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解读及范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2-06-16 手机版


 全国甲卷作文(适用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一、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

大家都知道作文第一步就是审题立意,平常教学也是把审题立意放在首位,学生平常经过了严格的审题训练,考场上面对这个文题时,立马就会反应,这是一个单则材料的作文题,同时脑子里就会迅速出现单则材料的审题思维“抓关键词句、概括中心、明确褒贬”三种基本的审题立意方法,并且把它派上用场。

但是这道题,也许在发下试卷的5分钟里,第一眼就被吓唬住了。《红楼梦》啊,那是新教材的整本书阅读啊,我们没教啊,我们没读啊,我就是读了也读不懂啊,干啥在高考时要我写作文啊。这样一来,语文还没开考就没这头披着狼皮的羊给唬住了,心里一阵的慌乱。

其实不然,我们平常做了那么多的审题训练啊,讲了那么多的立意方法呀,交给了同学们到题目中找论点的万能法宝呀,镇镇神,读题去,向题目要立意,要论点去。

首先,假如我们没有读《红楼梦》,对《红楼梦》一点都不了解,怎么来做这个道作文题?

(一)审读材料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初读题目材料,即可感受到,这则材料应该将“抓关键词句与概括中心”的审题思维结合运用,材料的第一句话是引子,起导入的作用,不就是说给桥上的亭子起名吧, 仔细读下去,看看后面怎么起名法,抓住后面内容的中心,继续理解材料的重点,才是读懂了材料。

材料第二句话的中心是什么?

开始起名了,有人从“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来起名,这不就是“直接引用”古人的诗句么,好,由此及彼,归纳一下中心:引申在未知领域,引用前人、他人的先进做法,合理;或结合自己的需求,取一些精华,合情;其实这个意思就在下面的题干要求里告诉我们了呀——直接移用

材料第三句话的中心是什么?

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这里是借用了一个“泻”字,自己用了一个“玉”字,就起出了一个“泻玉”的名字,至于这个名字好不好,我们暂且勿论,这个起名的方法我们是可以悟出的,那就是可以借鉴一部分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办法把问题给解决了,这不就对应题干中的借鉴化用了。

材料最后两句话的中心是什么?

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这是什么意思啊,结合前面的两个起名法,一个是直接移用,一个借鉴化用,这个不就是根据情境独创的么,因为他完全是自己想的啊,所以还得到了贾政的点头默许。

现在材料读完了,命题者到底想要我们做什么?

(二)审读题干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记住记住,从题目中找论点,这里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三个分论点啊,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我们从中有什么启示?

把这狼皮拔掉了,不就是一只小绵羊啊,而且是多么熟悉的小绵羊啊。答曰:

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问题:

可以直接移用前人或别人的经验,即为拿来主义,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避免盲目照搬;

可以借鉴化用别人的经验,但需结合具体情况,联系实际情况,“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更应该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东西,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更高境界。

现在看看审题关是不是顺利闯过了,这题目是不是就可以把这三个问题作文三个分论点一个一个结合现实论证不就得了。说句实在话,这道题实际出得很厚道的,只不过就是带了一个大大的红楼的帽子,化了浓妆,我们一眼认不出了而已,卸了妆就是我们平常写多了的话题啊——

移用是什么?拿来啊;拿来又是什么?传承啊;

借鉴是什么?继承啊,发展啊;

独创是什么?还用说么?

你们看,这题是不是很厚道啊,现在不难了吧,读没读红楼梦也没关系了吧。再说个审题的小技巧,类似这样故事性的材料,用楷体的文字标出,其实就是一个引子,在作文审题时,如果时间不够用,或者根本读不懂,干脆忽略,眼睁睁的去盯题干,从题干里面找答案,要论点,往往命题者会把答案在题干中或明示,或暗示出来,这道题的答案就明明显显的在题干里写着了,等着你来要论点了。

(三)整合立意

综合以上对原材料的理解,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作文立意:

1、传承传统文化,应“守正创新”。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前人的东西,对现实的存在与现象,在继承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取舍?如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工作模式等,应该是“变与不变”辨证关系。

3.文化、审美、传统、青年创新精神、独创的勇气、文化的包容性、古为今用、借鉴与创新、文化审美……

4.由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而延伸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四)结构提纲示例

【示例1】

中心论点可以是:学会“拿来主义”

1.直接引用(照搬),可以解决部分困境。(可举文学例子,也可以举科学例子)

