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痛”?谁的“快”? (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读何永康教授《“痛”而后“快”——我看南京“高考之痛”》

(210003)江苏南京师大附中 王雷

读了何永康教授的《“痛”而后“快”——我看南京“高考之痛”》一文,我有一些疑惑,提出来就教于何教授——

何文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评说现行高考制度?如何界定“素质教育”?怎样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简单地说,何文的观点可以归纳为:高考制度是当今最好的,“素质教育”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很难考察的。因此,不要指责“高考之难”,不要拒绝“高考之痛”,“痛”才能“快”,“痛”而后“快”。总之,现实是合理的,未来是美妙的,于是,何教授“总是乐观而浪漫地推想:待到今天这些凭‘总分’考入大学的孩子长成后,中国的科技、文化将会是何等辉煌啊”!“何愁不独秀于全球”!最后,何教授提了几个具体办法,“适当搞一点老师督察下的晚自习也是有必要的”,假期里,“适当搞一点学校组织的补习班”,“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而不去搞什么瞎闯瞎碰的迁移训练”等等,在提到“要研究‘考试’,市教研室可以组织专家讲座”之后,何教授不忘补充一句:“本人愿意讲一讲‘高考作文规律’”,我不禁莞尔:何教授越发可爱了。我记得何教授在讲“高考作文规律”时,曾强调过点题的重要性,那么,何教授的这篇“话题作文”是不是卒章显志,“本人愿意讲一讲‘高考作文规律’”是不是画龙点睛之笔呢?如果是的,那么上文讲了那么多“中国科举考试是划时代的发明”“公平竞争,人人都有机会”“郭沫若的初婚和综合素质”“自主招生的弊端”等等,是不是有点绕来绕去呢?须知何教授是反对绕绕弯而喜欢“视觉撞击力”的。

有了后文的“点睛”之笔,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何教授对现行高考制度的情有独钟:高考,是目前甚为珍贵的一方‘净土’,应当维护和坚守!”对于我国目前高考取“总分制”划“分数线”的做法,何教授认为是合理的,并说自己在教学中发现:“600多分的学生就是强于500多分的,400多分的就是强于300多分的。”但在这儿,何教授好像又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何教授不应该不知道,高考可不是100分一个等级,而常常是1分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400多分到500多分里面不止两个人,恐怕有数十万人吧。但何教授不敢说“601分的学生就是强于600分的,600分的学生就是强于599分的,599分的学生就是强于598分的”,看来,他的勇气还是有限度的。

何教授说:“我们生活在‘今天’,只能按‘今天’的规矩办事,所以,请不要指责高考‘难’,不要一厢情愿地拒绝选拔考试中的残酷‘竞争’。”是的,可怜的学生不敢指责高考“难”,可怜的家长更懂得考试的“残酷”,我还是要说,这种“残酷”真的是必要的吗?“高考之痛”真的是必要的吗?这种类似黑社会抢码头式的火拼真的“应当维护和坚守”吗?基础教育这样搞法世界上还可以找到第二个国家吗?这还算是教育吗?我想进一步追问,选拔人才除了考试就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我想至少有一千种办法,它们各有利弊,这才是需要像何教授那样的专家学者研究的事情:如何加快高校招生改革的步伐,尽快终结这种“一考定终身、一分定前途”的滑天下之大稽、贻天下人之笑柄的做法,救基础教育于水火之中。全国统一高考曾经有它的合理性,现在已经是弊远远大于利。何教授可以振振有辞地或闪烁其辞举出很多利来,但终敌不过一个“弊”:整个儿地毁了基础教育!

但何教授可不这样看,他还在憧憬着这个高考制度将使得我国的科技“独秀于全球”呢,这是他在“匆匆浏览”了各科试题汇编后发出的感慨。他说:“如今的高中生太不简单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高难度的‘懂’;如果没有12年寒窗之苦,没有记忆、综合、升华的能力,是很难考到高分的!”然而,何教授知道吗——有600多分的,有500多分的,有400多分的,还有300多分和200多分的,那些考300多分的也是陪着考600多分的学生一起经历了12年的寒窗之苦啊!当然,何教授会说:谁叫你们没有“记忆、综合、升华的能力”的呢?

何教授在认定“素质教育”谁也说不清——“这是一场难以宣判的官司”,“综合素质”是无法快速考核出来的之后,又热情洋溢地肯定了高考能“快速考核”且“行之有效”。他说:“就高校招生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高考:1、5门课的‘总分’,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准;2、艰辛而漫长的备考,可以显示一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灵韧性;3、临场答卷,可以监测一个学生的快速应对能力,有无‘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4、作文的高下,更是考生人生经验、思想感悟、文化修养、知识底蕴、表达能力、表述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诗情和灵感、专注和开拓、借鉴和创造等等的综合显示,故分值最高(60分),故科举时代一篇华章鸣金榜……”

看到这儿,我不禁哑然!这个“素质”的确够全面、够综合的,又是基础知识水准,又是心理承受能力、快速应对能力和心灵韧性,还有思想、修养、想象、思辩、诗情、灵感、专注、开拓、创造等等。我看美国西点军校可以关门了,要训练特种兵只要到我们这儿来读三年高中。事实上,确实有人把我们的应试训练称为“魔鬼训练”,但我弄不懂,我们要这么多“魔鬼”干什么?关于作文我想另文再谈,这里我顺便说一句,作文能不能像何教授所说的那样可以看出考生的“人生经验、思想感悟、文化修养、知识底蕴、表达能力、表述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诗情和灵感、专注和开拓、借鉴和创造等等”,我的回答是:能!但是,像如今这样的应试作文不能!应试作文里当然也能看到很多东西,诸如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思想侏儒、精神太监、心灵苍白、情感枯竭、人格萎缩、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等等,还有各种“做文章”(中国人本来就擅长“做文章”)的技巧——投机取巧、借题发挥、胡编乱造、生拉硬拽、装点门面、强词夺理、歌功颂德、夸夸其谈、卒章显志等等,就是看不到丝毫的自由精神、独立意志和真实感情。

但何永康教授所理解的“素质”里好像没有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他说:“人的综合素质包括许多方面,如:爱国之心,奉献精神,诚信品格,处世本领,基础知识,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等。中学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些品格和能力。”在他所列的这个清单里,除了“爱国”“奉献”之类的口号外,就是各种知识能力等“处世本领”,这也就难怪他为自己推荐保送过的两个“文学创作超群的考生”如今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了。这两位得意弟子,“一名后来当了我省主要领导的秘书,当得颇好;有一名在文化娱乐界头角峥嵘,以一个‘泥腿子’子弟的身份,谈笑自若地调动着许多‘头牌歌星’,堪称奇迹”。呵呵,何教授如此坦白,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为了捍卫高考这一方珍贵的“净土”,何教授对人们提出的“高中阶段,实行招生考试、毕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录取制度”,“让大学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如何成长的”等办法很不以为然,对“自主招生”更是不放心,但又举了“20多年来”自己推荐保送的两个考生如今取得辉煌成绩为例来证明“自主招生”有可取之处,原来他是不放心别人在操作这件事时会像他那样“干净”,保送的考生会像他推荐的考生那么优秀和出息。我觉得这两个例子在何教授这篇文章里实在是败笔,但恐怕跟学生作文时常见的情形——就这么一两个自认为十分精彩的事例怎么说也得用上——相仿佛也未可知。

行文到最后,何教授大叫一声:“痛”——“快”,“痛快”!我禁不住要怯生生问一句:谁的痛?谁的快?

2004-7-26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