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I卷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之内容理解题——突破设题陷阱“6角度”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22-04-18 手机版


 【学习目标】

一、把握现代文阅读Ⅰ“内容理解题——突破设题陷阱6角度”的要求和题型。

二、迁移训练,提高学生完成现代文阅读Ⅰ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

新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Ⅰ,属于信息类文本阅读,意在引导考生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筛选和整合能力,理解和分析综合类题目成为近两年来的命题热点。二轮复习,要认真研讨命题导向,熟悉命题点新变化,再按照新题型强化训练,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点题】

(2021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19分)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雕塑《拉奥孔》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有误,原文材料一第一段为“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原文说的是莱辛用丰富的例证和动人的雄辩来说明诗画并不同质,但莱辛不一定是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选项属曲解文意。

答案:A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解析:A项,“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错误,根据原文“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可见,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情更容易,并不是说绘画来描述事情比不上诗歌生动明白。选项无中生有。B项,“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错误,选项表述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绘画虽说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但“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因此,后人可以根据画作推想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D项,选项表述推断不当。材料二中说,“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沈括对唐代关于王维的传说的质疑意在表明图画在表达时间上的承续方面存在局限,并不能因这个质疑就否定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答案:C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解析:莱辛“诗画异质”的观点是“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A项,主要强调的是诗歌要有空灵的意境,而画则要有形,二者虽不同质,但莱辛的观点是从空间与时间来划分的,此选项不能支持莱辛的观点。B项,“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这是诗画同质。C项,“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认为诗画能圆满结合,显然是认为诗画同质。

答案:D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中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合作学习】

 内容理解题——突破设题陷阱“6角度”

内容理解题是新高考全国卷必考题,命题人往往把材料中的信息加工、转换成等值或不等值的选项,而考生感觉最难的是辨别不清形异意同、形似意异这两种选项,也就难以确认选项是否对原文进行了等值加工、转换。要想正确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根据选项设置特点,灵活运用比对方法。

一 因辨别不清“曲解文意”或“张冠李戴”而误判

信息类文本阅读在设置选项时,有时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造成“曲解文意”;有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从而造成“张冠李戴”。考生因误判“曲解文意”或“张冠李戴”而失分。

阅读下面的选项和原文的相关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3分)

[选项] (2021新高考全国卷Ⅰ,T1—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

[原文]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思维解构]

请补充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

(1)“原文”共两句话,第一句强调莱辛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句指出莱辛用事实证明“诗画并不同质”。

(2)“原文”处于选文第一段,先引出“诗画并不同质”的观点,为后文展开分析做铺垫。

纠正偏差 过程展示

找出选项中的敏感点 选项中的“质疑”“第一人”“广泛影响”是敏感点,要注意标注。

读文本圈定对应信息 原文材料中的“相信”对应选项中的“质疑”;“第一部”“直到”对应选项中的“第一人”。

比对分析得出答案 原文说的是说莱辛用丰富的例证和动人的雄辩来说明“诗画并不同质”,但莱辛并不一定就是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选项属曲解文意。

[满分答案] _________

[答案]×

二 因辨别不清“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而误判

信息类文本阅读设置选项时,有时故意添加定语、状语、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依据原文内容分析,属于“无中生有”;有时删减定语、状语或某一语句,可能造成内容扩大,也可能对原文内容曲解,从而造成“以偏概全”。考生作答,往往会因误判“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而失分。

阅读下面的选项和原文的相关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3分)

[选项]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T1—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

[原文] ①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②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思维解构]

请补充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

(1)“原文”①是说中国沿革地理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相反;“原文”②强调历史地理学具有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

(2)两段材料对历史地理学的产生、特征进行了分析,给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地理学提供了依据。

纠正偏差 过程展示

找出选项中的敏感点 选项中的“西方”“最能”是关键信息,需要标注。

读文本圈定对应信息 原文中的对应信息:从第①处中可以找到“西方”一词,从第②处中可以找到关键词“这是”一词。

比对分析得出答案 选项中的时间界定与原文表述完全一致,不存在出入;“最能彰显”与原文表述出入较大,属于无中生有,因此,该选项错误。

[满分答案] ________

[答案] ×

三 因辨别不清“偷换概念”或“混淆是非”而误判

信息类文本阅读在设置选项时,命题者有时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以此迷惑考生,造成“偷换概念”;有时故意将原文材料中肯定的事情予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情加以肯定,造成“混淆是非”。解答此类题,由于误判“偷换概念”或“混淆是非”而失分。

