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临门押题之“天宫课堂,中国声音”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2-06-01 手机版 | ||||
【话题解读】 将三尺讲台放置在无垠的太空,天地互动间,向孩子们展现了科学的魅力,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浪漫和神奇,这就是“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的神奇场景。“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在无数青少年心中播下了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让更多人们在心中点燃了投身科学的梦想,让世界听见了中国梦想的声音。“上穷碧落,下至黄泉”,并非想象;“嫦娥奔月,云游太空”已非神话;课堂虽小,但全球瞩目,它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强大力量,彰显了国人逐梦太空的自信豪情,就像王亚平所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让我们在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不懈奋斗,定能创造出属于新一代的奇迹。 1、预测理由: ① 航天事业愿景 从2022年5月起,空间站将迈向工程建造阶段。在下一步的建造阶段中,载人航天工程将会依次发射天舟四号、神舟十四号、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搭建出中国空间站的“T”字基本构型。并且今年年底前还有望发射天舟五号和神舟十五号,届时将会有六艘航天器前往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形成6舱合体的构型——包括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号实验舱,梦天号实验舱,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就百吨级空间站的规模。现代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幸运的是,太空中有一座“太空之家”为我们而留,距离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已近在咫尺。 ②激励性和自豪感 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天宫课堂”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在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空间站里,开启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天宫课堂”,由我们自己的航天员进行丰富多彩的实验课,并开展天地通话,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天宫课堂”本身就极具激励性和自豪感。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这是一种庆幸和幸福,这是一种骄傲和自豪。生在中国,身逢盛世,有幸聆听一堂堂“天宫课堂”,亲自体验和交流各种实验,这是一堂爱国主义公开课。爱国种子悄然播散心间,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广大青少年要珍惜美好时光,把握时代机遇,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无论是在探索太空的梦想中,还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去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去写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②浩瀚天空书写中国传奇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从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神舟十三号的宇宙之行,中国航天人在追梦的道路上,走过了前人没走过的路,闯过前人没闯过的关。他们不负使命,勇于创新,在浩瀚天空书写中国传奇。没有梦想,就难以有创新精神;没有创新精神,就难以完成使命。中国航天人在探索的道路上,面临着数不尽的困难,但只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梦想的跋涉就会充满无穷动力。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们必将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认识提升】 1.话题内涵:天宫课堂是中国人的大课堂,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从神舟十二号搭载航天员驻留太空三个月,到神舟十三号驻留太空半年,我们朝着星辰大海的梦想稳步前进,在浩瀚太空留下越来越多的身影和足迹。一次又一次太空遨游,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空间站建造的“进度条”。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不断抵近和实现飞天梦想,写就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丽篇章。这飞天梦想不仅点燃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也映照着中国自信、执着、有担当的大国风范。 2.理念认识:历史和实践证明,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航天事业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支撑,唯有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关键产品,才能赢得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天宫课堂是意义不止于科普,航天梦想飞船随时都在启动。来自太空的奇妙生动的天宫课堂,来自太空的中国声音点燃着青少年心中的探索热情,点亮着祖国美好灿烂的未来。“天宫课堂”是一把钥匙,为广大青少年打开科学的殿堂。它开启了他们的飞天梦与科学梦,帮助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引导他们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星辰大海。中国航天事业、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未来可期。