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指导:探究散文标题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22-04-03 手机版


 一、必备知识

标题是散文的眼睛,是散文内容、思想主旨的高度概括。探究好高考散文标题的内涵是做好标题内涵类题型,乃至理解好整篇散文的关键。

(一)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来划分,散文标题主要有“偏正结构型”、“主谓短语型”、“名词型”等类型。“偏正结构型”如邓琴的《纸上故乡》、范烟桥的《太湖碎锦》、叶春雷的《庄子的翅膀》;“主谓短语型”有熊久红的《湖殇》;“名词型”的如《司马祠》、楚岩的《老屋》、任林举的《岳桦》。

其次,要理解标题中成分的词性。如,《纸上故乡》中的“故乡”是名词词性,由此可以推断“纸上”是修饰“故乡”的定语。那么“故乡”是中心语,而“纸上”是修饰语。因此,《纸上故乡》就是“偏正结构型”的标题。同理,《太湖碎锦》、《庄子的翅膀》也是如此分析。

而熊久红的《湖殇》中的“湖”是名词词性,后面的”殇“是动词词性,死亡的意思。由此可知,《湖殇》就是“主谓短语型”标题。

《司马祠》、《老屋》、《岳桦》都是名词词性,因此就是“名词型”标题。

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就意味着离正确理解散文标题的内涵又更近了一步。

(二)分析散文标题成分的表层意

要分析并理解散文标题成分的含义,就必须要知道各成分的字面意思(即表层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纸上故乡》一题“纸上故乡”的偏正结构表现为:(纸上)故乡。“故乡”是中心语,而“纸上”是修饰语。“故乡”就是家乡,“纸上”指的应是文字或书籍著作的意思,说明这故乡就是心中的故乡,只能通过用纸书写的外在形式,将心中的故乡描绘出来。这就是标题各成分的字面意思。

又如,《太湖碎锦》一题“太湖碎锦”是偏正结构。我们要找到该题目的中心词是“碎锦”,其字面意思是原指细碎的锦缎、花朵或波光。

又如,《湖殇》一题“湖殇”为主谓短语,“湖”作为主语,是指自然界中的湖,“殇”是谓语动词,本意(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

又如,许多人认为《枣香醉人》一文的标题也可写作《根》。若以“根”为标题,探讨该标题的内涵,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是名词型标题。“根”字面意思就是植物的根部,深深埋藏在地下。

分析理解了这些标题成分的表层意,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三)联系文章内容,探讨标题的深层意(引申义、语境意)

我们分析了散文标题各成分的表层意,还必须联系文章内容来分析探讨标题的深层意(引申义、语境意),通过联系文章主旨来找到我们的要找的答案。

(四)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加深对深层意的理解

深层意也叫引申义、延伸义、语境意,它可以通过象征、双关等手法来表现出来。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如《太湖碎锦》中“碎锦”,“锦”本意是指绫罗绸缎或鲜花,这是本体,可以象征为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突出了太湖的美而动人。

我们还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在特定的语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使标题具有双重或多重意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关”手法。利用“双关”,我们同样可以加深对深层意的理解。

当然,分析散文标题内涵也要因文而异,但我们只要注意分析标题的字词(表层意、深层意),联系文章内容、作者的感情、主旨,并且注意修辞手法(如象征、双关等),很多问题,我们都能够引刃而解。

二、关键能力---提问模式:

1、本文以......为标题有那些含义? 2、作者以......为标题有何妙处(作用)?

3、本文标题意蕴深厚,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题思路】

1、标题的含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标题本身包含的意义;标题的主旨意义;标题的情感意义;标题的作用意义;标题的结构意义。

2、标题的妙处和标题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写作特点或含义;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态度;记叙的线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三、随堂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父亲的树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那些草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

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子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 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生机勃勃,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我”与哥哥拔草闲聊的情景看似闲笔,实则既表明兄弟间平淡又真实的关系,又引出了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

B.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远离世俗的纷扰。

C.从文中看,父亲爱栽树,除了这是他的爱好外,还有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和供给哥哥与“我”上学的费用的原因。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比拟的手法描写蜜蜂,写出了村庄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

2.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标题“父亲的树”丰富的意蕴。(4分)(★)

3.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文章的语言平实风格。(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他们说航船里是很苦的),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上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玩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地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而“国粹将亡”的呼声,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呜呼,是谁之咎欤?

既然来到这“精神文明”的航船里,正可将船里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才不虚此一行。但从哪里下手呢?这可有些为难,踌躇之间,恰好来了一个女人——我说“来了”,仿佛亲眼看见,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来了”,是在听见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至于她的面貌,我至今还没有看见呢。这第一要怪我的近视眼,第二要怪那袭人的暮色,第三要怪——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那女人离我至少有两丈远,所以便不可见其脸了。且慢,这样左怪右怪,“其词若有憾焉”,你们或者猜想那女人怎样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约略的”看来,都是乡下的黄面婆而已。至于尖锐的语音,那是少年的妇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为奇。然而这一次,那来了的女人的尖锐的语音竟致劳动区区的执笔者,却又另有缘故。在那语音里,表示出对于航船里精神文明的抗议;她说,“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后面来(因前面太挤,实无他故,合并声明),而航船里的“规矩”是不许的。船家拦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脸皮,大着胆子,慢慢地说了那句话。她随即坐在原处,而“批评家”的议论繁然了。一个船家在船沿上走着,随便地说,“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至于那女人,事实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难鸣”,或者她饱饫了诸位“批评家”的宏论,也不要鸣了罢。

“祸不单行”,凑巧又来了一个女人。她是带着男人来的——呀,带着男人!正是,所以才“祸不单行”呀!——说得满口好绍兴的杭州话,在黑暗里隐隐露着一张白脸,带着五六分城市气。

船家照他们的“规矩”,要将这一对儿生剌剌的分开。男人不好意思做声,女的却抢着说,“我们是‘一堆生’的!”太亲热的字眼,竟在“规规矩矩的”航船里说了!于是船家命令地嚷道:“我们有我们的规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

有的沉吟地说:“一堆生的?”有的惊奇地说:“一‘堆’生的!”有的嘲讽地说:“哼,一堆生的!”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妇者,服也”,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辩,毫不懊恼,还是若无其事的和人攀谈,便知她确乎是“服也”了。这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首屈一指。

呜呼,可以风矣!

1924年5月3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我”“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上了船”,凸显了“我”来杭心情的急迫,也暗示了航船为“士大夫”所不屑的现实。

B.文章写当时有“物质文明”的汽油船,也有“精神文明”的航船,暗示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交融的时代背景,有利于表现主题。

C.船家对女人“男人女人都是人”的说法,有一段“十分巧妙”、生动形象的批评,这段批评突出了船家自作聪明、好管闲事的性格特点。

D.本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叙议结合中显出生动活泼、幽默讽刺的语言表达效果。

2.面对两个女人提出“男女混坐”的要求,航船里的人们有哪些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航船中的文明”为题,意味深长,请简要探究其内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

1.简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3.请你说说文章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标题的理由。(★)

4.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