阅读下面的选项和原文的相关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3分)

[选项] (2021新高考八省联考模拟试卷,T1-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  )

[原文] 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 、人工神经网络(ANN) 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思维解构]

请补充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

(1)“原文”共两句话,第一句话主要介绍人与电脑不同之处;第二句话指出人类的某些能力“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2)其实这段话主要强调人类智能具有的非形式逻辑的特点,而人工智能与之相反,应具有形式逻辑的特点。

纠正偏差 过程展示

找出选项中的敏感点 选项中的“都”“形式逻辑”是关键信息,需要标注。

读文本圈定对应信息 原文中的对应信息:从材料中可以找到“都有”这一词语,还可以找到“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等词语。

比对分析得出答案 根据原文可知,电脑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而人类可以,“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正是人类的“非形式逻辑”,选项将其表述为“形式逻辑”,属于混淆是非。

[满分答案]  _________

[答案] ×

【应用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在文化艺术领域,电视剧是在寻常百姓家触达率最广、接受度最高的艺术品类。电视剧记录着时代变迁、经济起伏和文化兴衰,它在某种意义上引领着社会思潮、审美向度和娱乐风潮。

21世纪的20年来,国产电视剧奉献了许多意味隽永的故事和经典难忘的角色,相关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也有乱象和杂音,抗战神剧、悬浮剧风行一时,戏说历史、消解崇高、炫富拜金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严重消耗了观众对国产剧的期待和热情,而这一切都绕不开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一种依托于现代社会的特殊的文化形态。电视剧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总是把日常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娱乐经验渗透其中,是审美文化的典型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是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共谋的生态圈,三种文化维系着巧妙的平衡。三种文化在不同类型电视剧里各有侧重,而审美文化吸纳了三种文化元素,在电视剧创作与传播链条中持续发挥作用。

用审美文化的向度去观照电视剧发展,能够清晰窥得电视剧的成败得失。因此,我们要从审美文化视角对电视剧的创作、接受、产业和专业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审美批评。在电视剧审美文化范畴里,中国古典美学可为创作与审美提供重要的美学源头。西方的经典美学观念和现代影视美学观念也可成为电视剧审美文化的理论支撑。关键是电视剧研究者如何坚守文化自觉,主动占领传统美学的精神高地并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与优点。

(摘编自杨洪涛《弘扬时代精神,浅思国剧审美》)

材料二:

电视剧作为视觉时代的艺术产品有着独特的审美规律和艺术魅力,彰显着媒介变革时代审美关系的结构演变和突围方向。那么,国产电视剧新型审美结构该如何构建?

首先,当下的网剧在内容生产、受众群体、审美范式与传统电视上所播放的电视剧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在全媒体这一消费社会的文化景观背景下探究电视剧的审美构建,将这二者看作一个整体概念,并非刻意忽视二者差异性,而是在一个共生的媒介环境和语境下进行。

现代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感性大于理性,能够给予观众直接的感官刺激和精神体验的文化产品成为主流。这一文化消费方式会让人经历功利性的物欲迷失,而现代社会的主流话语和文化批判在一定程度上矫正着这种功利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在尊重视觉文化自身审美规律的前提下,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和审美韵味必将再次回归人们的文化生活当中,并成为扮演重要的文化角色和社会价值呼唤的重要文化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产电视剧应当重视视觉文化的现代表达、尊重受众的主体性体验,通过塑造具有银幕表现力的人物形象来传达内在的价值观念。

目前国产电视剧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固执地坚守传统伦理价值观念,不太重视视觉层面的震惊体验,造成了价值观念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断裂。这在全媒体时代受众群体普遍低龄化,审美素养尚待文艺作品塑造和引导的现状下,很难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另一种是极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消费心理而又没有任何价值系统的剧作类型,这种电视剧与传统电视剧最大的不同是它所扮演的角色由文艺作品变为游戏体验,成为精神消费的一次性商品。如何平衡视觉表达的新奇和震惊与内在精神的启示和永恒的价值追求是古典与现代审美传承的关键。

其次,娱乐化的审美表象彰显了居于从属地位的大众群体的表现欲望,而主流价值体系的传达需要通过这一形式达成完美的引导和传输。主流的话语模式需要通过与流行文化的组合、交流和换装,从内部将消费心理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而这则是对国产电视剧叙事艺术的考验。在传统价值的审美崇拜解体之后,电视剧的现代审美必须回归个体的现实体验,通过主体性的创伤修复完成个体梦想的讲述。现代都市生活个体的精神迷失和文化创伤是一种典型的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危机,而文艺作品就是要在喧闹的文化表象当中将这种社会创伤银幕化,通过视觉化的银幕表达实现社会创伤的审美修复。