“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的一番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与神州十三号的航天员一道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依然要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3.意义分析:相继有20名航天员勇闯太空,为国争光,未来会有更多的人留下足迹。航天员们在太空和空间站,亮五星红旗、出舱、种植、太空授课、过节、看奥运、拍摄地球等,每一次都那么经典。太空探索,步履不停,出发皆为梦想 ,归来都有壮志。我国航天事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后续还会以“天宫课堂”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天宫课堂”将成为一个科普品牌,形式会更加新颖、丰富多彩,让更多青少年、同学们参与其中,和天上的航天员互动,让同学们感受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魅力,这同时也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科技盛宴,是一个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过程。 4.立论树 1出发皆为梦想 ,归来都有壮志。 2天宫课堂播撒种子,中华复兴我来接棒 3张开梦想的翅膀,像无穷宇宙出发。 4“天宫课堂”将点燃爱国爱科学的“星星之火”。 5中国科技自强将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报国志。 6春风里的航天,人心中的力量。 7凌空飞天征寰宇,我辈正是掌舵人。 8天地不同老,日月岂停旋;致敬航天人 ,扬我华夏魂。 9航天,最硬核的浪漫;半载,在太空写下中国复兴梦。 10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掌握核心科技,掌控国之命脉。 5. 关联主题 伟大梦想 牢记使命 国之重器 航天精神 爱国报国 责任担当 艰苦奋斗 眼有星辰 科学情怀 探索创新 【材料积累】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让世界听见中国梦想的声音。 “天宫课堂”闪耀着拼搏奋斗、努力追梦的中国精神。从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再到如今“天宫课堂”的开设,中国航天一步步跨越星辰大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正如“太空教师”王亚平鼓励青少年们“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梦想的实现需要动力,也靠定力。今年适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经历锲而不舍地太空筑梦,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将成为现实。三十年间,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更宽敞、更舒适,经历过“飞船时代”的航天员们想必感受尤深。同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航天“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久执着,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直至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收获着为梦想而奋斗的丰厚回报。作为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自信自强的特质成就了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迈进,也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着强大激励。 航天精神具体内涵: 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呕心沥血,奋力拼搏。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攻克尖端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 ③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④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 ⑤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一心为事业,舍弃生活方式的多彩而选择单调,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平凡,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 航天人物榜 任新民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黄纬禄 “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屠守锷 “为啥改行,国家需要啊!”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刘旺 2012年6月24日,刘旺以太空“百步穿针”正中“靶心”的精度,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在地面训练时的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工程设计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对接时的姿态角偏差为4到5度,但在训练时刘旺却坚持按0.2度的偏差要求自己。在进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后,他的成功率保持在100%。 从1998年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刘旺是航天员考试取得第一最多的人。“神五”“神六”“神七”,前三次选拔成绩都不错,可是身体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屡屡与飞行机会擦肩而过。连身边的同事都替他遗憾。“但对载人航天的追求、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坚持,从不放弃。”2012年3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交会对接的重任。这一天,刘旺等待了14年。“我告诉自己,只要没接到停航命令,都有机会。”刘旺说,“等待了14年的不止我一个人。争取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努力,时刻准备着。” 