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课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2-03-07 手机版


一、执教者:和翠梅

二、执教年级:高一年级

三、教材分析

(一)从教材看,本篇文章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整套教材紧贴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将语言的建构与积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贯穿始终。并且新教材的变化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模式替代“以内容分析、繁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旧模式,使阅读返璞归真。简单来说,语文教学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读,感悟和积累。

(二)从单元导语看,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学习本单元,要求初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要求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从文本来看,《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作为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其艺术表现方式、视角是独特且细腻的,而《声声慢》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回归这首词本身,最大的一个艺术特点便是叠词的运用,如从“寻寻觅觅”的动作到“冷冷清清”的环境,再到“凄凄惨惨戚戚”的感受,为整首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此外,这首词中意象的运用,也对表情达意有特定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处于本学段的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古典诗歌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但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仅限于了解大意, 体会作家感情。但高中阶段, 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中要求:“通过精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内涵。并且能从语言、构思、形象、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发现独特艺术创造”, “并能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任务群中也要求学生要能够体会一些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以及文化价值。又要求:“古代诗文阅读中, 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因此, 对于初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应侧重培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目标

(一)通过反复吟咏,品味叠词的作用。

(二)抓住意象,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了解作者生平,体味作者的孤独、悲凉与愁苦。

六、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品味叠词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通过反复吟咏,品味叠词的作用。了解作者生平,体味作者的孤独、悲凉与愁苦。

七、教学活动形式

(一)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情景法、诵读法、比较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二)学法:诵读感悟法、练习法、讨论法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忧愁、伤心等等,情感往往都需要表达,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自己内心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画笔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诗人和词人呢?当然就是用文字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小小的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女词人——李清照,走进她的传世名篇 ,看看,她又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世界。 

(二)知人论世

1、教师简单介绍有关作者的文化常识。

2、播放录音(名家朗诵李清照三个时期的三首词),学生思考词的题目以及情感基调。

明确:《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是前期的作品。此词上片描绘室外风和日暖的春景,渲染一种令人陶醉的环境气氛,抒发怀春之情思;下片意脉承前而来,着重刻画词人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全词基调高雅、热忱,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夏日绝句》是其后期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基调雄浑、豪迈,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声声慢》写于丈夫病逝之后,全诗基调:低沉、缓慢

3、请同学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大事记

明确: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安宁、幸福

1126-1127年:金兵入侵并灭北宋,金石书画毁于战火。

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逝。

1130年:为辩通敌之冤,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州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大概介绍即可)

4、教师总结并明确其不同时期的词风

明确:李清照的生平简单概括为: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可结合录音中的三首词)

(三)品味鉴赏

1、全班配乐齐读,并用一个字形容全诗的作者的情感

明确:愁

2、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写愁的(此时可穿插古诗文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明确:直接抒情

(1)开头的14个叠词(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分析)

明确:内容上:寻寻觅觅是动作,词人若有所失却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环境,词人处境冷清且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是感受,词人凄苦无比且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2)学生思考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换成“寻觅、冷清、凄惨”  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读的方式比较,教师可分小组之间对比诵读,或者随机请两位同学诵读)

明确:形式上:音乐美、音韵美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3)个人自由朗读,读出韵律、读出情感

3、学生举例其他诗歌中的叠词,并说说作用和感受

明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百花。

——朱自清《荷塘月色 》

(学生可自由举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4、学生通过有感情阅读,分析《天净沙61655;即事》中叠词的作用

明确:《天净沙·即事》系叠字小曲,28字全都用叠字,真可谓妙语天成,自然通俗,诗人全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

(此处学生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读出情感和韵味,进一步明确叠词的作用1、增加音乐美;2.增强感情, 加深意境。)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诗文,请学生找出本首词中另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明确:间接抒情(意象:酒、雁、黄花、梧桐、细雨)

2、合作探究:这些意象我们曾在哪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第一个意象,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剩下的几个按照下述方法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1)明确该意象所在的句子,并有感情诵读出来。

(2)找出曾经学过的同样含有该意象的诗句,分析总结得出该意象的意蕴内涵。

(3)分析本首词中的特定内涵及作用。

明确:

① 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举例: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将进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内涵:酒是愁苦的象征

问题:为何是“淡酒”?

明确:并非酒淡,而是愁太浓

②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举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7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明确:雁是离愁别绪的象征

问题:为何说是“旧时相识”?

明确:曾经也是大雁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而如今物是人非。联系《一剪梅》

③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举例: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明确:黄花是女子憔悴容颜的象征

④ 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举例: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想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街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明确:梧桐是孤独、愁苦、爱情的象征。

(五)感悟升华

1、播放背景音乐,闭上眼睛,感受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自己感受到的意境。

2、再次自由朗读(情感投入、语气舒缓,在个别字上面注意重音语调的处理)

(六)教师总结

在南宋,一个风雨飘扬的年代里,李清照独自在一个寒冷的,下着绵绵细雨的早晨,仿佛在寻觅些什么,但终究却是一场空。本想饮下一两杯浓酒消去心中的苦闷,无奈看着满地的黄花,还有寒冷萧瑟的秋风秋雨,心中的愁绪愈发浓烈。细雨打着梧桐,一滴滴,一声声,打在了诗人的心里,愁啊愁!

(七)布置作业

1、诗人到底愁的是什么?

2、有人说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看似是婉约词,实则不然。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3、多次反复有感情诵读本文。

九、板书设计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直接:叠词

哀婉,凄凉            愁

间接:意象

 

和翠梅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