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参赛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2-24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检测拓展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的价值规律。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课堂知识点拨】 1.题解: 《种树郭橐驼传》:给一个以种树为业的名叫郭橐驼的人写的一篇传记。名为“传记”, 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实际上是一则讽喻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即借助传记的形式说明一定的道理。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道家却说:“如果圣人不死,大盗就不会停止。只要砸烂斗斛、折断秤尺,人民就不会争夺了。”)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 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柳宗元的传记: 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 寓言:继承传统,并加以发展。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如《黔之驴》。 2.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他参加了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王叔文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因又称柳柳州。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代表作《封建论》。 柳宗元的诗:幽峭疏淡,用功精细,苏轼认为柳诗在韦应物之上,说他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也就是杨万里所说“句淡雅而味深长”。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 3.课文解析 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1。 【注释】1橐(tuó)驼:骆驼。 2 始:最初。3病瘘(lǚ):患了驼背(脊背弯曲的)病。瘘:骆驼,今作“偻”,驼背。 病:动词,患病。4隆然: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然:形容词词尾。 伏:弯下腰、俯下身体。 5有类:有些像(类似)。者:……的样子,代词。 6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号,起外号。 7之:代词,指起外号事。 8名我固当(dàng):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名,称呼,名词作动词。固:确实。当:恰当。9因:于是,就,副词。舍:舍弃。其名:他原来的名字。10谓:称为。云: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 【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2.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注释】11长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12业:以……为业,名词作动词。13为观游及卖果者: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为,从事,经营。 “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4争迎取养:争着迎接雇用(郭橐驼),取养:雇用。15或:表假设,假如。移徙:指移植。徙,迁移。 16且:而且。 硕茂:高大茂盛。17早实:早结果实。 实,结果实,名词做动词。以:而且,连词,作用同“而”,并且,表递进。蕃:多,形容词作动词,结很多果实。18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者字结构。窥伺:偷偷地察看。效慕:仿效,慕也是"效"的意思。窥伺效慕:暗中观察,羡慕效仿。19莫:没有谁,否定代词。 如:比得上,动词。 【译文】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或者卖水果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3.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注释】20有问之: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 21木:树。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名,可译“我”。寿且孳(zī):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 孳,繁殖。 22天:指自然生长规律。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致,动词,使达到。 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23凡:大凡,凡是,表示概括,副词。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性,指树木固有的特点(种树的方法)。24其:代词,它的。 本:树根。欲:要。舒:舒展。培:培的土,名词。25故:旧,用原有的土。26筑:捣土。密:结实。27既然:已经这样。已:(做)完了。28勿动:不要再动它。 勿虑:不要再担心它。 29去:离开。顾:回头看。 30其:如果,连词。 注意补充条件:移栽时。 莳(shì):种植。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31其:如果,连词。 注意补充条件:移栽后。 置:放在一边。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 3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不会丧失了。则:那么,连词。者:助词,无义。全:动词,保全。得:动词,得到,不丧失。 33不害其长:不妨害它的生长。而已: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34硕茂: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35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36早而蕃: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而:连词,递进。37根拳:树根拳曲。 土易:更换新土。38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构。焉:句中语气词,无义。 39苟:如果,连词。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有……者:有……的人。 40爱之太恩:爱它太情深。恩,有情义。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41忧之太勤:担心它太过分。42甚者:更严重的。甚,严重。43爪其肤:掐破树皮。爪,掐,作动词用。以:表目的,连词,用来。验:检验,观察。生枯:活着还是枯死。 44疏密:指土的松与紧。45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不译。 其实:这实际上。 46不我若:不若我,不及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若,及,赶得上,动词。 【译文】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注释】47之:助词,的。道:指种树的经验。 48之:代词,指种树之“道”。官理:为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49而已:罢了。 50官理:治理百姓。51长(zhǎng)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 烦其令:不断发号施令。烦,使繁多。 52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焉:代词,同“之”,代百姓。 53而:但,连词。 卒以祸:以(之:烦令)祸(民)。卒,最终。54官命:官府的命令。 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 55勖(xù):勉励。植:栽种。56督:督促。获:收割。57缫(sāo):煮茧抽丝。 而:通“尔”,你们。绪:丝头。早缫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58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 59字:养育。60遂而鸡豚(tún):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遂,顺利地成长。豚,猪。61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 62木:梆子。 召:召唤。63吾小人:我们小百姓。辍飧(sūn)饔(yōng):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以:来,连词。劳吏者:慰劳当差的。 64且:尚且。暇:空暇。何以:以何,靠什么。蕃吾生:蕃衍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的人口兴旺。安吾性:安定我们的生活。性,生命。65病:困苦,穷困。怠:疲倦。 66若是:像这样。 67与吾业者:与我同行业的人,指“他植者”。其:大概,语气词。类:相似。 【译文】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5.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注释】 69嘻:叹词,表示高兴。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70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71传:作传。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戒:鉴戒。 【译文】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戒示。 