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蜀相》精品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2-02-16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搜集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作者的抱负。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蜀相》是七言律诗,结构严整,法度森然。这首诗抒写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有厚重的历史感。学习时要反复诵读涵泳,并联系《出师表》等文,加深对诗人情志的理解。感受杜甫与诸葛亮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时的杜甫,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百姓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览了成都城外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蜀相》一诗。 三、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四、题目解说 “蜀相”,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封为武乡侯。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联和颔联写丞相祠堂,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景仰和缅怀之情,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第二部分:颈联和尾联写丞相,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敬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六、全文分析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 开头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之情。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森森”是树木茂盛繁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营造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像,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蜀相》首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寻”字。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又因诗人初到成都,环境生疏,所以才用了这样一个“寻”字。“寻”字还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并因物及人,同时也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缅怀之情。 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堂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3.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改为“尽”“皆”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尽”“皆”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繁盛热闹的景象,传达的是兴奋之情,而诗歌开篇就已经笼罩在“柏森森”的庄严肃穆、寂静的氛围之下,使用“尽”“皆”使悲凉的感情荡然无存。 颌联描绘的是一幅带着浓浓寂寞和悲凉情感的春色图。正所谓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黃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尽管眼前的武侯祠春色无限,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贤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再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心中涌起无限感伤与凄凉之情。“自”空”二字寄寓深沉感慨。 4.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借古抒怀这一艺术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孙、刘、曹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天下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基业,之后又辅佐刘禅,为国呕心沥血,颂扬了他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是为了伤今。诗人写作此诗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使国家恢复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七、中心思想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忠心报国的形象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八、写作特点 1.借景抒情。 颔联两句,写祠堂荒凉之景,“自”“空”二字是此联之诗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黄鹂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情景;二是惋惜与英灵做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英雄早逝以及祠堂荒落的深沉悲痛之感。 2.叙议结合,借以抒情。 “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蜀汉的感人事迹。这与一般的抽象议论不同,既能寄托诗人的感情,又能启发读者进行议论。“天下计”表明诗人推崇诸葛亮的匡时雄略,“老臣心”则赞扬了诸葛亮的以身报国的精神。尾联的哀哭之语,道出了千古失意荚雄的共同心声,更使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九、补充资料 律诗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十、总结全文 这首诗借游览武侯祠,称颂诸葛亮辅佐两朝的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诗人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布置作业 诗中说“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 课后训练 作业 1.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高洁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含屈忍辱,发愤著书,用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____________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于华屋高楼,②___________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____________,特别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中,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4.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0个字。 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近日出版。该书从200余万字主流媒体公开报道中精选相关素材,有机整合汇编,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进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效。全书10万余字,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内容上讲:①联涉及到庐山,说的是归隐,与杜甫身份及草堂所在地不符;③联说的是人的狂妄,与杜甫性格不符;②联的“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蜀”是四川,是草堂的所在地;④联的“秋天一鹄”与“春水群鸥”都源自杜甫的诗句,另外,杜甫又自号“少陵野老”,故②④联适合。从风格上讲,②④两联也充满伤感沉郁的感情,符合杜甫之身份。 2.答案:示例: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颗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与例句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一致。形式上,应该是:人物+经历特点(两个四字词语)+用……(名词短语)+……(两字动词)了+生命的价值。内容上,这两个例子要能说明“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3.答案:示例: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的遭遇 ②那中国诗歌史定将黯然失色 ③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不仅”应该与“而且”照应,“国家”应该与“诗人”照应,故应填“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的遭遇”之类的语句。②处,“如果”照应“那”或“那么”,“夜空”的本体应是“中国诗歌史”,“星辰宣告缺席”即“黯然失色”,故应填“那中国诗歌史定将黯然失色”之类的语句。③处,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主语应为“他”,即前文所涉及的“柳宗元”,另外前有“败军之将”,此处应填相反词语“王者”,结合后文“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可知,此处应填“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之类的语句。 4.答案:【示例】①《大国战“疫”》近日出版;②该书全景式展现中国疫情防控进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效;③该书内容翔实又具有可读性。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语段内容可分三层,每一句为一层。首先,找出每一层的陈述主体,三层的陈述主体都是《大国战“疫”》这本书。其次,找出陈述的角度,从每一层中抓取关键词句。三层中的关键词句分别是“近日出版”“全景式展现中国疫情防控进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效”“内容翔实又具有可读性”。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