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复习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2-09-01 手机版


 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30)(教师版)

第30课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背诵并默写全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适),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到)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匡正)焉(自己),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怎样)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得知)道(真理),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质朴、朴实)胜(超过)文(华美、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志向远大)毅(意志坚强),任重而道远。仁以为(把……作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好比)为山,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止(停下来),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虽然)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归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称许)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条目,细则)。”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实践,从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实践)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强加)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没有人)学夫(那)《诗》?《诗》可以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指讽刺时政)。迩(近)之事(侍奉)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二.一词多义

1.道:①道路,通道;②途径,方法,措施;③规律,道理;④指道家,道教;⑤主张,思想,学说;⑥说,讲;⑦dǎo,通“导”,引导;⑧道义,正义;⑨风尚,风气。

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  )夫先路。(《离骚》)

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  )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⑶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⑷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⑸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鸿门宴》)

⑹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      )哉?(《谏太宗十思疏》)

⑺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⑻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师说》)

⑼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      )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⑾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      )也哉!(《游褒禅山记》)

⑿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

⒀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 )也。(《韩非子五蠹》)

⒁成语“道(   )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说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讲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规律,道理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规律,道理

(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规律,道理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规律,道理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规律,道理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风尚

(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规律,道理

(10)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道德学问

(1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风尚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道理

(1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从师之道

(14)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登泰山记》道路

(15)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登泰山记》道路

(16)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是日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记》路

(17)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道路

(18)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天道,自然的规律

(1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讲述

(2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路

(2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道路

(2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取道

(23)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路

(2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说出

(25)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谏太宗十思疏》德行

(26)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规律,道理

(27)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说出

(2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通道

(29)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原因

(30)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3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真理

(3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路途

(3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根本原则

(34)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宗旨

(35)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道的观点/有道的人

(3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屈原列传》道德

(37)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屈原列传》说,提到

(38)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屈原列传》道德

(39)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陈说

(4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方法

(41)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策略

(4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道,同“导”,引导

(4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 理想和追求?

(4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道路

(45)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路

(46)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孔雀东南飞》路

(4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路

(4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路

(49)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远方

(50)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路

(5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种树郭橐驼传》方法

(5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阁》条

2.见:①看见;②拜见,谒见;③见解,见识;④表示被动,相当于”被”;⑤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⑥xiàn,出现,表现,显露。

⑴君人者,诚能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⑵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  )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  )丁宁,结誓不别离。(《孔雀东南飞》)

⑷转头向户里,渐见(      )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⑸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陈情表》)

⑹今是溪独见(      )辱于愚,何哉?(柳宗元《愚溪诗序》)

⑺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报任安书》)

⑻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列传》)

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史记屈原列传》)

⑽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      )放为?(《史记屈原列传》)

⑾欲勿予,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⑿臣诚恐见(      )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⒀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见到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归去来兮辞并序》被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看见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春日》看

(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看到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看见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琵琶行并序》见面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并序》看

(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看

(9)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看到

(10)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登泰山记》看见

(1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出现

(1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庖丁解牛》看

(13)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齐桓晋文之事》看到

(1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齐桓晋文之事》看

(1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见,表示被动。

(1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拜见

(17)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见面

(18)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我

(19)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答司马谏议书》我

(20)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看到

(2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谏太宗十思疏》看见

(22)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阿房宫赋》见到

(23)见贤思齐焉   《论语》看见

(24)自见者不明   《老子》“现” 显露

(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将进酒》看

(2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被

(27)靡不毕见  《屈原列传》通现,表达

(28)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屈原列传》同现

(29)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被

(30)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被

(31)想见其为人  看见

(32)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受 被 

(33)何以汝为见   《屈原列传》看

(34)信义安所见乎?《屈原列传》同 “现”

(35)得夜见汉使  《屈原列传》拜访

(3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看

(3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氓》见到

(38)相见常日稀  见面

(39)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40)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41)黄泉下相见  《孔雀东南飞》见面

(42)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被

(4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孔雀东南飞》看见

(4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我

(45)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见,表被动。

(46)久不见若影  《项脊轩志》 见到,看见

三.句子翻译: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翻译: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翻译: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8)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翻译: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翻译: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

