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方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2022-01-13 手机版 | ||||
1.翻译的标准和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可概括为“信”“达”“雅”。 (1)信。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 (2)达。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3)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的翻译有其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直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就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运用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2)意译。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3.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扩”“换”“留”“删” “补”“调”六字,即六字诀。 (1)扩。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单音节词与另一个字组合,扩充为双音节词,或者直接用对应其意义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 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译为:晋朝的陶渊明偏偏喜爱菊花。 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 里的一 双音节词,如 “于是”“虽然”“ 妻子”“以为”“交通”“可以”“卑鄙”等。 (2)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用法已经改变,语法已经不用,在翻译时,应将这些古语换为今语。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 如:①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汤”应翻译为“热水”。②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应翻译为“案件”。 (3)留。现代汉语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翻译时,有时需要运用保留法,即原样照搬文中词语。这主要指: ①古今通用的词语,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大”“小”“长”“短”等。 ②古代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名、典章制 度的名称等。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帝王年号)、“承天寺”(地名)、“张怀民”(人名)都属专有名词,翻译时照搬即可。 (4)删。凡是古代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它,因而翻译时无须译出。 如: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对于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翻译时则不能删去。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译为:渔人对这(桃花林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之”为代词,代指前文渔人看到的景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不能删去。 (5)补。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及介词的宾语等。 如:①(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补主语)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补谓语) ③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补宾语) (6)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调整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表达。 ①前置宾语后移。如: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为:我跟谁一起呢? ②后置状语前移。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译为: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三)内容理解 1.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准确地把握文本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等要点,并对有关要点进行辨析、判断、提炼和表述。 2.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提取对象,确定筛选范围,明确要求和准确回答。可参照以下步骤: (1)确定涉及对象(内容)。 (2)认真审清题干中的题意和要求,充分利用题干中提示性(明示和暗示)的词语。 (3)按要求找到答案所在语段(句),仔细辨析,得出答案。 (4)把得出的答案代入题目,再读一遍,检验是否正确。 (5)注意答题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用自己的话概括、字数限制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9题。 元丰二年到元丰七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写下千古诗文,让我们一起跟随小苏 和小州在古诗文中探寻苏轼的君子之风。 [材料一] 安国寺记 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选自《苏东坡集》) [注释]①中道:中正之道。 ②陂(bēi)池:池塘。 ③罪垢:指罪孽。 ④染污:顾恼。 ⑤修(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⑥附丽:附着,依附。⑦赐衣:指朝延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材料二]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①唱黄鸡: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感叹世事匆促,人生易老。 [材料三]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小苏在阅读《安国寺记》时,想联系学过的文言词义来推断新的词义,请你帮他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8.小州在看《安国寺记》时,对以下两个句子的意思不太理解,请你帮他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4分) (1)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 9.小苏和小州在阅读了上述材料后,就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和苏轼的思想变化展开了讨论。 请你加入他们。(10分) 小苏:通过阅读,我发现苏轼三篇诗文中都表现出了乐观豁达的精神。 小州:的确如此,但我仔细揣摩后觉得它们的精神内涵又是不同的。比如《安国寺记》中,“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一句,我看到的是一种摒弃外物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沉潜。 我:你们这么一说,我也发现了,《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这句中我看到了苏轼(1)_▲_。而《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看到了苏轼(2)_▲_。 小苏:你分析的很对。同中求异是我们阅读古诗文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进一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比如,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生涯的低谷:贬谪黄州,却迎来了苏轼的创作高峰。 小州:是啊,正所谓“文章憎命达”。贬谪的经历常常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外部环境,激发了其主观情绪。读了这三篇诗文,你们知道苏轼乐观豁达之情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吗? 我:我觉得原因有(3)_▲_,(4)_▲_,(5)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墨君堂记 (宋)苏轼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①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颂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夕磨治洗濯,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②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③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雅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④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⑤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净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⑥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信厚久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天下从而壮之无异辞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余虽不足以知君 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 ▲ (2)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 13.《墨君堂记》全文对竹以“君”相称,作者仅仅是在写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 14.文学社准备给右边的《墨竹图》加上题跋,将来印在毕业纪念册的 扉页上,以示赠勉。你选下面哪句话作为题跋?请简述理由。(4分) A. 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 B. 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C.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 阅读文言文,回答11-14题(11分)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逊濂,自谓弗如。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事,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其宠侍如此。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9、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濂具以实对”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卷石底以出 B.不以物喜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醒能述以文者 10、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间召问群臣臧否(暗中、悄悄地) B. 恶可深罪(厌恶) C. 因呼濂字曰(于是,就) D. 必设坐命茶(同“座”,座位)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微景濂,几误罪言者。(2分) (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2分) 1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宋濂是个怎样的人?(3分)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