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名师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2-27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体味诗人思想感情。 2.掌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3.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由诗歌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2.在课堂笔记上誊抄原文,用有色笔批注阅读。 3.写一篇不少于50字的读后感(文学短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点评本首诗歌: (1)这首诗“写了什么(诗歌中选择的意象及其与情感的联系等)”。 (2)这首诗 “怎么写的(思路、手法或者语言风格)”。 (3)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我们既可以写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情感、观点,又可以写下我们读者阅读后获得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开学之初学过一首词,叫《鹊桥仙》,大家记得吗?它的作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深情款款的婉约词收割了一大波粉丝,其中有一位女粉丝,她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唐介的孙女。她痴迷秦观的词,在分娩前的晚上,她甚至梦见了秦观,因秦观字少游,她便与丈夫商量,给儿子取名游,字务观。这就是陆游名字的来由。 一句话评价:在你印象中,陆游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他的诗文更多的是直白的表达激愤的情绪,今天这首如何? 二、学习目标 三、知人论世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爵齿,或流涕痛哭……会秦丞相桧用事,变恢复为和戎……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陆游 《跋傅给事帖》 四、初读疏通 1.指读(纠正字的读音。) 2.批注展示——生、师对前面批注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与补充。 五、品读赏析 1.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颔联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仅仅在于刻画春光吗? 这两句不仅刻画春光。 “一夜” 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陆游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反衬了诗人落寞的情怀,显得含蓄深蕴,与全诗表达的感情一致。 2.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颔联表面上写尽江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还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表面上写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②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闲居无聊,不想沾染京都官场的恶浊,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六、研读探究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所选意象及情感表现重点上的差异。 从意象上看《临安春雨初霁》中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等意象给人以清新闲淡的感觉,而《书愤》中中原、山、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衰鬓等这些有气势力度的意象给人以壮阔沉郁的感觉。《临安春雨初霁》意象以实为主,叙述现在;《书愤》意象以虚为主,回忆过去。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情,但前者悲伤,后者愤懑。 《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相比之下,后诗更催人泪下 2. 刘小川在《品中国文人》一书中这样评价陆游:“读陆游,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活得非常较真的人……当然不是去一味计较个人私利。”回顾所读的有关陆游的文字,谈谈你对刘小川这段话的理解。 七、回顾总结 1.《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乐景写哀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表现出诗人心中蕴含的无限愁绪。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时,诗人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郁愁情,表达了诗人的牢骚与感伤。 2. 理解性默写。 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陆游,站成了高高耸立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的一座爱国主义情怀的丰碑。 八、作业 1.背诵《临安春雨初霁》、《书愤》。 2.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3.批注《李凭箜篌引》。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