最后,全媒体创设的媒介环境在生产震惊的文化体验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国产新型的审美结构不可或缺的功能就是消解这种震惊的文化体验,将喧闹嘈杂的、表象的和物欲的视觉刺激转化为温和静默的和隽永的审美哲思。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新挖掘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美学样式和题材,并将其与现代审美规律接轨,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文化使命。文艺作品洗涤精神和心灵的基本功能在这种消解震惊中重新回归大众的审美认知当中,新的美学样式、文艺形式和呈现方式进入电视剧创作成为一种可能,并共同促成新型审美结构的形成。

视觉时代制造的种种幻象来势汹汹,它打破了传统电视剧的审美结构并正在改写着受众的接受习惯,这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廓清视觉时代下的文化产品的审美特征和规律,对于我们重塑时代精神,引导社会价值理念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在国产电视剧转型时期,这种新型的审美结构认知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它在弘扬社会正能量,讲述中国故事的文艺思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坤《全媒体时代国产电视剧审美特征与转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电视剧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电视剧记录着时代变迁、经济起伏和文化兴衰,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思潮、审美向度和娱乐风潮。

B.21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的相关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象,使得观众对国产剧没有了期待和热情。

C.国产电视剧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者性质不同,难以共存,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只能体现其中一种。

D.国产电视剧“固执地坚守传统伦理价值观念”和“极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消费心理而又没有任何价值系统”这两种倾向都不完全正确。

解析:A.“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思潮、审美向度和娱乐风潮”理解不当,原文是“它在某种意义上引领着社会思潮、审美向度和娱乐风潮”。B.“使得观众对国产剧没有了期待和热情”程度不当,根据材料一中“这严重消耗了观众对国产剧的期待和热情”的信息可知,这里只是提到观众对国产剧的期待和热情的衰减,而不是“没有了期待和热情”。C.“难以共存,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只能体现其中一种”曲解文意,材料一中有“三种文化维系着巧妙的平衡。三种文化在不同类型电视剧里各有侧重”的信息,因此三种文化是巧妙平衡,在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中都有体现,只不过是各有侧重。

答案: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欣赏电视剧就离不开审美文化,而这种审美文化是特殊的文化形态,我们常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娱乐经验来参照。

B.现代都市生活个体的精神迷失和文化创伤是一种典型的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危机,而电视剧通过银幕表达对此进行了完美的修复。

C.给人直接的感官刺激和精神体验的文化产品会让人经历功利性物欲迷失,现代社会主流话语和文化批判对其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D.全媒体创设的媒介环境在生产震惊的文化体验,而文艺作品洗涤精神和心灵的基本功能在消解震惊中重新回归大众审美认知中。

解析:B.“而电视剧通过银幕表达对此进行了完美的修复”分析不当,原文材料二第五段是“而文艺作品就是要在喧闹的文化表象当中将这种社会创伤银幕化,通过视觉化的银幕表达实现社会创伤的审美修复”。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产电视剧构建新型审美结构的一项是(3分)(  )

A.国产电视剧重视视觉文化的现代表达、尊重受众的主体性体验,通过塑造具有银幕表现力的人物形象来传达内在的价值观念。

B.娱乐化的审美表象彰显了居于从属地位的大众群体的表现欲望,而主流价值体系的传达通过这一形式达成完美的引导和传输。

C.国产剧新型的审美消解这种震惊的文化体验,将喧闹嘈杂的、表象的和物欲的视觉刺激转化为温和静默的和隽永的审美哲思。

D.国产电视剧新型的审美结构认知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它在弘扬社会正能量、讲述中国故事的文艺思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解析:D.表达的是国产电视剧新型的审美结构的重要作用,不属于国产电视剧构建新型审美结构。

答案:D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答:

答案:①文章先提出“国产电视剧新型审美结构该如何构建”的问题,总领下文内容。②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证如何进行国产电视剧新型审美结构的构建。③最后总结这种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5.如果我们要写一则关于电视剧审美鉴赏的评论,请根据材料列出评论的要点。(6分)

答:

答案:①运用中国古典传统美学进行审美鉴赏,挖掘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美学样式和题材,并将其与现代审美规律接轨。②把西方的经典美学观念和现代影视美学观念作为审美鉴赏的理论支撑。③坚守文化自觉,主动占领传统美学的精神高地并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与优点。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