2.辩证:但往往会水土不服,南辕北辙。所以应该“拿来主义”,因地制宜。(素材中国近代史)

3.独创实际上也是一种化用,要先虚心学习,再因地制宜,最后自成一派。重申中心论点:拿来主义。(可以联系现实谈科技强国,例如芯片等关键技术)

【示例2】

中心论点:创新才是文化自信的真内涵

1.是什么?贾宝玉用“沁芳”二字题名大观园之亭,画龙点睛道出此亭修建的人文、风景内涵,赢得众人认可。

2.为什么?众人文化交流、知识碰撞、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

3.问题是?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外来文化侵袭、传统文化挖掘不够。

4.意义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并重。

5.对策是?挖掘传统文化培育文艺人才、加强文化交流做到兼收并蓄、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影响力。

6.主题是?文化自信。

其次,如果有读过《红楼梦》,并且对《红楼们》还很有兴趣,很熟悉的考生,怎么来写这篇作文?

题目给的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翼然”“泻玉”“沁芳”的三个名字,结合人物的背景,心理及才情,来做评析,结合贾政,宝玉,元春之间的人物关系,体会宝玉给亭子起名“沁芳”二字的奇妙之处,“翼然”是直接移用,很俗;“泻玉”虽借鉴并结合了亭子压水而建的实情,其实还是俗气,宝玉独出新意,起名为“沁芳”,“芳”就是亭子周围的花草树木,“沁”就是一种往外涌的感觉,又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比“泻”有生命力,而且“沁芳”是说花草树木的芳香涌了出来,沁人心脾,亭子也好像从花草树木中涌了出来,就像元妃这个宝玉的同胞姐姐,她就是从贾家飞出的金凤凰,这个起名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这就是命题人想要告诉你的,看红楼梦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那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先是结合对《红楼梦》中人物故事的理解,先就情节谈论其中的妙处,然后由此及彼的延伸展开,谈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类似事例,比如城市建筑的或俗或雅,再如对待传统文化的或借鉴或化用等,那么这样的作文恐怕就很容易在千人一面的普通议论文中脱颖而出了。

第三,  悄悄告诉你,如果你读了《红楼梦》,也知道贾政父子的关系,还熟悉“宝玉挨打”的情节,现在可以与众不同的立意了——“双减”,没错,跟减负联系起来写,从“双减”的角度谈家庭教育。咋谈?

从贾政父子关系入手,在这个情节里,“翼然”“泻玉”的命名都没有得到贾政的赞许,唯有宝玉的“沁芳”,贾政是点头默许的。要知道,在贾政的心中,宝玉这个儿子是不孝之子啊,是无用之才啊,劣玩不读文章,不听贾政之言,不交贾政安排的朋友,不走科举之路,总而言之,在贾政的心中,这个儿子是孬种,不成器,所以在宝玉挨打的情节里,贾政叫到“拿大棒来,拿绳索来”,用棒子向宝玉“盖”下去,非打死不可。为什么打宝玉啊,因为他不按贾政的要求去做啊,但现在为什么点头默许啊?因为宝玉的命名最优啊,适合场景啊,给老子长脸了啊。理解了这些情节,是不是可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谈孩子的兴趣培养问题?

所有的孩子都必须传承读书考试之道么?——移用

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按照父母的安排成长么?——借鉴

有的孩子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常规成长,特立独行,就是叛逆么?——独创

如果这样来立意,是不是也在独创啊,也在万千考生中,容易脱颖而出啊?

审题小结:今年的全国甲卷命题,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述文化的艺术魅力,可以看出命题人侧重写文化的积极意义,文化承载着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和美好愿景,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融合历史文化元素,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这就要求,一是要注重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二是要加强文化交流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三是要提升文化影响力做到文化自信。

三、下水范文与点评

【例文1】(没读《红楼梦》,不懂《红楼梦》怎么写)

移用化用不足夸,独创才是真赢家

不仅是给匾额题名,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但拿来只是第一部,独创才是真赢家。(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常规写法,更是考场作文开篇点题扣料的教科书级,天花板级别。考生一定要学会这种写法,会给自己增分不少。)

直接移用往往造成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分论点一,其实也是直接证明题干给定的第一分论点啊。)洋人为什么厉害?船坚炮利!1889年,两厂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命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室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这是“食洋不化”的例子,吃了不消化,还闹肚子疼,你说何苦来哉?【主体语段典型写法:论点+举例论证(反面例子)+例后分析。】

