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作文导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2-03-04 手机版


 专题01 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时评+作文题)

【主题】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

主题背景: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主题时评】

01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未来

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21年6月1日期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并明确了国家监护制度,规定在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由国家承担监护职责。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对社会的关爱,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织密了“保护网”“安全网”。

社会环境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支柱”。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社会保护,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就不完整。社会保护主要是指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优化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环境提供优良的服务。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他们无时、无刻、无处、无事不与社会发生联系,一有联系就必定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充分吸收未成年人保护的实践经验,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既而使得新法凸显出强烈的社会属性。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造就积极向上、心态阳光的优秀人才提供“支柱”。

家庭环境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摇篮”。 福禄贝尔提出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里的思想道德氛围、父母的精神境界和自身的思想道德面貌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都对孩子产生多方面深刻的影响。一个满嘴胡话、常常说谎的人,是不可能教育出品行端庄的孩子。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让孩子“诚实做人”,父母必须事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校环境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沃土”。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聚集场所,是国家和社会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基地,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沃土”,学校不仅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职能,而且还要依法承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利用班队课、团会课、朝会、家长会等集中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多种学习形式、竞赛形式等,增加学生对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和认识,学会自我保护。同时,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定期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从各方面将未成年人保护落到实处。

“无责任则无法”,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各个主体都匹配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施行,既明确了责任,又丰富了我国的立法,更是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里程碑,因为我们祖国的明天属于现在的未成年人,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02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凸显强烈的社会法属性

本次修订,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了大幅修改和完善,如新的“社会保护”一章涵盖第42条至第63条,成为最多条款的一章,新增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两章,使新法由7章扩展为9章,条文由72条增加到132条。从内容上看,此次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重点聚焦监护不力、学生欺凌、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诸多问题,充分吸收未成年人保护的实践经验,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既而使得新法凸显出强烈的社会法属性。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国家和政府的主体责任。新法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除新增“政府保护”一章外,处处体现出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并在未成年人监护领域强化了国家监护责任。同时,一改以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管理模式,首次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协调机制明确在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有利于切实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效。

对未成年人重要利益的保护实行国家强力介入。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创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后的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查询及禁止制度,特别是从业查询及禁止制度既增加了查询主体,将查询的义务主体设定为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一切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又扩大了查询范围,将查询性侵记录扩大至查询行为人的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四类违法犯罪记录;还完善了管理机制,要求所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每年定期对其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上述行为进行查询,实现了从入职查询的单次性向常态性的转变。

崇尚社会合作与多元参与。社会合作是社会法运作的特有范畴,其强调沟通与共谋,耦合社会碎片并整合为动态运行的合作机制,以为弱势群体搭建一套科学的利益表达、利益平衡以及矛盾解决机制等。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新法增加的“网络保护”专章,强调包括网信部门、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内的几乎与网络相关的所有主体,都要参与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中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还首次将社会组织、社工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社工参与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会观察、社会观护等工作,形成了党政领导、家校合作、社会参与、司法救助相结合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再从社会主体本身来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除对涉未成年人产品的新闻出版,网吧、酒吧、烟酒经营等场所的未成年人禁入、禁售等制度作出完善外,对“社会保护”一章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修改扩充,开创性地构建了多项未成年人保护举措,对各社会主体应尽的职责进行了明晰划分。

如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设置专人专岗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如发现被委托人缺乏照护能力、怠于履行照护职责等情况,应当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明确规定,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客运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免费或者优惠票价。且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母婴室、婴儿护理台以及方便幼儿使用的坐便器、洗手台等卫生设施。

“无责任则无法”,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中的各个主体匹配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新法的“法律责任”一章共计13条,有7条都是关于违反“社会保护”一章中对应条款应承担的责任,再次彰显出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社会法属性。可以说,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施行,既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里程碑,也促进丰富了我国社会法立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作文】

主题试题来源: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一轮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时施行,两部新修订的法律落地为未成年人撑起更安全的保护伞。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网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相呼应,并且明确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则和机制等。

学校组织以“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会,参加对象为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李明同学是这次座谈会的学生代表,请帮助李明同学写一篇发言稿,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解析】

材料启发考生思考当下时代社会应怎样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应该怎样自我保护、自我成长,论述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材料解析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阐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第二段介绍了两部法律修订的重点和完善之处。

(二)任务解析

1.任务:参加以“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会的发言稿。

2.情境:参加座谈会意味着表达看法、观点的形式相对自由,要考虑多个层面,如国家、网络媒体、学校等。以李明的身份即以学生的身份,文稿当表达青少年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感受与思考”。题干中的“你的感受与思考”,强调“我”的存在。考生应从自身出发,结合当下实际,写出“我”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

