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参赛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2-22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 2.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的文脉,领会古代散文章法之妙 3.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款款深情,把握其中承载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特有的细节抒发情志产生的独特美感 第 一 课 时 【教学任务】: 走进作家归有光+深情朗读,纠正字音+自读攻读,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激发兴趣 “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 正所谓“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 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 二、走进作家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 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内容翔实、文字朴实,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三、深情朗读,纠正字音 渗(shèn)漉(lù)修葺(qì)垣墙 栏楯(shǔn) 偃仰 万籁 斑驳 珊珊可爱 迨(dài) 异爨(cuàn) 逾(yú)庖(páo) 老妪(yù) 先妣(bǐ) 汝姊(zǐ) 呱(gū)而泣 门扉 阖门 象笏(hù) 扃(jiōng)牖(yǒu) 枇杷树 亭亭如盖 四、自读攻读,理解文意 段一: 项脊轩,旧(旧日的,原来的)南阁子也(判断句)。室仅方丈(古今异义,古义,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渗漏),雨泽(雨水)下(名词用作状语,下,朝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放置的地方)。又北向(朝向北方),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修补),使不上(名词用作状语,上,从上面)漏。前(名词用作状语,在前面)辟(打开)四窗,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于)周庭(省略句),以(北墙)当(对着)南日(省略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明亮的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倒装,状后),旧时栏楯(栏杆),亦遂增胜(美)。借书满架,偃仰(俯仰、休息)啸歌,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古今异义,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错杂),风移影动,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可爱。 段二: 然余居于此(倒装,状后),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在此以前),庭中通南北为一(数词用作名词,整体)。迨(等到)诸父异爨(分家),内外(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古今异义,古义,到处)而是。东犬西(名词状语,向西)吠,客逾庖(厨房)而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鸡栖于厅(倒装,状后)。庭中始为篱,已(不久后)为墙,凡(总共)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去世的)大母婢也(判断句),乳(名词用作动词,哺育)二世,先妣(去世的母亲)抚(对待)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倒装,状后),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而,通“尔”,你的)母立于兹(这)(倒装,状后)。”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妪)语未毕(省略句),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古今异义,古义,15岁少年)读书(于)轩中(省略句),一日,大母过(到这里来)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整天)默默在此,大类(很像)女郎也?”比(到,等到)去,以手阖(关)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名词作动词,有成效成果),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瞻仰,看)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段三: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经过)。余扃(关闭)牖(窗户)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殆(恐怕、大概)有神护者。 段四: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嫁到我家来),时(名词用作状语,不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靠)几学书(名词作动词,写字)。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那么)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形制,规制)稍异于前(倒装,状后)。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段五: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名词用作状语,亲自)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伞盖)矣。 五、分类整理: 一)、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二)、古今异义 1.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 今:庙宇里的住持) 2.三五之夜(三五,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今义:表示数目不多,约数。) 