那就借鉴化用!(分论点二,直接证明题干给定的第二分论点)维新变法化用明治维新,结果百日而亡。辛亥革命化用美国独立战争,结果惨遭窃国。外界环境的水土不服,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也让人可悲可叹!【跟上面语段保持一致,上面详写,此处略写,详略分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东风,建党建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才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党人根据情境独创的!建设也是如此。【过渡,引出分论点三】

只有独创的,才是真赢家!【分论点三  独创  技巧:最亮眼的东西独立成段!】

猴子之所以看着丑,是因为长得像人。但有的人只是因为像,竟赢得满堂喝彩!大衣哥朱之文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模仿杨洪基,其实杨洪基尚属二三流,大衣哥又能红多久?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似”就是单纯的移用、化用;这个“学”,才是真正的情景创造!【打开思维,别再拘泥于材料,从材料走出来,结合现实来展开议论。】

所以我们要有自主品牌!你有无人机,我有大疆;你有互联网,我有5G;你有GPS,我有北斗;你有海豹,我有战狼!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有着发明创造的民族,今后还将一直发明创造下去。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像我们的邻居日本学习。日本就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民族,先是向大唐,后是向西方,谁先进学谁,博采众长,才能出类拔萃。【继续用事例说明独创的好处,使自己的论点鲜明起来,使自己的文章立骨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改革的勇气,开放的胸怀,还要摆脱历史的包袱。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文明从未中断,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优秀和生命力的体现,但也给我们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那些寻章摘句的掉书袋应该没有什么新意,贾宝玉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可能也是出于一番赤子之心吧!【注意了思辨性,逻辑严密,思想深刻,更妙的是从材料立出来了,还要回去啊,回到材料里去啊,这就是怎样回到材料去的最好范例!同学们,学起来吧。】

愿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充分发挥国人的聪明才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诚如此,则国之幸甚,民之幸甚!【豹尾,发出号召,铿锵有力,考场作文的惯用手段,屡试不爽!】

总评:这篇文章就是离开吓人的《红楼梦》的唬气,只从题干给定的三个问题出发,给出自己的选择,不夸移用化用,只赞同独创的观点,分三个分论点来证明,选材上从历史到现今,从政治到经济,再到现代的科技文化,无不是独创获赢,文章立意虽不算新颖,但写出来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章就大气起来了。

【例文2】读了《红楼梦》,理解红楼人物情节的怎么写

一“沁”道尽此中情   芳草碧连天

我们现在常说“创新”,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以创新为最高考核指标。那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里,我们的国粹瑰宝经典巨著《红楼梦》中,也有一场创新大赛。【扣题入题】说大姑娘元春要回家省亲,大观园斥巨资翻修整新,其中跃水而立的一个亭子需要招标冠名,有人想直接引用欧阳修名句“有亭翼然”中的“翼然”一词;元妃和宝玉的亲爹贾政,则建议借此亭“压水而生泻于两峰”的特质,取“泻玉”为名;但最终男主宝玉力创群英,以“沁芳”二字夺冠中标。“沁芳”之名好在哪呢?我想其核心要素均浓缩在这一“沁”字。见文生义,三点水一个心。在宝玉心中,女人是用水做的,远比“须眉浊物”之男性更具神性、灵性与真情。【开篇紧扣材料】而整部《红楼梦》就是一幅女性群像的壮丽画卷,以对女人不同特色真善美的讴歌来暗喻鞭笞封建男权礼教的假丑恶。而提及群芳之首林黛玉,我们都知道书中描述她是绛珠仙草还泪而来。【就着题目引出下文对红楼人物的分析】

《红楼梦》艺术创新的伟大之处也在此着墨,神瑛侍者、绛珠仙草、女娲补天留下一块无用之石,曹翁明暗之间,或恣意拈来神话故事,或隐喻表述因果哲意,这一切,都聚在一“水”中。以水润群芳,以水沁真情,以水迎家姐,这是“沁芳”之一好。其二,据原著所述分析,沁芳亭的位置介于怡红院和潇湘馆之间,又在蘅芜苑和潇湘馆之间,也就是说,它在宝黛钗的必经之路上,或者说它是红楼三主彼此相聚的核心路线图。那宝玉是肯定明了这亭子在他心中的位置的,况这亭子还是日后林妹妹重建桃花诗社之地,所以毋宁说宝玉为此亭起名沁芳,它更深蕴着作者曹翁的伏笔真情以及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又何尝不是大姑娘元春的人生悲剧,是大观园所有美丽女子的命运悲剧?是整个红楼从繁华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虚空悲剧呢?于是,第三之好,我想到了脂砚斋评沁芳亭之语---此亭大抵四通八达,为诸小径之咽喉要路。寥寥两句,道尽机关,让它在迎接元妃省亲时最繁华处出现,也让它引出一众悲剧,让它为一曲繁华易逝的如梦人生做标注。所以,沁芳之名,沁芳之亭统领全书之真义,暗含宝玉之真情,被脂砚斋冠以“咽喉”之地。【扣题中的给亭子命名一事,展开对《红楼梦》的相关人物与情节的个性解读。展示考生的文化底蕴,思想含量。】

