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2-24 手机版 | ||||
安徽省肥西中学 钟义民 【设计思想】 《种树郭橐驼传》名为传记,实为典型的寓言故事,短小隽永,写法灵活,充满生活气息。本课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参与对话,由言及文,由文及道,运用品读涵泳、研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趣和意蕴,采集文言之美质,陶冶情操,培养情怀,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翻译理解,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等义项。 2、提要勾玄,概述文意,整体把握由养树移向养人的行文思路。 3、品味探究,领会顺天致性、休养生息的治民之理。 【教学重难点】 1、领悟借种树事例以托讽的灵活章法,感受饶有趣味的人物语言和生活场景。 2、体味借寓言说理的写作艺术和运用对比阐释观点的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语,激趣入文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陶渊明)“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杜甫)“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古人勤于植树,留下许多种树的诗文和佳话。其实种树是一门学问。它不仅可以绿化环境,造福人类.还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想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 二、诵读积累,理解翻译 1、师问生答,简介柳宗元。 2、检查诵读,读准并识记字音。 3、实词检查,掌握用法。 名我固当: 名词作动词,取名。 驼业种树: 意动,以……为业。 早实以蕃: 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其莳也若子: 种植。 移之官理: 名词作动词,统治。 爪其肤而验其生枯: 名词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抑耗其实: 它的果实。 今义:事实上。 故病且怠: 穷困。 今义:疾病。 字而幼孩: 养育。 今义:文字。 三、对比整合,文章写法 1、筛选信息: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概括为哪几条?请用文中词句回答。 (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结果)“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2、比较信息:其他种植者和郭橐驼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方法)“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态度)“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矣” 小结:郭橐驼懂得遵循树的生长规律,相机而动,而其他植者不顾树的生长习性,急于求成,最后适得其反。在两者比照中,孰对孰错显而易见。 3、齐读过渡句“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作者借郭橐驼之口揭示了当地的什么突出问题? 交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吏治不善) 读出描写“吏治不善”的文字,说说它的表达特色。 交流:铺陈手法,集中表现,有言有行,细致人微:多用短促的排比句,两个“尔”、五个“而”和七个动词令人足以想见官吏嚣张、不可一世的气焰。 4、诵读第2—4段,养树之道和治民之理该是什么关系? 交流:先谈“养树”,以“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起首。后论“治民”,以“吾又何能为哉”收尾,运用了映衬的写法,前后照应;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树尤如此,人何以堪!“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行文充满了强烈的现实精神和讽谏意义。 补充史料: (ppt显示)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政令烦出,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写作意图:警示统治者整肃吏治,宽简为政,顺应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以维持承平之世。 写法归结:简洁生动;对比映衬;婉约多讽。 四、审美感知,人物形象 1.文章主人公郭橐驼是一个很有意味的人物,朗读第一段,这里围绕标题中哪个词来交代了他的基本情况?用几个词总结他给你留下的印象。 交流:“橐驼”,即人物绰号的由来。 品味: “不知始何名”——身份低微,来自下层,默默无闻; “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曰‘驼”’——吃苦耐劳,有奉献品质;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心胸豁达,性情开朗; 人物形象: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2.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小人物来讲述种树和养人的道理? 探讨: A、他是劳动人民的一员,能够真正了解黎民疾苦。反映真实的社会弊病,虽其貌不扬,却乐观自信。有顺其自然的人生智慧,由他之口娓娓道来,更为合情合理,合乎逻辑。 B、联系《庄子》一书中所写的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人,集外表丑与心灵美于一身,探寻美的真谛,留下不尽之意给读者以回味。 五、拓展探究,深入思考 1、本文与《捕蛇者说》在政治主张上有哪些异同点? (ppt显示)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交流参考: 相同点:改善民生,以民为本;借故事言“道”。 不同点:本文重在劝诫统治者改善吏治,顺应民性,而《捕蛇者说》主要是提出减轻苛捐杂税的主张。 2、谈论发言:你怎样看待文章流露出来的“崇尚本性自然”的哲学观? 要点:作者承继了老庄学派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但也存在差别。“贵自然”不等于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强调了解规律,利用规律,因势利导,适度掌控。姿态是积极的进取的,本文正可以反映出儒、道两家思想结合的品质。 3、每课推荐阅读:《段太尉逸事状》、“三戒”(《临江之麇》《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结束语:柳宗元的许多著名诗文都是在贬谪永州、柳州时期写成的。事实上,不管在顺境时还是逆流中,作家总是怀着一颗忧国忧民、关怀众生的热心,为官做事,处世做人,让生命在寂寞中闪耀出自己的光芒。文坛一支墨笔,描绘人世万象,婉谏政治得失.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士大夫身上那种正直、奋进、勇于担当的高尚人格,也正是这种人格,点化了我们民族的精魂。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