景海鹏 有次,在空中训练飞行,景海鹏的飞机降落时机头向下耷拉着,轮子因地面热受到的冲击力很大,爆掉了。如果飞行员控制不好方向,高速奔跑的飞机很容易发生倾覆。看到这一情况,许多战友都紧张起来。没想到,景海鹏却牢牢地控制住了飞机前进的方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处置:放减速板,关掉一台发动机,放减速伞,飞机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停机坪上。战友们赶快跑过去,想帮助景海鹏一把,没想到他镇定地走出了机舱,毫无惊慌失措的痕迹。事后,景海鹏有条有理地向领导讲述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并和战友们一起对跑道路面进行调查,消除了事故的隐患。 刚到部队,景海鹏就面对一大难题——他不会游泳,而一个空军飞行学员如果不会游泳只能选择退出。面对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的游泳,景海鹏只用了一个礼拜,从一点不会游泳到考核勉强及格,再到成绩优秀。“要是我们一般人,能及格过关就可以,他不行,非要优秀才满意。”弟弟景海龙回忆说,就因为优秀的游泳成绩,景海鹏成为一个中队125名飞行学员中第一个受到嘉奖的人。 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当,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梁思礼、 赤子铸箭不辱家门。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高分金句 1.三万日耕耘深藏功名利禄,九万里飞天梦圆穹顶之巅 2.春华秋实几十载 矢志不渝献航天 3.梦启九州,壮凌空之志;缘定寰宇,铭空天之魂。 4.东风长征破万里,神舟天宫闯星海 5.我看不到的星空里你实现着我的梦想 6.长征万里飞天阙,嫦娥千年落凡尘 7.星空浩淼银河璀璨,航天穷宇矢志不移 8.树凌云之志攀航天高峰,建丰功伟绩创世纪辉煌 9.忆往昔东方红星,看今朝长五升天 10.栉风沐雨熬出戈壁新星,砥砺前行勇创航天辉煌 11.我们如今的奋斗,只为你将来大气层外的一次回眸。 【群句积累】 1苍凉而广袤的火星逐渐进入视野,稀薄的大气层和火星表面形貌清晰可见,探测器上太阳翼的轻微震动,提醒人们这个壮丽的太空视角来自造访火星的地球航天器。 2在航天迷看来,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自开年以来,从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轨道器飞抵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再到“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等大动作的预告,激发起无数人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向往。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从近地轨道到太阳系深处,中国航天器的队伍越来越大,足迹不断延伸。北斗、嫦娥、天宫、玉兔、天问……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有力步伐。 3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夯实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卓越不凡的创新进一步激起人们对星空的好奇,而这种热情的向往,无疑又会驱动着探索脚步不断前行。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 4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至今环绕地球飞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玉兔号月球车,以及即将踏上火星表面的中国火星车,它们在地球外探索的勇敢身影,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科技强起来的决心和勇气。 5面向未来,太空探索仍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更为坚定。面对浩瀚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以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壮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怀揣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们将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 6当世人屡屡追问“中国航天为什么能”,答案不仅体现在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航天工作者的团结拼搏、执着创新中,也体现在那无数双向往星辰大海的专注眼神中。今天,中国人愈发理解航天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价值和梦想对一个民族的长远意义。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十分珍惜这种来自全社会的厚爱,并为此全力前行。如同一位火箭总设计师所言,“中国航天有个传统,每一次成功的喜悦也就持续一顿饭的时间。对于研制团队来说,成功不是光环,更不是休止符,而是下一次任务的起点”。 【主题写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第一课中做了一个浮力消失的实验。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面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王亚平介绍,这是因为浮力是随重力产生的,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浮起来。 是的,没有了向下的重力,也就失去了向上的浮力,这既是一个物理原理,也同时饱含了社会、人生的哲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艰难向下,玉汝于“上”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灾难似乎如影随形,将我们带入苦难与艰难的无底深渊。我们生于非典,考于新冠,成长于地震泥石流等极端天气与恶劣的自然灾害中。可我们仍坚信,浮沉剐蹭,渡尽劫波,我们能用实际行动奋力攀爬,诠释——艰难向下,玉汝于“上”。 拜伦曾说:“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而灾难恰恰是人生的第一课。当“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人类就是在斗争中变得坚强、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人的一声啼哭,就预示着这个世界充满着苦难。