主题涉及三方面要素: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自我成长。要注意分析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经济特征及其他相关特征。理解“社会保护”要结合材料中两部法律的相关阐述,分析社会保护的必要性、当下的紧迫性、两部法律的可行性,以及其他层面的社会保护。理解“自我成长”,要注意联系“社会保护”,分析二者的关系——内外因素,相互配合,共同促进。

4.要求:“写一篇发言稿”意味着有一定的文体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你的“感受与思考”必须基于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的思考。其中,“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其中的某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作文。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及现场的情境,特别要注意与现场参会者的互动(发言稿中要有相关语句体现出。

【同题拓展】

试题来源:韶关市2021 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他们在充分探讨与论证的基础上,就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处罚措施提出了修改建议,该建议获得修订部门的认可与采纳。

材料二:在当前时代,有些人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在校园里,有些同学漠视班级尧、学校事务,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管理都是大人的事,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

为此,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了“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及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以高三(1)班同学“治平”的名义就此向振华中学全体同学写一封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解析】

一、任务解析

为此,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了一次“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题班会,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结合你的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结合上述材料,请以高三(1)班同学“治平”的名义向振华中学全体同学写一封倡议书。

1.第一句话给出了写作的具体情境和主题。

具体情境是振华中学高三(1)班召开主题班会。其中,“振华中学”暗含中学生要勇担振兴中华的重任之意,高三是一个特殊节点,意味着学生即将由中学毕业,走向成年,迈向社会,担当社会责任。

主题是“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参与社会活动”是做法,“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根据材料可知,社会活动既含学校、家庭活动,又含广义的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是目标与方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指向“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此处为责任担当与参与实践。意即青年要积极参与各类事务,肩负青年责任,担当时代使命。

2.第二句话给出了写作文体要求和写作内容要求。

文体是倡议书。倡议书的基本格式要符合要求,必须有称呼语、落款、时间、标题。其中,如果只有主标题,主标题要出现“倡议书”;如果采用副标题,则主标题无须出现“倡议书”,但副标题必须出现,副标题的位置在主标题下一行偏右。称呼语必须正确,必须是振华中学全体同学,称呼语必须在文章开头顶格。落款必须为“治平”,“治平”暗含“治国平天下”之意,暗扣主题,日期不限。但落款与日期必须在文尾右下角,落款必须在日期上一行。另外,作为倡议书,必须要有具体的倡议内容。

写作内容要求有两点。一是“请结合你的自身经验、体会或社会现实”,即引导学生落实关注生活与现实的要求,考虑身边存在的相关现象,做到言之有物,论述真实。二是“结合上述材料”,要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紧密关联材料,不能仅将材料作为议论文的“引子”,应该结合材料深入思考和探讨“参与”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思考如何才能“积极参与”,做到“提升核心素养”。

二、材料解析

材料一: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他们在充分探讨与论证的基础上,就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处罚措施提出了修改建议,该建议获得修订部门的认可与采纳。

材料二:在当前时代,有些人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在校园里,有些同学漠视班级、学校事务,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管理都是大人的事,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

1.材料部分由两则材料组合构成。材料一是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具体事例,材料二是拒绝参与班级、学校或社会事务的思想观念或做法。两则材料呈对立关系。

2.材料一分析:第句“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事实陈述,中心词为积极参与;第句“他们在充分探讨与论证的基础上”是参与的前提,指明“参与”不能脑门一热,而是要有理、有效;第句“就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处罚措施提出了修改建议”为做法,体现积极关注社会现象,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充分发扬小主人翁精神的态度。第句“该建议获得修订部门的认可与采纳”是结果,可见学生正确参与社会事务是能够获得认可与接纳的。材料一从“如何做”与“做的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提示。

3.材料二分析:第句“在当前时代,有些人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当前时代”是现象产生的背景,“当前时代”的特征可以有较为具体的表现,如中美贸易战、中国复兴梦、高新技术竞争、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样的时代必然不会允许单打独斗者的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箱”是错误思想,可以根据时代特征思考这种思想的害处;第句“在校园里,有些同学漠视班级、学校事务,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为错误做法,“漠视班级、学校事务”是态度问题,“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是行为表现。“班级、学校事务”“社会活动”是对社会活动的具体阐释,可以从参与“班级事务”“学校事务”“社会活动”等角度进行探讨;第句“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管理都是大人的事,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学生的错误观点,割裂了学习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事实上参加社会活动是学习的具体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可以结合学习与社会的关系讨论参与实践的重要性。

三、立意参考

参与社会事务,担当时代使命;

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个人素养;

家事国事天下事,我在;

