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忘社会,素养追求全面——关于“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倡议书(高中习作)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高中习作 2022-03-09 手机版 |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他们在充分探讨与论证的基础上,就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处罚措施提出了修改建议,该建议获得修订部门的认可与采纳。 材料二: 在当前时代,有些人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在校园里,有些同学漠视班级尧、学校事务,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管理都是大人的事,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 为此,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了“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及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以高三(1)班同学“治平”的名义就此向振华中学全体同学写一封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 一、解读任务语 为此,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了“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及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以高三(1)班同学“治平”的名义就此向振华中学全体同学写一封倡议书。 (一)找出一般任务 ①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的主题班会:写作的具体情境。其中,“振华中学”暗含中学生要勇担振兴中华的重任之意,高三是一个特殊节点,意味着学生即将由中学毕业,走向成年,迈向社会,担当社会责任。 ②结合上述材料以及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写作内容要求。“请结合你的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即引导学生落实关注生活与现实的要求,考虑身边存在的相关现象,做到言之有物,论述真实。“结合上述材料”,要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紧密关联材料,不能仅将材料作为议论文的“引子”,应该结合材料深入思考和探讨“参与”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思考如何才能“积极参与”,做到“提升核心素养”。 ③以高三(1)班同学“治平”的名义:写作主体。学生身份,注意表达符合学生的口吻。“治平”暗含“治国平天下”之意,暗扣主题。 ④向振华中学全体同学:写作对象。关注对象“学生”的身份,可在称呼以及举例时落实。 ⑤写一封倡议书:文体要求。倡议书的基本格式要符合要求,必须有称呼语、落款、时间、标题。其中,如果只有主标题,主标题要出现“倡议书”;如果采用副标题,则主标题无须出现“倡议书”,但副标题必须出现,副标题的位置在主标题下一行偏右。称呼语必须正确,必须是振华中学全体同学,称呼语必须在文章开头顶格。落款必须为“治平”,“治平”暗含“治国平天下”之意,暗扣主题,日期不限。但落款与日期必须在文尾右下角,落款必须在日期上一行。另外,作为倡议书,必须要有具体的倡议内容。 (二)找到核心任务 核心任务一般是我们的写作主题。对于这个主题,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其内涵。 本文的写作主题为: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对此,我们必须对其充分咬文嚼字理解: ①“参与社会活动”与“提升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 ——关系型。互为因果。参与社会活动能提升核心素养;提升核心素养能更好参与社会活动。 ②“社会活动”指什么?“核心素养”指什么? ③谁“参与”?谁“提升”? ④为什么要参与社会活动?为什么要提升核心素养?为什么参与社会活动能提升核心素养?为什么提升核心素养能更好参与社会活动? ⑤作为学生如何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参与社会活动? 注意:谈做法都要关注当下意义,所以行动主体应该是当下的人。 二、解读材料语,找到材料语与任务语之间的交集。 主题 材料语 提示角度 主题解读角度 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在当前时代,有些同学 结合“振华中学‘高三(1班)’”可知对象指向当代中学生。 谁“参与”?谁“提升”? 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漠视班级、学校事务;社会管理 “社会活动”指向学校、家庭活动,以及广义的社会活动。(应该在这个界定之下思考素材)“社会活动”指什么? 充分探讨与论证;未成年人;学习;漠视班级、学校事务;社会管理 “核心素养”指向文化基础;探究合作,动手实践,责任担当(可沿着这个方向思考素材)“核心素养”指什么? ①充分探讨与论证;未成年人;学习;漠视班级、学校事务;社会管理;②该建议获得修订部门的认可与采纳;③在当前时代; ①提示参与社会活动对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个答案也提示本主题是关系型主题,不可偏废任何一个)——参与社会活动,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途径;②③提示参与社会活动是当前的时代要求(提示思考时代特点,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学生需要参与社会活动? 在当前时代 这里提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是符合时代要求(全面发展、参与社会需要),据此可推知提升核心素养也是参与社会的条件,再次说明主题为关系型。——提升核心素养能更好参与社会活动,符合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为什么学生需要提升核心素养? 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班级、学校事务;社会管理;当今时代 类似参与修订法律之类的社会管理活动还有哪些?班级、学校事务有哪些? 结合“当今时代”,以及任务语的“振华”“治平”,可推知更广阔的的社会事务是指家国。 提示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写出具体的做法。 作为学生如何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参与社会活动? 这里有必要提示的是,结合材料理解主题(题意)是关键,但也离不开我们平时的积累。加入我们对“核心素养”(附在后面的素材中)一词有了解的话,可能解读材料时会更得心应手。 材料语和任务语的交集是我们写作的重点,“结合材料”的要求提示我们可以从中选取角度,按照一定的关联写作。 三、确定立意,选取角度,拟写提纲。 主旨: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②学生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③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不仅是个人的需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④学生应把自己作为社会发展、国家崛起进程的一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四、下水作文 学习不忘社会,素养追求全面——关于“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倡议书 石门高级中学 黄健珊 振华中学全体同学: 同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法律修订;有人却只顾低头读圣贤书,拒绝耳闻窗外事。我认为,参与社会活动与积极学习并不冲突,学习同时不忘参与社会活动,方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所以,在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既包括通过学习获得的文化基础,也包括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获得实践能力和担当意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价值追求,指引周恩来走到了一代共和国总理的高度;关注并研究“如何让大闸蟹的膏更厚”,培养了杭州17岁少女李依庭动手实践能力,也成就了她“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的殊荣;当中学生积极参与修订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合作学习,充分探讨与论证,以己之心关注身边乃至陌生的未成年人,这就提升了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还有责任担当。【析原因】 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方能涵养核心素养。对此,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我呼吁大家从今天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当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时,请大家挽起袖子加油干;当班级活动需要我们参与时,请大家毫不犹豫举手说“行”。每一次践行、奔走、思考创新,都是你的成长与飞跃。【谈做法。倡议书必要】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不仅是个人的需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我们不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村”等热词熟视无睹,不能忽视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想问问漠视班级、学校事务的同学,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高分低能”的说法?你们还记得那个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却在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的“东方神童”魏永康?我想问问那些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的同学,你们可知多少所谓的学霸在求职时被“社会实践”一栏拒之门外?可知与你们息息相关的新冠疫情有多少“90后”“00后”在参与抗击?可知你们赖以生存的家国安宁有着18岁的战士陈祥榕的一份守卫?学生时代拒绝参与社会活动,就是给自己关上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大门,堵塞了未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人”参与社会的路,更会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发展,这些都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析原因】 振华中学全体同学,我呼吁大家把自己作为社会发展、国家崛起进程的一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走出学校,参加志愿活动,疏导交通、关爱老幼、打扫街道,参与禁毒宣传、制止校园暴力等等。你我的一小步,将是大国崛起和社会前行的一大步。【谈做法,倡议书必要】 作为振华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我满怀着期待再次向全体同学提出倡议:好好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自己核心素养,成为振兴中华之人。 