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2-20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戏剧攒知识。 2.过程与方法:爬梳情节理脉络,咀嚼言语窥时世,吞吐金玉品京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舍戏剧之美。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生较少接触的戏剧,本课旨在提纲挈领带领学生从情节、人物、语言三方面解读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让学生感受到京腔京韵、原汁原味之美。 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一、 精心导入调气氛师:一首《大碗茶》荡气回肠,正如歌中所唱,一杯茶,不仅是解渴的饮品;一座茶馆,也不仅关乎家族记忆,它们,更承载着历史,蕴含着人生的百般况味。正所谓“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今天我们就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去探究茶里乾坤,感受壶中日月。(展示幻灯片 1) 二、 有的放矢奔目标师:对于老舍先生的这部杰作,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赏读,分别是——爬梳情节理脉络,咀嚼言语窥时世,吞吐金玉品京味。(展示幻灯片 2) 三、爬梳情节理脉络师:咱们都知道,戏要好看,就要有冲突。下面咱们就从人物之间的冲突入手,看看第一幕中茶馆上演了哪些戏码。学生潘昱儒、张世慧梳理,教师补充。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详细了,但可能不太清晰,下面咱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下:(一)二德子无端耍洋威,常四爷求理承冷脸 (二)刘麻子拉纤丧天良,常四爷忧心叹洋货 (三)秦仲义涨租办实业,常四爷怜幼赠肉面 (四)庞太监荒诞娶妻子,常四爷可怜蒙冤情(展示幻灯片 3) 四、咀嚼言语窥时世 (一)、从弱者观世 师:冲突之多,戏码之荒诞,更可见出世道之乱,举凡乱世,最受欺压的莫过于平民百姓,也就是我们这里的“康六、康顺子、乡妇、妞妞、老人”(展示幻灯片 4),我们不妨就从他们入手,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他们背负着怎样的时代,把时代的拼图拼接完整。谁说说你从他们身上见出了什么时代风貌?潘昱儒、马官阳、罗然、张思奇回答。 生:从康六和乡妇卖女可以看出农民多挨饿,佃户无人权;而老人 82岁了,老无所养,康顺子、妞妞十多岁被卖掉,少无所依,这些都看出当时“人为刍狗,民不聊生”的现状。 师:中国百姓千百年来耕织为生,为何如今农村种地种不下去?生:因为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必然盘剥百姓;又会导致地主阶级土地买卖和流转,造成土地兼并,使得老百姓无地可种,加之洋货倾销,老百姓的小手工业也运转不下去了,所以根源还是洋货倾销以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经济的破产。(展示幻灯片 5) (二)、从“强者”观世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太后还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真是莫大的讽刺,这些贫苦百姓已经这么悲惨了,有些人还要在他们身上再踏上一只脚,放上最后一根稻草,下面咱们来看看“所谓的强者”,从他们身上看出时代有怎样的风貌? (马五爷二德子刘麻子庞太监秦仲义众茶客宋恩子吴祥子黄胖子) 学生各抒己见,选择人物进行阐释。 师(总结):马五爷和二德子仰洋人鼻息,做洋人走狗,洋人的手甚至可以伸到北京一个郊县(宛平县)的地方事务上,可见大清国的权力已经被洋人分割了,国家“无权”;而且这两个人不讲理,可见“无理”;庞太监、刘麻子贪得无厌,不知廉耻,可见“无廉,无耻”,秦仲义虽有实业报国之志,却无体恤百姓之情;众茶客不仅只关心自己的“铁杆庄稼”,不关心国家命运,而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见“无识,无义”;宋恩子、吴祥子只根据手中的“铁链”就随意锁人,还把这个奉为王法,可知“无法”;黄胖子说,“官厅能管的事儿官厅管,官厅管不了的事儿我管”,可见国家有两套秩序,是为“乱”。两千多年来封建王朝以儒家思想治国,儒家思想最讲究“礼义廉耻”,现在已经没有了;“情理法”也已不行,正是“外无国权,内无理法”。唯“洋、权、钱、势”是存。这样的世道,岂止是“昏昧”二字所能概括的!(展示幻灯片 6) (三)从常四爷观世那黑暗世道中有没有一缕阳光呢?——引出常四爷。 生:常四爷是一个集清气、硬气、胆气、侠气于一身的人。 师:这样的一个好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生:无端身陷囹圄。 师:这正说明“奸佞当道,好人难行”。行文至此,老舍先生已经把这个时代的面貌给我们勾勒出来。(展示幻灯片 7)正所谓“尺水狂澜,小茶馆里展尽百般世相;寸心苦海,大时代中蕴足无数艰辛”。 五、吞吐金玉品京味 老舍先生能把一个时代的风貌展现在我们眼前,靠的是人物语言,正所谓“言语交锋间,一个时代跃然纸上”。我们不仅靠语言来钩沉时世,更要让他们生长在我们的舌尖上,重新绽放生命,焕发光彩。学生自读对话。(展示幻灯片 7-9)总结“京腔京韵”的特点:短小精悍,响嘣儿脆;抑扬顿挫,圆滑世故;雅俗共赏,气韵生动。 六、吸收内化作小结 老舍先生的《茶馆》既是“昏昧清廷的葬曲”,也是“别致京韵的挽歌”。1966年 8月 24日,因不堪凌辱,老舍先生投太平湖自杀,斯人已去,其文千古,正像曹丕《典论论文》所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最后谨以涂鸦之作致敬老舍先生:《茶馆》有感乱世风云乱世囚,茶馆煮茶尽悠悠。但见宵小穷丑态,无复英雄挽神州。巨笔若椽写正气,慧眼独具识蝇苟。清泪丹心沉水去,光风霁月照春秋。 课后反思 执教《茶馆》,我收获颇丰,既感受到了与学生同频共振,悠游于优秀文学作品的快意,也领悟到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深切意蕴。首先,在备课过程中,我重读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以求对作者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更多遍再读《茶馆》全本,以求带着对老舍先生作品的深入认识体会这部戏剧中老舍先生对人与国、人与时代的思考。通过这些前期准备,我不仅更能触摸到戏剧中所写的三个时代的脉搏,更能与其中的人物同歌哭,共命运;悲天悯人,嫉恶如仇,对社会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我阅读了老舍先生关于《茶馆》的答录,还有众多分析《茶馆》的优秀论文,在捕捉人物神韵、勾勒时代风貌之余,也品味了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老舍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敏锐的洞察力和可贵的悲悯心,以及他浸淫茶馆多年而对京味语言的完美复现和传承。这些都让我坚信,只有自己取文学的江海而灌溉,才能帮助学生将文学之根扎得更深。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我将重点确定为“爬梳情节理脉络”“咀嚼言语窥时世”“吞吐金玉品京味”,条分缕析,线索明朗,循序渐进,一步步帮助学生揭开《茶馆》的“神秘”面纱,触摸百年前的那段历史。最终学生不仅对 19世纪末的时代风貌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和更立体的感知,也对短小精悍、抑扬顿挫、雅俗共赏的京味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初步的认知。对于戏剧,同学们逐渐放下了畏难心理,能沉浸于其中,又能超脱于其外,更深入地掌握了理解、剖析戏剧的方法。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