不做只会学习的书虫,要挑时代进步的重担等。

总而言之,立意要结合学生参与学校或社会事务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探讨。

可以从学生要参与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怎么参与的角度展开思考。

【佳作赏析】

01社会前行“我”须在,复兴使命“我”必担

——关于“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倡议书

振华中学全体同学: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相关”。社会前行的每一小步,都来自每个“我”淌满血汗的前进;祖国屹立的每个瞬间,无不包含每个“我”咬牙奋斗的坚持。有“我”,才会有时代绚烂和国家强大。因此,我向大家提出“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倡议。

“参与社会活动”,不是要“我”作为旁观者作壁上观、鼓掌加油,而是要“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出谋划策、鼓呼践行;“提升核心素养”,是要“我”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形成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实践能力。然而在我们周围,“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太多了。在校园里,有些同学认为参加社会活动和管理是大人的事,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有些同学漠视、不参加社会活动。前者没有意识到参与社会活动是学习的一部分,是提升自己担当、实践等素养的途径;后者把自己从社会中孤立出来,最终将被社会淘汰。我听过,一肚子知识的高分生在面试时被“社会实践”一栏挡住了脚步;也见过,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被实际操作转晕了头脑。可见,提升核心素养,参与社会活动应从学生时代开始。

当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共识,当地球逐渐成为最大的村落,你我应该知道,他人瓦上霜,最终也会变成自家门前雪。2020年的美国不就在疫情中上演了这一部大戏?目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重任,我们也应该彻底贯彻国家使命“我”在、“我”担的思想,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通过每个“我”的参与,最终实现大国崛起。上海的一群学生,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提出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意见并被采纳。这不正是体现了参与社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吗?积极参与、小心论证,既提升了自己的素养与能力,又促进了法制的完善,这样的少年,当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所以,振华中学全体同学,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从观念上改变自己,形成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的态度。从今天起,不漠视中印边境冲突中的血泪,不无感中美贸易的销烟未歇,不忽视中国崛起的阻力;从今天起,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关心春运与物价: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息息相关,自己的命运与社会、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

其次,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敢担当勇承担的品质,提升个人素养与能力。从今天起,当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时,请大家挽起袖子加油干;当班级活动需要学生参与时,请大家毫不犹豫举手说行:每一次践行、奔走、思考创新,都是你的成长与飞跃。

最后,把自己作为社会发展、国家崛起进程的一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走出学校,参加志愿活动,疏导交通、关爱老幼、打扫街道;放下笔来,参与禁毒宣传、制止校园暴力等等:你我的一小步,将是大国崛起和社会前行的一大步。

国之振兴,在于你我。所以,振华中学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勇敢担当,让我们做有新素养,能助推国家发展、社会前行的新一代青年吧。

倡议人:治平

XX年XX月XX日

02晓江湖事,参庙堂言,于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关于“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核心素养”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样是新时代的高中生,有的同学积极参与法律法规的修订,关爱未成年人,我十分感动;有的同学只顾学习,无视班级、学校事务,漠视社会活动,我痛彻心扉。我以为,参与社会活动与积极学习并不冲突,在参与之中活学活用,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方能成为国之基石,国之脊梁。

作为振华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我满怀着期待向全体同学提出倡议:好好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自己核心素养,成为振兴中华之人。

《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并非一味读书,而是要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涵养我们的核心素养,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中学生积极参与修订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己之心关注身边乃至陌生的未成年人,这本身就是人文情怀素养的展现;当中学生合作学习,充分探讨与论证,不止是扩充了知识储备,还提升了团队的合作能力,求知求真的探究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在于知识储存的多少,而是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中去活学活用,让有限知识在生活中绽放无限的光彩,这恰是闭门读书所欠缺的。

退一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真的能成就我们吗?当我们面对尘世繁华,我们真的有与物质抗衡的力量么?我们还能像黄文秀那样,放弃北京优渥的生活条件,奔赴山区扶贫吗?当我们一直等待所谓的“长大”,我们能像秦玥飞那样,年纪轻轻就扎根田垄,在荆棘和贫穷中茁壮成长吗?恐怕,那时的我们只能成为林徽因笔下的知识分子,到哪儿都有着和百姓、和生活的隔阂,又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方能涵养核心素养。在此我倡议:

第一,我们要读书,但是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成绩而读书,带着隔阂而成长,不仅是个体之失,更是社会之殇。

第二,要读书,但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得关注时事政治,参与社会活动。无论是在校园诵读,还是在书斋握笔,我们也都需知晓江湖事,参庙堂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亲爱的同学们,在提升核心素养的路上,读书与实践活动并不矛盾,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不就是鲜活的典范吗?

少年振衣,可做万里风帷看;少年瞬目,亦可做万古清流响。愿我们同学们,能怀揣一颗关怀世人之心,参与社会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起核心素养。

倡议人:治平

XX年XX月XX日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