倡议人:治平 2021年5月9日 五、相关素材积累 什么是“核心素养” CAA社会艺术特长学生管理中心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历时三年,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该成果将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诸多方面。 什么是核心素养? 关于“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很简单:“平日的修养。”百度百科里的解释稍具体一些:“素养,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如果从中国文字辞源的意义上来“说文解字”,会更有意思:“素”为未染色之丝,“养”乃长久的育化。在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的内核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4.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5.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6.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7.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8.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9.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0、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11、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 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12、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3.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14.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15.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6.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17.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18.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究竟为何要提“核心素养”,它又将如何深刻地影响未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实践,将如何影响一代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我们的传统是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又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打个比方,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不明确,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介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通过各部门协同配合,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深层次的改革。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有记者访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科学家回答:“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正因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中,其落实也就变得格外不易。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缺一不可。 不当“高分低能”书呆子 孙兆诚 洪梅的微习作 学校在暑假到来前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值得一看的书,其中一本《五头蒜》吸引了我的眼球。放暑假没几天,我就在书店买了《五头蒜》,拿到书的那一天下午,我便沉浸在这个有趣的故事当中。 五头蒜是五个像鸡毛蒜皮那样微不足道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敏感、孤独、不被理解。翰洋是其中的一个孩子,因为他的形象高大却生的一副娃娃脸,因此得名“巨婴”。在任何一个读者的心中,在文中主人公的心中,他都不是一个让大家喜欢的角色。他有巨大的体型,坐在任意一个同学的前方都会让后面的桌子因为和椅子的碰撞而发出不愉快的声音。他有聪明的大脑,在任何一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但是他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事情可以不用操心。他利用别人洗澡的时间认真的念书,所以无论春夏秋冬他的身上总会有一股味道,惹得老师、同学对他说“你总得有些人味吧。”甚至他把不爱学习的人视为坏孩子,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他之后的失败奠定一个基础罢了。西安某大学少年班招生,在几所中学里通过考试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该大学的少年班,将来直接读研。巨婴当然报名了,但是,在他的能力测试时,因为缺乏最基本的动手能力而在这个环节里得到了零分。 蒜能在仅有的水中存活,保持着诱人绿意,除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的生长与空气干湿度、气温、阳光等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靠它自身吸收各种充足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还记得魏永康吗?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从以前的“东方神童”到如今被劝退回家,生活似乎给魏永康开了个非常残酷的玩笑。 学习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却不能忽略其他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它只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可以重视学习,但却不能把学习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每一样技能都是人生必备且必学的技能之一,我们不应当成为读死书的“高分低能”书呆子。 初高中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现代社会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学习,为学生准备好了一切,上学下学都是家长接送,在家什么家务活都不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学习文化课程,但是家长们真的考虑过这样做是对的吗?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素质素养就不重要吗?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不需要培养与锻炼吗?以后步入社会会自己照顾自己,会应对不同的问题吗? 一、初高中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宝,在家里家长不允许学生做任何的家务活,甚至包括自己的衣服都是由家长处理,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第一时间找家长,有多少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做些事情?更有多少学生主动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据调查,现在的高中生自我参加社会活动的人数很少,一方面他们认为参加社会活动是浪费时间的,就是参加活动自己也不能做些什么;另一方面学生的家长也反对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认为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因此现在的高中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真的很少,只有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学生们才会去参加。 二、初高中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进入初高中的学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应该学会如何去处理事情,如何去照顾自己,不要任何事情都依靠家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参加活动,体验生活,从而得到更好的锻炼,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1. 通过社会实践学会照顾自己 社会实践是一种体验社会生活的活动,学生的任务多种多样,可以是在大街上宣传环保意识,也可以到无人照顾的老人家帮他们打扫卫生,更有可能是参加一个自我生存的活动,锻炼自己,照顾自己,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因此参加社会实践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已经不是在家受家长呵护的孩子了,而是需要独当一面,自己照顾自己的成年人。现在我国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我能力逐渐下降,曾有报道说,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生参加夏令营,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自我能力,中国的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逐渐地放弃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如何处理问题,遇到困难就退缩了,而日本的学生却能够很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坚强地完成了夏令营的任务。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平时的锻炼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不会有遇到问题从容解决的能力。因此参加社会实践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提高自我能力的一种途径。 2.学会照顾需要帮助的人,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加社会实践在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应该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责任感,当遇到他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地伸出援手,并且知道该如何处理问题。社会实践就是让学生提早知道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很多,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应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只是依靠父母。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