【知识点总结】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病偻 (脊背弯曲) 2、甚善,名我固当 (本来)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仿效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滋长,繁殖,生长得快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勉励 6、早织而缕 线,这里指纺线织布 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使(我们人口)兴旺 8、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戒鉴 9、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 10、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 11、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12、移之官理(治,统治) 13、字而幼孩(养育) 13、遂而鸡豚(成,养大) 1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 二、通假字 (1)既然已 “已”通“矣”,了 (2)字而幼孩 “而”通“尔”,你的 三、一词多义 1、业: 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 术业有专攻 职业,技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业 以共济世业 事业,功业 若业为吾所有 已经 2、如: 莫能如 及,赶得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 到……去 日初出大如车盖 好像 洛阳亲友如相问 如果 公屡促之,必如约 按照 3、性: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本性 凡植木之性 性质、方法 性行淑均 性情 4、理: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道理、方法 当户理红妆 整理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治理得好 5、尔: 官命促尔耕 你们 君尔妾亦然 这样 无他,但手熟尔 罢了 非死则徙尔 表示肯定语气 6、病: 故病且怠若是 困苦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生病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毛病,不足 7、虽 :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连词,即使) 8、因 : 因舍其名 (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以为号焉 (连词,表示结果,于是) 击沛公于坐 (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9、且 :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连词,况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姑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连词,尚且) 四、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驼业种树 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4、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抓 7、鸣鼓而聚之 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若不过焉则不及 (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六、句式 1.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2.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 七、难句翻译 1、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译: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2、吾又何能为哉 译: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译: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译: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 5、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译: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 6、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译: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 【艺术手法】 一、简洁而生动。 在一篇文章中,简洁和生动是不容易共存的。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二、对比与映衬。 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写法也是这种寓言风格的需要。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三、婉约而多讽。 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四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课堂即学即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偻,隆然伏行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B.且硕茂,蚤实以蕃 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背离,远去 【答案】B【解析】“实”为“结果”。 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开 D.则又爱之太恩 恩:恩情 【答案】D【解析】“爱之太恩”意思是“爱它太情深”。所以“恩”,有情义。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不如因而厚遇之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则不然 则请立太子为王 【答案】C【解析】两个“虽”都是“虽然”的意思。A副词,就/副词,趁此,B目的连词,来/介词。因为,D副词,却/副词,就。 4.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A.郭橐驼“本舒”,“土故”;其他人“根拳而土易”。 B.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虽曰爱之、忧之,其实害之、仇之”。 C.郭橐驼“培平”,“筑密”,其他人培土“若不过焉则不及”。 D.郭橐驼“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他人“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郭橐驼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故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虽曰爱之、忧之,其实害之、仇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答案】D【解析】与正史写法不同,本文是传记,兼具寓言性质,但并非议论说教,而重在托讽。 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分) (2)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分)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4分) 【答案】(1)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3分,“孳”“天”各1分,其他1分) (2)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3分,“爪”“本”各1分,其他1分) (3)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低贱鄙陋,承蒙得到超常提拔,而且优惠深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别有企图呢?(判断句、被动句句式、“盘桓”各1分,其他1分) 【课外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①。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想,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②,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系孙:远世子孙。 ②郁悼:通“郁陶”,忧思郁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古为侔 齐等 B.与之图事 谋划 C.以男女质钱 以人或财物抵押、担保 D.时人义之 通“议”,译为“议论” 【答案】D【解析】D时人义之的“义”是意动用法,应译为“认为..有义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当时流辈咸推之 B.与同辈七人俱贬 如何与母偕行 C.为骚文十数篇 览之者为之凄恻 D.吾于禹锡为执友 名动于时 【答案】B【解析】B两个“与”都是介可“跟,同:A第一个“之”是结构助可“的”第二个“之”是代诃“他":C第一个“为”是动词“写作”,第二个“为”是介可“被D第一个是介可“与,跟”,第二个“于”是介诃“在”。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全都直接表现柳宗元的品行才学的一组是( ) 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②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 ③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④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⑤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⑥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答案】C【解析】②写的是柳宗元遭放逐的经历和体验,③说的是读者读屈原骚体文章后为他悲像的经历而伤心,讲的是观家使裴行立为柳宗元处理善后的事迹.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多次升官,又多次遭贬官,起起伏伏,而他一生著述颇盛,坎坷的仕途境遇又造就了他感时伤世的文学创作。 B.王叔文曾经将柳宗元等人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后来运动失败,王叔文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C.柳宗元不忍心看到好朋友刘禹锡远赴边疆播州任职而不能与年老的母亲团聚,因此主动提出要与刘禹锡交换任职的地方。 D.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大胆改革柳州恶俗,并且出私钱将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答案】B【解析】“王叔文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不正确,应该是“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起都被贬请了。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答案】禹餐有母年高/今为都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储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每2处扣1分) (2)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答案】于是立即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投给刘禹,自己却到播州上任。(翻译出“草”1分,译出“以”1分,句意1分.)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答案】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都不以教千里为远来跟随柳宗元学习。(翻译出“远”的意动用法1分,译出“师法”1分,句意1分.) 【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之孙。曾伯父祖爽,是高宗朝的宰相。父亲柳镇曾任太常博士,最后官做到侍御史。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裴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子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昌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即起草奏室,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一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都不以数千里为远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