的旁白和真实的画面,讲述了在农村生活的二舅的前半生。在社交媒体上,视频中的二舅和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视频的弹幕上,满屏都是网友打出的“敬二舅”。“二舅”的经历,是无数平凡人生活的缩影,这种“渺小的伟大”,触动了很多年轻人。不少人从这则视频中,回想起身边与二舅相仿的亲人,也有人想起了一些经典小说、影视剧中平凡而又不向生活低头的主人公 视频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普通人的一生,往往和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头Up主这样介绍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而说到“天才少年”,大家想到的恐怕不只是那些令人羡慕的人,也有那些命途多舛、让人感动唏嘘的人。比如今年年初同样在全网刷屏的“天才译者”金晓宇,就是一例。 视频中,二舅的人生经历所对应的时代印记,距离人们并不遥远。比如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年代,二舅因为打针落下残疾;因为身体原因,二舅未能返回学校继续念书、参加高考;没能走出农村的二舅,只能学门手艺、做个木匠;“生产队没了”,二舅开始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化;此外,二舅给两个妹妹手工制作、创意贴牌的家具嫁妆、听起来有些魔幻却又忽然离去的爱情,以及攒钱为养女买房等故事,也有鲜明的时代痕迹。个体的人生经历或有差异,但社会记忆则是相通的,最能牵动人的思绪,引发人的共鸣。 当然,人们的感动、共情,其实是通过Up主的描述产生的。视频中,二舅是沉默无声的,只有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能帮助人们更立体多维地了解二舅,以此将旁白所讲述的事迹和二舅本人联系起来。在叙述过程中,Up主的表述方式、修辞方法也很重要,所以戳中大家的“泪点”。比如使用“homie”这样的网络流行词,提到汪曾祺笔下的父亲形象“老顽童”、电影《棋王》中关于“奇才”的台词、以及电影人物形象“树先生”等,这使视频更能体现Up的主观视角和情感倾向,也和被叙述者二舅细碎的生活拉开了距离。 距离会决定我们对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看完视频,估计一些人会有按捺不住的好奇心,想要继续追问和围观二舅的故事。然而,正如Up主衣戈猜想发文所说,“让二舅安安静静的陪姥姥生活在那个小山村吧,那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尾。”事实上,一定的距离感,也正是“二舅”形象引发这么多共鸣的原因之一。 现实中的二舅,可能说的是方言,不会像Up主时不时说出几句扣人心弦的金句。放大观察之后,二舅身上的传奇色彩也未必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浓厚。某种程度上,二舅的生活状态可能是自发自为的,外界所赋予的意义,不见得就是其生活中所奉行的准则。不过,对和真实的二舅在生活中没有交集的绝大多数观众而言,他们从“二舅”的形象与经历中感悟到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真实”。 现在大家所说的精神内耗,既包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的压力、烦心事,也包括很多不值得困惑的困惑。这部分人并非不知道有一些情绪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但却很难将其驱逐出去,还自己一个澄净和专注的心境。因此,二舅在生活中经受的磨砺和挫折,在给人感动的同时,也能激励和治愈一部分人。视频结尾,二舅在曲折不平的山路上蹒跚着向前走,回头那一刹那,让不少人感触颇深:人生一路走来,一些生活中看似无法逾越的困苦,其实咬咬牙也就熬过来了。我们欠缺的,或许是二舅那份用力生活的勇气。 在内容市场上,不乏讲述苦难的视频,呈现乡村生活,比如做饭、木工、种地、绘画等的视频也有很多,但《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能脱颖而出,是因为这种非虚构的视频将目光对准了平凡人的闪光点,既接地气,亦有关怀。可亲可敬的二舅,显得平凡而又伟大,视频中的内容,也呈现出了一片未经刻意美化,但同样令人舒适的乡村人际关系和生活图景。 在农村,像二舅这样勤劳肯干的人有很多,或许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二舅们”的人生并没有因此被框定,在压力和阻碍面前,他们总是主动寻求出路,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活法。视频中有句话,被很多人转发到了朋友圈,“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人生在世,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不见得多么轻松,因为人生的价值感很可能从承担责任中产生,但往事如烟,不纠结于过去、不沉沦于遗憾,我们才能拥有往前走的动力。 