3.墙往往而是(往往,古:到处 今:经常) 4.余自束发(束发,古:少年,15岁 今:扎头发)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垣墙周庭(砌上围墙) (2)客逾庖而宴(吃饭) (3)乳二世 (用乳汁喂养) (4)吾家读书久不效(有成效,此指考取功名) (5)执此以朝(上朝) (6)或凭几学书(写字) 2.名词用作状语 (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名词用作状语,下,朝下,上,从上面) (2)前辟四窗(名词用作状语,在前面,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 (3)内外多置小门(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外) (4)东犬西吠 (名词用作状语,向西面) (5)时至轩中(名词用作状语,不时)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用作状语,亲自) 3、数词用作名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四)、句式 1.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无标志词) 译: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 2.省略句 (1)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译:我从童年起就在轩内读书。 (2)以当南日。 译: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 (3)语未毕,余泣。 译:(老婆婆)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 3.倒装句(状语后置句) (1)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译:又在庭院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 (2)居于此 译:在这里居住 (3)鸡栖于厅。 译:鸡在厅堂里栖息。 (4)连于中闺 译:与中闺相连 (5)而母立于兹 译:你的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 (6)其制稍异于前 4.被动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译: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 五)、重点实词 1.案:几案,桌子。 2.顾视:环看四周。 3.修葺:修缮、修理,修补。 4.栏楯: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5.迨,及,等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6.凡,总共。 7.再,两次。 8.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9.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10.扃牖:关着窗户。 12.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13.几,小或矮的桌子。 14.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15.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一词多义 1.始 室始洞然(副词,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副词,起初,起先) 2.过 日过午已昏(动词,偏过) 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 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3.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副词,每次)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副词,常常) 六)、重点虚词 1.而 余扃牖而居(连词,表修饰)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 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代词,你的) 呱呱而哭泣(连词,表修饰) 2.为 始为篱,已为墙(动词,扎/砌) 轩东故尝为厨(判断词,是) 庭中通南北为一(判断词,是)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为,给) 余稍为修萁(介词,为,给) 3.以 以当南日(连词,表目的,用来) 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 执此以朝(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 4.之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他日汝当用之(代词,指象笏) 儿之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助词,调节音节) 5.然 室始洞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余居于此(连词,然而,但是) 第 二 课 时 【教学任务】: 疏通文意,分享交流 + 速读课文,重温故事+ 品读课文,海报构思+归有光和三位女性的故事+项脊轩的喜和悲+项脊轩中的归有光 【教学过程】: 一、特点导入,激发兴趣 古代散文中,有一篇叙述的不是金戈铁马的斗争生活,也不是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而是围绕自己的书斋兴衰叙述家庭琐事。但正是这样一篇平和质朴的书写家庭“三世变迁”,自己和家人点滴生活的散文,却被清代桐城派大师姚鼐说成是“太仆最胜之文”,被人称为“明文第一”。这就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一起走进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睹文章风采,完成学校组织经典古代散文海报展,对此文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 二、疏通文意,分享交流 1.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四人小组互相交流 2.