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文言文概括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22-04-08 手机版


 教学目标:

分析综合性客观选择题的五个考查角度。

讲解比对法,精准判断概括分析题。

重点:    

1、归类某一内容。一般从主要人物出发,设计某一指向,列出五六项内容,要求选出三项内容。

2、对全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难点:   

1.筛选文中重要的语言信息。

2.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学会整体阅读

考纲解读:

概括分析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 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回避简单的翻译错误,以曲解文意为主要设错点,难度略有增加。

教学过程:

“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

角度1: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1.命题设误

(1)张冠李戴: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2)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比对方法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选项】荆轲变徵之声的悲凉,让众人涕泣,然后众人用慷慨羽声的激愤来送别荆轲,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比对结果:

角度2:比对时间地点,避免时序错乱

1.命题设误

(1)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2)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2.比对方法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

【选项】张衡在永和初年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后拜为尚书,张衡在尚书任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

比对结果:

角度3: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

1.命题设误

(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2)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2.比对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项】蔺相如认为赵王一定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使秦国,所以他主动要求担此重任,并保证自己能完璧归赵,体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比对结果:

角度4:比对内容,避免增、减内容

1.命题设误

(1)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2)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以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2.比对方法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张衡传》)

【选项】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比对结果:

角度5:比对句间关系,避免因果混乱

1.命题设误

(1)改变因果: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2)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

2.比对方法

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归去来兮辞》)

加强训练

一、时序颠倒和空间错位

[应用体验]3.分析下列选项命题点,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原文] (2018全国卷Ⅲ)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选项D]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

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诜馆辽使,纯礼主宴”应该是“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宴请辽使的是王诜,并非“纯礼宴请辽使”,命题人在这里张冠李戴;选项“最终遭到免职”错,从原文“罢为端明殿学士……”可知,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参考译文]

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降职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掌管崇福宫

[应用体验]4.分析下列选项命题点,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原文]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B] 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

分析:从误解形象的角度设误。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

[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二、误解形象和张冠李戴

[应用体验]5.分析下列选项命题点,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原文] (2020全国卷Ⅲ)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选项C] 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

分析: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选项中“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错,原文说“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百官多列家疾”,表明官员们并非不愿到任办公,而是不符合朝廷要求,不能到任。故选项表述错误。

[参考译文]

永和末年,多发生疫病。按旧例,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到此时,百官大多家有时疾,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疫病之年,没有哪一家不被传染。如果因此不再入宫,那近侍也会立刻空缺,皇宫中的官署将会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话。

[应用体验]6.分析下列选项命题点,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原文] (2018天津高考)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选项C] 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

分析: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表述不当。由原文“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可知,谢、柳治理郡县没有好的政绩,龚、黄治理郡县有好的政绩。

[参考译文]

昔日谢、柳治理郡县,以山水为乐,追求高雅情怀,却没有听到有好的政绩;龚、黄治理郡县,为黎民百姓担忧,有好的政绩,却没有看到优美的景象。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杨君名汉公,字用。担心年岁久远,以后的人不了解,所以取了这个名和字。 

三、曲解文意和以偏概全

[应用体验]7.分析下列选项命题点,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原文] (2019全国卷Ⅲ)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选项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

分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选项中“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错,从原文可知,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却忌恨吴起,吴起害怕,逃到楚国。并没有吴起“深表不满”的意思。由此可知,选项表述错误。

[参考译文]

魏国设置相位,任命田文为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顺服,百姓不信任,在这个时候,是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许久,说:“应该交给您。”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却忌恨吴起。吴起害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就去了楚国。

应用体验]8.分析下列选项命题点,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原文]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选项D] 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

分析:从事件杂糅的角度设误。从文中“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可以看出他的长兄因牵连被迫害致死,左光斗的母亲是因为痛哭儿子而死的,不是被迫害死的;“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错,文中只说“系其群从十四人”。命题人把这几件事糅和在一起分析,故而出现事件杂糅的错误。

[参考译文]

左光斗死后,赃款还没有还完。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加追讨,拘囚他的堂兄弟及侄子辈十四人。左光斗的长兄左光霁受牵连获罪而死,母亲因为痛哭儿子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赠左光斗为右都御史,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后来,再次追赠左光斗为太子少保。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四、无中生有和事件杂糅

[应用体验]9.分析下列选项命题点,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原文] (2014安徽高考)(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选项D] 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

分析:从归纳不全的角度设误。原文是“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并非选项中的只“待门下学子”。

[参考译文]

(朱筠)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气神情诚恳殷切,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

[应用体验]10.分析下列选项命题点,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原文] (2019浙江高考)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

[选项B] 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      )