(11)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2)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四.情景填空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乐何? 。

3.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在《<论语>十二章》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吾往也”。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谦虚地认为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自己一个都做不到,但他的学生子贡说的“夫子自道也”这句话却认为孔子已经达到“君子”的境界了。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其恕乎”。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就有道而正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2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2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子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30)(学生版)

第30课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背诵并默写全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        )而正(        )焉(        ),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        )不仁,如(        )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        )道(        ),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        )胜(        )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        )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        )为山,未成一篑(        ),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        )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        )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        )何莫(        )学夫(        )《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        )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二.一词多义

1.道:①道路,通道;②途径,方法,措施;③规律,道理;④指道家,道教;⑤主张,思想,学说;⑥说,讲;⑦dǎo,通“导”,引导;⑧道义,正义;⑨风尚,风气。

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  )夫先路。(《离骚》)

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  )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⑶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⑷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⑸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鸿门宴》)

⑹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      )哉?(《谏太宗十思疏》)

⑺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⑻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师说》)

⑼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      )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⑾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      )也哉!(《游褒禅山记》)

⑿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

⒀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 )也。(《韩非子五蠹》)

⒁成语“道(   )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

(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

(10)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

(1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1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

(14)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登泰山记》(        )

(15)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登泰山记》(        )

(16)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是日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记》(        )

(17)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

(18)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

(1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

(2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

(2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

(2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23)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

(2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

(25)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谏太宗十思疏》(        )

(26)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

(27)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

(2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

(29)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30)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

(3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

(3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

(3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

(34)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        )

(35)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        )

(3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屈原列传》(        )

(37)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屈原列传》(        )

(38)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屈原列传》(        )

(39)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        )

(4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

(41)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

(4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        )

(4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 (        )

(4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

(45)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

(46)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

(4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

(4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路(        )

(49)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

(50)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

(5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种树郭橐驼传》(        )

(5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阁》(        )

2.见:①看见;②拜见,谒见;③见解,见识;④表示被动,相当于”被”;⑤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⑥xiàn,出现,表现,显露。

⑴君人者,诚能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⑵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  )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  )丁宁,结誓不别离。(《孔雀东南飞》)

⑷转头向户里,渐见(      )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⑸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陈情表》)

⑹今是溪独见(      )辱于愚,何哉?(柳宗元《愚溪诗序》)

⑺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报任安书》)

⑻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列传》)

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史记屈原列传》)

⑽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      )放为?(《史记屈原列传》)

⑾欲勿予,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⑿臣诚恐见(      )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⒀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见到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归去来兮辞并序》(        )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        )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春日》(        )

(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        )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        )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琵琶行并序》(        )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并序》(        )

(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

(9)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

(10)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登泰山记》(        )

(1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        )

(1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庖丁解牛》(        )

(13)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齐桓晋文之事》(        )

(1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齐桓晋文之事》(        )

(1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

(1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        )

(17)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

(18)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

(19)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答司马谏议书》(        )

(20)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        )

(2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谏太宗十思疏》(        )

(22)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阿房宫赋》(        )

(23)见贤思齐焉   《论语》(        )

(24)自见者不明   《老子》(        )

(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将进酒》(        )

(2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

(27)靡不毕见  《屈原列传》(        )

(28)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屈原列传》(        )

(29)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

(30)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

(31)想见其为人  (        )

(32)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 

(33)何以汝为见   《屈原列传》(        )

(34)信义安所见乎?《屈原列传》(        )

(35)得夜见汉使  《屈原列传》(        )

(3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

(3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氓》(        )

(38)相见常日稀  (        )

(39)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        )

(40)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        )

(41)黄泉下相见  《孔雀东南飞》(        )

(42)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

(4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孔雀东南飞》(        )

(4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

(45)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        )

(46)久不见若影  《项脊轩志》 (        )

四.句子翻译: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翻译: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翻译: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8)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翻译: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翻译: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

(11)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2)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五.情景填空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            ,          ? 。

3.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7.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        ,       。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谦虚地认为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自己一个都做不到,但他的学生子贡说的“           ”这句话却认为孔子已经达到“君子”的境界了。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           ”。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          ,          。”

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          ,          。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2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

2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2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子是::          ,          ?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