教师答疑解惑 三、速读课文,重温故事(时间、环境、人物、事件、情感) 1、请根据文章以及你了解的背景填空: 时间 初记1525(18岁) 补记 1538年后(31岁后) 环境 项脊轩(1段)(5段) 人物 事件 情感 明确: 时间 初记1525(18岁) 补记 1538年后(31岁后) 环境 项脊轩(1段)(5段) 人物 诸父 老妪 先妣 大母 吾妻 事件 分家,母亲关爱,祖母鼓励,夫妻恩爱,妻亡伤悲 情感 多可喜,亦多可悲——志向 四、品读课文,海报构思 请各小组设计海报的构思(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归有光和三位女性的故事:三个场景,分别是归有光和母亲、祖母、妻子的画面 项脊轩里的故事:读书、分家、嘱咐、结婚、植树 项脊轩的喜和悲:读书之乐、分家之悲、思亲之悲 项脊轩中的归有光:五个场景推进 五、精读课文,海报内容 项脊轩中的五个不同时期归有光:五幅画,五个场景推进 1.修葺一新的项脊轩,归有光读书之乐 段1 第一幅画:画面上兰桂飘香,修竹吐绿,“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白天,则“日影反照”,外界“万籁有声”,小院却“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独坐轩中归有光之所见所忆(三个附带画面) 第二幅画:归有光独坐轩中,所见所忆。三幅附带画面。 他的所见:他在轩中勤奋读书,见到诸父分家,家族的分崩离析,“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鸡栖于厅,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归有光无限悲伤。 老妪给他的回忆:居于中闺的年轻少妇,隔壁的乳母和乳母怀里的婴儿。婴儿的“呱呱而泣”惊动了少妇归有光的母亲,她起身来到隔壁门前,“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乳母“从板外相为应答”。归有光母亲的虚弱、朴素、柔和、慈祥,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归有光无声地哭泣。 他的回忆:一个“束发读书轩中”的少年,一个是头发花白的老祖母。一天,祖母来到轩中,手抚少年的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离开时,开了门,沉思着,自语着:“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过了一会,又拿来一象笏,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疼爱孙子,把振兴归家家族的一切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归有光长号不禁。 3.轩中夫妻琴瑟相合之乐 第三幅画:一对小夫妻在轩中的对话和甜蜜生活。妻子软语,丈夫温存,“时至轩中”或询问古事,或倚桌读书,或转述诸小妹话,小天地中,生动展示丈夫勤奋读书,妻子的贤惠和陪伴,甜蜜恩爱。 4.寂寥的项脊轩和归有光 第四幅画:妻子亡故之后,归有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个人孤孤单单,“吾妻死”,他的大悲伤,彰显在“室坏不修”,心爱的书房坏了,却再也提不起原先修补的兴趣,“人面不知何处去”,那一点一滴的肝肠寸断转化为不见“可爱的景色”。“其后两年,余久卧病无聊”,生活中没有妻子的陪伴,没有亲情的滋润,让他身体抱恙生活百无聊赖。即使修了书房,也常年在外,无法承受一个人在书房中的伤心地的痛苦。 5.归有光的项脊轩枇杷图 第五幅画:“庭中枇杷图”,从远处看,枇杷树静静地屹立于庭中,有如自己思想中驱之不散的亡妻的魂灵;到近处看,它则高高耸立,如同一把撑开的巨伞。 六、美读课文,海报色彩(五彩与黑白灰:喜和悲) ★项脊轩之色彩斑斓——喜: 一、三、五幅画是色彩鲜艳,人物年轻鲜活生动,富有生命的活力,这是归有光在轩中体味到的“喜”。 第一幅图,日影,月光,兰桂,竹木,雨泽,微风,动和静,有声和无声融为一体,给人以柔和,静谧,和谐,愉悦,清新的美感。 第三幅画,夫妻读书、学书、温度,甜蜜恩爱,深情款款。 第五幅画:枇杷树静静地屹立于庭中,高高耸立,如同一把撑开的巨伞。 ★项脊轩之黑白灰——悲: 二、四幅画是采用黑白灰色彩,人物多为伤感,这是归有光在轩中体味到的“悲”。 归有光更是悲伤、哭泣、长号、积毁销骨的形象。 第二幅画归有光独坐轩中,附带三幅小画,所见分家悲伤,与老妪回忆母亲的哭泣,回忆祖母的长号。第四幅画,回忆亡妻的轩坏,久病积毁销骨。 七、赏读课文,志向如何? ★题目为项脊轩志,但文中记忆了琐碎的生活,生活中的喜和悲。那志彰显在哪里? 1.我们一起看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从这段议论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以守丹穴的巴蜀寡妇清和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与处败屋寒窗之下的自身相比,既自慨局促,又有自矜抱负之意。“坎井之蛙”的自嘲,含有对凡夫俗子的反讽与孤芳自赏的意味。 2、文章是两次记录完成。 这是作者18岁第一次写文章的结尾,恰恰是卒章显志。他的志向是在这小小的轩中通过勤奋读书,自我不断奋斗提升,将来有一天能够考取功名,扬名天下,像巴蜀寡妇清和高卧隆中的诸葛亮那样。 这样,我们才能读懂,第一段的轩中之乐,这是他读书的动力,苦读中有精神志向支撑,所以是那样从容,静谧。 轩中之悲,诸父分家,家族衰败,母亲的关爱,祖母寄予厚望,都成为他努力发奋读书的最强大的动力。他要考取功名,振兴家族。 后来夫妻恩爱,也在轩中苦读,为了妻子,为了家庭,有一个好的未来,更加让他努力苦读。 3、第二次记录的时间是31岁的志向。 29岁之时,妻子亡故,“室坏不修。29-31岁,“余久卧病无聊”。这看似是他对妻子亡故之后的悲伤,但如果从志向实现角度分析,也能看到是他读书科举考取功名一事的无所成就,对他的巨大打击。但是作为少年成名的才子,他对自己又有着坚定的信心。 (作为大才子的归有光,幼年就聪颖过人,不同寻常。九岁即能写成文章,十岁时就可以洋洋洒洒写出千字长文了。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在弱冠之年,院试第一名,被增补为苏州府学生员。他开始了乡试之路,志在必得的归有光却落第了。而且是一次又一次,五次落第,15年就这样过去了。第六次乡试,举人第二。36岁开始考会试,九次会试,最后在六十花甲之年成为贡士。) 4.庭中枇杷树: 那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还在,是妻子亲手所植。他对亡妻的思念依旧,但似乎也让我们看到,这也是他志向的象征,科举之路异常坎坷,但是他仍然坚持向前。他的志向,从最初的只有考中功名,似乎增添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好好珍惜眷恋亲情,比如著书立说,比如教书育人,比如品行修养……还有经历几次人生悲喜之后的看透,内心的平和。 最后的人生,读书、讲学、谈道,让归有光更是名声远播,海内学者都尊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在科举上还未成功之时,在读书做学问上已是名满天下。 八 、小结 + 再读文章,体会情与志,感受细节之美 九、作业: 选择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表达亲情的感受。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