分析:从改变因果的角度设误。

[参考译文]有一天,我和于鳞(李攀龙)在燕中游历,子相带着吴国伦和天目山人(徐中行)来了。子相文才高超、气魄雄健,沾沾自喜,曾经和吴国伦多次论诗,不能取胜,就把酒杯倒扣在桌上,(差不多)把牙齿都咬碎了,回家后整日沉思默想,到了喀喀呕血的地步。当他恣意的时候,心神与文才互助互成,灵感自然就产生了,(这感觉)就像一敲乐器则声音清越,合乎五声音阶;(写完)诵读就爽快舒畅,如风吹于腋下,甘露滴在咽喉。然而,当他达到恣意的程度而意犹未尽之时,那么所悟的道理不一定是天地间有的,语言不一定是千百年来人们常用的,是偶尔之间悟到的。凭借着于鳞那样的才华,然而不敢完全排斥规则而创作他喜欢的作品,更何况王世贞呢?子相只是对此时常表示不屑,说宁做有瑕疵的玉也不做似玉的石头。

五、归纳不全和改变因果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营,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鲂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迁郏令。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盗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鲂乃遁去。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颖川,鲂诣行在所。帝案行斗处,知鲂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当讨击,勿拘州郡。”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閇注],将其众请罪。帝且赦之,使鲂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之。鲂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今日受诛,死无所恨。”鲂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中元二年,帝崩,使鲂持节起原陵。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土。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冯鲂为人仗义,营救受难之人。虞都尉造反,谋划灭了仇家申屠季家族,申屠季只好逃亡去归附冯鲂,冯鲂怒斥欲捉拿申屠季的虞长卿,带着申屠季回到营垒。

B.冯鲂很有谋略,受到光武帝赞赏。当时拥兵称帝的人很多,冯鲂极具谋略,拥护光武帝,光武帝听说后很赞赏,征召他来自己巡行所到之处,任命他为虞县县令。

C.冯鲂遭受围困,英勇奋战而出。冯鲂任郏县县令时,郏县盗贼延褒等带领三千多人围攻县府,冯鲂带领官吏约七十人,连续力战多日,直至城池沦陷才逃跑。

D.冯鲂宽宏大量,赦免造反之人。光武帝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诸聚落,并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冯鲂严厉斥责后选择赦免他们,让他们去种田务农。

解析:选B 

“拥护光武帝”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唯鲂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并无“拥护光武帝”的信息。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奏曰:“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久之,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会赦复官,卒。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修古无子,以兄子觐为后。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修古精明强干,力除积弊。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帝,要求效仿贞观年间的做法,汰除心力已衰的官员,皇帝采纳了他的这条建议。

B.曹修古据理而争,捍卫尊严。他与御史们一起去上早朝时,在路上遭到两名宦官的羞辱,他认为这有损天子的尊严,请求将两名宦官依法治罪。

C.曹修古正直无私,不畏权贵。马季良、钱暧都因临终前留下奏章而使其家属被越级提拔,他联合杨偕、郭劝等人上奏检举弹劾此事。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没有费用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安葬,他生前的宾佐为他赙钱。

解析:选C C项,“马季良、钱暧都因临终前留下奏章而使其家属被越级提拔”表述错误,原文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皆缘遗奏超授官秩”,是说马季良、钱暧因为刘从德的遗表而被越级提拔。

参考译文: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出身任官,屡经升迁为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推荐他的才能,他被召还朝廷,以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唐朝贞观年间,(皇帝)曾经下诏让退休官员朝班位置在本品现职官员的上列,想要让官员知道耻辱而勇于退职。近来有人年纪超过八十岁,仍然站在朝班行列,(他们)精力已经衰竭,对官府事宜有什么补益?请下诏给主管官员,告诫文武官员年满七十岁的人,自己上书提出申请,朝廷特别给予升官退休(的恩惠),仍沿用贞观年间的制度,即便是年老有德、有功勋才能的官员,自应按旧例退休。”朝廷于是制定了法令。

曹修古曾同三院御史十二人早上入朝,快到朝堂时,有两名宦官骑马而过不肯避让,有人斥责他们停止,反而被辱骂。曹修古上奏说:“以前史书上说,御史台有尊严则天子有尊严。按照旧例,三院御史同行的规格与知杂事相同,现在宦官像这样轻忽傲慢,请交付主管官员弹劾治罪。”皇上听说后,立即命令鞭打宦官。晏殊曾用笏板打人,把那人的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奏说:“晏殊自身担任(皇上的)辅政大臣,是百官效法的榜样,却愤怒急躁没有大臣的体统。古时候,三公犯法不交官吏查办,前朝时陈恕在中书省打人,当即就被免职。请严正刑法,以符合众人的议论。”

