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指导: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22-05-10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2. 掌握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

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

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湖南卷)《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天津卷)州歌(其六)》汪元量

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诗歌的设题角度和比较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

教师总结:考查类型—— 思想类 技巧类 语言类 

二、探究解题方法

第一类:内容情感类。

西村(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荿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解61569;耿:微明的样子

1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

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技巧类。

第二类:技巧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6.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

答案:

61569;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意境开阔。

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

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学生问题:必备知识欠缺

补充写法:

选材——意象 

组材——手法(修辞、描写、抒情、叙事、结构) 

语言——风格 

情感——内容 

第三类:语言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链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 :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补充语言风格:

1.平实质朴     2.含蓄隽永     3.清新明丽       4. 沉郁悲慨 

5.绚丽飘逸     6.婉约细腻     7.幽默讽刺        8. 典雅工整      

总结:

鉴赏原则: 整体把握,寻同辨异 

解题方法: 

1.审题关键:“同”“异”“同和异” 

2.答题指向:比较点——寻同辨异 

3.答案层次:分值、分布 

【当堂巩固】

1.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听段处士弹琴

方干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问题:

诗的颔联“泉迸幽音离石底”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同:两句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乐声,喻体都用到了泉水,化抽象为形象,写琴声之动人,有形神兼备之妙。 

异: ①前者使用了“迸”字,凸显力度;后者使用了“难”字,凸显缓慢。 

②前者使用了“幽音”,突出清远的特点;后者使用了“幽咽”,突出低沉微弱的特点。 

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病蝉(贾岛)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问题:两首诗都托“蝉”以寄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所寄之意有何异同。(6分)

答案:

(1)同:①两首诗都借蝉寄寓怀才不遇之叹。李诗自身才高而薄宦;贾诗腹凝露华,却是飞不得。②两首诗都托蝉表达了坚守高洁之志的决心。李诗借蝉自警,虽清贫不顺,但依然坚守高洁之志;贾诗借病蝉的“拆翼”“酸吟”喻仕途的坎坷仍能不坠污浊而自清。

(2)异:①李诗借蝉侧重表达在险恶宦海、无情世道中自身官卑禄薄、梗泛飘泊的愤懑;②贾诗以病蝉自况,感喟自己才高命蹇,侧重表达被“黄雀”“鸢鸟”等险恶势力排挤的哀怨与苦闷。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同崔邠登鹳雀楼①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②空流水,魏国山河③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此诗应是李益读崔邠《登鹤雀楼》诗后追和之作。据《全唐文》记载,崔邠《登鹳雀楼》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当时的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同:犹“和”,酬和。②汉家箫鼓:汉武帝巡视河东,作《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③魏国山河:魏武侯黄河泛舟西下,对吴起说:“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这里指大好河山。

16.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李诗则写出了不同于盛唐时期的时代气象和心境,请结合两首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

①时代气象:王诗通过写黄河奔腾入海的气势,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时代的宏大气象;李诗将历史沉思与流水、夕阳的寂寞景象结合起来,反映了唐王朝繁华不再、江河日下的衰颓之势。(2分)

②心境:王诗表达出作者不满足于现状及对未来的憧憬,全诗充盈着无限进取与探索的精神,展示出豪迈旷达的乐观心境;李诗表达了作者在国势衰颓、战事又起之际愁不自胜的情绪,展示出感时伤世的悲伤心境。(4分)

【拓展训练】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怀(其二)孟郊①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② 印病文:喻病卧已久。

问题:本诗结尾两句和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结尾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6分)

答案:

①本诗结尾两句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梧桐树的声音如同琴音哀鸣,表达不被重用、穷困失意的悲哀。(3 分)

② 陆诗结尾两句运用典故抒情,借用“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典故表达自己志不得伸,不如回乡躬耕的悲愤。(3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州桥(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桥(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问题: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诗中“思”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