当然,有网友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视频是对苦难的轻描淡写,对乡村生活的描摹也过于浪漫抒情。这种看法有其启发意义,提醒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乡村,而不是“掉入温柔乡里”,只看到乡村生活中柔软亲切的细节,而忽视了现实质地坚硬的那一部分。比如现在乡村有老年人无法很流畅地使用智能手机,随着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或到城市发展生活,留守老人、村庄空心化的现象也会出现,这些人面临的困境在视频中也有体现,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二舅”刷屏,不张扬的生命也很有力量 他真诚地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砺,带给旁观者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这两天,一部题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片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部短片中,创作者“衣戈猜想”用寥寥数语平淡地讲述着“二舅的一生”,展示出了一个鲜活的、饱受挫折,却又始终不屈的农民的一生。 短视频中的二舅是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但在一场“意外”之后,二舅成了残疾人。自此之后,这个“天才少年”便再也没去过学校。 在床上躺了两年之后,二舅自学了木匠的手艺,这门手艺成了他今后谋生的手段。他去过北京给部队大院的士兵做过家具,也曾有过不被世俗所理解的感情生活,最终在生养他的小山村里,与老母亲默默地度过了几十年。 这部短片勾勒了一个农村残疾人士的一生,尽管只是粗线条的,但还是打动了许多人。人们通过创作者平淡的讲述,回望着二舅简单而漫长的一生。有网友感慨说,“每个中国家庭都有这样一个二舅”。是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一些共同的特质,那是来自这片坚实土地所赋予的共同品格。 人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经历,因此也就具备了某种“熟悉感”。这也是“二舅的人生”为何打动人的重要原因。人们从二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者自己长辈曾经的点滴人生,尽管他们经历着不同的悲欢,但与生活相处的过程同样精彩。 这是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缩影。生命中所有的变动,都与这个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是动态的,也是鲜活的。与时间的浩浩荡荡相比,在这漫长的一生之中,他们虽然渺小,却也充满着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生命的一种本能。 与此同时,人们被“二舅的人生”所打动,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具有强大韧性的个体生命,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的丰富性。他真诚地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砺,这种真诚是动人的,也带给旁观者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从“天才”到残疾人,二舅或许曾经有过自暴自弃,也有过挣扎,但在自暴自弃和挣扎之后,又选择还生活以悲悯。当他拿起手中的工具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们修理门锁、收音机时,当他拉着自己老母亲外出做工、喂自己的老母亲吃饭、给自己的老母亲洗脚时,就是在“真诚地生活”。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些内容略显琐碎,但这却是普通人所要面对的切切实实的人生。 那些看似粗粝、乏善可陈的细节,那些并不宏大的具体生活场景,展现出的是一种并不张扬的生命力。这种绵延的、温暾的生命力,给予二舅以一种质朴的、却又坚韧的力量,应对着来自生活的磨砺。 这种力量是含蓄的,却很有力度,风吹雨打都磨不破,始终在生活里默默生长。这种生长节奏是极其缓慢的,不会一时之间就结果,只有在经过了时间的洗刷之后,才会被人们发现其中饱满的质地。 从某种意义上看,二舅的生命历程,何尝不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呢?