在我看来,在艺术创新的灵感中,那神来之笔,往往来自于情之深处,来自于创作者的至情至性。可以引用“有亭翼然”,也可以借鉴“压水泻峰”,可以用技巧、可以重形式、可以查字典、可以借工具,但这些都不是文学艺术领域出彩创新的法宝。艺术家要像一个纯真的孩子,而“沁芳”之名的创作者贾宝玉,《红楼梦》的写作者曹雪芹,以及他们眼底心中大观园的群芳雕像,就是一个个纯真的生命。只有一个纯真的生命,才是文艺创新的如意珍宝。愿我们在不断成长中,永葆一颗纯真的初心,和纯真的生命。【从材料入,又从材料出,使主题升华。】

总评:这篇文章就是读过《红楼梦》的写法,这样写文笔老道,文采飞扬,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但难度肯定是大多了,同学们可以欣赏,也可以借鉴,不必生搬硬套。

四、从近两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看2023年命题趋势

【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  两年命题比较

从近两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目来看,对考生的思维和基本功考查得越来越多。基本功扎实,思维活跃的考生在高考中胜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021年考题突出了青年价值观塑造的价值理念,凸显宏大主题和家国情怀,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倡导品德修养,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得以凸显。注重引导考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思考人生,思考时代担当,新时代的理想。

2022年的命题,借助与《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入题,谈的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应“守正创新”的话题,但在主题表达上,更具个性,摒弃了主题先行和时政热点,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更倾向于引导考生真实言说和个性表达,更着眼于培养与选拔有健全人格、有生命情怀、有人文素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核心素养”的命题方向完美地融入题目当中,水乳交融,自然贴切。

高考作文题目着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备考更要学会追根溯源,反求诸己。作文题目以故事性的命题材料为触发点,激发考生的真实感受,检测学生的思考能力。另外一定要明确,高考作文是万变不离其宗,变的是题目,不变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备考指导

今年高考作文总体突显的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方针的规定,这个方向不会变。

从命题方式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类型包含现象、句段、思辨等多种类型,以现象、思辨为主,考查学生对于现象的观察与深入思考的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再考察任务驱动型作文,不设置写作场景和写作对象和具体写作任务。

从主题上看,以立德树人、家国情怀为主,强调要结合青年发展和时代发展和时代使命进行思考立意(即要将个人未来发展和祖国发展相结合)。需要我们思考,在时代使命要求下,青年需要具备什么要求?有哪些方法路径来实现。

从文体上看,前几年的高考作文主要考察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多考察实用文体写作。但今年回归了写作的人文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作文题多为“文体不限”,除新高考Ⅱ卷要求写实用类文体,其它试卷偏向于一般议论文。

在2023的复习备考中,应有应对高考语文稳中向难趋势的思想准备,并在作文教学注重对于历史政治的学习积累,在平稳创新中突显语文学科特色。

日常要关注时事,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题和材料都紧贴热点,这就要求我们日常多多关注时事,加强积累,提升自己观察、思考的能力。

建议,同学们在看时事素材的时候,看完时事/现象简介之后,先停一停,尝试抓住这个时事/现象里的不同对象去做发散思考,带着自己的想法再往下看媒体评论和观点。对事件的观察,不管是大的小的,都可以写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提升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论证能力。从今年材料的强思辨色彩来看,我们还应该要重点提升三个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论证能力。这样你才能在考场中想到话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

并且要坚持写作,一天仿写一句名言,两天写一段完美段落,一周写一篇文章,每天坚持。作文能力实在不是一天两天能提高的,也不是老师猜题押题能帮助的,就算猜到题目又怎样,到你手里照样不会写!唯有坚持写作,方能赢得成功。“无他,唯手熟尔”!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