很长时间以后,(曹修古被)提拔为尚书刑部员外郞、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不到一个月,恰逢太后的侄子刘从德死了,录用他的姻亲连同仆役差不多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都因(刘从德的)遗表被越等授任官职,曹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互向皇帝上奏章检举弹劾。太后大怒,把奏章交付中书。大臣请贬曹修古为衢州知州,其他人按次序降级。太后认为责罚轻,命令全都削一级官阶,任曹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恰逢大赦,曹修古官复原职,死去。他死后,许多人为他惋惜。家里贫穷,不能把灵柩运回家乡埋葬,他生前的幕宾佐吏捐钱五十万帮助治丧。他的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损害父亲的名誉。”最终拒绝没有接受。太后去世,皇帝想到曹修古的忠诚,特别追赠他为右谏议大夫,赏给他家钱二十万。曹修古没有儿子,过继侄子曹觐为后嗣。曹家从曹修古起凭借正直诚信出名,他家的女子也能不被利益牵累,世人因此认为其贤良。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节选自《明史詹荣传》,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詹荣颇有智慧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首领并杀掉。

B.詹荣思虑周全。杨信不善待鲁迷使者,詹荣陈述了此事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赢取人心,树立中原国家形象做出贡献。

C.詹荣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他修建了大量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实施了强军策略,为稳固大同防卫立下了大功。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他自考中进士后官职得到了多次升迁,官至兵部右侍郎,虽未担任尚书,但一直代理兵部事务。

解析:选D “官至兵部右侍郎”错,由文中的“召还理部事,进左”,可知他后面又被提升为兵部左侍郎。

参考译文: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一职,担任过郎中。他督押军饷到大同,正赶上大同士兵发生叛乱,(叛军)杀死了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领军队围住大同城,久攻不下。詹荣向来有智慧谋略,善于应变。叛乱的士兵在城中掳掠,没有侵犯詹荣的。城外围攻更加紧急,詹荣秘密约见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共同商量讨伐叛贼。(他)观察到叛军中的马升、杨麟二人没有谋反的想法,于是,表面上让王宁拿着官民状到刘源清的处所,替叛兵请求宽恕,而暗地里将詹荣的计谋告诉(刘源清),请求赦免马升、杨麟的死罪,给他们三千金,让他们(从乱军中)招募敢死的人效力。恰逢刘源清已被罢免,巡抚樊继祖答应了他。马升、杨麟于是结成心腹,擒获叛军首犯黄镇等九人并杀掉他们。詹荣于是打开城门,迎接樊继祖进城,又捕杀二十六人。朝廷记下詹荣的功劳,提拔他担任光禄寺少卿一职,(詹荣)又升迁为太常寺少卿。

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察安抚甘肃。鲁迷的进贡使者有九十多人滞留在甘州,总兵官杨信驱赶他们去抵御敌寇,战死的有十分之一。詹荣上书说:“他们因为双方交好而来,(我们)却让他们去打仗,(这样做会)失去远方的人心,并且显示出中原国家的软弱。”朝廷下诏免去了杨信的官职,用棺柩将战死的鲁迷人送还鲁迷。鲁迷人感激喜悦。过了一年,因为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和睦,朝廷下诏让詹荣与赵锦交换任职。俺答数万骑兵入侵掠夺,詹荣和周尚文在黑山的南边打败了他们,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敌寇又大举进犯中路,参将张凤等人阵亡。詹荣、周尚文以及总督翁万达重兵严守阳和,并派遣骑兵截击,杀伤很多敌兵,敌寇于是撤兵离去。代王府的奉国将军朱充灼抢劫掠夺,詹荣上奏朝廷,剥夺朱充灼的俸禄。朱充灼等人勾结小王子进犯,谋划占据大同。詹荣告诉周尚文并逮捕了朱充灼等人,都承认罪过而被诛杀。詹荣认为大同没有险阻(抵御敌人),于是修筑东路边墙一百三十八里、城堡七座、报警台一百五十四座。又认为驻守边境应贮藏粮食,而靠近边境有弘赐诸堡三十一处,绵延横亘五百多里,开辟整治后都是肥沃的田地,大约有几十万顷。于是詹荣上奏请求扫墓士兵从事耕作,免除他们的租税和徭役,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费用来买牛给他们,到了秋冬季节就把他们聚集起来抵御敌寇。皇帝立即答应了。

詹荣先是因平定叛乱立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修缮边境和打败敌寇,多次被朝廷奖赏。后来又被召回管理兵部事务,晋升为左侍郎。尚书赵廷瑞被罢免,詹荣代理兵部事务,他上奏进行秋季防卫的十件事。不久翁万达入朝做尚书,遭逢母亲去世,詹荣又应当代理兵部事务,詹荣以生病为理由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撤职,赋闲在家。过了两年就去世了。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