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会为生命的诸多节点赋予很多意义,在未经世事之前,这些意义看起来似乎是虚浮的、远离现实的,但在经历时间的洗涤之后,人们或许才能明白其中的要义。这也是“二舅的人生”之所以打动人的原因之一。 命运如刀,二舅如歌 “总算是流干了眼泪,总算习惯了残忍,太阳每天都照常升起,在烂醉的清晨,像早前的天真梦想,被时光损毁……..人如鸿毛,命若野草,命运如刀,就让我来领教。”B站上up主“衣戈猜想”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了屏,朴树《傲慢的上校》里这段歌词,机缘巧合勾勒出“二舅”的人生轮廓。 曾经村中的天才少年,未来的工程师,被村里的医生四针打成了残疾,二舅求学之路就此中断。二舅拒绝下床,在床上看了一年的《“赤脚医生”手册》。生活不是小说,二舅没有从这本“宝典”中寻得一个医腿治病的药方,而是发现了腿废不能自医的硬伤。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显然,意外追上了二舅的明天,截胡了二舅的未来。 视频中说:“遗憾在电影中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然而,二舅既没有崛起,也没有沉沦。木工成为了他人生的新支点,他为出嫁的妹妹打造了奢华的家具,用半生积蓄为领养的孩子买房,用66岁的身体赡养88岁的老母亲…… 二舅没有活成神话,没有在逆境中创造奇迹名扬天下,二舅也没活成悲剧,没有在顾影自怜中抱怨命运的不公。二舅没有活成阿甘,没有在一路向右的奔跑中甩开腿上的枷锁;二舅也没有活成肖申克,用小锤子挖开生活的牢笼。上帝将一切祝福和美好还给了经受住考验受难的约伯,而如刀的命运对二舅开的玩笑却没有一个完美的句点。 视频中的二舅是个狠人,他拥有勇气,竭力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他拥有豁达,能坦然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他拥有智慧,能辨别二者的差异。二舅有一种平凡却不平庸,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虽然没有胡得一手好牌,却把人生的一手烂牌打到了最好。 在视频中,“敬二舅”的弹幕密密麻麻从屏幕上飞掠而过。我们钦佩二舅,在情感共鸣中,我们或许在羡慕二舅的坚韧中自惭形秽,又或许能从自己或身边人身上找到二舅的影子,但又有几个人愿意接受如二舅般的命运安排,活成另一个二舅呢? 二舅扎根于乡村,那里是他的根。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他赡养,下有养女需要他为之奋斗,身边的乡亲需要二舅的木工手艺。生活的齿轮逼着二舅从沉沦的泥淖中挣脱,并将二舅打磨成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模样。难能可贵的是,二舅仍有有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的一份闲情野趣,自制二胡、自学算命,活出生活的厚度和细节。 二舅真的能治愈我们的精神内耗吗?从摩天大厦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头攒动,如密密麻麻的蚂蚁。机会和平台的缺乏往往消磨掉了年轻人心中的诗意。当我们独自面对城市生活中的那些如潮涌的困惑,我们或许早已忘了当初来到这里的冲动。 不是在内卷中竞争那一点稀缺的社会资源,便是在躺平中摆烂。生活一天一天总变得朦胧,阳光一分一分总变得陌生,城市里来来往往的忙碌,总变得空洞。我们捧着手机看二舅的生活,静静享受一个人黎明之前孤独的狂欢。离开了乡土,回到了城市,这样的治愈又能持续多久呢? 实际上,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二舅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即便遇到了当年“治坏自己”的医生,也能戏谑的骂一句,然后做那个从不回头看生活的人。 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是平凡的,生活中总是带着未能圆满的遗憾和瞬间消逝的精彩。也许人们也曾心怀梦想,希望自己即便不能像太阳一样永恒,也能像流星一样在转瞬间划破漆黑的长夜。而二舅的事迹却告诉我们,即便二者都没有做到,也不熄灭心中对生活热情的那一个小火苗。二舅是年轻人诗意回归的引路人,在如刀的命运面前倔强又骄傲的活着。 人们看完《二舅》的视频后,给出了让二舅去各大短视频直播的世俗救赎路径。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对二舅的言说,二舅在视频平台上是沉默的,被人叙述的。二舅不是从天而降的超人,而是在生活重压下坚韧的凡人,无论二舅之后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他对自身人生之舵的把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