不过,纵使苦难重重,一次次学步中的跌倒站立,让我们锻炼得坚强有力。苦难是动物的第一课,妈妈告诉刚出生的小羚羊:你若想活着,就必须学会奔跑,这是丛林法则;人生亦是如此,先摔个头破血流,才能在苦难中坚强起来。因此,灾难和苦难启示我们:艰难向下,玉汝于“上”。 卡耐基曾说:“人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既然苦难不可避免,如何面对苦难?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在我看来:逆境无需多想迎上去,顺境才需谨慎内含潜流。人可以忍受不幸,因为拥有着惊人潜力,只有励志发挥它,才能渡过难关。高尔基从小失去了亲人,当童工做苦力,受尽欺凌,他敢于面对残酷欺凌。正因如此,写下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他热情讴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在坚强者心中,苦难是一笔财富,凭借毅力可让自己变得富有。 俾斯麦说:“在人们的一生中有许多的苦难,我们需要面对苦难时激励自己,如果人生的路途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是啊,横尸遍野的东汉末年,正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曹操、刘备、孙权等豪杰都想在逆风中扭转时局,结束苦难。于是逐鹿中原,英雄辈出,苦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建功立业,“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上演了建安时代的慷慨悲凉。可见,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我们不爱阴雨却又难耐燥热;我们不愿经历苦难可苦难偏偏来临;我们知道幸福与知足,但苦难的考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只有磨砺自己,砥砺前行,熬过苦难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继续攀登人生珠峰,才佩拥有幸福人生。 时间在流逝,我们在长大,心中少了几株嫩芽,多了几分牵挂;人生路上诸多苦难想拉我们堕入深渊;但终有一天,我们要踏上远行的黄沙,纵横天下,纵享苦难后的风华;玉汝于“上”,向着理想攀爬;多难兴邦,苦难后一代娇子们拥抱的是幸福之花。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年第一天,正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约500名青年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的“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 “有国才有家。无论我们飞多高、飞多远,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爱国主义将永远是激励我们飞天的动力源泉。”航天员翟志刚表示,大家只要把国家的利益摆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无前。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作为中国首位太空行走女性,王亚平希望这样一个点燃梦想的平台能够引导更多青少年抬起头仰望星空,在心里种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在太空中我们身体虽然失重,但是我们的心里却非常踏实。”航天员叶光富说,有千军万马的支持保障和有千锤百炼的艰苦训练,以及来自前辈们在航天实践中积累和分享的宝贵经验,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把航天事业做得更好! 读了上面的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请选取三位宇航员中的一位写一封信,实现你和他们之间的对话。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统一以“小宇”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给王亚平阿姨的一封信 王亚平阿姨: 您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给您写这样一封信,让我能与太空中的您有进一步的交流。 数千年来,对于宇宙和太空,我们往往只能以“天问”的方式发出叹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可是如今,我们却能亲身进入太空,去目睹那一眼万年的宇宙,去看看那无尽闪耀的星云。这一切,如您所说,都是探索的力量,都是科学的力量。 科学就像一片大海,即使我们在里面永无止境地遨游,肆意地上下求索。它也仍然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知,让我们着迷,引我们前行。正如布莱希特所言:“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科学亦是指南针,若是没有科学,也许我们现在仍在历史的迷雾里艰难前行,不辨方向。正如我们所学“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新的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正是因为科学的发展,真是因为人类对于科学梦想的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历史得以不断前行,世界得以大踏步发展。 而如今,看到神舟十三号在太空中翱翔,看到您在“天宫一号”开展的一节节科学小课堂。我感觉我的科学梦想在不断点燃,就如您在8年前神舟十号太空课堂中那个印着中国结的水膜,和如今您和女儿一起叠好的花朵折纸水膜,以及美轮美奂的神奇气泡水球,等等。都让我感觉到了科学的神奇,让我感受到我的科学梦想之花,如今正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悄然绽放。 如今,探索太空,探索科学,更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梦想,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这个梦想驱动着我们全人类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索新征程。然而,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我们单个人、单个国家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想,唯有各国,甚至我们全人类团结在一起,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才能加快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找到更多的可能。 