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公开课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2-20 手机版 | ||||
一、导入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等,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过去 60多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今天,让我们走进剧本《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板书题目)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剧本情节,体会“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巧妙构思,了解“卷轴式”的结构特点; 2.鉴赏本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蕴丰富的潜台词。 教学重点 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三、 学习活动之一:文本研习昨天我们预习过了。这篇话剧的最后一句话是:“将,你完了”。这句话在什么场景下说的呢?又有何深意吗? (一语双关,两层含义:一局棋结束了,你输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大清朝完了,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 戏剧中还有一个人说了类似的话,那就是:“二爷,大清国要完了。” 常四爷怀着怎样的心情说的这句话?(无奈、伤心、激愤)学生朗读这句话(一读、二读、齐读、评价)常四爷在何种情况下说出的这句无奈之语?(P61—P62)乡妇卖女话剧中还有哪些情节暗示着大清国要完? 任务一:文本梳理,理解“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构思假如你有机会穿越时空,来到老舍先生笔下的裕泰茶馆。 透过你的眼,你看到这小小的茶馆里的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小标题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分钟) 交流展示:(相机板书)(选择其中的四五条板书) 1、秦庞交锋(P62—P63): 维顽矛盾(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尖锐斗争。) 2、康六卖女 p65: 农民破产(穷困潦倒,民不聊生,社会黑暗) 3、常四爷被抓(P64—P65): 腐朽黑暗(爱国人士被抓,保守势力对舆论 2及进步人士严密控制。) 4、太监买妻(P65):荒淫无耻(清廷的腐朽、奢靡) 5、马五爷发威(P57)洋势力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6、二德子耍横(P57)地痞遍地 7、刘麻子售洋表(P59): 洋货冲击,清廷无能 8、众茶客议论(P63)漠视变法(不理解、误解、或坚决反对维新变法,戊戌变法严重脱离群众) 9、常四爷骂洋货——洋货倾销 10、鸽子之争——阶级对立 11、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实业救国 老舍的《茶馆》表现 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变迁。但他说:“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的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和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 (投影)(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板书)(突出重点) 小结:“卷轴式”的平面结构: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 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整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组成的,是平面展开的。形成“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图卷戏)。这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写法完全不同。(投影)(突破难点) 四、任务二:精彩情节鉴赏(分析潜台词,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在这些情节中,你最欣赏最喜欢哪一个情节?说一说你的理由。以“秦庞交锋”为例鉴赏过程: 1、同位组合自由读 2、单独读(朗读指导) 3、角色朗读 4、师生角色朗读(听了大家都这么好,老师也有抑制不住朗读的热情,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组合,进行角色朗读呢?) 交流展示要点:丰富的潜台词“秦庞交锋”为例:丰富的潜台词,表面是问安、奉承,实则暗藏杀机,每一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 比如“秦庞斗嘴”的语言尤为精彩,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潜台词,每句话都有弦外之音。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秦仲义听出敌意,先是礼数周到喊一声“庞老爷”,继而假装关心庞老爷的心情状态,表面是应酬和讨好,实则暗讽,“这两天”背后是说你只是暂时安稳,前些日子你也有惶惶然的时候,不要太得意,高兴得太早。“天下太平了”“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庞太监自然听出其中含意,尤感不爽,开口谈国事,一个“那还用说吗”表示应答和回击,派头十足,以谭嗣同问斩一事炫耀保守派的胜利,“天下太平了”意即我不仅是这两天安顿,以后我都安顿。随后又提出警告,开始放狠话,言外之意是谁敢支持维新派,谭嗣同就是下场,你秦仲义小心着点。我早就知道!秦仲义接受了警告,但不服软,不畏惧,意即你不用威胁我,同时,一方面是知道变法掉脑袋但还讲维新,表示他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是早就知道自上而下的变法长不了,还是认为实业救国才是良策,不吃庞太监的含沙射影,让庞有点悻悻然,因为变法的失败没影响秦仲义发财。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第一回合不分伯仲,庞太监见警告无效,退一步寻求新的攻击点,以经济实力为借口发动进攻,意即你不老老实实学聪明点,你那点财产怕是都不保,以个人利益为恐吓点。 再比如第一幕结尾“将!你完了!”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局,也达到了老舍 “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秦庞交锋,塑造了秦仲义和庞太监两个人物形象,那其他情节又为我们塑造了哪些主要人物形象呢? 五、(转入任务三:认识“大茶馆”里众生相)在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请用最凝练的语言为这个人物绘一张脸谱。(3分钟)成果展示: 1、王利发:贯串全剧的线索人物,旧中国广大市民的典型代表。圆滑世故,谨小慎微。茶馆掌柜,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意的唐铁嘴,他不欢迎,但也只是“轻轻推开”;在房东秦仲义面前,他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种手段讨好。胆小怕事,不乏善良。“莫谈国事”纸条,提醒茶客“莫谈国事”;悄悄提醒常四爷“说话请留点神”。2、常四爷:爱国者的形象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常四爷看不惯官府兵营的人充当富人的打手,看不惯吃洋饭的人,在二德子等打手及宋恩子等官差面前不服软。爱国。忧虑洋货倾销,感叹“大清国要完”;看到康六卖女,他感慨“乡下是怎么了”。他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他怜悯乡妇母女,送给乡妇母女两碗面。 3、秦仲义:家道殷实,主张维新的民族资本家他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秦仲义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言辞凿凿地要收回茶馆;对常四爷买面给穷人的事不屑一顾;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似乎只有自己懂得怎样救国。他缺乏同情心,但敢跟保守势力针锋相对,主张“实业救国”。面对乡妇母女,他让王利发把乡妇母女轰出去;他把土地和买卖都卖了办工厂,认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面对保守势力的代表庞太监,他也敢锋相对,不甘示弱。这一形象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 4、松二爷:胆小而懒散的人 他心眼好,胆小怕事。二德子找碴儿,他好言相劝效;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他维护朋友但又不敢出头。他游手好闲,整日只知喝茶玩鸟。他是没有谋生能力的人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5、刘麻子: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他是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庞太监,从中牟取暴利。一方面在穷人跟前卖弄本事,一方面在权贵跟前奴颜婢膝,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六、任务四:活动延伸《茶馆》的第一幕,被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经历这次穿越旅行的你,结合文本,谈一谈对这“罕见”的认识和理解。 交流提纲: 1、 “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独特巧妙。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的聚集地,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有台词的人物就有二十多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中,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人物、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至卖女儿的农民、卖耳挖句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他们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2、卷轴式的平面结构。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在小范围之内的。整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组成的,是平面展开的,形成卷轴式的平面结构。这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写法完全不同。 3、人物台词高度个性化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即使隐去人物,单看台词,我们也可以判断是谁的台词。 例如:①轰出去!(秦仲义)②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王利发)③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乡妇)④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常四爷)⑤“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王利发)⑥“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二德子)⑦“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二德子)常四爷不会说“轰出去”,秦仲义不会说“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足见语言的个性化是多么鲜明。(过目不忘,过耳入心) 4、丰富的潜台词 5、浓浓的“京味儿”“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七、课堂总结:《茶馆》人物多,头绪多,随着人物的进进出出,有如万花筒一般,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好戏,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老舍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茶馆》一剧的创作是一个创新。“ 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投影) ——曹禺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