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初读指导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2-09-14 手机版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五步阅读法;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相关信息;把握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探讨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总结研读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兴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五部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知现象

1.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种菜?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耕文明大国,种植似乎已经变成了我们的民族本能,从城市中的天台菜园到戈壁滩上的果菜飘香,在国人的地盘上,好像就没有我们种不出东西的土地。

种菜竟成了中国人的特殊技能。在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勤劳的中国人都在努力种菜。有条件,自然要种;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院子里当然不用说。没有院子的,阳台上也可以。院子和阳台都没有的,就充分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分分钟就能种上菜。就算在茫茫南海深处的岛礁上,中国人也种了菜,不管美日怎么来搅局,岛上始终“蔬果飘香,鸡鸭鹅欢叫,鸽群更在海天间翱翔。”

若有谁阻碍我们种菜、威胁我们的菜园,咱们也不缺航母潜艇来保护我们的菜地。驻永兴岛官兵种菜科技含量高,应用智能技术。网友们都说,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大片平地,就有种想种点什么菜的冲动。更厉害的是,中国人的菜,已经种到国外了。管你什么气候土壤,只要想种,就一定种得成。跑出去维和,维和部队种菜。中国维和官兵和南苏丹当地百姓一起采摘蔬菜。出门搞援助,工程队“种菜”也是把好手。中国专家在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陪孩子出国上学,也不忘种菜。美国网友们就此评价,爱吃菜是个好习惯,还是中国人饮食习惯健康。种南瓜、种黄瓜、种苦瓜、种冬瓜……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仿佛都有中国人种的菜,连南极也不例外。种完南极,你以为结束了?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我们连太空都种了菜。

如此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难题是种菜解决不了的。

⑵小组讨论,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你能用你的理解来解释么?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村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 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

补充:土地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传统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西游记》中,每次孙悟空遇到不熟悉的妖怪,他都要询问当地的地方性神仙土地爷,土地爷的广泛分布,不正是证明了中国人以“土”为生的民族生存传统和安土重迁的生活习惯么?试想如果我们也像游牧民族一样追逐水草而居,那么土地公公又怎么能了解本地家家户户甚至是本地神灵鬼怪的故事呢?

2.画出并展示家庭关系图。

⑴用画图的形式把你所有知道的亲戚画出来,表现你们的相互的亲疏关系。

⑵中国常用家庭关系称谓图表。

⑶补充:对比英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方要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都统称为aunt。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一用uncle代表。

称谓的简单或是复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西方对于家庭格局与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理解不同。而我们中国家庭的关系格局在《乡土中国》中是这样阐释: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亵的意思而且。这个网络象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3. 找出中美两国妈妈的不同。

⑴展示短视频《中美两国妈妈的区别》,找出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的不同。你能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么?

⑵讨论:为什么中国妈妈与美国妈妈不同?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发言示例:

感觉美国人活的比较自我,重视生活质量;中国人是为了别人活着,有着操不完的心,其实中国的妈妈也都是为了孩子好,年纪大一点就能体会到了。

中国妈妈: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美国妈妈:关我屁事!

现在多少人向往着欧美孩子的自由,却又享受着中国式溺爱,同时又不愿向欧美孩子那样独立。

中国的孩子既想要中国式父母的给钱给做饭给做家务帮忙收拾烂摊子,又想要美国式父母的打游戏看漫画不学习也啥啥不管给你自由。

现在中国很多的孩子都是既想要中国式的溺爱,又想要西方式的自由,可到头来既没有继承中国的孝道,也没有学会西方的独立。

美国教育方式就是:给你制造欢乐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给你朋友般的尊重,要钱要打扫卫生,长大了要搬出去住,自己想办法生活!事实上,他们的教育也有很多优点。

中国妈妈一辈子活着就是为了孩子,是实的爱,美国妈妈的爱停留在I love you口头上,为中国妈妈流泪了。

我们和外国人不同,爱这个字我们很少说,因为说多了,就没有了,我们更追求实际的行动,而不是口头上的语言,我们比较实在。

美国人更喜欢享受生活,那是因为他们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中国人的发展没达到享受生活的阶段。

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她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中国的父母也会渐渐开明,不会事事为孩子操心。但始终有一点不会变的就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血缘之亲。中国的父母有中国父母的好,美国也有美国父母的好。

⑶专家解惑: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象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校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乡土中国》

4. 小结。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很有趣的现象,似乎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是要真的解释其中的原理,又无法使用精准的语言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专业的学术著作来学习如何将一个问题通过理性、专业同时又富有趣味的表达出来,如今,现代社会覆盖了中国的大多数地方,传统的乡土社会虽然已经基本解体,但是在传统乡土社会中所生长出来的中国精神的灵魂缺依然根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整本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去认识、理解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魂”。

二、初步感知

1.了解作者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高中,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毕业,成为中国最早在本土获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大学的经济政治学院攻读社会人类学,1938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后曾在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任教。

1981年,他荣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赫胥黎纪念奖章。1982年,他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5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主要作品有《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费孝通文集》(16卷)等。

2. 知晓背景

《乡土中国》取自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本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

费孝通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时,导师乃大名鼎鼎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教授。马林诺夫斯基对费孝通在国内农村调查的材料很感兴趣,指导他根据这些材料于1938年写成博士论文,即在英国出版的《中国农民生活》(又称《江村经济》)。

费孝通回国后,又遵照马林诺夫斯基的嘱咐,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的同时,继续在云南农村进行调查,《乡土中国》就是有关农村社会问题的成果(有关家庭问题的成果为《生育制度》一书),据说连书名都是马林诺夫斯基提议的。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序言中点明了他的创作脉络和意图:

“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领域中,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乡土中国》序言

三、掌握方法

1.我们在进行整本书的学术著作的阅读时,要采取和阅读单篇文章或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性著作不同的方法,在这里老师推荐一种“五步阅读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有效地阅读《乡土中国》。

2.介绍五步阅读法。

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第一步:浏览。浏览目录,大致了解整本书的体例、主要内容、篇章格局。

向学生展示《乡土中国》目录。

第二步:略读。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大意,略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大致理解书中重要观点。

第三步:精读。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悟,可以借助回答教材中的阅读导引来检测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借助书本每一章前的文本梳理勾连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研读。研读就是在通读完全书,并精读过部分章节后,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出的专题,也可以是参考教材后面附加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讨论展示。

第五步:重读。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一遍反复阅读,甚至终生阅读。对于同一本书,我们在不同的年龄,在不同的境遇下读所获得的感受与认知是不同的。

五步阅读法的具体措施:

四、确定任务

为学生开一张阅读任务清单:

第1天:导读课——任务:初步了解《乡土中国》

第2天:阅读第一章——任务:为批注指导课做准备

第3天:批注指导课——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注

第4—10天:学生阅读全书——任务:按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阅读、批注

第11天:研读指导课——任务:教师示范指导如何进行研究性问题的探讨研究

第12—17天:小组进行研读

第18天:学生分小组研展示阅读成果

五、课后阅读《乡土中国》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