王老师,未来,就让我与您共上九霄,共揽星月吧!我定将不负我的使命! 小宇 XX年XX月XX日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神十”航天员在“天宫”授课时用到了两个陀螺,一个静止,一个绕轴旋转,当受到外力推动时,前者不规则地颠倒翻滚,而后者则保持着固定的轴向稳稳向前飞去,在环境、外力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只是缘于“轴向”的有无,两个陀螺的表现大相径庭。这样的一幕,耐人忖思。 以上事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解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守好信仰“轴心” 两个陀螺,因为“轴向”的有无——一个静止,一个绕轴旋转,当受到同样的外力推动时,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前者不规则地颠倒翻滚,而后者则保持着固定的轴向稳稳向前飞去。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想起了我们这世上诸多的众生百态。同样出身的人们,或身处同一地区、学校、家庭的人们,最后却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比如,1922年前,有13位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而原本一条船上的同志,在之后的历史洪流中却异途殊归,有的为革命献出生命,有的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有的却脱党、叛变。是什么,导致他们在史册上镌刻了不尽相同的人生轨迹?原因当然很多,史家见仁见智,但少有异议的一条,应该是一些人始终不渝,而另外一些人放弃了信仰。 所以,“轴向”能维系陀螺的稳定性,令其运动的方向、姿态、轨迹不复摇摆和杂乱。而跟陀螺的“轴向”一样,信仰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一如陀螺没了“轴向”,丢了信仰的人生,必将成为一个盲目的“陀螺”,一个不能把握自己前途命运的“陀螺”,一个没有力量书写优美人生轨迹的“陀螺”。 信仰是人生的“北斗星”和“陀螺仪”。除了信仰,还有什么,能让柔弱的巾帼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能让一介书生直面生死,从容掷笔而去?能让一代代的共产党人、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百折不挠、前仆后继?能让一个坚毅的政党带领人民从苦难与挫折走向辉煌和胜利? 当然,正如再渺小的陀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轴向”,人生的信仰,也并非总是与枪林弹雨、生死考验连在一起。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一些普通人给予我们的信仰的光华、温暖和力量。那些“身边的好人”,那些平凡的“最美”,那些以自己的真与善、信与爱、公与义来呵护社会良心的你、我、他,就如“神舟”“天宫”上那一个个微小却关键的“陀螺仪”一样,以自己默默的秉持和坚守,维系着整个社会的正确“轴向”、公序良俗和光明未来。 所以,我们也应当像那些普通人一样,选择一个正确的信仰,为自己的信仰去不懈奋斗、或无私奉献。坚守好自己心中的“轴心”,我们自己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稳步前行。 有哲人曾言,“假若一条船不知道它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假如一个人丢了信仰,就如同一只陀螺没了“轴向”,就如同一条船迷了“码头”,他该靠什么,来穿越前进航程上的迷雾和风浪,抵达人生的光明彼岸呢?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嫦娥飞天,是神话的传说,飞出的是一个爱情的月宫 敦煌飞天,是艺术的创作,飞出的是一个辉煌的世界。 万户飞天,是实践的开始,飞出的是一个人类坚定的决心。 “神九”飞天,是科技的结晶,飞出的是一自信的中国。 “天宫”飞天,是未来的宏图,飞出的是无比美好的“中国梦”! 要求: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飞 天 梦想 我是中国,我怀着一个梦想,一飞就是三千年,飞越了远古的沧桑,飞越了汉唐的辉煌,飞越了清末的蹒跚。繁华与富庶,贫穷与凄凉,我都经历了,唯有飞天之梦未圆! 我把梦想寄托在嫦娥的广袖中,嫦娥将袖一挥,便将飞天的种子撒下,种子在我的怀中沉睡。它是在等待英雄的回归,让后羿的神箭,驱散虎豹,还是在等待女娲的补天,让那五彩的晶石,带来风调雨顺?我明白,在一个清平的世界中,这飞天的种子才能开得壮观而美丽! 我把梦想镌刻在敦煌的石壁上,在满壁神佛中,飞天轻盈,如来神圣,观音神圣,罗汉神圣,力士神圣,而“腾飞”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坐金莲,乘白鹤,驾青牛,遨游太空就是神异之本。我期待着现实的英雄,我期待着现实的“神圣”,他们的金莲白鹤,不是托自己的身躯,而是托起民族的理想;他们的祥云青牛,不是承载个人的私利,而是承载民族富强的重任! 我把梦想附着于万户的胸中,在火箭与风筝的悲壮中,他完成了人类飞天的第一次壮举!端坐着,身下是冲天的火箭,手上是飘飞的风筝,一个惊天的开始在瞬间凝固。我知道,在下一秒,他将灰飞烟灭;我知道,在下一秒,他将含笑而逝!我没有惊醒他的梦,我没有阻止他的点燃,因为我知道一个崛起的民族,需要一次真实的行动!他没有嫦娥的飘逸,也没有神佛的自如,但他却是平凡世界中一个最庄严的开始! 悠悠数千年,我的梦想始终是梦想,它伴随着神话而生,却只有万户这一盏灯火在闪耀。帝王们关心的是长生,仕宦们关心的是发达,百姓们只能被逼着考虑生存,科学家们在艰难中前行,“飞天”何日才能实现? 梦圆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伟人的巨手所指,英雄的共产党员们便扫荡了世上的尘埃,后羿一己之力,岂能拂尽围绕飞天种子的阴霾?只有共产党的红旗所向,才能开辟朗朗乾坤!当唱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时,升起的同样有民族无穷的自豪感、自信心。 我的飞天种子,重新有了生长的沃土! 历尽千年,我终于等来了“神圣”,他们不是壁画中的神佛,他们是领导中国翻天覆地闹革命的共产党,他们铁肩担道义,他们正气盈胸怀,他们又开始把自豪书写于浩瀚的宇宙! 2003年,杨利伟惊鸿一现;2008年,翟志刚闲步太空。在那一刻,全国人民都在喊着我的名字——“中国”! 嫦娥不再寂寞,万户可以含笑!人们称颂汉唐盛世,可汉唐数百年,没有腾飞天宇;人们称颂一代天骄,可天骄百年,也一样伏于苍莽的大地,何曾啸傲长空! 然而,共产党只用60年就走出了贫穷,走出了落后,走向了太空!我看到了,看到了万户的火箭底下,只有火箭;我看见了,看见了杨利伟、翟志刚的火箭底下,是亿万人民奋起的火焰! 我是中国,我曾有过无数朝代的变迁,它们短则两三年,长则数百年,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让我骄傲!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